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年前,随着我国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推出,原有的“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以及“对外汉语”三大本科阶段的专业被合并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本文主要对当前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究,同时提出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文化、外语技能、汉语国际传播以及语言文学这四大类系统的构拟。
关键词: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探析
由于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推出,传统的“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以及“中国学”三大本科类专业被归集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面对此实质性的变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今后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怎样设置等问题。该作笔者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同对外汉语间的本质差异,并在结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展开了论述。
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内涵与概述
(一)基本内涵
国内众多业界专家认为,将原有的“对外汉语”改成“汉语国际教育”至少包含了两方面含义。第一,由原来的“对外”到现在的“国际”,突出了汉语国际普及工作的核心逐渐从“把外国人请进来”向“把汉语言推出去”演变;第二,教育一词延伸了这一学科,更充分地展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与此同时,由于“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崭新本科专业的设置,说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正逐渐朝着国际汉语教学的方向转变,所以必须尽快构建起和它相互适应的教学学科体系。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厘清一些名称之间的联系,比如说“汉语国际传播的体制与科学发展”、“汉语教学的本土化问题”、“汉语国际传播同国家软实力建设”、“汉语国际传播的项目评估体系”等等。合并而成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比传统“对外汉语”所涉及到的范畴宽广得多,“国际汉语教学”只是该专业的分支之一,其包含了许多分支领域,像“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等。
(二)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评述
汉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学习者的热门选择,随之而来国内外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增加。一个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需求者对该专业人才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据专门提供对外汉语专业信息的“汉语链”网站披露,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00年的16所激增至2017年底的500多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尚为年轻,新兴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一直是教学研究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教育部公布的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诸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外国语(各语种)只是一个梗概,该专业应由哪些具体课程组成一个系统的培养体系,细化到每一门课程该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的专业建设队伍尚在不断探索之中。
我国许多教育学家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陈慧首先阐述了中华才艺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才艺课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模糊、课程考核模式不合理、课程目标不准确等情况进行了论述,旨在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华才艺课程体系。再如,朱宏和王丽二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后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析,并且对本科阶段设计该课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譬如汉语言文学课程与英文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不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等等,紧接着发表了自身对此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观点。又如刘文霞对最近二三十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作出了自身的论述,旨在总结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特点,同时寻找到当中的缺陷与不足;另外提出,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着职能变换的考验与挑战,这一专业课程的设置除了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外,也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从事语言文化传播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令其有足够的能力肩负起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经济、政治、基本国情及历史文化等知识信息的责任。总之,研究者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自己的阐释和构拟,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应用方案。笔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十余年,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整理形成了一套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及培养要求相符合的课程设置体系,下面呈现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二、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文化类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中华文化在技艺层面的才艺实践教育非常关键。把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化的才艺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并以中华民族文化作为汉语言的基本载体,除了能够满足传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求外,也可以有效实现活跃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提升外来学习人员学习热情。汉语国际传播者如何适应所在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如何适应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的实践难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汉语国际传播者能熟悉不同传播国别所使用的本土语言,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使用英语中介语,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和传播任务。其次,“汉语国际教育”重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大多对中国人生活的这块土地充满兴趣,以探讨中国人生活与所处空间的人地关系、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中华民族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及其历史流变的“中国人文地理”,无疑将为传播对象提供释疑解惑的知识和理论。这一课程在这一板块中最具应用价值,学生当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
(二)外语技能类
第一点,教学者应当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能用英语比较准确地转译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当是更高的标准,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却也十分必要。如果该专业英语课仅仅停留在大学一般基础英语的层面,而不能向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层面提升,势必会大大削弱英语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汉语国际传播者如何适应所在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如何适应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的实践难题。鉴于此为一项复杂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从师资力量、教务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第二点,知己知彼,方能出奇制胜。了解国外文学以及文化的一些概况,无疑对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大有裨益,这也是开设“世界文学”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三)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
这一课程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国际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传播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专业学以致用的重要板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们构拟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对外汉语语法专题”、“多媒体课件制作”、“HSK研究”、“中外语言对比”、“中西比较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国际礼仪”、“国际形势”等课程,意在让专业内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學习,得以尽快培养和提高其汉语国际传播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采取措施尽快构建起一套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令“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能够愈发成熟,进而为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工作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韩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汤洪.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关键词: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探析
由于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推出,传统的“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以及“中国学”三大本科类专业被归集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面对此实质性的变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今后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怎样设置等问题。该作笔者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同对外汉语间的本质差异,并在结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展开了论述。
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内涵与概述
(一)基本内涵
国内众多业界专家认为,将原有的“对外汉语”改成“汉语国际教育”至少包含了两方面含义。第一,由原来的“对外”到现在的“国际”,突出了汉语国际普及工作的核心逐渐从“把外国人请进来”向“把汉语言推出去”演变;第二,教育一词延伸了这一学科,更充分地展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与此同时,由于“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崭新本科专业的设置,说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正逐渐朝着国际汉语教学的方向转变,所以必须尽快构建起和它相互适应的教学学科体系。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厘清一些名称之间的联系,比如说“汉语国际传播的体制与科学发展”、“汉语教学的本土化问题”、“汉语国际传播同国家软实力建设”、“汉语国际传播的项目评估体系”等等。合并而成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比传统“对外汉语”所涉及到的范畴宽广得多,“国际汉语教学”只是该专业的分支之一,其包含了许多分支领域,像“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等。
(二)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评述
汉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学习者的热门选择,随之而来国内外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增加。一个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需求者对该专业人才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据专门提供对外汉语专业信息的“汉语链”网站披露,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00年的16所激增至2017年底的500多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尚为年轻,新兴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一直是教学研究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教育部公布的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诸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外国语(各语种)只是一个梗概,该专业应由哪些具体课程组成一个系统的培养体系,细化到每一门课程该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的专业建设队伍尚在不断探索之中。
我国许多教育学家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陈慧首先阐述了中华才艺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才艺课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模糊、课程考核模式不合理、课程目标不准确等情况进行了论述,旨在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华才艺课程体系。再如,朱宏和王丽二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后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析,并且对本科阶段设计该课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譬如汉语言文学课程与英文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不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等等,紧接着发表了自身对此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观点。又如刘文霞对最近二三十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作出了自身的论述,旨在总结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特点,同时寻找到当中的缺陷与不足;另外提出,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着职能变换的考验与挑战,这一专业课程的设置除了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外,也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从事语言文化传播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令其有足够的能力肩负起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经济、政治、基本国情及历史文化等知识信息的责任。总之,研究者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自己的阐释和构拟,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应用方案。笔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十余年,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整理形成了一套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及培养要求相符合的课程设置体系,下面呈现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二、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文化类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中华文化在技艺层面的才艺实践教育非常关键。把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化的才艺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并以中华民族文化作为汉语言的基本载体,除了能够满足传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求外,也可以有效实现活跃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提升外来学习人员学习热情。汉语国际传播者如何适应所在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如何适应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的实践难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汉语国际传播者能熟悉不同传播国别所使用的本土语言,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使用英语中介语,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和传播任务。其次,“汉语国际教育”重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大多对中国人生活的这块土地充满兴趣,以探讨中国人生活与所处空间的人地关系、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中华民族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及其历史流变的“中国人文地理”,无疑将为传播对象提供释疑解惑的知识和理论。这一课程在这一板块中最具应用价值,学生当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
(二)外语技能类
第一点,教学者应当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能用英语比较准确地转译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当是更高的标准,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却也十分必要。如果该专业英语课仅仅停留在大学一般基础英语的层面,而不能向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层面提升,势必会大大削弱英语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汉语国际传播者如何适应所在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如何适应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的实践难题。鉴于此为一项复杂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从师资力量、教务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第二点,知己知彼,方能出奇制胜。了解国外文学以及文化的一些概况,无疑对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大有裨益,这也是开设“世界文学”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三)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
这一课程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国际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传播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专业学以致用的重要板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们构拟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对外汉语语法专题”、“多媒体课件制作”、“HSK研究”、“中外语言对比”、“中西比较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国际礼仪”、“国际形势”等课程,意在让专业内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學习,得以尽快培养和提高其汉语国际传播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采取措施尽快构建起一套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令“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能够愈发成熟,进而为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工作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韩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汤洪.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