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从事中学地理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主张人的身心、德才、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前途方向。他们的生命之路又长又广,需要得到的绝不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必须结合他们的价值成长建立全面的发展基础。
  学者季苹说:“基础教育如果为人的发展打基础,我们就应该全面地认识人,理解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审美的检验与追求、健康的身体在人一生中重要的基础意义,重新理解知识在人发展中的地位,能够果断地割舍掉一些知识去真正实现发展人的目的。”可以说,古今中外教育的真谛之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现代社会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问题上,不能靠说教,而是要靠民主、平等的师生间对话。这里的交流,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的语言交谈,还是双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达到精神平等与有效沟通。在对话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投入真诚,并从学生那里学习。在地理老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对话应当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心灵交流一: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祖国
  自从有了国家,人们就以爱国为荣,叛国为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地理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国情教育内涵。在国情交流中,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我国山川风光、江河湖泊、土地资源、气候特征、矿藏状况、经济分布等方面的地理知识。通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会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全面客观地认识祖国,爱国理念也就随之沁入心田。
  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一方面靠光辉的历史,如京杭运河、都江堰、坎儿井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靠强大的现在及未来,而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为此提供了保障。比如“神舟系列升天”、“嫦娥奔月工程”、“天宫一号升天”等,通过这些举世瞩目的大工程的对话还可以使同学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心灵交流二:使孩子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解决对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问题。我们历来强调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世界观的确立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对于培养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破除迷信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地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衣着、建筑、天气、生活习惯等都与地理密不可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学科教学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世界观的对话。
  心灵交流三: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1.树立危机意识
  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各国中排在100多位。但我们在使用有限的资源时浪费十分严重,如土地的乱批乱占;草原植被的破坏;水资源使用的浪费和调配不当;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和森林的滥伐等。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如饮用水污染、大气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基因污染等。所以我们面对的资源形势是很严峻的,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当务之急,在与学生交流中必须强调建立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建设低碳社会。
  2.形成环保理念
  要有环境的危机意识,但也要看到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则资源可以保护、污染可以治理,在这方面加强讨论可以使青少年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当地政府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或逐步解决,比如,淮河的污染治理,内蒙古阿拉善的生态环境改善,晋陕蒙黑三角生态恢复,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森林停止砍伐,东北“北大荒”的停垦,此外,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节约能源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效。环境保护正向广度、深度发展,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种种数据资料证明,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温室效应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3.纳于日常生活
  环境教育不是把环境科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我国有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传统,庄子曰:“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学生们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生活。地理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他们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用于指导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心灵交流四:遵循社会法则——依法办事
  法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被用来规范人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发挥巨大的引导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一方面法律语言准确、通顺、简洁,法律知识对地理学习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法律意识,指导他们依法办事。地理方面的法律众多,比如涉及我国领土的有《大陆架公约》、《海洋法公约》;涉及人口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法》,涉及台湾问题的《开罗条约》,涉及香港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涉及环境资源法规的就更多了,比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心灵交流五:让生活充满美——审美
  审美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地理教育能使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地理事象的认识、了解,发掘地理景观的美,从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引起美感,进而构建美的心灵,发挥美育的功能。
  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会使学生感受到极为丰富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如山体的雄伟、峡谷的幽深、花草树木的姹紫嫣红、鸟兽鱼虫的光彩斑驳、海市蜃楼的幻化迷离,都给人以美感。还有一些运动中的景象,例如,奔腾的江河,喷发的火山,涨落的潮汐,飞流而下的瀑布等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通过教学对话,调动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能够让课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这种形象甚至比真实世界更生动、更活跃、更动人,使学生在联想中获得美感。这就需要教师言语生动、传神、绘形绘色,激发学生的讨论情趣。
  在教学对话中,关键是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富含情感地去鼓励、去交流,即用爱去鼓励,用心去倾听,每一个手势、眼神与动作都要力求树立同学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与同伴积极交流,共同感受、体验、领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与学充满成就感、满足感、快乐感,从而赢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喜爱,乐学才能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今天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特殊环境: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成长要求强烈,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日趋复杂,文化中的人性和自觉因素膨胀。在此背景下,教育应该如何——我们将其定义为参与中的主体性成长,文章从实践性思考的角度展示这种参与式的教育实验开展的一般性过程与经验反思。  关键词: 学会参与 学生主体性 学生发展 思考与反思    一、“学会参与”教育的价值  曾有人总结当前教育的危机为:“用昨天
摘 要: 本文在依托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要素构成进行了分析,探寻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竞争优势 要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的兴起,“钻石模型”作为分析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视角,几乎成为所有社会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正在向新的阶
摘 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专
法国数学家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些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和学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课的质量,课的内涵,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潜能开发、情操陶冶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今日的健康成长,明日的长足发展。教师只要用心去贴近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课堂里学生的情感和变化,敏锐地解读在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而且能够准确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问题,这对教学成
摘 要: 新课程理念鲜明地确立了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并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因为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师主导下的学习主体,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教学活动就会事倍功半或者难见成效。作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围绕“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激活学习情感”的教学目标,努力创新创优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质效,从
摘 要: 爱是一种愿力,愿越宏深,力越宏大,教育就越简单。愿力不仅是无上善心,还是一种事实实在在的实践。爱是教育愿景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没有能力去爱,而要付诸爱的实践是危险的。无能力而爱,就会产生爱的垃圾,它会污染教育的星空与学生的灵魂。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阐释,即爱的意识、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专业知识、反思能力、哲学睿智。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师 素质 意
写于1921年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主人公阿Q这一形象,我们不难发现,阿Q实际上是一个旧时代中国农民的魂灵。  一、阿Q形象的剖析  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贫苦农民。在旧中国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阿Q贫无立锥之地,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职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教者应根据这一特点,让课内外知识水乳交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紧抓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师?”   “看!”他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达出一个美妙的教育思想:唤醒。  对我们
信息课在每个学校都开设,事实上老师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机房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一上机就“自由发挥”,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信息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教师上公开课都用计算机,而平时上课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目前我校采用的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的模式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是相适应的,但是我们必须注重到,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应将信息技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