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声凄险的哀号穿透寂寞的冬夜,但没有谁听得出傻子斌的无助与悲哀。
  这是一个夜深人静的冬夜,呼啸的北风在窗外张牙舞爪,耀武扬威。五娘干瘦的躯体静静蜷缩在冷硬似铁的床板上,她面如蜡纸,目光呆滞,气若游丝,行将就木。在这油尽灯枯的时刻,她只是用尽全力拉住傻儿子斌粗糙的大手,带着隗疚,带着不安。她突然流下两滴温热而混浊的汩,泪滴里模糊映出许多年前她一袭红衣出嫁的场景。喜庆的唢呐,鲜红欲燃的嫁衣,娇羞的面容……
  五娘原名秀蘭,如她的名字,秀外慧中,蕙质兰心。出嫁那天,她带着少女的娇羞与丝丝希冀踏上了通往幸福的路。只是,轿子外是初冬特有的衰草连天,天空阴沉着脸,莫名给人压迫的气息。伴着喜庆的吹吹打打,一路颠簸,她终于被抬进了高大的朱红门楼。隔着朦胧的红纱,越过穿梭的人群,她窥见了丈夫俊逸的脸,按捺住内心的欢喜,她像木偶人一般按照婚礼固定的程序跪拜行礼。一切按部就班,缓慢地进行,只是敬茶时杯盏失手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洒落成四散一地的碎瓷。隔着红纱,她看到威严的公公敛起了矜持的笑容,也看到丈夫眼睛里的鄙夷与愠怒,她的脸顿时苍白如纸。她低下头,不顾一切去捡拾那一地惨白的碎片,锋利的棱角划破她细嫩的手指,鲜红的血汩汩流出,泅染了她美丽的裙裾,可是她竟感觉不到一丝疼痛。四周的窃窃私语离她越来越远,而不幸的预感如团团乌云萦绕头顶,挥之不去,她感到心在不断下沉。
  婚后的她不再是秀兰,而是随了丈夫的排行,变成了众人口中的五娘。五娘温顺勤劳,任劳任怨,但生活并不会因为她的贤惠而风平浪静,她腼腆软弱,老实木讷,终究无法俘获丈夫的心。于是,她惨淡的人生开始上演。
  五娘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地维持一个家的平静,谁料平静之下早已波涛暗涌。丈夫在外吃喝嫖赌,常常夜不归宿。公公在一个夜里突然心智错乱、疯言疯语,然后口吐鲜血,猝然离世。她目睹家里突然遭此变故,呆若木鸡。悲伤的情绪还未平复,关于她不祥的风言风语已传遍大街小巷。丈夫依然久久不归,偶尔回来对她也是非打即骂,关于那些莫名其妙的传闻,那些强加于她的委屈,她无人辩诉,也无处辩诉,她只是在愈来愈深重的苦难里学会低头,学会默默承受。
  丈夫醉生梦死依旧,家里房产田产抵押殆尽,幸运的是五娘有自己的孩子,当第三个孩子出生时,家里已经到了断粮的地步,无奈之下她只好去富人家做奶娘,把三个孩子留在家里让丈夫照看。每天看着别人的孩子在自己怀里如粉雕玉琢,笑意盈盈,她的心隐隐作痛。晚上摸黑回到塌败的院落,走进狼藉的屋子,冷锅冷灶,懒惰凶恶的丈夫,面黄肌瘦的孩子,撕心裂肺地啼哭。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紧紧把孩子拥进单薄的怀抱,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冷馒头,看着孩子挂着泪珠的笑脸,她含泪微笑。此刻,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
  家道败落,丈夫死去,祸不单行,五娘终于不用再忍受丈夫日复一日的打骂,但她也成了一个命运如风雨飘摇的寡妇。她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撑。抚养孩子、替夫还债也成了她终身的“事业”。那些不堪的责骂声犹在耳畔,顿顿毒打的伤痕还在背上密布,可她终究还是选择放下。年复一年,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她张罗着给大儿子娶亲,又托人敲定女儿的婚事,只剩一个因幼时不慎落井有些智障的小儿子陪伴在侧。
  村里人一个个盖起来宽敞明亮的新房,五娘还一直在老旧的屋舍。儿子娶了妻,有了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便不再经常探望她。她欣慰不已,只是眼角经常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女儿远嫁,如高飞的鸟,脱离了她的怀抱,回家一趟更是艰难。她总是豁达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看到别人家女儿时,她总会躲进房间独自垂泪。渐渐地,因为自卑,因为孤独,她显出一些萧条寂寞的样子。
  逢年过节时,村里的好心人会派自家孩子给五娘送上一碗好吃的。一如多年前的木讷寡言,她不知如何表达感激,只是双手不住地颤抖,给孩子们手里塞几颗廉价的糖果。五娘渐渐上了年纪,也想回报别人,她会在别人忙得不可开交时帮人家带孩子,她喜欢给人家烧火备年货,或许只有这样,她才不至于太孤清,才可以在欢腾的氛围中感受到年的气息。但她衣服过时陈旧,上面时常粘满污渍,灰白的头发也凌乱不堪,所以她通常是被拒绝的。于是对于偶尔的优待,她会卖力地干活。她枯瘦的脸上皱纹密布,手掌布满老茧,手指骨节粗大,动作麻利,在浓烟滚滚的炉子前呛得眼泪汪汪,咳嗽不止,但她内心无比欢喜。
  五娘一直和她的傻儿子安静地住在村头破败的小屋,小屋如一座孤零零的废弃城堡。终于在一个深秋,年迈的她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她是无钱看病的,于是只用最廉价的药勉强维持性命。临近年关的一个夜里,她终于停止了痛苦的呻吟,沉沉睡去,永远不再醒来。在昏黄的灯光下,她的头发如同一蓬毫无生气的枯草,在四面透风的房间里无助地飘摇。她终于解脱了,甩掉尘世所有的悲伤与苦难,化成了天边一抹轻薄的云,随风而散。
  在颓败的冬日黄昏,瘦骨嶙峋的五娘被一副薄薄的棺材装起,她的脸上没有痛苦,只是显出静默安详的样子。没有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没有震天响的凄怆唢呐,只有零星几个好心人,帮着她的傻儿子为她送葬。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他们疏影散乱,寥落山林,翠竹环绕,溪水潺潺。滚滚尘土,轰然落下。至此,五娘长眠于地下。
  古老的村落依然寂静,只有年迈的老者倚在朝阳照不到的角落,细细咀嚼半个世纪的陈年往事。五娘一生的苦难像一曲忧伤的萧音,在空旷的天幕下婉转低徊,像一坛陈年老酒,沉淀出岁月的沧桑。尘土飞扬,鸡鸣狗吠,生活如常。傻儿子斌远走他乡,不知去向。柴门深锁,灰蓝天幕上火烧云渲染出暮色的悲壮苍茫,只有院落中枯草于寒风中摇曳,诉说着一个女人的苦难史诗,如烟往事。
其他文献
我常想:一个人就像一滴水,总要学着去融入一条叫作“社会”的河流。每滴水初入河时总是莽莽撞撞不知所措,彼此间的善意让我们卸下心防,手挽着手一起奔向远方。  我还想:一个人就像一条河,流过人生的山川与平原。在生命的寒冬里,我们的灵魂也被封冻,而来自世界的温暖帮我们融化那些冰冷,一次又一次地熬过严寒走进春天。  我从不吝惜对陌生人说出感谢。寒冷的街头,从一双斑驳嶙峋的手中接过热腾腾的烤红薯,仰起头对这双
期刊
每一个善良的人死后都会变成一只萤火虫,他们放心不下那些仍然在凡尘里挣扎的生命,用这般缥缈的弱小搅乱了胧在人类眼前的混沌,徘徊于这间巨大无声的穹顶,点起无数的明灯,试图让黑暗不那么令人绝望。  可是,人們宁愿用黑夜来伪装自己,也容不下为他们点灯的人。  ——题记 楔子  南京。  男孩一直知道这座城,因为它太有名了,用流成河水的鲜血换来的。他一直觉得这片土地太沉重,明明抬头应是同样的天空,可是他看到
期刊
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了“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每天下午2点到5点,3个小时,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窗外的寒风让人颤抖。很快,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
期刊
一  沉睡中的乡村,被一声鸡鸣叫醒。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寺庙门前。庙门里的神像,熠熠生光。圆睁的怒目,守护乡村的精神。  悠远的钟磬声,融入空气,与洋槐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为伍,显示着历史的余音。  太阳耐不住性子,一蹿出大山,便一个劲儿往上长。它照耀着天空,也投影出乡民们深厚的内心。  薄雾逐渐消散的青山,是乡民们逐渐开朗的心情。烟囱上淡蓝色的炊烟,是人们对生活固执的希望。几把铁锨,舒服地枕
期刊
矛盾,本就是日本的特色,他爱美又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又顽固。  早在1944年,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便以一本《菊与刀》形容了日本社会的状况,菊与刀是日本两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将日本社会的美好与灰暗,矛盾以及和谐完美的呈现。时至今日,菊花所代表的忠诚,纯洁与美好,刀所意味着的矛盾,武士道,戾气,依然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日本社会呈现两个极端。  每年春天四月,东京的樱花就开了,像灿烂的祥
期刊
一声刺耳的急刹车声终于扭转了他的视线,大爷吓得站在马路中间,走也不是,停也不是。  大爷提前回老家了,我心里不是什么滋味。  三年前,大爷、爷爷和姑奶奶一起去武汉参加叔叔的婚礼。大爷的穿着实在是寒酸,我很担心新婶娘会看不起我们这些老家的人。  在婚礼后,新婶娘和叔叔竟然提议要带我们去武汉转转,原因是考虑到我老家的人来武汉一趟也不容易。就因为这一提议,我对那个操着湖北口音的婶娘多了几分好感。  大爷
期刊
江父亲喜欢钓鱼、捕鱼。  在我看来,这是极不易为之而又十分危险的事。虽然父亲每次都满载而归,但我总是担心:会不会抬不动鱼叉,收不回鱼线,理不清渔网,撑不动渔船?  那天,暮色昏沉,去收渔网的父亲却未归家,我去喊父亲回家吃饭。  田埂泥泞,稻田上的空气湿漉漉的,只听见风吹稻叶的“沙沙”声,而黯淡的光线只让我捕捉到它们模糊的影子。我站在河岸斜坡的高处看河面,夜晚黑漆漆的河水与河岸融为一体,水与岸都分不
期刊
今年年初的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的手机可能都被“佛系青年”一词刷了屏,一时间,我们形容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都会讲“×××很佛系”。而“佛系”究竟是何意呢?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某杂志中,形容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与生活态度。而它的真正爆红,则是2017年12月登上中国的微博热搜,之后迅速融进广大网友的语言体系,一时风头无两。  从“佛系青年”的爆红不难看出,“佛系”
期刊
我喜欢灵气,大概是因为它世间少有。  灵气有多种解释,比如人对外部世界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聪慧或秀灵的气质、仙灵之气……当然还有更多,无论哪种都让人艳羡。  灵气和仙气不同,仙气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是一袭白衣,外罩轻纱,联袂翩飞,灵气是那“却把青梅嗅”的邻家女孩,娇俏可人,梳了两髻,蹦蹦跳跳地携了竹篮要去泉眼采水。她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世间。  这样说未免有点玄,但事实确实如此。  玉,本身就是一
期刊
冬天已至,腊梅初绽,然而霾锁雾横,腊梅幽香虽可破禅,却除不去这天网地罩的灰霾。每当此际,我等雪的心情犹如“等待戈多”——雪“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我等一场将灰黄萧瑟变作纯然一色的洁白,雪收敛喧嚣,让城市归于宛如太初的静。无论是细雪簌簌,还是鹅毛飘飖,在雪来临的那一刻,我等焦了的心情才重回柔软安宁。  800多年前的杭州,也有一个女子怀着热切的渴望,等一场雪来。她有更美丽的情思,她知道雪来梅也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