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聯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模式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和渠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可行途径,建立丰富多彩的育人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共同体;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56-02
Ways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V Lili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more convenient way and channel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feasible way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stablish a variety of education courses and activities to create a good education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Internet +;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当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离不开教师、家长与社会三方力量的合力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开家长会或者是家访这一单一模式。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为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提供了新模式,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现代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深刻理解教育共同体的概念
我们要把国家利益及每个人的利益作为一个共同体,为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在此之前,共同体是社会学的概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也可应用这一概念,促进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结成教育共同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社会合力共育,能有效促进小学教育的进步。学生、家长、教师既是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各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借助网络时代下的信息手段,将学校、家长与社会进行紧密联系,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培育其良好的心智,为其埋下理想抱负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种子,通过加强家、校、社会的共育,深刻理解共育概念,使学生成长环境更加和谐融洽,在构建和谐校园生活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利用信息多样化手段实现共育
作为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同时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模式。
(一)建立QQ群,实现家校共育
各班级建立QQ群,教师在群里随时发布消息,而作为家长参与到其中,则可以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针对一些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要能及时地与家长进行单线联系,反馈信息,做好交流沟通,从而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进行商议,实施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对班上一些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及时进行监督与鞭策,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性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将学生们在课余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以图片、影像的方式上传到QQ群,在班级群中分享,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教育,同时也能促进生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互促共进。
(二)利用微信群实现家校共育
当下最常见的社交软件就是微信,微信要比QQ的操作方式更为简单,交流起来其页面功能也更强大。为此,通过创设微信公众的平台,发布有关教育政策、教育动态、文化知识以及各种校园活动等的相关文章,成为家、校、社会共育的一个良好开端。其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了解更多的教育政策,了解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以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增强互动性。比如,通过微信建立家长交流群,家长能与各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传递以及交流。在课余时间,家长也能就孩子在家中的具体生活方式,通过视频拍摄或者是图片拍照,在微信交流群中进行展示,也让学校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信息的及时传达,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则更为快捷与方便。
(三)校讯通、校园通,实现家园共育
针对一些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的情况,教师可及时通过短信方式与家长互动,把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随时随地传递给家长,也让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移动校讯通、校园通使这一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及时与快捷。由于受到通信设施的限制,一些家长其手机不是移动,无法开通校讯通服务,但在家校交流及时性上,校讯通、校园通仍然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微课教学,实现家校共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微课、慕课、线上直播等等。随着当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在教学中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不少地区,学校采用微课形式教学逐渐得到了师生的认可。通过教师录制上课教学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网站,抑或者是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中,家长及时通过下载观看微课视频。通过微课中集中的知识讲解,有助于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对学生加以辅导,这样就解决了一些家长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无处下手的问题。借助微课,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加强亲子互动。 三、突破传统,创新家校社会教育共育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构建家校社会共同体融合教育模式,通过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真正开阔视野、学以致用,其打破了“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教育的模式。社会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细化、强化、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凝聚合力,把教育活水引进来。每年的寒暑假,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中的一些活动,比如世界水日主题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借助社会教育资源的这一优势,对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短板进行弥补,解决学校以及家庭不能完全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从而创设良好的校园之外的周边环境。通过开放式、双向式,创设学校、家庭社区活动,拓展学校教育途径,使社会与学校进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学校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场所,架构起学生与家长的交通桥梁,同时与社会机构组织做好衔接,开展学生研学活动、亲子参观活动等,与当地的科技馆、博物馆、地震馆等做好长期的联系。如在节假日期间,让家长陪孩子们一同进行课下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走進校史馆参与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或者进行才艺表演等。与此同时,当学校在与相关场所进行联系之后,学校、家长应及时关注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开馆信息,进行网上团体预约。家长通过与孩子参观科技馆、了解科技知识、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华古遗迹等,开阔孩子的视野,同时这也能让学校、家长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品行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四、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提升共育水平
新时代下,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网络来建立家、校、社会教育共育的评价体系,既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开化,让家长、社会对网络教育评价体系提出宝贵的意见,同时还能做好教育的监督与评价。网络评价系统实际上促进了家、校、社会之间的交流频次,有利于打造这一新时代的家、校、社会共育模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更要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觉地接受来自家庭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监督,从而让学生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网络评价系统的建立,也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实现了畅通无阻,在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之间架构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成长状态,使家长们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有利于打造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优化,也成为教育的创新活动。学校应通过共育网络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教育模式,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下学校、家长、社会的沟通创设了新路径、新渠道。学校可利用这一信息手段促进家、校、社会之间的便捷交流,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上到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及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8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喜兵.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家校共育[J].成才之路,2018(03).
(责编 杨 菲)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共同体;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56-02
Ways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V Lili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more convenient way and channel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feasible way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om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stablish a variety of education courses and activities to create a good education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Internet +;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当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离不开教师、家长与社会三方力量的合力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开家长会或者是家访这一单一模式。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为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提供了新模式,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现代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深刻理解教育共同体的概念
我们要把国家利益及每个人的利益作为一个共同体,为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在此之前,共同体是社会学的概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也可应用这一概念,促进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结成教育共同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社会合力共育,能有效促进小学教育的进步。学生、家长、教师既是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各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借助网络时代下的信息手段,将学校、家长与社会进行紧密联系,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培育其良好的心智,为其埋下理想抱负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种子,通过加强家、校、社会的共育,深刻理解共育概念,使学生成长环境更加和谐融洽,在构建和谐校园生活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利用信息多样化手段实现共育
作为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同时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模式。
(一)建立QQ群,实现家校共育
各班级建立QQ群,教师在群里随时发布消息,而作为家长参与到其中,则可以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针对一些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要能及时地与家长进行单线联系,反馈信息,做好交流沟通,从而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进行商议,实施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对班上一些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及时进行监督与鞭策,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性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将学生们在课余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以图片、影像的方式上传到QQ群,在班级群中分享,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教育,同时也能促进生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互促共进。
(二)利用微信群实现家校共育
当下最常见的社交软件就是微信,微信要比QQ的操作方式更为简单,交流起来其页面功能也更强大。为此,通过创设微信公众的平台,发布有关教育政策、教育动态、文化知识以及各种校园活动等的相关文章,成为家、校、社会共育的一个良好开端。其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了解更多的教育政策,了解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以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增强互动性。比如,通过微信建立家长交流群,家长能与各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传递以及交流。在课余时间,家长也能就孩子在家中的具体生活方式,通过视频拍摄或者是图片拍照,在微信交流群中进行展示,也让学校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信息的及时传达,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则更为快捷与方便。
(三)校讯通、校园通,实现家园共育
针对一些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的情况,教师可及时通过短信方式与家长互动,把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随时随地传递给家长,也让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移动校讯通、校园通使这一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及时与快捷。由于受到通信设施的限制,一些家长其手机不是移动,无法开通校讯通服务,但在家校交流及时性上,校讯通、校园通仍然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微课教学,实现家校共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微课、慕课、线上直播等等。随着当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在教学中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不少地区,学校采用微课形式教学逐渐得到了师生的认可。通过教师录制上课教学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网站,抑或者是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中,家长及时通过下载观看微课视频。通过微课中集中的知识讲解,有助于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对学生加以辅导,这样就解决了一些家长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无处下手的问题。借助微课,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加强亲子互动。 三、突破传统,创新家校社会教育共育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构建家校社会共同体融合教育模式,通过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真正开阔视野、学以致用,其打破了“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教育的模式。社会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细化、强化、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凝聚合力,把教育活水引进来。每年的寒暑假,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中的一些活动,比如世界水日主题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借助社会教育资源的这一优势,对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短板进行弥补,解决学校以及家庭不能完全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从而创设良好的校园之外的周边环境。通过开放式、双向式,创设学校、家庭社区活动,拓展学校教育途径,使社会与学校进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学校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场所,架构起学生与家长的交通桥梁,同时与社会机构组织做好衔接,开展学生研学活动、亲子参观活动等,与当地的科技馆、博物馆、地震馆等做好长期的联系。如在节假日期间,让家长陪孩子们一同进行课下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走進校史馆参与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或者进行才艺表演等。与此同时,当学校在与相关场所进行联系之后,学校、家长应及时关注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开馆信息,进行网上团体预约。家长通过与孩子参观科技馆、了解科技知识、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华古遗迹等,开阔孩子的视野,同时这也能让学校、家长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品行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四、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提升共育水平
新时代下,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网络来建立家、校、社会教育共育的评价体系,既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开化,让家长、社会对网络教育评价体系提出宝贵的意见,同时还能做好教育的监督与评价。网络评价系统实际上促进了家、校、社会之间的交流频次,有利于打造这一新时代的家、校、社会共育模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更要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觉地接受来自家庭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监督,从而让学生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网络评价系统的建立,也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实现了畅通无阻,在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之间架构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成长状态,使家长们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有利于打造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优化,也成为教育的创新活动。学校应通过共育网络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构建家、校、社会教育共同体教育模式,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下学校、家长、社会的沟通创设了新路径、新渠道。学校可利用这一信息手段促进家、校、社会之间的便捷交流,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上到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及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8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喜兵.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家校共育[J].成才之路,2018(03).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