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儿童因为先天遗传或疾病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身体上存在的缺陷,最终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情绪不稳或者倔强固执等心理特征。因为生理上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疾病。但是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社会必须要加强关注和干预。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或听障或视障或智障。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这些特殊儿童,可以说是家庭的不幸,甚至是灾难。许多家长无法面临这样一种现实,绝大多数都把这种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抚养。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体会到了这种缺陷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误解、怀疑、孤独、自卑、歧视中成长起来的残疾学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心理异常,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比普通学校更应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养成的保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补偿缺陷,增强身体素质,还要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环境优化,心灵净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各具特色的班级专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结合。学校要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会给师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提高师生的品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煉,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这也是符合“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
二、关心学生,心理疏导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教师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把生疏难懂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明确知识,矫正观念。应立足学生心理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找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故事及活动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对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3、设立心理辅导室
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取得心理建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和优秀的、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开通“悄悄话”信箱,对学生个别辅导,可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三、强化教育,注重实效
社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导致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学困生”和“贫困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把他们的童年生活、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心情故事和生病过程全部记录下来,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偏离正常的因素找出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经常组织一些和谐校园活动,让家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沟通、娱乐,消除残疾学生与家长、老师的心理隔阂。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和欣赏、理解和信任残疾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正确面对自身的生理缺陷及优点和缺点,科学的看待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长之路,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定位,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使人格得到健康和完善。
总之,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来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培养特殊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从“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或听障或视障或智障。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这些特殊儿童,可以说是家庭的不幸,甚至是灾难。许多家长无法面临这样一种现实,绝大多数都把这种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抚养。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体会到了这种缺陷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误解、怀疑、孤独、自卑、歧视中成长起来的残疾学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心理异常,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比普通学校更应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养成的保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补偿缺陷,增强身体素质,还要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环境优化,心灵净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各具特色的班级专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结合。学校要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会给师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提高师生的品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煉,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这也是符合“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
二、关心学生,心理疏导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教师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把生疏难懂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明确知识,矫正观念。应立足学生心理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找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故事及活动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对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3、设立心理辅导室
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取得心理建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和优秀的、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开通“悄悄话”信箱,对学生个别辅导,可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三、强化教育,注重实效
社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导致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学困生”和“贫困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把他们的童年生活、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心情故事和生病过程全部记录下来,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偏离正常的因素找出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经常组织一些和谐校园活动,让家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沟通、娱乐,消除残疾学生与家长、老师的心理隔阂。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和欣赏、理解和信任残疾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正确面对自身的生理缺陷及优点和缺点,科学的看待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长之路,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定位,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使人格得到健康和完善。
总之,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来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培养特殊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从“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