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机械制图》这门基础专业课程对于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而且有相当难度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初中毕业生主要学习了语数英等文化课程,从未接触过类似的课程;说它“难”原因有三,一是学好这门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普遍不强,三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且学习力差。《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面对中职学生在各方面体现出的差异,如何实施《机械制图》的有效性教学,最大程度上让学生接受这门课程,理解课程学习内容,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很自然能想到:通过关注学生差异,来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
一、中职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中小学中文化课程相比,《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2、基础知识薄弱。具体表现在由于中学阶段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加上表达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缺乏,基本没有掌握空间立体的基本思维方法。
3、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主动思考,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完整。对于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
4、学习能力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呆板,缺乏联想,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在问题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而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造成同样的问题一旦题目要求有所变动,就无从下手。
二、中职学生《机械制图》学习差异的成因
1、中职校学生生源素质低。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学校的学生。
2、中职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侧重于为社会培养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因此要求中职学生毕业阶段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强调实用技术培训。因此学生主观上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3、《机械制图》课程本身对学生要求较高。《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他们在主观上缺乏信心,放弃对课程学习的信念。
4、中职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上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着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参加就业,而忽视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学生差异,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作为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而由于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这门课程更加难教、难学。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这门课程,教师采取降低教材难度、采用直观教学法、引用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面对学生差异,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则很难顾及到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均衡发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利于他们的充分发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知难而退,最终完全放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展开了课题研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将学生按基础的好坏及接受能力的强弱分为能及时全面掌握、只能掌握和难以掌握三个层次,然后将教材内容和课后复习题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能够及时赶上进度。这样,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增强自信心,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逐步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具体的讲,“分层次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在备课中体现分层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看这一节课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我们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而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讲授,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优化组织教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细致分析,努力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从而形成一个前后有序、张驰有度的结构,使知识结构层次化。
2、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所组成的群体,教师的教学如何来适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图例讲解、学生练习等多个环节。如何把握每个环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复习提问——巧妙设问,多方兼顾
在复习提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复习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指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分不同的程度,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回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当回答正确的时候,即使题目相当简单,也要即使给予肯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问题对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引向正确结论,培养学生自信。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回答正确时,也要给予肯定,但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指出每一个细节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2)讲授新课——整合内容,层次分明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掌握绘制、识读机械图样方法的一门课程。为了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艺术。对于讲课内容,要注意归纳各种作图方法以及视图特点;对于概念的讲解要尽量通俗易懂;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要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在讲课节奏上,教师要注意控制,使学生都能听懂、跟上,切忌只顾尖子生,而不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否跟得上。凡是涉及到画图方法的,最好能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多媒体软件边讲授边演示作图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便于掌握所学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可结合题目内容重点向学生介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住解题步骤,至于进一步理解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要针对例题进一步发挥,可以适当提出其它解决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做进一步思考,会用多种方法尝试解题,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课堂练习——巡视指点、分层辅导
《机械制图》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要通过一定课时进行绘图、读图等实践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以外,还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习题须尽量结合讲课内容,题目要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有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等。同时,题目还要有思考性,要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那些一看就懂、思考性差、作图量大的习题则不宜过多选用。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在教室中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可多用启发性和鼓励性语言,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对于大部分学生,要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启发;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一题多解,鼓励他们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来提高他们,或者鼓励他们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3、在作业批改中体现分层
在批改作业中,不要简单地用“√”或“×”来进行判断,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对于因基本概念不清而引起的错误可以直接用“×”来表示;对于因粗心、没看清题意或漏做题目的可以用“?”来表示;对于个别地方答题不够完善的,可以用“√”表示,另外加注批语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作业情况比较差的学生,除了基本的批改符号以外,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用问题表达,比如“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不要漏掉中心线“等;对于作业取得一定进步的同学要及时给出肯定性的评语;对于作图正确而且图面质量高的答题,除了给与满分以外,还要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不同评价,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要让学生更多地注重作业质量而不仅仅是作业得分。
4、在评价中体现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将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评价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比较。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这样对比评价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但纵向对比可以考察学生个体退步或进步及幅度,注意了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但是这种考试模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机械制图》考试过程中,可以适当把笔试成绩的比重降低,增加课堂提问、书面作业、平时测验等方面的考核力度。通过以上几种考核方式,再加上期末综合考试,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的是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努力争取做到人人学有价值,有所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真正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学生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一、中职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中小学中文化课程相比,《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2、基础知识薄弱。具体表现在由于中学阶段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加上表达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缺乏,基本没有掌握空间立体的基本思维方法。
3、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主动思考,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完整。对于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
4、学习能力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呆板,缺乏联想,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在问题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而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造成同样的问题一旦题目要求有所变动,就无从下手。
二、中职学生《机械制图》学习差异的成因
1、中职校学生生源素质低。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学校的学生。
2、中职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侧重于为社会培养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因此要求中职学生毕业阶段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强调实用技术培训。因此学生主观上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3、《机械制图》课程本身对学生要求较高。《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他们在主观上缺乏信心,放弃对课程学习的信念。
4、中职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上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着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参加就业,而忽视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学生差异,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作为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而由于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这门课程更加难教、难学。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这门课程,教师采取降低教材难度、采用直观教学法、引用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面对学生差异,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则很难顾及到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均衡发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利于他们的充分发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知难而退,最终完全放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展开了课题研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将学生按基础的好坏及接受能力的强弱分为能及时全面掌握、只能掌握和难以掌握三个层次,然后将教材内容和课后复习题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能够及时赶上进度。这样,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增强自信心,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逐步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具体的讲,“分层次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在备课中体现分层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看这一节课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我们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而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讲授,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优化组织教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细致分析,努力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从而形成一个前后有序、张驰有度的结构,使知识结构层次化。
2、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所组成的群体,教师的教学如何来适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图例讲解、学生练习等多个环节。如何把握每个环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复习提问——巧妙设问,多方兼顾
在复习提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复习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指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分不同的程度,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回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当回答正确的时候,即使题目相当简单,也要即使给予肯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问题对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引向正确结论,培养学生自信。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回答正确时,也要给予肯定,但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指出每一个细节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2)讲授新课——整合内容,层次分明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掌握绘制、识读机械图样方法的一门课程。为了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艺术。对于讲课内容,要注意归纳各种作图方法以及视图特点;对于概念的讲解要尽量通俗易懂;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要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在讲课节奏上,教师要注意控制,使学生都能听懂、跟上,切忌只顾尖子生,而不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否跟得上。凡是涉及到画图方法的,最好能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多媒体软件边讲授边演示作图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便于掌握所学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可结合题目内容重点向学生介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住解题步骤,至于进一步理解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要针对例题进一步发挥,可以适当提出其它解决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做进一步思考,会用多种方法尝试解题,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课堂练习——巡视指点、分层辅导
《机械制图》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要通过一定课时进行绘图、读图等实践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以外,还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习题须尽量结合讲课内容,题目要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有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等。同时,题目还要有思考性,要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那些一看就懂、思考性差、作图量大的习题则不宜过多选用。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在教室中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可多用启发性和鼓励性语言,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对于大部分学生,要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启发;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一题多解,鼓励他们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来提高他们,或者鼓励他们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3、在作业批改中体现分层
在批改作业中,不要简单地用“√”或“×”来进行判断,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对于因基本概念不清而引起的错误可以直接用“×”来表示;对于因粗心、没看清题意或漏做题目的可以用“?”来表示;对于个别地方答题不够完善的,可以用“√”表示,另外加注批语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作业情况比较差的学生,除了基本的批改符号以外,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用问题表达,比如“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不要漏掉中心线“等;对于作业取得一定进步的同学要及时给出肯定性的评语;对于作图正确而且图面质量高的答题,除了给与满分以外,还要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不同评价,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要让学生更多地注重作业质量而不仅仅是作业得分。
4、在评价中体现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将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评价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比较。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这样对比评价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但纵向对比可以考察学生个体退步或进步及幅度,注意了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但是这种考试模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机械制图》考试过程中,可以适当把笔试成绩的比重降低,增加课堂提问、书面作业、平时测验等方面的考核力度。通过以上几种考核方式,再加上期末综合考试,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的是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努力争取做到人人学有价值,有所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真正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学生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