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国维作为我国近现代的伟大学者,学贯中西,融会贯通,在我国的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位既有历史眼光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学者。《人间词话》在表达方式、审美层面、创作体例上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过程中所秉承的学无新旧、无中西的治学方法,这种治学方法对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学无新旧 学无中西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成就卓著,贡献甚多,这不仅取决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更与他的治学方法密不可分。陈寅恪先生曾在《静安先生遗书序》中对王国维的治学特点给予了高度总结和概括:“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辅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既坚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积极吸收融汇外来文化,将西方的理论用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学术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后来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一、学无新旧,学无中西观点的提出 王国维所生活的晚晴之际,正是西学和中学、新学和旧学不断斗争的时代,“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虽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但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仍然是西学传播的重要阻碍,尤其在学术研究领域,这种斗争尤为激烈。面对学术上的这些斗争,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第一次正确而明确地提出了他学无新旧、无中西的观点:“余正告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王国维不仅提出了学无新旧、无中西的治学观点,而且还对中西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世界上的学问是相通的,并提出了中学、西学应当互相推动,不应厚此薄彼,随意褒贬。他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于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具衰,风气即开,互相推助”。中西文化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发展必然推动另一方的兴盛,相反,一方落后衰败,另一方也大抵如此,如此客观的认识,反映了王国维对中西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王国维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突破固有弊端,尝试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与中国的思想方法相互印证,体现了他多学博见、和而不同的思想认识,这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精神,更使他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够突破固有的局限,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国维还进一步提出了学习西方哲学对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意义。王国维开始接触西方哲学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本老师与友人那里了解到康德和叔本华,回国后开始自学哲学,后又转为阅读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欲完全知此土之哲学,是不可不研究彼土之哲学。异日发明广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见的陋儒,固可决也。”(《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他认为能够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具有融汇中西的才华是放眼世界的眼光,如果想透彻地了解中国哲学,必然要学习研究西方哲学,将二者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从王国维年普中可以看出,他学习哲学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深远,曾多次发表有关哲学的论文,并且深刻影响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他本来就有很深的国学功底,再加上“有得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使得他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够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在学术研究领域获得了极其卓越的成就。
二、学无新旧,学无中西方法的运用——以《人间词话》为例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我国近代文论史上的重要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思想洗礼之后,融合传统的文学批评与西方文学批评所进行的诗词评论研究的独创产物,《人间词话》既有对中国传统文论批评的继承,又有对西方文艺批评的借鉴与运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诗词新式批评的开端。
首先,在表达方式上,《人间词话》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批评方法与理念。其中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继承,表现为它仍然沿用了词话这一传统的文论文体,在批评词汇的选择上,王国维对词人及其作品的评论基本沿用了传统印象批评常用的“豪放”“沉着”“神秀”“凄婉”“气象”“神理”“格调”“高致”等概念和术语。如三十六则评论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再如二十七则评论欧阳修《玉春楼》“直需看见洛城花,始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由高”;再如,第十四则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等等,这些批评用语本身具有具象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非常适合批评家用以表达自己对批评对象的独特感受印象和理解,所以成为了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有的话语表达方式。王国维对这种传统批评的话语表达方式的运用,正体现了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人间词话》不仅仅体现了王国维的中国传统批评方式的继承,更体现了他对西方哲学、文艺美学的运用。他在第一则中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的整部著作都围绕“境界”这一核心范畴展开,并且在具体的评论中,都引用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如他围绕境界所提出的几个相辅相成的相对概念和术语,“造境和写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客观诗人和主观诗人”“洒落与悲壮”“隔与不隔”,从这一系列的理论概念中可以看出王国维对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其次,在审美层面上,王国维将中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融为一体。在王国维的西方哲学思想中,对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康德和叔本华,王国维在吸收了二人关于文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思想精华之后,结合自己对传统文艺理论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关于文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观点。《人间词话》中的“境界”和“意境”两个概念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对“境界”和“意境”的基本理解。在中国的诗词论史上,严羽曾提出兴趣说,王士祯提出神韵说,兴趣说和神韵说都是对古典诗歌审美层面的认识。但是王国维认为两个学说都只停留在对诗歌审美特征描述的现象层面,而没有对诗歌的本质美学境界进行挖掘,因此进一步提出了境界说,“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论吸收了叔本华美学思想的某些观念,叔本华的哲学认为世人没有不受意志驱使的,强调意志的作用,王国维借以来表达诗歌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自我意识在诗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王国维在第六十一则中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务之意,故能与花鸟共优乐”,这种审美原则正是对康德认为审美的规定“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的借鉴与学习。中国传统词学是以“言志说”为论词的纲领和原则,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突破了传统词学理论的束缚,成为词学批评新的基础和标准。王国维的这种批评方式结合了我国固有的文学批评传统与西方的无功利思想,在我国的文论史上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变革。
最后,在创作体例上,尽管王国维采用了“词话”这一传统的中国文论文体,但在写作体力上蕴含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人间词话》共一百四十二则,内容广泛,根据叶嘉莹先生的分析,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从第一则到第九则标示了他的评词标准,即把境界作为评词的准则,这可看作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理论部分。从第十则到五十二则则是按时代先后,对李白至清纳兰性德等历代名家作品所做的个别批评,可算是其批评理论用于实践的部分。”在创作体例或者说在创作方式上,《人间词话》无疑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完美结合的伟大著作,既有理论作为其文学批评的基础,又有实践对其文学批评的印证,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建树,其次结合作家的创作实际,进一步阐释或者说是验证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理论进行一个补充,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紧密结合写作的体例在中国的文论史也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另外《人间词话》超越了传统的关于道德评判或者和政治层面相关的层面,试图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对文学作品加以赏析,从而将词学批评推向了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
三、学无新旧,学无中西治学方法在中国文论史上的意义 在中国学术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把西学和中学、新学和旧学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既坚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积极吸收融汇外来文化。叶嘉莹先生曾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评价王国维是“第一个儆悟觉醒而尝试着要为中国文学批评开拓新途径的先锋”。王国维在学习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中的过程中,看到了东西方文化各有的特征,并尝试着用西方的哲学及批评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另一个层面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周锡山.融会中西古今之学而创新说——试论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和道路[J].文史知识,1997(7).
作 者:张 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学无新旧 学无中西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成就卓著,贡献甚多,这不仅取决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更与他的治学方法密不可分。陈寅恪先生曾在《静安先生遗书序》中对王国维的治学特点给予了高度总结和概括:“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辅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既坚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积极吸收融汇外来文化,将西方的理论用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学术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后来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一、学无新旧,学无中西观点的提出 王国维所生活的晚晴之际,正是西学和中学、新学和旧学不断斗争的时代,“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虽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但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仍然是西学传播的重要阻碍,尤其在学术研究领域,这种斗争尤为激烈。面对学术上的这些斗争,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第一次正确而明确地提出了他学无新旧、无中西的观点:“余正告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王国维不仅提出了学无新旧、无中西的治学观点,而且还对中西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世界上的学问是相通的,并提出了中学、西学应当互相推动,不应厚此薄彼,随意褒贬。他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于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具衰,风气即开,互相推助”。中西文化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发展必然推动另一方的兴盛,相反,一方落后衰败,另一方也大抵如此,如此客观的认识,反映了王国维对中西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王国维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突破固有弊端,尝试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与中国的思想方法相互印证,体现了他多学博见、和而不同的思想认识,这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精神,更使他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够突破固有的局限,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国维还进一步提出了学习西方哲学对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意义。王国维开始接触西方哲学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本老师与友人那里了解到康德和叔本华,回国后开始自学哲学,后又转为阅读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欲完全知此土之哲学,是不可不研究彼土之哲学。异日发明广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见的陋儒,固可决也。”(《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他认为能够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具有融汇中西的才华是放眼世界的眼光,如果想透彻地了解中国哲学,必然要学习研究西方哲学,将二者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从王国维年普中可以看出,他学习哲学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深远,曾多次发表有关哲学的论文,并且深刻影响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他本来就有很深的国学功底,再加上“有得与西欧学术精湛绵密之助”,使得他在学术研究领域能够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在学术研究领域获得了极其卓越的成就。
二、学无新旧,学无中西方法的运用——以《人间词话》为例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我国近代文论史上的重要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思想洗礼之后,融合传统的文学批评与西方文学批评所进行的诗词评论研究的独创产物,《人间词话》既有对中国传统文论批评的继承,又有对西方文艺批评的借鉴与运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诗词新式批评的开端。
首先,在表达方式上,《人间词话》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批评方法与理念。其中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继承,表现为它仍然沿用了词话这一传统的文论文体,在批评词汇的选择上,王国维对词人及其作品的评论基本沿用了传统印象批评常用的“豪放”“沉着”“神秀”“凄婉”“气象”“神理”“格调”“高致”等概念和术语。如三十六则评论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再如二十七则评论欧阳修《玉春楼》“直需看见洛城花,始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由高”;再如,第十四则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等等,这些批评用语本身具有具象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非常适合批评家用以表达自己对批评对象的独特感受印象和理解,所以成为了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有的话语表达方式。王国维对这种传统批评的话语表达方式的运用,正体现了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人间词话》不仅仅体现了王国维的中国传统批评方式的继承,更体现了他对西方哲学、文艺美学的运用。他在第一则中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的整部著作都围绕“境界”这一核心范畴展开,并且在具体的评论中,都引用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如他围绕境界所提出的几个相辅相成的相对概念和术语,“造境和写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客观诗人和主观诗人”“洒落与悲壮”“隔与不隔”,从这一系列的理论概念中可以看出王国维对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其次,在审美层面上,王国维将中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融为一体。在王国维的西方哲学思想中,对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康德和叔本华,王国维在吸收了二人关于文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思想精华之后,结合自己对传统文艺理论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关于文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观点。《人间词话》中的“境界”和“意境”两个概念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对“境界”和“意境”的基本理解。在中国的诗词论史上,严羽曾提出兴趣说,王士祯提出神韵说,兴趣说和神韵说都是对古典诗歌审美层面的认识。但是王国维认为两个学说都只停留在对诗歌审美特征描述的现象层面,而没有对诗歌的本质美学境界进行挖掘,因此进一步提出了境界说,“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论吸收了叔本华美学思想的某些观念,叔本华的哲学认为世人没有不受意志驱使的,强调意志的作用,王国维借以来表达诗歌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自我意识在诗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王国维在第六十一则中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务之意,故能与花鸟共优乐”,这种审美原则正是对康德认为审美的规定“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的借鉴与学习。中国传统词学是以“言志说”为论词的纲领和原则,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突破了传统词学理论的束缚,成为词学批评新的基础和标准。王国维的这种批评方式结合了我国固有的文学批评传统与西方的无功利思想,在我国的文论史上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变革。
最后,在创作体例上,尽管王国维采用了“词话”这一传统的中国文论文体,但在写作体力上蕴含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人间词话》共一百四十二则,内容广泛,根据叶嘉莹先生的分析,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从第一则到第九则标示了他的评词标准,即把境界作为评词的准则,这可看作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理论部分。从第十则到五十二则则是按时代先后,对李白至清纳兰性德等历代名家作品所做的个别批评,可算是其批评理论用于实践的部分。”在创作体例或者说在创作方式上,《人间词话》无疑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完美结合的伟大著作,既有理论作为其文学批评的基础,又有实践对其文学批评的印证,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建树,其次结合作家的创作实际,进一步阐释或者说是验证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理论进行一个补充,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紧密结合写作的体例在中国的文论史也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另外《人间词话》超越了传统的关于道德评判或者和政治层面相关的层面,试图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对文学作品加以赏析,从而将词学批评推向了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
三、学无新旧,学无中西治学方法在中国文论史上的意义 在中国学术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把西学和中学、新学和旧学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既坚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积极吸收融汇外来文化。叶嘉莹先生曾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评价王国维是“第一个儆悟觉醒而尝试着要为中国文学批评开拓新途径的先锋”。王国维在学习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中的过程中,看到了东西方文化各有的特征,并尝试着用西方的哲学及批评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另一个层面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周锡山.融会中西古今之学而创新说——试论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和道路[J].文史知识,1997(7).
作 者:张 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