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具有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自有资金、成本低、收益高以及风险小的特点。从近些年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间业务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它们能否明辨公众需要哪些金融服务,能否快捷有效地提供这些服务并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因此,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资本金、吸收的存款和借款;資产业务是把所吸收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主要有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交易活动中,不是作为信用活动的直接一方参与其中,而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基本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产,利用其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替客户办理咨询、代理、委托与担保等事项,以居间、中介或代理的角色提供有偿服务,是金融现代化和商业银行现代化的标志。
一、增强发展中间业务的意识,调整经营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从中间业务中得到了巨大利润,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银行由20.4%上升到35.9%,美国银行业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以上,其中一些大银行的比重更高。各家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新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全方位和全新的认识,确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战略思想,尽快实现银行业务经营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不仅仅将其作为竞争客户,吸收稳定存款的一种手段,应使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二、积极开发金融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大多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开展代发工资、代缴费用等传统业务。虽然也推出了许多中间业务新品种,如保函、信用承诺、基金托管等,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以传统业务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为主,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金融衍生类工具在国内则基本是空白。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明显开发不足,业务品种远不能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
三、设立专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多、范围大,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中间业务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专门法规,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主要还是依据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些暂行规定、办法,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依托。为防范中间业务中的法律风险,监管当局要积极协调,统一标准,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法规,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紧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有关立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五、注重各项专业人才培养,建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也迫切要求加快电子化步伐,以技术创新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实现区域间、系统间联网,建立全国性的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应该加紧建设网上银行,满足日益高涨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吸收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智能性服务较多,需要人才、技术、信息等于一体,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如经济金融专家、咨询专家、调研评估专家及精通各种国际专业和外汇买卖的专家,可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物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中间业务开发和交流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它们能否明辨公众需要哪些金融服务,能否快捷有效地提供这些服务并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因此,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资本金、吸收的存款和借款;資产业务是把所吸收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主要有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交易活动中,不是作为信用活动的直接一方参与其中,而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基本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产,利用其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替客户办理咨询、代理、委托与担保等事项,以居间、中介或代理的角色提供有偿服务,是金融现代化和商业银行现代化的标志。
一、增强发展中间业务的意识,调整经营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从中间业务中得到了巨大利润,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银行由20.4%上升到35.9%,美国银行业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以上,其中一些大银行的比重更高。各家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新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全方位和全新的认识,确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战略思想,尽快实现银行业务经营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不仅仅将其作为竞争客户,吸收稳定存款的一种手段,应使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二、积极开发金融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大多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开展代发工资、代缴费用等传统业务。虽然也推出了许多中间业务新品种,如保函、信用承诺、基金托管等,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以传统业务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为主,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金融衍生类工具在国内则基本是空白。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明显开发不足,业务品种远不能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
三、设立专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多、范围大,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中间业务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专门法规,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主要还是依据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些暂行规定、办法,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依托。为防范中间业务中的法律风险,监管当局要积极协调,统一标准,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法规,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紧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有关立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五、注重各项专业人才培养,建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也迫切要求加快电子化步伐,以技术创新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实现区域间、系统间联网,建立全国性的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应该加紧建设网上银行,满足日益高涨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吸收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智能性服务较多,需要人才、技术、信息等于一体,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如经济金融专家、咨询专家、调研评估专家及精通各种国际专业和外汇买卖的专家,可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物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中间业务开发和交流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