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头骨史前文物还是现代制造?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易木
  
  在《夺宝奇兵》第四部“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上映前很久,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凯布朗利博物馆和史密斯桑尼亚学院的水晶头骨就一直是“明星文物”,享受着其他藏品无可比拟的待遇。这些头骨,究竟是古代遗物还是现代产物呢?
  
  英国畅销读物《水晶头骨之谜》中有一段非常煽情的文字,描述著名的“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发现过程:
  “那天非常热,平时都很忙碌的考古工地异常安静,大家都去睡觉了。再有几周就是安娜•米歇尔-黑吉斯十七岁的生日了,她一个人呆在帐篷里百无聊赖,突然间想爬上最高的那座建筑物上去看看到底能看多远。
  猴子们正在远处树林里聊天,昆虫则烦躁地自顾自地鸣叫着。她小心翼翼地探着松动的石头往上爬,上发现一个石缝里有个闪闪发亮的东西——这是一个水晶头骨。”
  书中还描述了,头骨发现后,周围的土著居民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夜幕降临了,当第一颗星星爬上夜空的时候,米歇尔-黑吉斯把头骨放到了玛雅人修建的祭坛上。头骨的周围点着篝火。随着响起的鼓声,只见一些玛雅人从黑暗中跳着舞出来了。他们穿着虎皮,上面装饰着丛林里的百鸟羽毛,伴随着鼓点快速而优美地舞动着。”
  这种神秘而美妙的场面激起每个读者的想象,然而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么,一个小女孩在她17岁生日的时候,发现了古老的水晶头骨,而这头骨具有神秘的力量?
  
  水晶头骨出现
  
  事实上,在南美洲土著人中间,一直流传着一个“13个水晶头骨”的古老传说,这个传说称,古时候一共有13个水晶头骨,和人类的头骨一般大,下巴还可以活动,能说话,能唱歌。这些头骨可以为人类提供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信息,还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当所有13个水晶头骨全被找到时,它们就会产生巨大能量,披露它们隐藏的秘密。
  19世纪后半期,水晶头骨陆续出现,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它是由玛雅或阿兹特克等美洲本土文明所创造的,各大博物馆也都将其视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珍品,竞相收购。
  水晶头骨的神秘性还吸引了英国两位记录片拍摄者,在中美洲拍摄时,他们无意得知了水晶头骨的故事,于是专门追踪其历程,并撰写了《水晶头骨之谜》一书。书中有大量关于水晶头骨神秘力量的描述,甚至还有灵媒与水晶头骨交流,获取其中隐藏的“丢失的知识”的记录。
  当时出现的水晶头骨目前在世界各地存在的大约十几个,其中3个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和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桑尼亚学院,其他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私人所藏头骨中最著名的就是“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这个头骨大小和形状与成年男人的头骨差不多,下颌可以活动。头骨上有两个小洞,头颅主体部位的两边各一个,正适合于从下面插进来两根扁平的小棍儿。
  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看起来也异常清彻透明,解剖构图非常合理。大小、形状也似乎同矮小成年人的头骨差不多,但比起米歇尔-黑吉斯拥有的头骨,这个质地略微暗淡一些,雕刻手法也略有些因袭的味道。尽管在大小形状上都很逼真,但眼窝仅仅是用凹陷下去的两个圆洞来表现,并且没有可以拿下来的下颌。
  史密斯桑尼亚学院的头骨比真人的大,高25.5厘米,宽22.8厘米,重14公斤。这个头骨也经过打磨、抛光,但不够细致,五官只是粗粗的几道轮廓而已,同时也没有活动的下颌。和前两个水晶头骨相比,它的水晶质地毫不清澈。其特别之处在于头骨中是镂空的,从眼窝直接能看到内部。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头骨则比先前提到的三块头骨都小,大约11厘米高, 2.75公斤重,纯石英石制成,没有活动的下颌,只有个从上到下的垂直的洞眼。有趣的是那块头骨的五官线条艺术感特别强——圆圆的眼睛,细心雕琢的牙齿,与古阿兹特克风格非常相像。
  其他还有一些头骨收藏在个人手里,比如华盛顿玛丽兰德的珠宝商克尔克•兰多,这个头骨和猴子头骨差不多,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墨西哥从一位珠宝商手中买来的。至于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谁也不知道。
  还有一个小头骨是另外一个住在加利福尼亚,叫拉里•休斯的商人拥有的。这个珍宝商称水晶头骨是他七年前从一个富商那儿买来的,卖家称这个头骨早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就被人收藏了。这个头骨也只有10厘米高,颜色混浊,有固定的下颌,看起来有点像猴子的头骨,眼睛周围有风镜一样圈圈。
  
  真古物还是伪造品?
  
  自从神秘的水晶头骨面世以来,关于其真伪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70年代安娜•米歇尔-黑吉斯曾经将她的水晶头骨交给富兰克•多兰德和惠普的晶体实验室鉴定。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头骨是由高纯度天然石英制成的,极化光的检测证实,不但头颅部分是一整块水晶制成,而且下颌部分也同出于这块水晶。检测小组认为,头骨有可能不是用现代工具制成的。但后来又有人向安娜要求对水晶头骨做进一步的年代鉴定,安娜以已经鉴定过了为由拒绝了。
  16年前,史密斯桑尼亚学院的简•沃尔什博士收到一个沉重的包裹,包裹里装着一个水晶头骨,和头骨一起还有一张没有笔迹特征的条子,上面写着“这是阿兹特克水晶头骨,有人声称是布费里奥•戴阿兹的收藏品之一,1960年购于墨西哥城……现在我无偿将它捐献给史密斯桑尼亚学院。但我不希望公开姓名。”
  从此以后,她对水晶头骨以及其他头骨的起源问题发生了兴趣。她并不相信头骨真的像纸条上写的那样是墨西哥总统的收藏品,更不相信匿名捐赠者说的,它是1960年购于墨西哥城。于是她开始调查水晶头骨,并且撰文论证头骨出处。
  16年来,她一直在对各种头骨进行研究。她发现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的发现时间存在问题——在大英博物馆的档案里有在卢巴安塔姆发现的上千种工艺品记载,但对于米歇尔-黑吉斯父女发现水晶头骨一事却只字未提。而且米歇尔-黑吉斯考察队其他成员,如著名的托马斯•甘博士或里奇蒙德•布朗夫人,都没有公开谈论或写过有关发现水晶头骨的事。
  关于头骨的发现时间,安娜的说法也是前后不一的。在多次访谈中,分别有1924年、1926年、1927年、1930年多种说法,如此反复不定,使人无法相信她的证词。那些年轻女孩在17岁生日时发现水晶头骨,以及玛雅人围着火堆,伴随着鼓点快速而优美地舞动的场景很可能只是编造,水晶头骨只是欧洲制造,在某个假古物商店得到的。
  简•沃尔什还对前哥伦布时代藏品的宝石加工技术,特别是硬玉、石英等硬石雕刻技艺进行了研究。她曾认为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水晶头骨可能是真的,因为它具有明显的古阿兹特克风格,而且头骨上的洞眼是圆锥形,这表明头骨是手工制作而成。
  但后来沃尔什博士倾向于没有一个水晶头骨是古代制品。她发现另外一个方面的证据的缺失——水晶头骨在任何官方或考古挖掘中都没有确切记载。
  没有任何官方材料能证明米歇尔-黑吉斯的水晶头骨是在卢巴安塔姆发现的。而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据说是从蒂夫尼公司(Tiffany)买来的,最初为墨西哥一名西班牙士兵所有;史密斯桑尼亚的头骨是没有出处,是被匿名寄来的。凯布朗利博物馆的头骨有没有证实其来源或首次发现的证据呢?博物馆馆长迪尼尔•列文能够提供的信息只是:头骨被送给了博物馆,早在有确切记载的时候,就已是法国收藏的一部分了。它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记录。
  
  真相揭开
  
  对于水晶头骨的狂热爱好者来说,2008年的4月18日一定是个灰暗的日子,因为在这天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对其所藏头骨进行了最终的科学检测,采用了X射线和光谱分析等多项先进技术,他们的结果是——其所藏的1878年水晶头骨并非前哥伦布时代古物,也就是说,水晶头骨是假的。
  随后,大英博物馆和史密斯桑尼亚学院也分别对其所藏头骨进行检测,寻找磨制工具留下的细微痕迹,并与来源于阿兹特克等中美洲文明的水晶杯、水晶球进行对比。3个月内,两所机构也都表示:自己是水晶头骨欺诈的受害者。
  证据之一是,头骨眼窝、牙齿和头盖骨处有细微的旋转划痕,很显然,这是用轮式工具切割并打磨的。而现在的研究还没有证据显示在欧洲人到达美洲前,美洲土著曾使用转轮打磨石器,转轮加工工具是欧洲工业时代的产物。
  同时,史密斯桑尼亚学院所藏头骨中还发现了微小的黑红相间的沉积物,X射线检测显示这是金刚砂,这种物质往往存在于陨石中,而现代磨制工业常常采用它作为研磨剂。
  沃尔什博士将现在所知的水晶头骨分为几类。并以此分析它们的变迁过程——第一代墨西哥水晶头骨出现于1863年左右,通常比较小,多数不超过3.8厘米,而且都从头到底都钻了孔。藏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就属于这一类,另外两个这类头骨作为法国古董商尤金•波班的藏品,曾在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露面。
  第二代水晶头骨也出现于波班在巴黎的古董店中。这个头骨与真人头骨大小相仿,没有第一代头骨中的垂直钻孔。1886年,波班最终在纽约以950美元的价格将这个头骨卖与了蒂夫尼公司。十年后,大英博物馆以同样价格从蒂夫尼公司收购了此头骨,并于1898年记入大英博物馆记录。
  第三代水晶头骨出现于1934年,它是由英国商人悉尼•博尼购得。虽然这个头骨的来源无从考证,但它与大英博物馆从蒂夫尼公司收购的头骨总体很相近,大英博物馆的头骨是一整块水晶,眼窝是两个不自然的圆孔,牙齿也不分明;而这个头骨的下颔则是独立的,可以拆下,眼窝、牙齿以及其他细节也都相当逼真。1943年,博尼在伦敦索斯比拍卖行将这个头骨卖给了米歇尔-黑吉斯,这也就是后来黑吉斯头骨。
  而在16年前来到史密斯桑尼亚学院的水晶头骨属于第四代。与19世纪的头骨相比,这个头骨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它高约25.5厘米,重达14公斤。后来还出现了第五,第六代头骨,这些所谓来自墨西哥、危地马拉、巴西甚至西藏的头骨大多由玻璃或者树脂制成,一眼可以看出是拙劣的仿造品。
  沃尔什认为第一代水晶头骨中较小的样品应该是在被出售前不久造于墨西哥,时间跨度大概是在1856到1880年之间。这批头骨可能出于同一工匠,或者是同一作坊。第一代头骨的“孔”可能源于前哥伦布时代,材质也是中美洲的石英石,而头骨则是为了满足欧洲市场才重新雕刻的。而凯布朗利博物馆所藏的1878年头骨和大英博物馆所藏的1898年头骨都是19世纪欧洲制造,史密斯桑尼亚学院的巨型头骨则是1960年前造于墨西哥。
  仿造者的秘密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困扰考古界百年的谜团也渐渐云开雾散。然而到底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一契机,故意伪造了这些“水晶头骨”?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水晶头骨和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的来源都指向了法国古董商:尤金•波班。而他在更早的时候还售给阿尔福斯•彼拿特另外3个水晶头骨,后来彼拿特将他们都捐献给了法国人类博物馆。也就是说,波班至少与5个水晶头骨有关。
  波班在法国占领墨西哥期间,受拿破仑三世指派担任法国对墨西哥科学领事会负责人。他在墨西哥度过了田园牧歌式的青年时代,通晓西班牙语、那瓦特语和阿兹特克语。
  波班拥有许多古代工艺真品,同时也藏有大量珍奇读本和墨西哥早期文字手稿。回到法国后,波班在巴黎开了家古董店,出卖他的墨西哥考古收藏物,出售的东西中就包括水晶头骨。
  波班只是在推销这些赝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并没有制造他们。有些水晶头骨很可能是由19世纪的德国珠宝作坊造的。19世纪德国有一个小镇以水晶雕刻享誉世界,那就是伊达-奥波斯坦。
  它在中世纪是欧洲主要的石刻中心,到了十五世纪以雕刻玛瑙、碧石和石英而著称。但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当地雕刻材料几乎用尽,小镇也随之走向了没落。后来镇民移居巴西,在那儿发现了丰富的石英水晶资源。于是他们就把这些石英大量运回伊达-奥波斯坦,从而开启了这个小镇的又一次繁荣。
  十九世纪伊达-奥波斯坦镇的工匠经常到巴黎学习雕刻技术,他们的客户也都来自世界各个大城市,许多有钱人都到这里购买奢侈的豪华制品。这个小镇雕刻水晶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这也恰是尤金•波班出售“墨西哥”水晶头骨的时候。这让人怀疑博物馆以及个人收藏的头骨,是经销商们在德国偷偷定做,然后又运到墨西哥哄骗那些颇有实力的买主的。
  而这些水晶头骨被各博物馆珍藏,亦和当时世界上发现古文明热潮有关。当时,正是西方博物馆勃兴之时期。许多西方国家意识到了古物研究机构象征着该国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于是纷纷修建起像大英博物馆一样的馆所,并不遗余力地到世界各地搜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这时中美洲早期艺术品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因为当时只有少数一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到过中美洲,阿兹特克文化及古玛雅文化令他们震惊。他们带回的图片、考古发现,以及长篇累牍的记述使得大众也对中美洲文明兴趣大增,有的博物馆及富商派收购员去那里收购古物。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制造的是头骨,而不是别的什么?除了古墨西哥文明的神秘感, 19世纪欧洲人对“头骨”、“十字架”等令人毛骨悚然之物的兴趣,也成为工匠制造水晶头骨的催化剂。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艺术家创造了一种称为绘画形式,其中有各种骷髅形象,它们如同人类一样跳舞、喝茶或者打牌,如同撒旦的狂欢。而水晶头骨出现,正迎合了这种社会潮流。
  如今,水晶头骨的秘密已经随尤金•波班远去,但他向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出售的大量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董中,可能还有更多赝品等待人们去发现。
  水晶头骨真假水落石出之时,《夺宝奇兵》第四部“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也正在上映。不过,知道了水晶头骨的秘密后,也许《夺宝奇兵》的下一部以名为“印第安纳•琼斯与古物伪造者”。
其他文献
晋商与侨批业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就像一对南北对称的“姐妹花”,但在今日的命运则大不相同。凋零了的票号仍广为人知,在山西的“乔家大院”天天都在迎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时,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流传村的天一信局旧址依旧门可罗雀,难以摆脱持续衰败的命运。      “侨批”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辞海》里也查不着。  将时间拉回到100多年前,这是一个在东南沿海家喻户晓的字眼。如同晋商的票号一样,侨批业早
期刊
墨西哥考古学家日前在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地下的古老“迷宫”。让专家们感到吃惊的是:古玛雅人不但挖掘出了一条好似迷宫的隧道,而且还在其中建造了多个配备有小型神庙的石制金字塔。据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介绍,该地下迷宫非常之长,总共连接有14个洞穴(部分已经坍塌)。  参与发掘活动的考古学家基尔耶尔莫德安达介绍说:“我们事实上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隧道和迷宫体系,其中一部分最后进入了水中,还有一部分
期刊
1929:股票市场暴跌  1929年的10月24日,是个星期四。这一天的上午10点,随着纽约交易所内锣声阵阵,蒙哥马利华德公司的6000只股票交易了83手(它在1929年的最高曾达到156手)。在最近的几个月期间,许多人在存钱,许多人在借钱,更多的人用借款来购买购票,为的就是使自己能够分享到美国经济繁荣的成果。而现在,他们又不顾一切地逃离股市,比当初入市的心情更加急迫。就在前几个月,不论个人收入如
期刊
“现在就开始回忆”帖选二    我的“中考移民”,和知识有关,和改变命运有关,和生养我的家乡四川省武胜县龙庭乡的偏远闭塞,及我贫寒的家庭有关。和遵义,有关。    一    去岁末,从重庆坐大巴。红姐在遵义茅草坪车站候我。那天的遵义有雪,是我心想往的,只不见鹅毛。拥抱,红姐眼睛湿润:你终于来了。  再去遵义,相隔整好二十年。  红姐复读初八九级时,和我同桌,在白羊小学。上学期没完,便去了遵义,落脚
期刊
英国人对太平天国失望之后,把希望寄托在阿思本舰队身上。他们不仅希望阿思本舰队制止清政府在获胜后的屠杀,也希望重新恢复运河秩序,并协助大清帝国政府有效地掌管国家、履行对列强所承诺的国际义务方面发挥作用。  在英国国内还在为阿思本舰队争论的时候,著名的《泰晤士报》于1863年4月4日发表了长篇政论,对阿思本舰队的使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旗帜鲜明地为政府的政策辩护。  该文首先报告喜讯说:“我们一次次地报
期刊
茶叶的西进之路,在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在亚欧大陆也引起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帝国走向衰落。茶叶就这样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1772年,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一座刚竣工不久的皇宫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戴皇冠,手握权杖,愁眉苦脸地坐在龙椅上发呆。一位大臣刚刚向他呈报说: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正在宫外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担心饮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为了一辨真伪,
期刊
“有着这么多饥饿和贫困,人们很自然要责怪银行家们并迁怒于美国银行业中最伟大的名字。”    1933年四月的一天中午,摩根财团高级合伙人、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拉塞尔莱芬韦尔邀请沃尔特李普曼共进午餐,商讨如何为罗斯福结束金本位提供舆论上的支持。莱芬韦尔对李普曼说:“沃尔特,你必须向人们解释为什么我们再也担负不起把自己束缚在金本位上的后果。在这之后,也许罗斯福就能够采取行动。”李普曼的专栏见报的第二天,
期刊
在理论上,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一度是中国精英层的普遍认识。在现实中,中国人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一直是隔岸观火。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而不亡”、“腐而不朽”让中国的经济学者们开始反思西方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而在这一轮全球的金融危机震荡中,国人对经济危机也有了更切身的认知。    1929:殃及池鱼    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给中国造成现实中的麻烦的同时,还给中国的精英们带来了
期刊
1926年6月17日《晨报》 安定门外下关宝光寺后身,住户杨华亭,素以放债为生。其妻苏氏,专门贩卖人口。因彼处附近之人民,多与杨借债,极肯代伊帮忙,于是杨之势力极大,交游亦极广。日前杨苏氏同定杨之余党,由京北以廉价买来难民幼女多名,在家赡养数日后,又由苏氏运走,旋复换来几个。由是往返贩运,约有一月之久。该处市民皆以杨家为特别收容所。事被四郊侦缉分处闻知,昨早九时许,派挥兵邓永祥、富长林等往探。适侦
期刊
与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起,在八十年前的灰暗天空,米老鼠为沮丧的人们打开了一窗明亮的窗。    1935年,《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赞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不可思议地在商人领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是世界上的超级推销员,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将公司从破产境地中救出。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    如果当时还有管用的经济学家,那么他们的境遇,也远没说得这么好。英国人凯恩斯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