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是当前人类社会现状的映射。就书籍设计而言,函套作为书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护书籍的同时也传达着大容量的视觉信息。本文总结归纳了书籍设计中函套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结合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函套设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函套设计;书籍设计
一.函套的形成与发展
在现代书籍设计的定义中,函套是对所有具有保护书籍、对书籍形象起到美化作用的保护装具的统称。函套中的“函”,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长方或椭圆大箭囊,用来盛放长箭。“函”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就像是将羽毛左的箭放入箭壶中的样子,所以“函”有收容、收纳的意思。函套就是古人中之作书籍之时,为了解决书籍中保存时候容易受潮、受损和易被虫蛀的问题而做的收纳盒。
早期包装或盛放甲骨文的盛具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具有早期函套设计的影子。随后出现的简策,即编简成册,其收藏方式是将竹木片卷起后捆好,放入布袋或筐箧中。布袋便是早期较为成型的函套设计雏形,这种形式的函叫做“帙”。随后线装书逐渐普及,由于线装书书籍易磨损,易虫蛀,所以多用木板或者纸板制成书函,于是帙渐渐又被函套的形式所取代,逐渐有了现代函套的雏形。
二.当代书籍设计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书籍的市场在国内迅速发展,书籍的种类、数量都迅速增加,中国成为了每年印书量最多的国家。书籍相关的设计又被重新提上了设计的舞台。如今社会上较为主流的书籍设计思想,是由当代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提出来的“书籍整体设计理念3+1”。
所谓“书籍整体设计理念3+1”中,“3”指的是装帧、排版设计、编辑设计,“1”指的是信息设计。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装帧”一词并不能完全地表达书籍设计的内涵。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那种以绘画式的封面和永远不变的正文版面为基点的装帧只是一个外包装,不是书籍设计的全部。他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包含着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各级文字、图像、饰纹、空白、线条、标记、野马等等内容在内,从“皮肤”到“血肉”到有条理的再现,而设计师要拥有文本信息阅读设计的构筑意识。他的设计观念的提出,将书籍设计从古旧的书衣设计,提升到了书籍的整体设计。将书籍设计从美观,提升到了与内容的共同传达。
同时,中国书籍设计又受到了平面设计发展较为成熟、历史文化相近的临国日本的影响。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原研哉等人提出的五感设计、视知觉的设计等理念,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影响也十分巨大。他们的书籍设计理念的提出,又将书从平面的感知,拉向了更多方位的信息传递。同时又促进了书籍设计的跨学科运用。符号学、(知觉)心理学、材料学等等学科,都广泛地运用在了书籍设计之中。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书籍设计已经完全脱离了90年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从词汇的变化,足以看出书籍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除此之外,以近年来中国书籍设计在世界上的获奖情况来看,中国书籍设计的极大优势便是深厚的文化背景积淀。自2004年起,中国图书几乎年年都在国际的书籍大赛上获奖。而获奖的书类中(以“世界最美书”及“班尼奖“为例),中国传统题材书籍设计,或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的书籍设计获奖数几乎占总获奖数的一半。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深远。也说明了中国设计师也意识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三.基于书籍设计发展的函套设计
藏书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藏书文化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的出现也冲击着实体书籍市场。书籍的收藏性成为了实体书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函套作为具有保护与收纳书籍作用的书籍构成部件,在保护与收纳书籍、增加书籍的收藏价值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当代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函套作为书籍的一部分,同样也随着书籍设计的发展而演变。函套在设计上应与书籍的整体内容和整体设计交相呼应。
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需要函套,函套的设计还是应该遵从设计的规则,从功能性出发,不可过度设计。
(一)函套的功能性
函套作为需要长期保存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籍的一部分,很容易发展成夺人眼目的奢侈品。所谓奢侈品,是由于过度在函套设计的外表上炫耀材质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所致。要防止这杨的情况出现,就应从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出发进行设计,以防止形式大于功能。在此,应先明确函套的功能。
1.收纳功能
函套在历史上的形成,最先出现的功能性便是收纳。而需要制作函套的书籍通常内容较多,有可能分为几卷,在此,函套便承担了书籍整理与收纳的作用。
2.保护功能
作为函套的基本功能之一,函套存在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书籍褶皱、受潮、损坏等情况发生。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套装书籍,函套无疑是必不可缺的。
3.信息传递功能
函套作为书籍的最外层,是最先传递出信息的构成部分。他浓缩和提炼了书籍的相关信息,是对书籍设计风格的呈现,具有形象识别、视觉导读、功能检索方面的相关特性。
(二)函套的审美性
函套设计在视觉表现上,应在呼应书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在信息传递和保护书籍的同时,增强书籍市场竞争力,提高书籍收藏价值,在构造方式、材料运用、工艺技术、视觉形态上做足思考,以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市场审美趋势,传递书籍文化气息。并综合材料与符号的设计运用,给予受众五感上的信息传递。
(三)函套的整体性
书籍设计强调整体性,而作为书籍设计一部分的函套设计同样也应该与书籍内容、书籍整体相呼应。它作为对书籍特点与性质的整理、归纳、提炼,将书籍内容凝结成视觉符号,从第一眼开始给予读者形象识别导向,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纽带。所以,在进行书籍设计之前,在书的整体设计规划上就应该纳入函套设计的考虑。
(四)拒绝过度设计
有函套的书籍更能体现出书籍设计的连贯性和装帧风格的整体性。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需要函套设计,函套设计的研究也并不是以大批量生产和使用为最终目的的。因此,做进行书籍设计之时,应明确书籍设计意图,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函套设计。
同时,在进行函套设计的同时也应注意,也应从保护与收纳的功能出发,呼应主体的基础上不可“为了装饰而装饰”。
结语
函套设计作为作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强化了书籍设计构成的整体性,增强了书籍设计风格的连贯性,提升了书籍的文化意蕴,是书籍在形态语言上的延续,也是对书籍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更是对书籍趣味阅读方式对探索。它减少了书籍的损坏与遗失几率,增加了书籍的可收藏性,同时促进了实体书在当代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书籍设计的一部分,函套设计也将随着其发展而迅速发展;而函套设计的进步,又将反作用于书籍设计,带动书籍设计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郭丽娟 ,传统书籍函套设计研究,山西师范大学[J],硕士论文,2013年6月
[2]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函套设计;书籍设计
一.函套的形成与发展
在现代书籍设计的定义中,函套是对所有具有保护书籍、对书籍形象起到美化作用的保护装具的统称。函套中的“函”,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长方或椭圆大箭囊,用来盛放长箭。“函”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就像是将羽毛左的箭放入箭壶中的样子,所以“函”有收容、收纳的意思。函套就是古人中之作书籍之时,为了解决书籍中保存时候容易受潮、受损和易被虫蛀的问题而做的收纳盒。
早期包装或盛放甲骨文的盛具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具有早期函套设计的影子。随后出现的简策,即编简成册,其收藏方式是将竹木片卷起后捆好,放入布袋或筐箧中。布袋便是早期较为成型的函套设计雏形,这种形式的函叫做“帙”。随后线装书逐渐普及,由于线装书书籍易磨损,易虫蛀,所以多用木板或者纸板制成书函,于是帙渐渐又被函套的形式所取代,逐渐有了现代函套的雏形。
二.当代书籍设计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书籍的市场在国内迅速发展,书籍的种类、数量都迅速增加,中国成为了每年印书量最多的国家。书籍相关的设计又被重新提上了设计的舞台。如今社会上较为主流的书籍设计思想,是由当代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提出来的“书籍整体设计理念3+1”。
所谓“书籍整体设计理念3+1”中,“3”指的是装帧、排版设计、编辑设计,“1”指的是信息设计。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装帧”一词并不能完全地表达书籍设计的内涵。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那种以绘画式的封面和永远不变的正文版面为基点的装帧只是一个外包装,不是书籍设计的全部。他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包含着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各级文字、图像、饰纹、空白、线条、标记、野马等等内容在内,从“皮肤”到“血肉”到有条理的再现,而设计师要拥有文本信息阅读设计的构筑意识。他的设计观念的提出,将书籍设计从古旧的书衣设计,提升到了书籍的整体设计。将书籍设计从美观,提升到了与内容的共同传达。
同时,中国书籍设计又受到了平面设计发展较为成熟、历史文化相近的临国日本的影响。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原研哉等人提出的五感设计、视知觉的设计等理念,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影响也十分巨大。他们的书籍设计理念的提出,又将书从平面的感知,拉向了更多方位的信息传递。同时又促进了书籍设计的跨学科运用。符号学、(知觉)心理学、材料学等等学科,都广泛地运用在了书籍设计之中。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书籍设计已经完全脱离了90年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从词汇的变化,足以看出书籍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除此之外,以近年来中国书籍设计在世界上的获奖情况来看,中国书籍设计的极大优势便是深厚的文化背景积淀。自2004年起,中国图书几乎年年都在国际的书籍大赛上获奖。而获奖的书类中(以“世界最美书”及“班尼奖“为例),中国传统题材书籍设计,或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的书籍设计获奖数几乎占总获奖数的一半。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深远。也说明了中国设计师也意识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三.基于书籍设计发展的函套设计
藏书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藏书文化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的出现也冲击着实体书籍市场。书籍的收藏性成为了实体书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函套作为具有保护与收纳书籍作用的书籍构成部件,在保护与收纳书籍、增加书籍的收藏价值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当代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函套作为书籍的一部分,同样也随着书籍设计的发展而演变。函套在设计上应与书籍的整体内容和整体设计交相呼应。
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需要函套,函套的设计还是应该遵从设计的规则,从功能性出发,不可过度设计。
(一)函套的功能性
函套作为需要长期保存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籍的一部分,很容易发展成夺人眼目的奢侈品。所谓奢侈品,是由于过度在函套设计的外表上炫耀材质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所致。要防止这杨的情况出现,就应从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出发进行设计,以防止形式大于功能。在此,应先明确函套的功能。
1.收纳功能
函套在历史上的形成,最先出现的功能性便是收纳。而需要制作函套的书籍通常内容较多,有可能分为几卷,在此,函套便承担了书籍整理与收纳的作用。
2.保护功能
作为函套的基本功能之一,函套存在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书籍褶皱、受潮、损坏等情况发生。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套装书籍,函套无疑是必不可缺的。
3.信息传递功能
函套作为书籍的最外层,是最先传递出信息的构成部分。他浓缩和提炼了书籍的相关信息,是对书籍设计风格的呈现,具有形象识别、视觉导读、功能检索方面的相关特性。
(二)函套的审美性
函套设计在视觉表现上,应在呼应书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在信息传递和保护书籍的同时,增强书籍市场竞争力,提高书籍收藏价值,在构造方式、材料运用、工艺技术、视觉形态上做足思考,以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市场审美趋势,传递书籍文化气息。并综合材料与符号的设计运用,给予受众五感上的信息传递。
(三)函套的整体性
书籍设计强调整体性,而作为书籍设计一部分的函套设计同样也应该与书籍内容、书籍整体相呼应。它作为对书籍特点与性质的整理、归纳、提炼,将书籍内容凝结成视觉符号,从第一眼开始给予读者形象识别导向,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纽带。所以,在进行书籍设计之前,在书的整体设计规划上就应该纳入函套设计的考虑。
(四)拒绝过度设计
有函套的书籍更能体现出书籍设计的连贯性和装帧风格的整体性。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需要函套设计,函套设计的研究也并不是以大批量生产和使用为最终目的的。因此,做进行书籍设计之时,应明确书籍设计意图,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函套设计。
同时,在进行函套设计的同时也应注意,也应从保护与收纳的功能出发,呼应主体的基础上不可“为了装饰而装饰”。
结语
函套设计作为作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强化了书籍设计构成的整体性,增强了书籍设计风格的连贯性,提升了书籍的文化意蕴,是书籍在形态语言上的延续,也是对书籍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更是对书籍趣味阅读方式对探索。它减少了书籍的损坏与遗失几率,增加了书籍的可收藏性,同时促进了实体书在当代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书籍设计的一部分,函套设计也将随着其发展而迅速发展;而函套设计的进步,又将反作用于书籍设计,带动书籍设计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郭丽娟 ,传统书籍函套设计研究,山西师范大学[J],硕士论文,2013年6月
[2]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