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编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部编版的名著閱读与人教版原有的课标教材相比,将名著阅读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它的变化在于名著阅读在课本的位置上变动;阅读方法的变化;探究的变化;阅读篇目数量的变化。以上种种都是在暗示,要求教师要重视名著阅读。在教学中,让教师少讲,学生多读,教学由旧的方式灌输知识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编教材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给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曾经的我们对教材推荐的阅读视而不见,对名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要同学们“有时间看看”,或是挑选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印一张名著一览表让学生背,临时抱佛脚。如今在名著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主流内容的形势下,面对一本本厚重的中外经典,又没有教师教学用书作参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阅读名著呢?我们在名著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疏离
  首先在于老师,不少教师在名著教学时通过所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等现代技术,把名著阅读做成了一道道麦当劳式的文化快餐,名著阅读课变成了气氛轻松、时间经济、学生欢乐、皆大欢喜的“集体盛宴”。可是热闹之后学生无法或者很难进入经典文学作品独到的文字背后的人文天地、情感世界。在名著阅读课上,经典被“缺席”阅读了。这种文本的“缺席”阅读造成的结果是阅读平庸化、阅读感官化。
  2.学生对推荐作品的抗拒
  其次在于学生,很多学生承认自己并不喜欢阅读老师推荐的“经典名著”,不喜欢读名著的理由却各有不同:“太长了”、“看不懂,太费脑子”、“读不读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等,说到底,许多学生虽然知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可就是缺乏兴趣,爱不起来。或者即使“爱”,也显得肤浅,苍白,不够持久。
  3.教学课时的安排不足
  最后,教学课时的安排也是让名著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处境极为尴尬。升学考试的压力让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所以大多数的教学课时被课内“教读”“自读”教材占满,从而忽略了名著阅读作为“课外阅读”也应该在教学中占一席之地。时间上缺乏必要的保障,让名著阅读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名著阅读虽然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但是,学生只有具备充分的阅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他们才有兴趣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作品主旨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他们的阅读水平才能逐渐提高,他们才能慢慢步入散文大家刘白羽所说的“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又如温儒敏先生所说“让名著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正确掌握“部编本”教材的理念,充分挖掘教育的智慧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多措并举,就一定会迎来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真正的春天!
其他文献
我突然打了个激灵,然后醒了。  天还没亮,正值没来暖气最冷的时候,我戴上表,哆哆嗦嗦地套上校服,一翻身,发现室友四仰八叉挂在床上。我看看窗外,没有人,没有光,只听见了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和风从窗子缝隙处钻进来摔打纱窗的声音。我望着天花板,想起了老师今天讲的什么东西,思路突然断了,无奈地摇摇头,重新钻进被窝,风从我的头顶吹过,感觉什么压在了我的头上,耳边一阵蜂鸣,我把枕巾包在头上,蒙上眼睛,沉沉入睡。
期刊
班魂是什么?班魂就是这个班级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種目标,一种人人都要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体现,是以集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性格,一种气质,一种传统。班主任在组建班集体时,就要给这个班注入这种“灵魂”——“班魂”。  一、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可行的班规  在开学初,每个班都会不约而同地制定自己的班规,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学生,很多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过于详细、复杂,具体到每个学生应该做什么,
期刊
《雪》这篇文章向来难懂,但不知为何,我还是执拗地不喜欢很多教参书上的见解:对江南雪的贬抑,对朔方雪的赞美。那是怎样的一幅“江南冬花雪野图”啊!如此的山花烂漫生机盎然,占了本文三分之二的篇幅,如此,只是为了贬抑?我想,绝非仅仅如此。于是,带着对这篇文章的很多不懂,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按照下面的思路作了一次尝试。那个下午,面对着全校的教师,我居然没有一点紧张,只是看着窗外的雨,我即兴就改了早就设计好的导
期刊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被形成接受性学习的局面,形成唯书是上、唯师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一定要即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
期刊
《甜甜的泥土》是台湾现代作家黄飞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的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一篇文章可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本节课我只想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还有就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对比写法的运用。所以在教学案的设计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
期刊
情境教学在中国的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小学语文运用情境教学开始,到目前在学段上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文体上囊括了说明文、记叙文、散文、文言文、诗歌,内容上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情境与体验相结合以及教师情境创设能力提升等。但是,唯独缺少对初中学段小说阅读实施情境教学的理论论述、具体实施过程、情境创设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的探索。其实,情境教学在小说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情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这成为了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成为了我们语文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根本点。初中语文拓展性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是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建构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做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给学生讲授“答题技巧”,而忽略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得不到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诗歌教学方法。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身
期刊
时下的语文教学中,公开课、观摩课,往往都是课堂气氛极度活跃,学生参与性极强的课。老师绞尽脑汁地设置很多问题,学生积极回答,一问一答,好不热闹。这种“热闹”的课堂,往往使上课成了表演,进入一种误区。其实,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对答如流”,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有时,冥神静思,细致品味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参与。  图画中留白的艺术,让人回味无穷;音乐中动静结合,自然而和谐;
期刊
作战后幸存的飞机要加强防护,是加强弹痕多的部位,还是弹痕少的部位?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前者。而统计学家沃德的答案不同:弹痕少的部位遭受重创的飞机无法幸存飞回,这些部位更加脆弱。  的确如此,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势,越是顺随这种定势越是可能导致事与愿违。沃德的力排众议让人深思:反其道而行之,有何不可呢?  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来避免或减小损失。就像被拥往城市的人潮抛弃的农田和村舍,总有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