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初中数学知识,逐步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课改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追求生态课堂的构建,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该课堂强调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构建,也不利于数学课程价值的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过程,学生对信息的吸取不应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素质教育也要求培养“智能型”“创造型”的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的需要。但由于受各级、各类考试的制约,受教师观念等等影响,目前的数学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会模仿,被教师牵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思考、联想、创新。这与教学目标是不符合的,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是跟不上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的!主体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摒弃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过程中点拨、小结,形成“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具有个性化、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这就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秉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有着突出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组织操作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
通过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该活动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印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构建生态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借助“七巧板”在方格纸上自主的摆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像,首先,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这样的一个场景中。之后,在引导学生自主想象,自主摆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图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学生自主进行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的图形进行肯定,要借助正确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操作兴趣,进而,也能提高學生的课堂参与度。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这样不但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具备敏锐的选择眼光,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分式”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之间的区别,教师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利用分式教学前的空余时间制作三张卡片,并且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一个简单的整式。其中,所写的简单的整式必须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在课堂正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卡片,每组包括两张,将其上面的整式分别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然后根据学生所写出的式子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合理引入到“分式”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分式课堂教学兴趣正浓时,教师便可以紧接着问学生“分式的意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出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式,并求出这些分式的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分式的乐趣,以便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学习的信心。
五、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把握学习的主要方向,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使他们有效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最大限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国荣.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初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2]谭金英,郭见彩.我们的教学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课改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追求生态课堂的构建,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该课堂强调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构建,也不利于数学课程价值的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过程,学生对信息的吸取不应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素质教育也要求培养“智能型”“创造型”的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的需要。但由于受各级、各类考试的制约,受教师观念等等影响,目前的数学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会模仿,被教师牵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思考、联想、创新。这与教学目标是不符合的,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是跟不上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的!主体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摒弃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过程中点拨、小结,形成“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具有个性化、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这就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秉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有着突出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组织操作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
通过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该活动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印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构建生态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借助“七巧板”在方格纸上自主的摆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像,首先,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这样的一个场景中。之后,在引导学生自主想象,自主摆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图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学生自主进行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的图形进行肯定,要借助正确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操作兴趣,进而,也能提高學生的课堂参与度。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这样不但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具备敏锐的选择眼光,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分式”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之间的区别,教师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利用分式教学前的空余时间制作三张卡片,并且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一个简单的整式。其中,所写的简单的整式必须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在课堂正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卡片,每组包括两张,将其上面的整式分别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然后根据学生所写出的式子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合理引入到“分式”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分式课堂教学兴趣正浓时,教师便可以紧接着问学生“分式的意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出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式,并求出这些分式的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分式的乐趣,以便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学习的信心。
五、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把握学习的主要方向,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使他们有效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最大限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国荣.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初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2]谭金英,郭见彩.我们的教学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