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0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将其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其优势可谓是“不容小视”,主要表现为:情境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媒体;问题;合作
  众所周知,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且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同时是一门必修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注重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既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步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得不说的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睡觉、学习兴趣低落等不良现象.又如,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较为“形式化”,致使大多数学生很难真正彻底掌握教学内容,久而久之,不但会大大降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媒体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大动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最好的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毋庸置疑,巧设媒体情境是最好不过的了,其主要原因为:媒体情境是以多媒体为支撑,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创设的一种富有趣味性且高效性的教学情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抽象且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此来创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利用校内外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包含信息技术能力),以此来更好地驾驭和深化多媒体这一信息化教学设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创设有效的媒体情境,并依托此情境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一目标.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媒体情境中逐渐对本节知识产生极大的学习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中国FC-1战斗机三视图”“中国99式主战坦克三视图”等.接着,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述几张图片有哪些特点呢?谁可以说一说它们的三视图是什么样的?”(最好是能够在草稿纸上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接下来教学埋下伏笔.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会打开课前精心设计的PPT课件为学生讲解三视图的概念,还会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几何体模型,并将其三视图进行绘制,以此来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本节内容.最后,我再要求学生将所制作的实物模型进行随意组合,并积极鼓励其大胆尝试画出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从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二、问题情境,加深理解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高效的,要想从真正意义上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學手段变得更为高效且实效,必须要依托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只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才能够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提问下逐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其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实践证明,学起于思,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所在,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难的也莫过于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这点意义上来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逐渐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既要做到有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也要有效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使其变得更为高效且实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了解频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我会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马航祈福》,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预先确定‘飞机失事’一定会发生吗?黑匣子一定能找到吗?”以此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我会再次提问学生:“抛一枚硬币,在落地前,你能确定哪个面朝上吗?”(学生回答:“以上事件都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身边,还能找到此类事件吗?有没有不属于此类的事件呢?”积极鼓励其大胆发言,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最后,我再结合学生的理解为学生精心讲解本节内容,即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等,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作情境,提高效率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明确的是要想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创设有效的合作情境.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交集、并集”这一课时,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此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强大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彻底理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各小组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并以朋友、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与探究,以让学生在充满愉悦且民主的合作情境中能够“学有所学、学有所获”,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与质量.   四、故事情境,吸引注意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由于这部分知识抽象性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本能地产生厌学心理.想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是难以全面实现的,而故事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征,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给学生更多趣味化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故事情境中感受数学原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此外,以这种故事形式教学,不但不会使他们产生枯燥感,还能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内化并吸收知识,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首先可引入“高斯”的故事,这样能够使学生了解等差数列产生的来龙去脉,同时,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生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相关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以故事为载体,将等差数列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长兄最多,依次减少相同数目,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相邻两兄弟分得银子相差多少?像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启发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一问题解决.再如,在教学“集合”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集合的产生过程,教师可以引入“理发师悖论”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这一悖论的产生促进了集合论的发展,同时,这则小故事为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可见,这个方式不仅维持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课堂变得趣味横生,从而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游戏情境,增加参与
  游戏情境的构建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并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构建积极的游戏情境,这样既能够体现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还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教学“椭圆”这一课时,由于这一章节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加他们的参与程度.首先,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剪刀、足够长可切断的绳子、画跑道线的工具”,同时,在学校操场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随后,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游戏一:演示轨迹.此游戏可促进学生的有意识记.具体操作活动为:用绳子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这一游戏活动能够使很多学生都想参与进来,同时,能够使学生看到更加直观、具体的圆.游戏二:“齐心协力唱大戏”.具体操作为:用绳子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这时,全班学生齐上阵,共同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来.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心心相印找伙伴、画地为牢当统帅”等游戏来引导学生看出椭圆的对称性,并引导他們得出椭圆的矩形范围.可见,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还可以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活动中掌握并吸收所学新知.
  六、生活情境,引发共鸣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生活情境的构建既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还能够将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构建生活情境还能够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渗透到生活问题中,以此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以此使学生积极融入情境中,这样既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还能够引发他们的思维冲突,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独立性”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教师可以构建生活情境,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则生活故事:小明和小强暑假准备出去旅游,小明去北京,小强去上海,小明能买到火车票的概率为0.7,小强能买到火车票的概率是0.8,小明能买到火车票的概率与小强能买到火车票的概率有没有影响,如果他们两个都买到火车票才能出去旅游,则他们能去旅游的概率为多少?像这样的现实生活问题有很多,学生需要估计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对事情做出更加清晰的判断.可见,引入这样的生活问题,能够揭示教学主题,使课堂置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灵活理解,并使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与此同时,能够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进而提高其自身的迁移能力,并会用数学知识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驾驭和深化情境教学法,将其优势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促进其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239.
  [2]李晓芸.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3):103.
  [3]杨彬.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61-62.
其他文献
由《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名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明媚的春光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也预示着职业教育又多了一个分享交流的精神高地;在培养大国工匠的进程中,又多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生活化被不断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也成了关注点。教育生活化这个大的发展趋势指出一种适应幼儿音乐素质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音乐
一、《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由原《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名而来(国新出审[2020]2204号),主管单位为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和规律性的学科,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初中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初中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是指规划、监控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当初中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所提升以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笔者针对元认知能力、初中生数学元认知能力
依据“乳化原理”开展趣味生活化学课程的理论依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反思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在实施和开展过程中的理念和做法。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为达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一目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这也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等的变革。立足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尝试融合
估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估算教学的要求往往难以把握,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数感,让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能力、品质方面的提升.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主要切入点,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通过问题重组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的学习与原有的经验、知识建构产生联系,从而丰富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新知.这不仅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人们对初中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重视度较高,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完成大量的英语阅读以及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互联网+”环境下的英语阅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