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科疾病与其他内科疾病一样,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康复,请给与我们信任和时间。是的,我们在长大。
我工作在北京安定医院,曾几何时人们眼中的“疯人院”、“黑色洞穴”,一个患者不愿涉足,常人谈笑调侃的地方,但是我却义无反顾地选择这里,并非有多大的理想和事业心,只是觉得人们还有一块地方需要守护——心灵。还有很多白衣勇士们选择这里,做着同样有意义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一位患者,为他治疗时的景象时常历历在目。
这是一位24岁的男孩,本应大学毕业为未来的学习或者事业打拼忙碌的他,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优渥的家庭条件,架着黑色金属框眼镜的白白净净的脸庞诉说着他的文静和当年优秀的学习成绩。那一日凌晨,因冲动行为由急诊收入二科四区——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病房。
大夫护士们都在繁忙而谨慎地进行日常的医疗活动,我忙完手头的工作,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后去接待家属。
打开门的那一幕我终生难忘,男孩家人们的脸庞挤进了我的视野,写满了焦虑、惶恐、不知所措和不能接受。妈妈的眼睛肿肿的,几条鲜艳的红血丝似乎插入了我心脏柔软的部位,好疼。
我介绍自己后,“确诊了吗?王大夫?我儿子,他究竟怎么了?”妈妈先开口说话,听得出在努力坚强让一字一句清晰着。
是的,虽然是凌晨由急诊送入病房的,但是一早主任、我的带教老师和我一同看过了男孩,查房期间,男孩对我们的问话选择性回答,经常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意识是清晰的,但并不能与他进行深入的交谈,无论从交谈内容还是情感反应都无法产生共鸣。
男孩时而眼神空洞地盯着房间某一位置凭空对话,时而称周遭的事情是对自己有暗示的,时而称能够听到很多“莫须有”的声音,诸如火车鸣笛声、猫叫、狗叫都是在告诉他不能吃饭,不能洗澡,要去游泳等等,当我们在继续追问时男孩却不予回答。除此没有情感的高涨和行为活动的增多。严谨的三级查房和可行的测查手段后基本锁定了患者的疾病类型。
“我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把家属安顿在办公室,家属拘束地坐罢,“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发病前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
经了解,男孩高中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大学二年级开始不去上课,不与周围人接触交流,整日沉迷于电脑游戏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每日男孩都在用电脑做些什么。辅导员联系家属,由于是在外地读书,家属赶到后,觉得孩子上大学后惰性增加、玩心增强,整日打游戏、不交朋友都是可以理解的,80后的独生子如此是常见的。
之后男孩逐渐变得不注意个人卫生,几个月都不洗澡,不参加学校考试,多次家属到学校和老师同学沟通,希望“多与自己内向的孩子接触交流”等。
就这样硬撑着男孩勉强毕业了,男孩想要找“挣钱多,可以有自己时间,可以自己搞研究”的工作,但又不知道研究什么,之后又想考研,买了教材报了辅导班,却找借口不读书不上课不参加考试,面对孩子的“天方夜谭”、“异想天开”家属并未觉得异常,面对几年间男孩的种种异常家人都给与理解,几个月后男孩的工作、学习都毫无进展,孩子常反锁自己在屋内,有时父母看他在打坐,在深蹲,在比划很奇怪的手势,询问几番男孩不愿理睬也就作罢。
男孩越来越孤僻,与父母无任何交流,即便是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时也不闻不问。然后就在前一天晚上家人找到他时,他正在多人拦阻下执意跳下护城河,并恶语相加,后强制送入我院。
面对男孩起初的懒散、退缩,渐发展出现大量幻觉妄想等症状,我却无法视而不见。
“我们考虑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大。”
“不会的?!是不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是不是脑子里面长东西了?是不是我们太宠他了?是不是长期玩电脑游戏?”
面对着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母亲的种种疑问,我一一给予了否定,竭尽全力地告诉家属这是疾病,这不是什么外界因素导致的,我用力地证明这是疾病,并且病了很多年,现在已经延误治疗等等……我无暇顾及地拼命地解释着……
那位妈妈哭了……那位母亲哭了……脸憋得红红的,低着头,没有任何啜泣声。
顿时,我像被抽了一记耳光,我是如此急功近利地想让家属承认病情接纳现实,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我不是他们,没有设身处地,完全不能体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自己的孩子成为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否定其实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我却在残忍地突破他们的防御底线。我这是在硬生生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在硬生生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硬生生,不好。
综合了解后,我为男孩制定了个体治疗方案,在为期一个月的药物、物理和心理治疗后患者基本康复,在经历健康宣教、预后康复指导后男孩被允许出院。
恢复从前模样的男孩,白净的面庞,黑框金属眼镜架在坚挺的鼻梁上,眼神中的光芒和内容诉说着那份文静和优秀,诉说着“妈妈,我回来了”。
还记得在等待父母为他办出院手续他在病房内等待时和他四目相对,他的适时微笑。
还记得道别转身他主动拿过妈妈手中提着的行李。
还记得那一刻妈妈转身向我的笑厣,我清晰地看到眼角的水晶光辉!虽然过程是缓慢的,并且期间会有反复,但结果却令人欣慰。
时过境迁,与男孩和家属依旧保持良好的沟通,他们定期到医院复查取药,有时男孩亲自来,有时妈妈独自来,妈妈可以轻松地谈着男孩的近况。男孩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了初试,正在等待复试的结果。
男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停留了一下下,幸运地被南瓜车拉到了正确的方向,未来将会走得更长更远。我们在武装自己的同时愿尽心力推动每一辆南瓜马车。
穿着白服参与着一幕幕剧情的上演,有辛酸有浪漫有叹息,社会的发展应该让大众更加正确地看待精神类疾病和精神专科医院,这里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疗理念和科研团队,更有着怀揣热忱之心的我们,在前辈的关怀下和老一辈耕耘的土壤上,我们在长大,也请大家一同长大。精神科疾病与其他内科疾病一样,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康复,请给与我们信任和时间。是的,我们在长大。
我工作在北京安定医院,曾几何时人们眼中的“疯人院”、“黑色洞穴”,一个患者不愿涉足,常人谈笑调侃的地方,但是我却义无反顾地选择这里,并非有多大的理想和事业心,只是觉得人们还有一块地方需要守护——心灵。还有很多白衣勇士们选择这里,做着同样有意义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一位患者,为他治疗时的景象时常历历在目。
这是一位24岁的男孩,本应大学毕业为未来的学习或者事业打拼忙碌的他,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优渥的家庭条件,架着黑色金属框眼镜的白白净净的脸庞诉说着他的文静和当年优秀的学习成绩。那一日凌晨,因冲动行为由急诊收入二科四区——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病房。
大夫护士们都在繁忙而谨慎地进行日常的医疗活动,我忙完手头的工作,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后去接待家属。
打开门的那一幕我终生难忘,男孩家人们的脸庞挤进了我的视野,写满了焦虑、惶恐、不知所措和不能接受。妈妈的眼睛肿肿的,几条鲜艳的红血丝似乎插入了我心脏柔软的部位,好疼。
我介绍自己后,“确诊了吗?王大夫?我儿子,他究竟怎么了?”妈妈先开口说话,听得出在努力坚强让一字一句清晰着。
是的,虽然是凌晨由急诊送入病房的,但是一早主任、我的带教老师和我一同看过了男孩,查房期间,男孩对我们的问话选择性回答,经常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意识是清晰的,但并不能与他进行深入的交谈,无论从交谈内容还是情感反应都无法产生共鸣。
男孩时而眼神空洞地盯着房间某一位置凭空对话,时而称周遭的事情是对自己有暗示的,时而称能够听到很多“莫须有”的声音,诸如火车鸣笛声、猫叫、狗叫都是在告诉他不能吃饭,不能洗澡,要去游泳等等,当我们在继续追问时男孩却不予回答。除此没有情感的高涨和行为活动的增多。严谨的三级查房和可行的测查手段后基本锁定了患者的疾病类型。
“我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把家属安顿在办公室,家属拘束地坐罢,“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发病前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
经了解,男孩高中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大学二年级开始不去上课,不与周围人接触交流,整日沉迷于电脑游戏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每日男孩都在用电脑做些什么。辅导员联系家属,由于是在外地读书,家属赶到后,觉得孩子上大学后惰性增加、玩心增强,整日打游戏、不交朋友都是可以理解的,80后的独生子如此是常见的。
之后男孩逐渐变得不注意个人卫生,几个月都不洗澡,不参加学校考试,多次家属到学校和老师同学沟通,希望“多与自己内向的孩子接触交流”等。
就这样硬撑着男孩勉强毕业了,男孩想要找“挣钱多,可以有自己时间,可以自己搞研究”的工作,但又不知道研究什么,之后又想考研,买了教材报了辅导班,却找借口不读书不上课不参加考试,面对孩子的“天方夜谭”、“异想天开”家属并未觉得异常,面对几年间男孩的种种异常家人都给与理解,几个月后男孩的工作、学习都毫无进展,孩子常反锁自己在屋内,有时父母看他在打坐,在深蹲,在比划很奇怪的手势,询问几番男孩不愿理睬也就作罢。
男孩越来越孤僻,与父母无任何交流,即便是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时也不闻不问。然后就在前一天晚上家人找到他时,他正在多人拦阻下执意跳下护城河,并恶语相加,后强制送入我院。
面对男孩起初的懒散、退缩,渐发展出现大量幻觉妄想等症状,我却无法视而不见。
“我们考虑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大。”
“不会的?!是不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是不是脑子里面长东西了?是不是我们太宠他了?是不是长期玩电脑游戏?”
面对着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母亲的种种疑问,我一一给予了否定,竭尽全力地告诉家属这是疾病,这不是什么外界因素导致的,我用力地证明这是疾病,并且病了很多年,现在已经延误治疗等等……我无暇顾及地拼命地解释着……
那位妈妈哭了……那位母亲哭了……脸憋得红红的,低着头,没有任何啜泣声。
顿时,我像被抽了一记耳光,我是如此急功近利地想让家属承认病情接纳现实,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我不是他们,没有设身处地,完全不能体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自己的孩子成为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否定其实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我却在残忍地突破他们的防御底线。我这是在硬生生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在硬生生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硬生生,不好。
综合了解后,我为男孩制定了个体治疗方案,在为期一个月的药物、物理和心理治疗后患者基本康复,在经历健康宣教、预后康复指导后男孩被允许出院。
恢复从前模样的男孩,白净的面庞,黑框金属眼镜架在坚挺的鼻梁上,眼神中的光芒和内容诉说着那份文静和优秀,诉说着“妈妈,我回来了”。
还记得在等待父母为他办出院手续他在病房内等待时和他四目相对,他的适时微笑。
还记得道别转身他主动拿过妈妈手中提着的行李。
还记得那一刻妈妈转身向我的笑厣,我清晰地看到眼角的水晶光辉!虽然过程是缓慢的,并且期间会有反复,但结果却令人欣慰。
时过境迁,与男孩和家属依旧保持良好的沟通,他们定期到医院复查取药,有时男孩亲自来,有时妈妈独自来,妈妈可以轻松地谈着男孩的近况。男孩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了初试,正在等待复试的结果。
男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停留了一下下,幸运地被南瓜车拉到了正确的方向,未来将会走得更长更远。我们在武装自己的同时愿尽心力推动每一辆南瓜马车。
穿着白服参与着一幕幕剧情的上演,有辛酸有浪漫有叹息,社会的发展应该让大众更加正确地看待精神类疾病和精神专科医院,这里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疗理念和科研团队,更有着怀揣热忱之心的我们,在前辈的关怀下和老一辈耕耘的土壤上,我们在长大,也请大家一同长大。精神科疾病与其他内科疾病一样,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康复,请给与我们信任和时间。是的,我们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