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焦虑感。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等要素可放松学生的大脑,音乐教材中没有习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需要为了获取良好成绩而陷入题海之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上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可引导学生逐步走出焦虑的阴影,使得学生紧张疲惫的打闹得到放松。
(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精神情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这对学生的心灵净化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音乐教材中的内容通常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且通过旋律、歌词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歌唱祖国》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雨花石》可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等,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倾听学生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心灵,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具有良好作用。
(三)亲近社会,热爱生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亲社会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产生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情感。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教学时,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科体会到“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体,相对于思想政治、道德法治等课程的单一说教,音乐课程的教化作用更加明显,这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融洽关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全面掌握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产生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对此,教师要从传统“师本位”的教学束缚之中走出来,以平等姿态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单单要成为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讲师,还应该成为学生袒露心声的“知心人”,用“慧眼”全方位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变化,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并及时参加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草原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音频文件,随后带领学生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的旋律,学生在倾听时可不在座位上坐着,可以站起来跟随旋律摆动肢体,以此来表达自己倾听歌曲时的情感情绪,教师也需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拍打节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满足学生需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此基础上方可起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作用。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歌唱祖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跟随音频文件自行演唱,随后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歌唱祖国》的合唱视频,使得学生感受合唱这首歌曲时所呈现的气势,使得学生受到合唱的整体震撼。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不同的声部,将《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以合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
(三)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高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确保学生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的教学讲解时,教师可在班级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也会经过老师的办公室,有时候还会透过窗户或者门看到老师,你们能告诉老师那一刻你们在想些什么吗?”随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发言完毕后共同倾听学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加有的放矢。
(四)完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反馈等功能,透过教学评价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作出进一步完善,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激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良好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可对学生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希望还可以在听到你唱歌!”对于渴望得到教师认同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对学生说:“你演唱的时候咬字清晰,老师觉得你很有天赋,还需要继续努力啊!”通过这一系列激励性话语的应用,可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诉求,强化小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这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压力缓解、精神情操陶冶、亲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确保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完善教学评价等手段调动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子,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开辟畅通的未来成长之路。
(一)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焦虑感。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等要素可放松学生的大脑,音乐教材中没有习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需要为了获取良好成绩而陷入题海之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上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可引导学生逐步走出焦虑的阴影,使得学生紧张疲惫的打闹得到放松。
(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精神情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这对学生的心灵净化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音乐教材中的内容通常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且通过旋律、歌词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歌唱祖国》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雨花石》可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等,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倾听学生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心灵,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具有良好作用。
(三)亲近社会,热爱生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亲社会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产生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情感。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教学时,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科体会到“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体,相对于思想政治、道德法治等课程的单一说教,音乐课程的教化作用更加明显,这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融洽关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全面掌握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产生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对此,教师要从传统“师本位”的教学束缚之中走出来,以平等姿态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单单要成为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讲师,还应该成为学生袒露心声的“知心人”,用“慧眼”全方位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变化,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并及时参加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草原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音频文件,随后带领学生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的旋律,学生在倾听时可不在座位上坐着,可以站起来跟随旋律摆动肢体,以此来表达自己倾听歌曲时的情感情绪,教师也需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拍打节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满足学生需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此基础上方可起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作用。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歌唱祖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跟随音频文件自行演唱,随后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歌唱祖国》的合唱视频,使得学生感受合唱这首歌曲时所呈现的气势,使得学生受到合唱的整体震撼。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不同的声部,将《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以合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
(三)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高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确保学生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的教学讲解时,教师可在班级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也会经过老师的办公室,有时候还会透过窗户或者门看到老师,你们能告诉老师那一刻你们在想些什么吗?”随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发言完毕后共同倾听学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加有的放矢。
(四)完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反馈等功能,透过教学评价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作出进一步完善,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激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良好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可对学生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希望还可以在听到你唱歌!”对于渴望得到教师认同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对学生说:“你演唱的时候咬字清晰,老师觉得你很有天赋,还需要继续努力啊!”通过这一系列激励性话语的应用,可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诉求,强化小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这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压力缓解、精神情操陶冶、亲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确保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完善教学评价等手段调动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子,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开辟畅通的未来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