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传承架构的三个必选项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显示,国内的高净值人士目前的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基于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与复杂的内部家族状况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开始希望通过法律结构来对财富进行实质性的保护、传承及分配。睿璞家族办公室创始人郭升玺认为,家族办公室是对(超)高净值家族的完整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管理和治理的机构,而高净值人士选择家族办公室作为财富传承保护架构时,在架构规划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高净值人士各要做到三个必选项,其个人和家族得到的保护才能最大化。
  一切开始之前:明确问题,甄别机构 以郭升玺的经验看来,在国内高净值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只知道“我要传承”而不知“我的问题是什么”。
  郭升玺告诉记者,大多数对家族办公室有兴趣的客户,都是担心资产安全、子女接班、商业风险乃至于不足为外人道的家事问题。“你必须如实说出真实情况,比如有两次婚姻,孩子不愿意接班,婚外恋情和非婚生子女,公司都是代持,等等。通过这些实际的问题,从业人员才能提供出相对适合的解决办法。”因此郭升玺提醒,在进行所有架构之前必须做的首要一步是自我审视——厘清自己的问题,找到想要控制的风险。
  家族办公室初期与客户接触的第一层面就是法律问题。“我们一般都会让客户填写一个需求表,用文字把自己和规划涉及人员的状况和需求描述出来。”郭升玺告诉记者,这张表完成的是一个双向的测试,专业人士通过这张表格画像可以给高净值人士规划一些清楚的方向,与此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这张表,了解对方从业人员能够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面对解决方案,高净值人士要敢于挑战,提问你担心的状况:如果我要更改受益人怎么处理?如果我要调整受益比例怎么处理?如果我要增加保护人怎么处理?”郭升玺说。
  资产安排规划中:不买产品,找“管理” 高净值人士想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涉及法务、税务、金融、移民等多重组合因素,单一通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或者移民公司都无法解决。“家族办公室会根据你的实际利益需求,寻找最适合的综合解决方案。”郭升玺举了个例子:贾先生一家居住在中国,太太是加拿大国籍,小孩在美国出生,贾先生在中国香港某私人银行开户,账户下有存款、股票等资产,还购买了大额保单,并进行股权投资;在新加坡,他主要持有现金和股票投资,而不动产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在国内拥有多套房产,在美国购买了两套房产。这时他要制定一个财产的整体传承规划。“比如贾先生需要设立一个离岸信托,将股票、现金及保险等资产放到离岸信托当中,受益人可以包括太太及孩子等。再比如在美国的房产,设立一个美国在岸信托,将房子放在信托中,可以节省遗产税以及赠与税。再比如中国的房产登记在贾先生名下,不能直接放在信托当中,需要在国内成立一个公司A,将房产放在A公司名下,然后离岸信托下成立一个SPV公司(指特殊目的的载体,也称为特殊目的机构/公司),将A公司的股权100%转让给SPV公司,这样一来,A公司就变成了外商独资企业(即WOFE,Wholly Owned Foreign Enterprise),国内的住宅通过这个结构成为了离岸信托中的资产。将资产放入信托当中,将来贾先生离世后,其妻子、子女或其他指定的信托受益人,仍可以持续享受信托资产带来的收益。”
  郭升玺进一步解释,上述案例里牵涉到的细节非常多,包括税务、银行监管等等。所以高净值人士需要的家族办公室,应该是能够把各方面的专才结合在一起成为“全面通才”,为高净值人士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因此一个真正的家族办公室,应该是站在你背后的管家,完全站在你的立场有效管理你的多种需求,而不是一个产品的贩卖者。”
  架构完成后:正视逻辑缪误,目的是“保护而非“躲藏” “架构达到的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就不会被发现’的躲藏式逻辑,而是要让高净值人士能清楚地了解到‘按照法律,为什么我受到保护,以及它的风险在哪?’”郭升玺认为投机性的躲藏逻辑是不可取的,“有些财富人士等到快要东窗事发甚至意外已经发生时才向专业人士求助,幻想通过多花点钱亡羊补牢。”郭升玺告诉记者, “我认为特别需要提示的是,信托并非一旦设立就可以‘避税避债’,它存在一个追索期。在信托设立好之后,如果你的债务人知悉了这个信托,他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追索期)追到信托的设立地,要求你把信托打開。”
  “一个人的债务已经产生才去设立离岸信托,那么他设立信托的意图就非善意。也就是说,为了躲避已经产生的债务而设立的信托,很容易受到挑战并被法院视为‘恶意信托’而失去效能。”郭升玺指出,资产保护架构并非一设立,就可以达到“债务隔离、税务优惠、传世万代”,这只是一个开始。
其他文献
2014年姥爷去世,我在医院陪伴他度过了最后一周。  那是北京301医院的创伤单元八人病房。之前因为托了许多关系,一个月前第一次入院姥爷住在单人病房里。可是第二次入院条件却大不如前了,姥爷在最后时刻就连咳痰都吃力,我们一次一次地按铃,护士来了把吸痰器深入到他的喉咙里,拼命地往外吸,姥爷表情痛苦,不停地摆手。  我很难想象一个在青年时期曾经徒步随军进入西南、西藏,每天急行军60公里,晚上还点煤油灯写
期刊
入殓、骨灰盒、死亡体验,你的避讳却是他们的日常  是还没走出校门的入殓师,他是家族从事骨灰盒设计30年的设计师,他是浮沉商海后开始思考死亡的体验馆创始人,在这些日日与死亡打交道的人眼中,生死到底什么?  江涵 就读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  区别:他们是冷的硬的,我们是热的软的  “对于遗体,在我眼中,我觉得他们跟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是热的,是软的,他们是冷的,是硬的。”江涵初中毕业后因
期刊
我这回是辞路来了,以后不再来了  所谓辞路,简单地说,就是鄂西山区的老人们在生前自己身体力行地举行一场“人生告别仪式”。在自觉来日不多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走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借此为自己和他们做一次正式的生前道别。辞路是对生前事的追述,对生后事的嘱托、交代,这样的形式对当地人来讲,着实是一场人生中最庄重的行程。  在偏远的山区,一些事情的延续是凭借世代相传并不依靠法律、书面合约,许多经验
期刊
我在2003年3月访问上海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访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始建于光绪34年(1908年)。我隔着窗户观看室内的葬礼,当事家族的一个人发现了我并邀请我参加葬礼。葬礼现场只有二三十人,仪式本身也略显简单,我排在哀悼队伍最后,跟着大家围绕灵柩走一圈,表示对逝者的哀悼。简单的仪式之后,负责葬礼的相关工作人员便开始将灵柩从仪式现场运往火葬场。显然,这场葬礼与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葬
期刊
亲临生死的48天  人生但愿無遗憾,而面对生死,总是万般不舍,如同谈了一场28年的爱情,其中的炽热、平淡、深情、温馨,随灵魂的远去变得毫无意义。当我捧着骨灰盒将最挚爱的亲人入葬,内心的悲伤难以描摹,看着周围的人哭成了泪人,我和兄弟们站成一排,敬礼、鞠躬,向老前辈致敬。而这位老前辈是我的父亲。  究竟死亡是什么样子的呢?死亡是我握着父亲的手,看着他的心率慢慢降低,直到归零,整整两个小时,我紧紧握着父
期刊
工具箱  问题:峥嵘半生,当你不得考虑自己晚年生活,不得不为传承问题作为规划时,以下三种情形,请作出选择:  A.有心有力,能对自己生前后事做安徘和选择  B.有心无力,瘫痪在床,眼看儿女争权,家业混乱  c撒手而去,未作安排,任儿女自行解决  三个选项,选A的前提是正视自己的年老,转身,主动做好”身后传承”的安乔,但此时财富拥有者旁们可能会需要一些财富传承工具来协助自己完成计划。遗嘱、信托、保险
期刊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风光无限的加冕礼背后  没有鞭炮声的春节总是显得格外漫长。好在,一部名为《王冠》(TheCrown)的美剧从铺天盖地的春晚重播中解救了我。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健在之时,这部雄心勃勃的美剧已经开始计划用六季的长度展示女王的传奇一生。已经播出的两季在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和艾美奖上获奖无数,而在中国,豆瓣评分分别高达9.2和9.3。  《王冠》口碑爆棚,吸粉无数。某知乎网友总
期刊
人生有限,但追求无限或仅仅是可期的未来,往往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经历了创富、守富阶段的高净值人群,如何保证财富的安全,持续传承财富,使财富跨越自己“有涯”的生命,达到“无涯”的承继,是一种长久存在的思考。  这种思考的实践,往往有几种简单的归类,首先是顺其自然,即不做任何的生前安排,单纯遵循法定继承,当然这种做法确实比较少,同时也包含了一些突发性来不及安排的可能。第二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通过遗嘱约定进
期刊
对于生死,马克-罗兰兹在《跑着思考:人、狗、意义和死亡》-书中这样写道:人们通常的想法是,死是生命的结束,所以不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所言,“死不是我生命中的事件”。罗兰兹认为事实有些复杂。  罗兰兹并不认为生与死是两回事,他更多地把生死看作一个从这个世界逐渐消失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生命就是一个删除的过程。“最初我满怀希望,而二三十年以后,事实却证明,我慢慢变
期刊
最近20年以来,人类在科技、醫疗等很多行业都取得了裂变式的创新与发展,许多以前的不可能渐渐变成可能和现实。这也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他们能依靠手中的钱与死神做交易,延长生命。因此有人说:人越有钱越怕死。因为技术可以延长生命,而钱能买来最尖端的医疗技术。而当有朝一日死亡和苦难降临,钱起不了作用时,相较于普通人,富人们会更不甘心、更难接纳。  对于这种说法,财富人群和长期接触财富人群的专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