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一切从人出发,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从整体上对人的研究和把握,其核心在于人的本质。古往今来,对于“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们不断地探索和追问,形成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推动和深化了对人的认识。有人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人的本质或性善,或性恶,或是善恶兼具,或是无善无恶,然而人性不完全等同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存矛盾的规定性,人性只是它的属性和特点,任何一种人性都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性存在,更无法概括人的本质。
  思想政治工作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无疑也存在过种种偏差。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在这种单因素的人的本质构成的指导下,不仅抹杀了人的本质的丰富的内涵,否定了人的本质中规定和影响人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诸因素,使人们对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形成和变化的理解失去了可能,而且还必然得出一些片面的逻辑结论,这就是完全否定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人降低到机械物的水平,使得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忘记了教育对象实际上既是被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还有一种偏差,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功能和价值,把社会与个人完全对立起来。由于只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至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片面强调社会与集体利益的先天合理性,强调社会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然抹杀了个人利益存在的价值。同时,忽视人的本质是通过需要表现出来的。只重视精神需要,认为解决了理想信念,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把人的物质需要看成是万恶之源,忘记了一条最根本的原理,科学、政治等其他活动,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目标,这一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被忽略了,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空对空。从思想教育者方面看,一味地单纯说教,不能立足于帮助教育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从教育对象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因而也就引不起他们的关注,激不起他们的共鸣。
  其实,人的本质具有科学的内涵,那就是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就其自然性来说,是劳动创造了人。当人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而语言、思维、意识、宗教等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劳动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人对自然界创造性的对象性关系。自由自主的劳动作为人的族类本质,它既表明了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又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的根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解人的全部丰富性和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基础。就其社会性来说,人总是社会存在的人,永远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存在。人就是人的社会、国家,社会和国家既是由人构成的,又是人存在的具体形式。人的本质作为他们行为过程中的一贯的必然联系和倾向,既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又表现在他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实际行动中。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人无法从事一切活动,无法创造自己的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其实践性来说,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人一生的过程,人类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满足和创造需要的过程。需要源于人的各种本能,具有自然性和生物性的一面;需要又在本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因而又具有社会性的一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要构成了人的需要体系。如果人的劳动和创造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着否定需要,使人感到在劳动与创造中自己不是人,只有在劳动与创造之外自己才是人,社会就会变成对人性的桎梏和侵害。人们的许多苦恼,往往就是这种异化的社会关系和思想体系造成的。显然,看不到人的本质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就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人的本质。在人的本质形成中,人的需要是内在根据,实践是途径,社会关系是条件和结果。
  
  二、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密切
  
  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无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根源于人的本质之间的相互制约性。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却又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人的自然性特征反映为生物性它总是受到社会性的制约,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下才能满足;人的社会性特征反映为社会性的需要,它必然受到实践关系、实践能力的制约;人的实践性特征反映为实践性的需要,它必然受个体生物机能前提和现实社会关系的钳制。三者之间往往不能完全协调一致,种种矛盾使人困惑、迷茫,反映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便会产生各种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向。解决这些问题和偏向,最根本的是靠实践调整和变革现存的社会关系,满足人的需要。但实践又离不开思想状态的调整,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的引导和提升。如果没有思想调控,社会就无法运行,人的本质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也无法达到和谐的统一。
  2.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普遍性。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类本质存在于个体本质之中,是不同于个体本质中的共性部分,而个人的需要、实践和社会关系各异,每个人的个体本质又会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完善的人,尽管有自身的特殊的特征,也会有人所共同的普遍的一面,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便是人所共有的属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在一般相同的外界环境信息的作用下,往往会作出大致相同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应。政治工作要揭示自身规律,必须研究客体的特性,将其根植于客体的必然性之上。而人的本质属性,内在地决定了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客体的规律,与客体的思想规律、行为规律相适应,这实际上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规律。
  3.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人具有实践性、能动性,能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活动。有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人的思想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又受环境的影响,能够依据信息的传递进行选择性的改造和深化。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主体的活动发出思想信息,对作为客体的人施加影响,进行教育。同时,人的社会性也决定了人具有群体、合作、归属等属性,总要和人发生关系,在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纵横交错的社会网络中生存和发展,因而能够与他人沟通,吸收教育主体思想信息,调控自己的内心世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生活。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始终参与了人的本质的生成与发展,并构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从人的本质出发,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拥有科学依据,掌握运行规律,确立正确方法,找到有效途径,使之抵达理想的彼岸。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尊重人。要虚心向自己的工作对象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和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二是依靠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后者的积极性更为重要。因为后者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更要依靠大家的积极参与。三是发展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应注意克服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业务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倾向。坚持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业务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努力在不断提高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上下功夫。四是为了人。要从维护工作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要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创造人人平等发展的氛围、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耿丽萍.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2] 王荣. 把“三个代表”思想贯穿学校党建和各项工作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14).
  [3]韩延明,孙传宏.邓小平与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1997(7).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驱动下,高等教育管理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各高校重金引进教授、“海归”,着力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形势不容乐观。教育界已经认识到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并最终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不仅要有一支优秀精干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中也逐渐出现多层次化的趋势:如地域差异、贫富差距、入学成绩高低等等。而由于大学生中“多层次化”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均是专职或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有以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几乎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调查表明: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因为课堂管理技能在教学上非同小可,举足轻重。一个缺乏课堂管理的教师,看来不会在教学上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课堂里每个人的感觉和想法、课堂里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可以影响学生动机和成绩的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要想今天能在教学上成功,我们必须不仅要处理教学内容的问题,而且要应对课堂环境
一、前言    2004年,笔者分别在2002级和2001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流体机械》课中,尝试用双语教学讲了两次课,在2000级毕业设计期间,用双语作了一次关于“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写作”的讲座。尝试的目的在于摸索一下双语教学的模式,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为将来开展双语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三次尝试双语教学,以及问卷调查和分析,笔者总结了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和特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远程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进行多媒体教学一体化设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为教学一体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前提。本文就网络环境下教学一体化设计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在远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是因
高等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方法、能力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从而为以后扩大深化数学知识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数学基础。它在培养大学生的数学修养、进而在形成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素质中,发挥其他课程都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当代各门学科的日趋数量化,数学应用更加普遍化,数学已成为理、工、农、林、经、管、文、史、哲等各学科、专业的工具。数学素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