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沿着中国特有的历史长河发展,并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独特的体系,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在建筑文化艺术中亦表现出民族的特征和思想。特殊的建筑“门”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与之相互融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 文化内涵 礼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97
色彩与礼制等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伤宅》诗云:“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颜色也。在封建社会能乐居朱红大门内的人家,绝非等闲之辈。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强的色彩等级划分。宫廷建筑多用红色、黄色,而民间建筑只能是青砖、灰瓦、白墙。据考古发掘资料,丹、青两色是中国传统高等级建筑色彩的基本格局。中国古代对红色怀有特殊的感情,红色受到重用,因其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巫术象征及色彩崇拜等原因,正因为此,丹红才被赋予封建等级的意义。
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原来官署不漆朱红,是为了区别于天子,如此可见,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由此,朱户还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盖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则、朱户、宫矢、斧钺、纳陛、虎贲等。可见朱户的传来是多么不易,要等待天子的赏赐。至于黄色之门也极其显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喻宰相。除去门色之外,门上的门扣、门环、门钉这些实用的功能都被赋予了等级的意义,它们和门色共同组成了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诏申明:“亲王府的大门丹漆、金钉、铜门环、门钉用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公主府大门绿漆、铜门环、而门钉减少两列用四十五枚;公侯门用金漆、锡门环;一二品官府内用绿漆、锡门环;三至五品用黑漆、锡门环;六至九品用黑漆、铁环……。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的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依次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黑门、锡环;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上分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分是铜、锡、铁,由高到低,等级分明。对官第大门的漆油做了严格的规定。杜甫《与朱山人》诗曰:“相送柴门月色新”,诗人所说的“柴门”便是民宅的门,荆条、木枝,原始的木色。清代李渔说:“及肩之墙,容膝之屋,俭则俭矣,然适于主而不适于宾”,从古至今门户都要与主人的社会地位相衬。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开放的空间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均具有时间的流动性。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使用的时间过程中所形成的心里空间,具有丰富的情感。如同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一样,空间是鲜活的、流动的、具有生命力。建筑的内外空间因其通透性而具有流动性,不固定性。门窗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门不仅仅是供人出入,还可使室内外空间发生流通变化,门和窗更重要的功能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流。《易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意思是说,关起门来,室内空间幽暗封闭,就是“坤”,亦即“阴”;打开门时,阳光射入,顿觉开敞明亮,就是“乾”,亦即“阳”,随着门之开闭,室内外空间阴阳变化,无穷无尽。在传统庭院式布局中,以建筑外部开放空间为阳,则大门的过渡空间为阴;大门的过空间为阴,则进大门后的庭院开放空间为阳;在这里“门”成为《易经》中阴阳空间变化的关键,门在这种阴阳变化过程中有了积极的意义,空间也没有了固定的品质,只在变化的过程中才有意义。
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不是指封固在室内的“死”的空间,而是富有情感的,人们的思想可以透过门窗,进入无限的自然空间,这时他们的心理空间便是无限的。小小门窗,不仅是一幅幅变化无穷的自然风景画,而且还是心灵的窗口。杜甫的《绝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正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虽然历代君王对门的漆色、形式均作了种种规范,但对民风、民俗却给予了很大的自由,极其丰富的民风、民俗均选择建筑大门作为亮相的舞台。民俗文化并非原有建筑部分,但却已经与建筑密不可分,成为建筑文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阳宅十书》中说:“大门吉,则全家皆吉矣,房门吉,则满屋皆吉矣”。居者最关心出入平安。中国民间宗教是古代社会鬼神崇拜的延续,神、鬼、人居住的地方称为三界。鬼代表了人性恶的一面,成为人间灾祸的源头,不安份的厉鬼常骚扰人生,人类就渴望神力逐鬼驱魔。于是家家都要祭祀五位家堂神,就是门神、井神、厕神、中 (屋檐)神、灶神称为“五祀”,以求神灵保护家宅平安。《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记载着神话中桃木代表友好,而老虎吃鬼。神荼,郁垒成了第一代门神。神要体现在大门上,最早用桃木刻成神的形象在节日悬挂在门上以驱鬼妖。但桃木上雕门神比较难,人们逐渐用绘画代替雕刻,只在桃木上画神像。并逐渐成了镇妖驱鬼的一种符号,称其为“桃符”。
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的人物与形象也起了变化,如唐朝的大将军秦琼与尉迟恭,钟馗等,至今都是老百姓喜爱的武门神。在民间还有用天官、喜神、和合二仙做文官门神,天官为天、地、水三官之首,所以民间多以天官为福神,与禄、寿二仙并列称为三仙,而三仙中又以福仙最受欢迎,福仙也由神像变成了“福”字,将它倒贴在门上以取“福到”的口彩。五代以后由桃符又演变成春联,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而成为年俗。不管门神是谁,以大门为载体兴行了这种文化,门神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门神到家,能祛邪纳福,生活能称心如意,这就是门神在人们心中的作用。 除敬门神、贴春联以外,民间还有在门上放照妖镜、八卦图等辟邪之物。
传说古代道家进山修炼,在背后挂一直径为九寸的圆镜,就能使鬼魅不敢近身,这是因为镜子能够使鬼魅现出原形,圆镜悬挂在门上,起到照妖驱鬼的作用。门上挂一种木雕的兽头,叫“吞口”,由于其面目狰狞,可以以怪驱怪。挂上八封图,可以预测吉凶。挂上铁叉,铁叉的尖爪,也可以叉杀鬼魂。门上挂的装饰除了驱鬼辟邪以外,还有门上的祈福物,如:门上贴元宝,再贴上喜鹊、柏树枝等吉祥物,用来接财纳福,门上贴吉祥纹样“喜”,称为双喜临门,门楣上挂有五只蝙蝠的图案剪纸,是取“五福临门”的吉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民间也都有与节气相关的民俗,这种民俗也常表现在门上,如清明节插柳、端午节在门上悬挂艾叶等。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户门是宅院的咽喉,《阳宅正宗》称:“门为一宅之主宰”。阳宅相法中每有“气口”之喻,在住宅中蕴藏生气,门是极重要的。阳宅中的“三要”(门、主房、灶)及“六事”(门、路、灶、井、坑、厕)都把门作为一个主要素。事实上,门的确是保护生气的枢纽“门通出入,是为气口”。《阳宅大全》中强调了门的通“气”作用;“惟是居屋房中,气因隔别,所以通气只此门户耳。门户通气之处,和气则致祥,乖气则致戾,乃造化一定之理,故先贤制造门尺,立定吉方,慎选月日,以门之所关最大”。量门的尺子也完全不同一般的尺子,门尺又称为鲁班尺,上面刻有凶吉门光星,用它衡量门窗,可见立门主要不是以人体尺度为依据,而是从观念出发强调对气的导引或堵塞,而气则用吉凶表示优劣。《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古建筑设计中忌讳直来直去,故门楼前设影壁或院内设照壁,影壁是针对冲煞而设计的,使气流绕着影壁而行,气则不散,符合曲则有情的原理。
雕饰符号
门上雕饰的题材和内容是相当广泛而丰富的,它不但反映了古代传统的吉庆有余、招财纳福的内容,还表现了主人的信仰和理想。门头上雕刻装饰的内容大都为传统题材,动物中用之最多的是龙、狮子和蝙蝠,代表“八仙”的八件器物(暗八仙),常被用在门头的横枋上成为重要的装饰。门楣裙板上刻八样祥瑞之物就是:和合、玉鱼、鼓板、磬、龙门、灵芝、松鹤,称为八宝图,已成为建筑和器件的常用装饰画,包含着吉祥、祝福之意。其它具有象征意义的莲、桃字等都是常见之物。此外,琴、棋、书、画、古玩器物、山水风景,甚至于将表现整幅传统戏曲内容的雕刻也搬到了门头的中央,门前运用最多的装饰物就是狮子,由于它性格凶猛,神态威武,常被用在门口当守门兽,除此之外,还因为“狮”与“事”谐音,因而组成了不少带有吉祥内容的题材,如两只狮子代表事事如意,如果加上钱纹则喻意财事不断,狮子和瓶在一起,则象征事事平安。
中国传统建筑中充满诗意的建筑符号就是文字,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运用文字来表达意念的民族,古代建筑在落成之时,常邀集文人墨客云集新屋,点题命名,通过搜寻精炼的文字,建筑的意念便借着题者的文笔,作为题诗颂词镌镂在门额、壁框之上,成为易读性强的建筑装饰,这些可供阅读的记号不仅是建筑符号,而是更巧妙地运用了易读性更高的文字记号。一般在住宅、宫殿、店铺等的门上都留有题字的地方。在民宅中,门斗是承安门板的门框上面增加的一段框架,宫殿的大门也有这部分,在江南砖筑牌科门楼上,这一部分称为“字牌”,是专门用来刻写文字的。即使在门头复杂的屋檐下有多层梁枋相叠,也不忘在中间留出供刻字的“字牌”部分。几乎家家户户都刻写或书写文字,文字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住宅的名称,而是主人所喜爱的人生格言和理想愿望。商号、酒铺的名称做成牌、匾、酒旗挂上店门口,称为“招牌”“幌子”,牌匾多取吉祥及生意兴隆和反映经营特色的词句,而幌子的式样颇多,实物和模型均可采用。
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姊妹弟兄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个家庭的“门”在诗人眼中成为家族兴衰的象征。民间流传至今的“门望”“门风”“门脸”,充分说明了门作为一个家庭的“脸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显现出传统建筑的门文化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关系。“门”记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反映着封建礼制和民族的宗教特性,亦表现出古代各阶层的理念与追求和浓郁的传统历史文化真象。
——文化论坛网
【关键词】文化 文化内涵 礼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97
色彩与礼制等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伤宅》诗云:“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颜色也。在封建社会能乐居朱红大门内的人家,绝非等闲之辈。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强的色彩等级划分。宫廷建筑多用红色、黄色,而民间建筑只能是青砖、灰瓦、白墙。据考古发掘资料,丹、青两色是中国传统高等级建筑色彩的基本格局。中国古代对红色怀有特殊的感情,红色受到重用,因其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巫术象征及色彩崇拜等原因,正因为此,丹红才被赋予封建等级的意义。
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原来官署不漆朱红,是为了区别于天子,如此可见,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由此,朱户还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盖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则、朱户、宫矢、斧钺、纳陛、虎贲等。可见朱户的传来是多么不易,要等待天子的赏赐。至于黄色之门也极其显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喻宰相。除去门色之外,门上的门扣、门环、门钉这些实用的功能都被赋予了等级的意义,它们和门色共同组成了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诏申明:“亲王府的大门丹漆、金钉、铜门环、门钉用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公主府大门绿漆、铜门环、而门钉减少两列用四十五枚;公侯门用金漆、锡门环;一二品官府内用绿漆、锡门环;三至五品用黑漆、锡门环;六至九品用黑漆、铁环……。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的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依次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黑门、锡环;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上分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分是铜、锡、铁,由高到低,等级分明。对官第大门的漆油做了严格的规定。杜甫《与朱山人》诗曰:“相送柴门月色新”,诗人所说的“柴门”便是民宅的门,荆条、木枝,原始的木色。清代李渔说:“及肩之墙,容膝之屋,俭则俭矣,然适于主而不适于宾”,从古至今门户都要与主人的社会地位相衬。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开放的空间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均具有时间的流动性。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使用的时间过程中所形成的心里空间,具有丰富的情感。如同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一样,空间是鲜活的、流动的、具有生命力。建筑的内外空间因其通透性而具有流动性,不固定性。门窗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门不仅仅是供人出入,还可使室内外空间发生流通变化,门和窗更重要的功能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流。《易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意思是说,关起门来,室内空间幽暗封闭,就是“坤”,亦即“阴”;打开门时,阳光射入,顿觉开敞明亮,就是“乾”,亦即“阳”,随着门之开闭,室内外空间阴阳变化,无穷无尽。在传统庭院式布局中,以建筑外部开放空间为阳,则大门的过渡空间为阴;大门的过空间为阴,则进大门后的庭院开放空间为阳;在这里“门”成为《易经》中阴阳空间变化的关键,门在这种阴阳变化过程中有了积极的意义,空间也没有了固定的品质,只在变化的过程中才有意义。
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不是指封固在室内的“死”的空间,而是富有情感的,人们的思想可以透过门窗,进入无限的自然空间,这时他们的心理空间便是无限的。小小门窗,不仅是一幅幅变化无穷的自然风景画,而且还是心灵的窗口。杜甫的《绝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正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虽然历代君王对门的漆色、形式均作了种种规范,但对民风、民俗却给予了很大的自由,极其丰富的民风、民俗均选择建筑大门作为亮相的舞台。民俗文化并非原有建筑部分,但却已经与建筑密不可分,成为建筑文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阳宅十书》中说:“大门吉,则全家皆吉矣,房门吉,则满屋皆吉矣”。居者最关心出入平安。中国民间宗教是古代社会鬼神崇拜的延续,神、鬼、人居住的地方称为三界。鬼代表了人性恶的一面,成为人间灾祸的源头,不安份的厉鬼常骚扰人生,人类就渴望神力逐鬼驱魔。于是家家都要祭祀五位家堂神,就是门神、井神、厕神、中 (屋檐)神、灶神称为“五祀”,以求神灵保护家宅平安。《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记载着神话中桃木代表友好,而老虎吃鬼。神荼,郁垒成了第一代门神。神要体现在大门上,最早用桃木刻成神的形象在节日悬挂在门上以驱鬼妖。但桃木上雕门神比较难,人们逐渐用绘画代替雕刻,只在桃木上画神像。并逐渐成了镇妖驱鬼的一种符号,称其为“桃符”。
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的人物与形象也起了变化,如唐朝的大将军秦琼与尉迟恭,钟馗等,至今都是老百姓喜爱的武门神。在民间还有用天官、喜神、和合二仙做文官门神,天官为天、地、水三官之首,所以民间多以天官为福神,与禄、寿二仙并列称为三仙,而三仙中又以福仙最受欢迎,福仙也由神像变成了“福”字,将它倒贴在门上以取“福到”的口彩。五代以后由桃符又演变成春联,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而成为年俗。不管门神是谁,以大门为载体兴行了这种文化,门神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门神到家,能祛邪纳福,生活能称心如意,这就是门神在人们心中的作用。 除敬门神、贴春联以外,民间还有在门上放照妖镜、八卦图等辟邪之物。
传说古代道家进山修炼,在背后挂一直径为九寸的圆镜,就能使鬼魅不敢近身,这是因为镜子能够使鬼魅现出原形,圆镜悬挂在门上,起到照妖驱鬼的作用。门上挂一种木雕的兽头,叫“吞口”,由于其面目狰狞,可以以怪驱怪。挂上八封图,可以预测吉凶。挂上铁叉,铁叉的尖爪,也可以叉杀鬼魂。门上挂的装饰除了驱鬼辟邪以外,还有门上的祈福物,如:门上贴元宝,再贴上喜鹊、柏树枝等吉祥物,用来接财纳福,门上贴吉祥纹样“喜”,称为双喜临门,门楣上挂有五只蝙蝠的图案剪纸,是取“五福临门”的吉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民间也都有与节气相关的民俗,这种民俗也常表现在门上,如清明节插柳、端午节在门上悬挂艾叶等。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户门是宅院的咽喉,《阳宅正宗》称:“门为一宅之主宰”。阳宅相法中每有“气口”之喻,在住宅中蕴藏生气,门是极重要的。阳宅中的“三要”(门、主房、灶)及“六事”(门、路、灶、井、坑、厕)都把门作为一个主要素。事实上,门的确是保护生气的枢纽“门通出入,是为气口”。《阳宅大全》中强调了门的通“气”作用;“惟是居屋房中,气因隔别,所以通气只此门户耳。门户通气之处,和气则致祥,乖气则致戾,乃造化一定之理,故先贤制造门尺,立定吉方,慎选月日,以门之所关最大”。量门的尺子也完全不同一般的尺子,门尺又称为鲁班尺,上面刻有凶吉门光星,用它衡量门窗,可见立门主要不是以人体尺度为依据,而是从观念出发强调对气的导引或堵塞,而气则用吉凶表示优劣。《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古建筑设计中忌讳直来直去,故门楼前设影壁或院内设照壁,影壁是针对冲煞而设计的,使气流绕着影壁而行,气则不散,符合曲则有情的原理。
雕饰符号
门上雕饰的题材和内容是相当广泛而丰富的,它不但反映了古代传统的吉庆有余、招财纳福的内容,还表现了主人的信仰和理想。门头上雕刻装饰的内容大都为传统题材,动物中用之最多的是龙、狮子和蝙蝠,代表“八仙”的八件器物(暗八仙),常被用在门头的横枋上成为重要的装饰。门楣裙板上刻八样祥瑞之物就是:和合、玉鱼、鼓板、磬、龙门、灵芝、松鹤,称为八宝图,已成为建筑和器件的常用装饰画,包含着吉祥、祝福之意。其它具有象征意义的莲、桃字等都是常见之物。此外,琴、棋、书、画、古玩器物、山水风景,甚至于将表现整幅传统戏曲内容的雕刻也搬到了门头的中央,门前运用最多的装饰物就是狮子,由于它性格凶猛,神态威武,常被用在门口当守门兽,除此之外,还因为“狮”与“事”谐音,因而组成了不少带有吉祥内容的题材,如两只狮子代表事事如意,如果加上钱纹则喻意财事不断,狮子和瓶在一起,则象征事事平安。
中国传统建筑中充满诗意的建筑符号就是文字,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运用文字来表达意念的民族,古代建筑在落成之时,常邀集文人墨客云集新屋,点题命名,通过搜寻精炼的文字,建筑的意念便借着题者的文笔,作为题诗颂词镌镂在门额、壁框之上,成为易读性强的建筑装饰,这些可供阅读的记号不仅是建筑符号,而是更巧妙地运用了易读性更高的文字记号。一般在住宅、宫殿、店铺等的门上都留有题字的地方。在民宅中,门斗是承安门板的门框上面增加的一段框架,宫殿的大门也有这部分,在江南砖筑牌科门楼上,这一部分称为“字牌”,是专门用来刻写文字的。即使在门头复杂的屋檐下有多层梁枋相叠,也不忘在中间留出供刻字的“字牌”部分。几乎家家户户都刻写或书写文字,文字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住宅的名称,而是主人所喜爱的人生格言和理想愿望。商号、酒铺的名称做成牌、匾、酒旗挂上店门口,称为“招牌”“幌子”,牌匾多取吉祥及生意兴隆和反映经营特色的词句,而幌子的式样颇多,实物和模型均可采用。
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姊妹弟兄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个家庭的“门”在诗人眼中成为家族兴衰的象征。民间流传至今的“门望”“门风”“门脸”,充分说明了门作为一个家庭的“脸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显现出传统建筑的门文化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关系。“门”记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反映着封建礼制和民族的宗教特性,亦表现出古代各阶层的理念与追求和浓郁的传统历史文化真象。
——文化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