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夜,窗外依然飘着小雨,夏虫不停地在耳边呢喃,忙完了白天的事务,我又坐在窗前读起了禾睦先生的诗词。品读先生的诗词,如饮甘醇,不知不觉醉入其中。尽管刚刚对其《长相思·橘花》作了札记,还是忍不住再次添足,固执地想把自己的感想在笔端发泄下,权作一个读者的随心、随性而为吧!
长相思·临海东魁杨梅
花匆匆。果匆匆。墨染梅山十日容。画梁巢燕空。
酸情浓。蜜情浓。硕硕东魁诉曲衷。相思风雨中。
《橘花》与《临海东魁杨梅》同属一个词牌,在结构、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上亦有近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词题,不同的表达对象,自然又有不同的精妙之处。
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我的眼球、我的思绪,便被最后一句话给吸引住了:“相思风雨中”,多么浪漫清趣的一句话。如果说《橘花》作为词牌名“长相思”,有的是从容,有的是芬芳,但通篇未见一个“思”,那么《临海东魁杨梅》则直接地用“相思风雨中”来点题,这在我这个似乎比较喜欢诸如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有点小资情结的小女人的眼里,《杨梅》似乎更有长相思的味道,也似乎更像词牌名“长相思”。真是这样吗?“相思风雨中”,诗人究竟“思”的是什么呢?
诗人首先点明杨梅开花结果的时节正值梅雨季。“花匆匆。果匆匆。墨染梅山十日容。”每年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至四月,杨梅花儿绽开了笑脸,在雨雾中尽情地欢笑着,虽然杨梅花期很短,匆匆而谢,但细雨中的花容,已足以让家乡人相思了。至六月,梅雨到来之时,便是杨梅成熟之季。风雨中,杨梅从淡红,深红,到墨黑,挂满枝头,挂满山坡。果农和吃货者喜笑颜开,不能自已。“十日容”点出了杨梅的果期短暂,促人珍惜。其实,望梅止渴也好,莼鲈之思也罢,此中心情都是相通的。杨梅又怎能不让游子思乡情切,乡愁风雨中呢!
于是,诗人自然而然地吟出了下一句“画梁巢燕空”。巢燕哪儿去了呢?杨梅如此之好,风景如此之美,巢燕也出去赶热闹啦!燕子是候鸟,每年要迁徙过冬;但燕子也是最有家乡情结的鸟类,只要它的巢还在,不管它飞得有多远,来年总会飞回来。巢燕虽不能人语,但它却最懂相思了。诗人用了“画梁巢燕空”既写出了东魅杨梅的独特之美,也为下阙的“相思风雨中”情感升华打下了伏笔。
如果说上阙以写景为主,那么下阙则是情感的升华。“酸情浓。蜜情浓。硕硕东魁诉曲衷。”此句中的一酸一蜜,既是杨梅的滋味,又是相思的滋味。谁说风雨中的相思不是由最浓的酸和最甜的蜜组成的呢?“酸情浓”,“酸”道出了杨梅的本质,“望梅止渴”便是如此。杨梅本来就是酸的,即便熟透了的杨梅,酸味依然是有的。著名作家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被选入浙江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就写到他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牙齿又酸又软,后来连豆腐也咬不动了。然而,就是这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酸情,让故乡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家乡的杨梅。所以,这里的“酸情浓”,也暗含了游子在外,旅途酸辛,尤其在这梅雨之季,更是思乡酸情浓,更是相思风雨中了。
“蜜情浓”,则写出了熟透了的东魁杨梅很甜很甜,甜得如蜜一般,甜得甚至让人感受不到其酸了。这也暗含了家乡人爱家乡的情结之深,即便是游子在外,只要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东魁杨梅,便是甜蜜涌上心头,一切的酸辛便也不复存在了。的确如此,古往今来,无论是爱情、亲情、故乡情,哪一种真正的相思不是甜得让人忘却了酸呢?一酸一甜,看似两个极端,此刻却高度统一地融合在故乡的東魅杨梅之中,融入了极致的相思风雨中。“硕硕东魁诉曲衷”。硕硕既言杨梅之大,亦寓含思情之浓。东魁杨梅在诉曲衷?其实是望梅者、品梅者、思梅者在诉曲衷,是咏梅的诗人自己在诉曲衷!那首曲便是最深情的乡愁!
“相思风雨中”,它不是简单的歌名移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相思,更不是矫情而故作的呻吟。这是梅雨时节故乡美景的深情回望,是故乡名果饱含的酸甜至极的家乡味道,是故乡人走到哪儿也忘不了回家路的情感升华,是诗人乡愁情结的自然喷发!此刻再读“相思风雨中”,早已与红极大江南北的张学友的歌曲无关,早已超越通俗的男女相思之情,早已不再是那一种李清照式的凄凄惨惨戚戚,而代之以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脱,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缠绵。此时,如果我们以府城方言大声吟诵,则更有一股乡土豪情!总之,品也好,读也罢,诗中“相思风雨中”的精妙,已一览无遗!
诗人的两曲《长相思》,一曲以硕硕东魁诉曲衷来说乡愁、思乡愁,似是柔情,实则豪迈,全部融于相思风雨中;一曲以片片芬芳酿大同来说乡愁、记乡愁,似是写景,实则大同,最后凝练成“香飘云上峰”的绝对高度。同样的“长相思”,看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则异曲同工,高度大同啊!
此刻,夜已深,除了夏虫依旧呢喃,一切复归宁静,细听,窗外淅沥沥的小雨不知也何时已停。然而,我的内心却澎湃不已,席慕容的《乡愁》再度在我的心中响起: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长相思·临海东魁杨梅
花匆匆。果匆匆。墨染梅山十日容。画梁巢燕空。
酸情浓。蜜情浓。硕硕东魁诉曲衷。相思风雨中。
《橘花》与《临海东魁杨梅》同属一个词牌,在结构、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上亦有近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词题,不同的表达对象,自然又有不同的精妙之处。
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我的眼球、我的思绪,便被最后一句话给吸引住了:“相思风雨中”,多么浪漫清趣的一句话。如果说《橘花》作为词牌名“长相思”,有的是从容,有的是芬芳,但通篇未见一个“思”,那么《临海东魁杨梅》则直接地用“相思风雨中”来点题,这在我这个似乎比较喜欢诸如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有点小资情结的小女人的眼里,《杨梅》似乎更有长相思的味道,也似乎更像词牌名“长相思”。真是这样吗?“相思风雨中”,诗人究竟“思”的是什么呢?
诗人首先点明杨梅开花结果的时节正值梅雨季。“花匆匆。果匆匆。墨染梅山十日容。”每年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至四月,杨梅花儿绽开了笑脸,在雨雾中尽情地欢笑着,虽然杨梅花期很短,匆匆而谢,但细雨中的花容,已足以让家乡人相思了。至六月,梅雨到来之时,便是杨梅成熟之季。风雨中,杨梅从淡红,深红,到墨黑,挂满枝头,挂满山坡。果农和吃货者喜笑颜开,不能自已。“十日容”点出了杨梅的果期短暂,促人珍惜。其实,望梅止渴也好,莼鲈之思也罢,此中心情都是相通的。杨梅又怎能不让游子思乡情切,乡愁风雨中呢!
于是,诗人自然而然地吟出了下一句“画梁巢燕空”。巢燕哪儿去了呢?杨梅如此之好,风景如此之美,巢燕也出去赶热闹啦!燕子是候鸟,每年要迁徙过冬;但燕子也是最有家乡情结的鸟类,只要它的巢还在,不管它飞得有多远,来年总会飞回来。巢燕虽不能人语,但它却最懂相思了。诗人用了“画梁巢燕空”既写出了东魅杨梅的独特之美,也为下阙的“相思风雨中”情感升华打下了伏笔。
如果说上阙以写景为主,那么下阙则是情感的升华。“酸情浓。蜜情浓。硕硕东魁诉曲衷。”此句中的一酸一蜜,既是杨梅的滋味,又是相思的滋味。谁说风雨中的相思不是由最浓的酸和最甜的蜜组成的呢?“酸情浓”,“酸”道出了杨梅的本质,“望梅止渴”便是如此。杨梅本来就是酸的,即便熟透了的杨梅,酸味依然是有的。著名作家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被选入浙江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就写到他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牙齿又酸又软,后来连豆腐也咬不动了。然而,就是这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酸情,让故乡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家乡的杨梅。所以,这里的“酸情浓”,也暗含了游子在外,旅途酸辛,尤其在这梅雨之季,更是思乡酸情浓,更是相思风雨中了。
“蜜情浓”,则写出了熟透了的东魁杨梅很甜很甜,甜得如蜜一般,甜得甚至让人感受不到其酸了。这也暗含了家乡人爱家乡的情结之深,即便是游子在外,只要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东魁杨梅,便是甜蜜涌上心头,一切的酸辛便也不复存在了。的确如此,古往今来,无论是爱情、亲情、故乡情,哪一种真正的相思不是甜得让人忘却了酸呢?一酸一甜,看似两个极端,此刻却高度统一地融合在故乡的東魅杨梅之中,融入了极致的相思风雨中。“硕硕东魁诉曲衷”。硕硕既言杨梅之大,亦寓含思情之浓。东魁杨梅在诉曲衷?其实是望梅者、品梅者、思梅者在诉曲衷,是咏梅的诗人自己在诉曲衷!那首曲便是最深情的乡愁!
“相思风雨中”,它不是简单的歌名移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相思,更不是矫情而故作的呻吟。这是梅雨时节故乡美景的深情回望,是故乡名果饱含的酸甜至极的家乡味道,是故乡人走到哪儿也忘不了回家路的情感升华,是诗人乡愁情结的自然喷发!此刻再读“相思风雨中”,早已与红极大江南北的张学友的歌曲无关,早已超越通俗的男女相思之情,早已不再是那一种李清照式的凄凄惨惨戚戚,而代之以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脱,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缠绵。此时,如果我们以府城方言大声吟诵,则更有一股乡土豪情!总之,品也好,读也罢,诗中“相思风雨中”的精妙,已一览无遗!
诗人的两曲《长相思》,一曲以硕硕东魁诉曲衷来说乡愁、思乡愁,似是柔情,实则豪迈,全部融于相思风雨中;一曲以片片芬芳酿大同来说乡愁、记乡愁,似是写景,实则大同,最后凝练成“香飘云上峰”的绝对高度。同样的“长相思”,看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则异曲同工,高度大同啊!
此刻,夜已深,除了夏虫依旧呢喃,一切复归宁静,细听,窗外淅沥沥的小雨不知也何时已停。然而,我的内心却澎湃不已,席慕容的《乡愁》再度在我的心中响起: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