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分为激励性评价、启示性评价、批评性评价、简单评价、消极评价五类,采用课堂观察量表为工具深入小学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结果表明:教师普遍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评价语言符合课型要求,部分评价语言具有简单性和笼统性,启示性评价和机智的批评性评价有待加强。据此现象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把脉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的准确与否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课堂是融入师生情感的互动场所,其间学生在其认知和情感的变化中逐渐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下一步行为。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出及时又恰当的评价,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的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了解目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运用的状况,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开发了“教师评价语言课堂观察量表”,量表中将教师的评价语言分为五类,分别是:A激励性评价(真诚的、赏识的、宽容的等),B启示性评价(具体的、启发的、指导性的、科学的等),C批评性评价(学生回答不到位时诙谐的、幽默的、机智的表达批评),D简单评价(判决式的、笼统的),E消极评价(封闭的、乏味的、单调的、呆板的、失真的、违心的、迎合的、伤自尊的等)。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带领研究团队深入小学课堂,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是否促进了学生参与深度,根据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结合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使其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研究过程是课堂观察团队进入现场分组入座,接下来授课者说课,说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的原因和突破的策略、创新与困惑,对观察者的要求等。最后观察者分组熟悉观察量表,做好分工。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尽可能完整的记录下教师的评价语言,并进行相应的分类,同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做好相关记录。课后会议观察组将记录情况进行统计、归类,然后做出解释剖析,汇总观点。
  一、通过三轮的课堂观察,九次心理课的观察,得出如下结论:
  (一)教师普遍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不但重视赏识教育,而且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很好体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丰富,如“声音真洪亮;真好,老师感受到了你对同学的爱了;说的更具体了/了解的非常清楚;她这个词用的很特别/好说的真好/你观察的真仔细/嗯,很会观察/你有一双聪慧的眼睛;说的真好;說的特别好”。
  (二)评价语言符合课型要求
  教师不但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评价语言还非常符合课型要求。任课教师多次使用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嗯,很会观察/你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你很细心,能够感同身受其他同学的感受,非常好;这个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对你未来有什么帮助。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一无二,教师不断的鼓励、赞赏学生对自己独特点的发现,无疑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部分评价语言具有简单性和笼统性
  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出现了赞美过多的现象。赞美泛滥的现象比较普遍。像“好!很好!非常好!”……这些富有节奏的赞美语言,虽然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说得多了,听得多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大了。有的评价语言针对性不强,“很好”,“很棒”,可是到底好在哪里?对在哪里?由于缺乏贴切的、针对性的评价,反而让学生一头雾水,不利于其发展。课堂评价中无的放矢,赞美过多并没有真正触及学生心灵,起不到评价应有的效果。这个时候往往是重视了评价的“评”而忽视了评价中的“价”(即价值)。有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反馈,如“请回,谢谢你/好,请坐/嗯,请坐/ 嗯(点头)”。
  (四)启示性评价和机智的批评性评价有待加强
  教师的评价在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深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从几次课的记录来看,启示性评价的比例不高。这也和老师的设问有关,有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会生成很多资源,通过这一方面也提醒教师在设问、追问上要下工夫。
  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有未评价转向其他话题的现象,也有未做评价叫其他同学起来回答的现象,这种做法显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对自己回答对错与否不能判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机智的处理和引导,其中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能把你刚才的想法再更简洁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用反问的语气提示孩子们修正)
  二、针对教师普遍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评价要准确、具体,避免笼统
  准确得体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课堂评价表扬要发自内心,措词准确只有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盲目乐观,或者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究竟对在哪里或错在何处。
  越具体越对学生具有指导性,要让学生明白原因、清楚方向。尤其是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更加要注意。不要学生发言就表扬,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简介的语言告之好在哪儿,问题在哪儿,学生从从教师的评价中能找到答案才能保持或改进。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失去应有的客观认识。   (二)评价要多元化
  从评价内容上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可以针对回答态度、思考问题角度新颖或是否深入、表达对学生情感认同等多方面进行。
  从评价对象上,小组讨论合作代表发言,注意对小集体进行激励,增强学生的团体凝聚力。从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提倡学生互评或对教师进行评价。让学生分析自己或同学的特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问题会愈加明朗,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教师什么事,教师的责任将更重,要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友善的互评,这时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更凸显出教师评价语言引导性的作用。
  (三)将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相结合
  积极评价为主,决不意味着不要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评价五句话中有三句是表扬的,两句是批评的,孩子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前进的最好方法。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做到恰如其分。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时,尽可能地把 “坏的批评”包容在“好的表扬”之中,委婉指出,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评价的尺度。所谓“尺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应以指正性点评为主,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就可以以鼓励性、赏识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口头评价后,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或学习状况,并在教师有效地激励下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怀有自信、渴望下一次的表现机会。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评价语言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贊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孩子。当然,在实施鼓励性的评价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激励。一般来说一颗小星星或一朵小红花或一句“你真棒”之类的话。会让低年级学生激动好一阵子。当他们看到本子上得到的五角星,眼里会放出兴奋的光芒。并且在这种奖励的促进下,大家你追我赶,字越写越漂亮。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种外部的奖励已不在乎。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一个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对这项活动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此时最好的奖励办法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和交流,让他们有一个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应采用引起师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在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内在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也最能激起向上奋进的力量。
  (五)教师要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忙于思考下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或者忙于板书,根本就不知学生在说什么,回答完毕后仅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给予简单的口头评价,这样十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认真倾听并思考学生的答案,就其思维与理解程度等方面给予全面、具体的描述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党怡.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J],2010(25):2
  [2] 张霞.用语言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新课程研究[J],2011.1
  [3] 金璟.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5
其他文献
学情调查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调查,也是对学生“学习素质”的调查。一般认为学习素质是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学习是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协调互动、共同作用的对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素质调查,主要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2017年11月26—12月8日,我们对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的初中部分学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同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作用的事业。它所承载的不仅是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承载者人格培养的重大责任。成功的音乐教育可以给予多元情感体验,从而使人不但拥有综合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美妙丰富的人生。本文重点研究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学;声乐教学;注意;记忆;思维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音乐
期刊
摘要:目前,生涯教育课程在初、高中开展较为成熟,在小学阶段开展不多,如能在小学高年级利用学科渗透进行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小初衔接、培养学习自主性、学会自我规划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以一节心理课为例,探讨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学科教学如何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些简单思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科渗透  一、问题提出  伴随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高考改革,在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活动形式存在问题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我们应注重开发和丰富区域游戏活动材料,从而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水平。幼儿的学
期刊
摘要:针对本班学习困难的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采取用自我提问单扫清学习障碍;制定合理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策略对其语文学习进行干预,提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问单;学习目标;自我评价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孟子.尽心上》说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这是古代有德者的育人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
期刊
参考资料  [1] 情商缔造与领导力提升论略[J]. 周晓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10(06)  [2] 领导力构成要素初探. 石梦菊. 北方经济. 2011-06-11  [3]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生涯导航.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4] 中学生领导力培养:为现代公民社会奠基——写在首届全国高中生领导力與创新力大赛结束后.  [5] 杨小敏.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01
期刊
摘要: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  该生智力水平正常,她对家庭的依恋比较深,上学产生不适应症状。母亲又生了小弟弟,内心缺少了关心、疼爱、安全感等,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的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她更加不适应,属于焦虑心理问题中的分离焦虑。  关键词:分离焦虑;积极关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传统文化中来,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文化精髓,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在自己的育人生涯中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之中。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做一个从小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应在小学生身上,其中就有一个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关键词:契机;小学生;核心价值
期刊
摘要:“非暴力沟通“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沟通时依照四个要素来谈话和聆听,能使师生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师生沟通;爱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而学生们也常抱怨老师的说教式交流方法他们很厌烦,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师生的这种障碍呢?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为师生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的飞速,不单单关心于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才能训练培养的层面,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对于心里没有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年龄尚小,对外界环境缺乏一定完善的判断力,思想也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对他们自身会有威胁隐患。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师应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工作,但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实现家校合作,以形成合力,实现共育。本文主要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