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坦洋工夫“茶银票”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随着茶叶市场贸易的发展,在清中期,福安坦洋茶市初兴,清·咸丰年问(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坦洋茶叶贸易频繁,坦洋工夫红茶远销海外。以“乌”茶换“白”银,坦洋工夫红茶名扬四海。对外贸易,使福安茶商积累资金,增进见识,开明茶商先后发行小额“茶银票”弥补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用于支付采茶、拣茶、制茶工资。茶银票发行充分利用茶农、茶工各阶层闲置剩余资金,利于茶行的经营,可在同号茶行、钱庄兑换银元及在坦洋工夫红茶产地市面上流通。
  福安全县共有登记茶商号67家,福安、坦洋、穆阳、上白石、下白石等地为当时坦洋工夫红茶重要的产区及运输销售码头、集散地。需要大量的小额钱币结算才产生如此多的“茶银票”。
  当时福安社口坦洋村沿街茶行36家,现存世有社口“义衡兴”发行贰角“茶银票”为横版印刷,发行时间民国二十五年印,中间为整拾角换法币壹元,左边图案可能为当时福州旧城门景象,由福州上杭街瑞昌石印印刷,色彩简单。无票据编号,尚未在市场中流通。
  


  坦洋“同泰春”茶行发行壹角“茶银票”为横版印刷,发行于民国二十四年,“茶银票”左方为当时英国议会大厦,背面为英文茶行名称,“茶银票”面额10分币的英文为“茶银票”底图,“荣银票”号码002223,发行年份1935年。
  坦洋“振泰兴”茶行发行壹角拣工暂用票为现存最明显有体现为茶行专为支付拣工专门发行的“茶银票”,票面为横版印刷,黄色花纹为底,“茶银票”正中间有一中式建筑风格,与闽东古民居很相像。依山而建,可能是当时坦洋“振泰兴”茶行全景。左右两边竖直印“壹角”,钱币上方为坦洋“振泰兴”字号名称,两边为“壹”字,斜向内如灯笼;中间下方横书民国二十二年印,底部整拾角换通用大洋壹元,左右两边各一红色印章“振泰兴章”,两个“壹”字直立底部两角,钱币右边框中间留白,竖印“拣工”二字,左边框中间留白,竖印“暂用”二字,证实当时“振泰兴”茶行发行“茶银票”只为支付工人小额工资。
  穆阳是福安的西部山区,由于水路交通方便。店铺、商号林立,茶行盛行,也发行许多的银票如:“洪泰方”、“坤裕”等。穆阳“生春协”茶行发行茶庄票,票面额伍角,民国二十三年印,票据中间为高层宝塔,周围山峰林立。风景秀丽。正上方为“生春协”字号的名称,左右两边为茶庄票编号001728,上角两边直书“伍角”,底角两边斜书单个“伍”字,中下方整拾角换大洋壹元。
  上码头(上白石)地处福安的北部山区,是长溪水路运输上游码头,北部山区茶叶均由正记茶行收购运往坦洋加工,在运到赛歧码头由下白石白马港水路运往全国各地及海外。上白石正记茶行发行“上马头”(上白石)和合正纪“凭票支取伍角正”茶钱庄票,该票正面直版印刷。长17.6厘米,横8.2厘米,用淡橘色作底层,用蓝色印边框和券内图案,用黑色印票券文字,其底层印线条纹左右相交,中间较密而上下散开,图中央嵌入空心字体“合和正记字号”6字,甚为古雅,而蓝色边框,上下左右四角各嵌入一字合为“福安伍角”,边框上楣有“上马头”(上白石)3字,下方为一扁圆形横披中印黑色“凭票支大洋伍角正”8字,右边印黑色“整拾角兑付通用大洋壹圆”11字,框之下端则以五枚壹角铜版角币重叠排列为图案,颇具中式地方票券色彩。
  下白石为当时白马港出海码头,所有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水路对外运输的必经之地。下白石馨记茶行发行,“太升昌”馨记号钱庄票,面额壹元,有过数次通兑使用,留有使用记号。穆阳“洪泰方”钱庄发行叁角面额钱庄票,票据背面中间三枚当时壹角的铜版角币重叠排列与钱庄票面额相等,钱票在使用过后有截角作废,与现代票据管理一样。钱庄为“茶银票”的流通带来了通兑的便利。钱庄主人有的为大茶商,也有季节性从事茶叶贸易,为坦洋工夫红茶贸易之繁荣作出贡献。观察“茶银票”、“钱庄票”感受福安先辈茶人之经营辉煌,为坦洋工夫红茶的贸易繁荣留下真实的依据。
  感受坦洋工夫红茶历史之起伏,时逢盛世中华之崛起,国策利农兴业。政府大力扶持。坦洋工夫红茶贸易再次兴旺,愿福安茶商把握机遇,让坦洋工夫红茶香飘四海,茶福天下。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6日至9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两洋会展中心举行。3200平方米的展厅里,来自中国13个省的100多家企业产品参加展出,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作为福建省的主要参展品参加了展销。  据史料记载,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
期刊
“花货题材来源于生活,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素材,看创作者如何吸收,它没有拘束、没有局限性。对生活理解透彻,可以做出很多贴切大自然的作品。为什么我喜欢花货?因为生活中的美是一种毫无拘束的大美,如何将真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看创作者的素养。就怕你想不到,只要你想到,紫砂绝对能做到。”  玩壶的人都熟知汪寅仙。她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是首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花货造诣上首屈一指
期刊
迷恋瓷器到了不可附加的地步,恨不得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在疯狂地学习瓷器,顶礼膜拜瓷器。偏执如我,朋友们也都无奈。其实这样没什么不好,因为朋友多,遇到好东西的可能性也大。这不,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结识了隐匿于大市的林老师。遇见林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他博识、随和、幽默、低调。初次见面就相聊甚欢,以致我一再地感叹相见恨晚。  一个凉爽的傍晚,怀着愉悦好奇的心情准时地赴林老师的约。在电话里。林老师故意卖关子说
期刊
进入盛夏,茶香依然飘溢。在“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绿的是一畦畦齐整的茶园,红的则是家家户户烘制的“坦洋工夫”。就在这茶香弥漫的村落里,吴氏茶叶世家繁衍生息,与“坦洋工夫”结下了不解情缘。茶兴,则家族兴;茶落,则家道落。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茶叶世家的悲欢故事,穿越百年风云,探究“坦洋工夫”的沉浮历史以及世代福安茶人对“坦洋工夫”那份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梦想。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
期刊
“坦洋工夫”雄风再起。如今,“坦洋工夫”这个百年历史品牌,正以新的希望重新逐鹿国内外茶叶市场。  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业作为该市的3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坚持以提升茶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为目标。2006年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引领全市茶产业发展,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品牌——坦洋工夫;每年品种改造一万亩,以提高坦洋工夫茶品
期刊
2008年11月,北京“中国会”会所,举行了一场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下午茶。其间,“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先生向到访中国的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赠予了顶级中国茶叶——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此次活动作为英国皇室王子访华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英国皇室历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安德鲁王子与中方代表一道品茶并就中英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众所周知,欧洲的下午茶起源于英国。1662年,英国凯瑟琳王后开
期刊
在北京,我们住在钟鼓楼附近,晨钟暮鼓中悠悠然然地逛胡同看市井,那是让人怀念的生活。  胡同总是曲曲折折地很幽远很漫长,可以由钟楼走到鼓楼,可以从南锣鼓巷走到斜烟袋胡同,可以由前海走到后海。如果没有檐前树间偶尔一声鸟鸣,如果没有四合院里隐隐约约传出的吱呀声,如果没有隔街胡同一声清脆的自行车铃,我会恍如走进明清时代。  我喜欢从钟楼走到鼓楼。然后到什刹海,因为这样行走一路都可以迎着阳光。先是钟楼后面的
期刊
在武夷山参加“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85岁高龄的台湾茶仙潘燕九。  说起和潘老的认识,还有个故事。我端着相机。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心永乐禅寺禅茶文化节活动中紧张地拍摄,忽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进入镜头。老者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我一连拍摄了好多张他的特写图片。由于参加禅茶节的人多,很多人和老者打招呼,我也不好意思上前多问,留下了些许遗憾。  不过,缘去缘又来
期刊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形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红茶工艺,从民间药用开始,不断臻于精制。由绿叶到红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诸多工序,方能成为醇厚香甜的饮料。  在坦洋村,还可以看到一些茶农家里依然留着烘焙茶用的焙窟和焙笼,其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
期刊
初识老唐的人,都会被他“尚武好茶”的性格所感染,谈笑问大而化之的个性,自然感叹结识了一位豪爽的茶友。然而在唐氏龙涓宝都“茶行”的三道“工作茶”,让人品味到了如同咏春拳刚柔并济的茶之味。    第一道:高香沁心    沸水高冲,熟悉的兰花香荡漾开来,不用多言语,金黄的茶汤带来了茶乡质朴的问候。就像铁观音盖不住的高香一般,刚见面的老唐热情地向大家讲述着“龙涓宝都”铁观音走进《李小龙传奇》剧组,成为其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