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为例,在对园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主要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其创新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物流园;建设;意义;创新;启示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是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三基地三港区”中的铁路物流基地、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园区和首批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117亿元,将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建设、十年基本成形”的要求,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座年产值3000亿元、GDP800亿元、税收约1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成为绿色环保、高端物流、总部引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开放高地和创新基地。
1 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1.1 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物流园建成后将极大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的支持能够使入驻园区的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通过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带动金属材料、建材、电子、轻纺、城市消费品等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入驻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辐射周边区域,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加工企业“东产西移”。并且,物流园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整合现有零散资源,发挥其系统集散、整合的优势,采用统一发展的模式,有利于高效生产、方便生活、优化交通、改善环境、满足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环境,又将从吸引投资、人才等方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1.2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物流园的建设既为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需要和机遇,也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提供了发展契机。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战略目标,物流园作为承接“内客外货,专业市场外迁”的现代商贸产业孵化中心,围绕建设“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高地”和“内陆最大的铁路国际口岸”的战略目标,将通过形成商贸物流、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区域分销、供应链综合服务、物流总部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物流园不仅是“渝新欧”的战略桥头堡,也是沙坪坝区乃至整个重庆沿长江经济带向东辐射的重要平台,是沙坪坝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载体。依据“两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贯彻市委、市政府“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发展战略,依托全国铁路运输枢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和重庆铁路一类口岸、整车进口口岸等资源,物流园大力发展铁路口岸及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产业配套园区,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口岸。物流园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将重庆市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对重庆市建成内陆开放高地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2 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2.1 内陆变沿海,打造欧亚大陆桥物流通道中心节点
物流园作为“渝新欧”的战略桥头堡,以不亚于海运口岸和通道的优势及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将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了起来。重庆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承东启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东出直达长三角;西进兰渝、陇海连通欧亚大陆。无论从经济物流成本还是运输效率来讲,物流园的打造使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构建贯通欧亚经济便捷的物流通道。
2.2 规划引领,功能布局科学合理
物流园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整个规划用地分为铁路保税物流区、多式联运区、国际物流社区、国际贸易服务配套区等十大功能区,极大释放了物流园整体优势与发展实力,为构建物流管理信息中心、企业注册中心、交易结算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四大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2.3 内外贸联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2013年12月,国家口岸办批准重庆铁路口岸对外开放,这是重庆继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之后,第三个获得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标志着重庆已经形成水、空、铁全面开放的口岸格局。2014年7月,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极大地增强了“渝新欧”回程揽货能力,优化中欧国际贸易通道,实现以外贸为引导,内贸为补充,发挥内外贸联动功能,完善和优化产业链,口岸经济成效持续显现。
3 园区建设的创新及启示
3.1创新点
3.1.1口岸建设开放化
物流园的发展路径秉承开放的思路,利用开放的政策、便捷的交通、自由的贸易、发达的金融、兼容的文化,从软硬件两方面着力扩大开放程度,建设开放性口岸。硬件方面,“渝新欧”铁路物流大通道,开启了第三座欧亚大陆桥,为亚欧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开启,极大推动园区发展。软件方面,开放的思路、一系列优惠政策、人才引进灵活创新的机制等都助力于口岸建设的开放化。
3.1.2 人才引进市场化
物流园为克服其人才瓶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根据发展规划,每年公布一次人才需求计划,通过项目合作、人才租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引才对象主要为口岸经济、投融资、国际贸易、大数据、招商、保税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放开薪酬设计,用市场化规律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特殊引进人才薪酬不计入工资总额、与利润挂钩、不受薪酬总额限制;实行独立的项目效益考核核算体系,绩效薪酬与利润挂钩,允许项目竞标性承包。
3.1.3 物流建设标准化
节能降耗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物流園迎合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企业物流服务标准化建设,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如编写了《物流标准化建设手册》、制定服务及工作标准、搭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颁布《物流园区服务规范》等,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了园区标准化体系并付诸实施,使入驻企业形成了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 启示
3.2.1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高起点打基础,高标准搞建设
物流园坚持从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增长极的高度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政府秉承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力主导,从无到有创造条件建设成功的口岸与平台,既有学习借鉴,更有自主探索。在建设园区的过程中,参照国际标准,依托区域优势,借力相关政策,一座现代化物流园正扬帆起航。物流园立足重庆,辐射西部,着眼全国,联通世界,以大格局谋划大发展。
3.2.2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坚持市场规律,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现代化管理
物流园虽然由政府打造并主导,但管理与运作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遵从市场规律,并为入园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服务,让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律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疆拓土。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构,构建“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经贸体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口岸通关流程,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服务于园区企业。
3.2.3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依靠人才支撑,鼓励创新创造,发展产业集群
园区管理团队既有本土成熟的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干部,更有引进的资深专业型人才和领军型管理者,整体结构优化高效,视野宽广且执行力强。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与实务操作的人才则由企业依据相关扶持政策自主灵活地面向社会招贤纳士,使得整个园区管理团队和企业经营团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础,物流园在发展中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并结合自身特点,依托铁路口岸,发展口岸经济,形成产业集聚。由此极大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出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极具发展力的“产城融合”新模式。
作者简介:
姚懿,男,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学。
[关键词]物流园;建设;意义;创新;启示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是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三基地三港区”中的铁路物流基地、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园区和首批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117亿元,将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建设、十年基本成形”的要求,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座年产值3000亿元、GDP800亿元、税收约1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成为绿色环保、高端物流、总部引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开放高地和创新基地。
1 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1.1 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物流园建成后将极大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的支持能够使入驻园区的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通过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带动金属材料、建材、电子、轻纺、城市消费品等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入驻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辐射周边区域,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加工企业“东产西移”。并且,物流园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整合现有零散资源,发挥其系统集散、整合的优势,采用统一发展的模式,有利于高效生产、方便生活、优化交通、改善环境、满足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环境,又将从吸引投资、人才等方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1.2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物流园的建设既为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需要和机遇,也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提供了发展契机。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战略目标,物流园作为承接“内客外货,专业市场外迁”的现代商贸产业孵化中心,围绕建设“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高地”和“内陆最大的铁路国际口岸”的战略目标,将通过形成商贸物流、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区域分销、供应链综合服务、物流总部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物流园不仅是“渝新欧”的战略桥头堡,也是沙坪坝区乃至整个重庆沿长江经济带向东辐射的重要平台,是沙坪坝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载体。依据“两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贯彻市委、市政府“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发展战略,依托全国铁路运输枢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和重庆铁路一类口岸、整车进口口岸等资源,物流园大力发展铁路口岸及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产业配套园区,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口岸。物流园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将重庆市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对重庆市建成内陆开放高地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2 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2.1 内陆变沿海,打造欧亚大陆桥物流通道中心节点
物流园作为“渝新欧”的战略桥头堡,以不亚于海运口岸和通道的优势及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将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了起来。重庆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承东启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东出直达长三角;西进兰渝、陇海连通欧亚大陆。无论从经济物流成本还是运输效率来讲,物流园的打造使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构建贯通欧亚经济便捷的物流通道。
2.2 规划引领,功能布局科学合理
物流园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整个规划用地分为铁路保税物流区、多式联运区、国际物流社区、国际贸易服务配套区等十大功能区,极大释放了物流园整体优势与发展实力,为构建物流管理信息中心、企业注册中心、交易结算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四大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2.3 内外贸联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2013年12月,国家口岸办批准重庆铁路口岸对外开放,这是重庆继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之后,第三个获得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标志着重庆已经形成水、空、铁全面开放的口岸格局。2014年7月,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极大地增强了“渝新欧”回程揽货能力,优化中欧国际贸易通道,实现以外贸为引导,内贸为补充,发挥内外贸联动功能,完善和优化产业链,口岸经济成效持续显现。
3 园区建设的创新及启示
3.1创新点
3.1.1口岸建设开放化
物流园的发展路径秉承开放的思路,利用开放的政策、便捷的交通、自由的贸易、发达的金融、兼容的文化,从软硬件两方面着力扩大开放程度,建设开放性口岸。硬件方面,“渝新欧”铁路物流大通道,开启了第三座欧亚大陆桥,为亚欧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开启,极大推动园区发展。软件方面,开放的思路、一系列优惠政策、人才引进灵活创新的机制等都助力于口岸建设的开放化。
3.1.2 人才引进市场化
物流园为克服其人才瓶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根据发展规划,每年公布一次人才需求计划,通过项目合作、人才租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引才对象主要为口岸经济、投融资、国际贸易、大数据、招商、保税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放开薪酬设计,用市场化规律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特殊引进人才薪酬不计入工资总额、与利润挂钩、不受薪酬总额限制;实行独立的项目效益考核核算体系,绩效薪酬与利润挂钩,允许项目竞标性承包。
3.1.3 物流建设标准化
节能降耗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物流園迎合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企业物流服务标准化建设,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如编写了《物流标准化建设手册》、制定服务及工作标准、搭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颁布《物流园区服务规范》等,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了园区标准化体系并付诸实施,使入驻企业形成了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 启示
3.2.1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高起点打基础,高标准搞建设
物流园坚持从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增长极的高度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政府秉承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力主导,从无到有创造条件建设成功的口岸与平台,既有学习借鉴,更有自主探索。在建设园区的过程中,参照国际标准,依托区域优势,借力相关政策,一座现代化物流园正扬帆起航。物流园立足重庆,辐射西部,着眼全国,联通世界,以大格局谋划大发展。
3.2.2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坚持市场规律,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现代化管理
物流园虽然由政府打造并主导,但管理与运作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遵从市场规律,并为入园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服务,让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律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疆拓土。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构,构建“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经贸体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口岸通关流程,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服务于园区企业。
3.2.3 建设现代园区,必须依靠人才支撑,鼓励创新创造,发展产业集群
园区管理团队既有本土成熟的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干部,更有引进的资深专业型人才和领军型管理者,整体结构优化高效,视野宽广且执行力强。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与实务操作的人才则由企业依据相关扶持政策自主灵活地面向社会招贤纳士,使得整个园区管理团队和企业经营团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础,物流园在发展中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并结合自身特点,依托铁路口岸,发展口岸经济,形成产业集聚。由此极大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出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极具发展力的“产城融合”新模式。
作者简介:
姚懿,男,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