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和兴致的助推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和爱好是推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的巨大推动力。作文教学亦然,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入迷的地步。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用新的眼光、新的概念去审视一切、分析一切。譬如所学范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拥有创造性思维。苏轼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在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君子不器,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时代感的创意作文来。
  
  二、鼓励大量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是作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引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譬如优秀作文、科普读物、名家名篇以及中外名著等。正像鲁迅所言,尽一切机会大量阅读,像蜜蜂采蜜似的,需要采集许多花粉,才能酿出营养丰富的蜜来;倘若“单恋一枝花”,则会非常有限,显得单调。同时要做好读书笔记,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材料。笔记方式可以五花八门,比如:毛泽东特别喜欢在读书时写许多眉批,而钱钟书则多会在笔记本上写下摘录和心得。这样,学生在此厚积的基础上,便能在作文中薄发,旁征博引,行云流水。
  
  三、书写生活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亲切面对中体味个中的酸甜苦辣;去参加社会有益的实践的活动,用心去体会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理会人间的真情和爱心,大胆发表见解,让作文与生活接轨。譬如:去年清明节放假中,我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小作文,体裁不限,结果出乎我意料的多姿多彩。其中有一个学生仿写了一首打油诗:“清明时节刮黄风,路上行人眼难睁。欲问行者为何奔,扫墓祭祖不忘本!”像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书写了真情,而且身心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写作也有了独到之见,有所创新。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便是揭示了这样的道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技巧,更是一种世界观。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这方面的引路人,高瞻远瞩,营造和谐环境,以身作则,去点亮学生创意的火花。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增进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这是不是又是一种形式?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模式直接搬到我们的课堂中呢?我认为照搬任何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都是不现实的,最后终究也是失败的!要想从别人成功的某种模式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是可取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学习一种模式,把它成功地嫁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认真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了解它的发展史。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必然是从实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情境创设”被赋予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成为衡量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认同,然而何时创设才能发挥出情境的最大价值却一直困扰着好多一线教师。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情境创设的时机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佳切入点进
期刊
有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交流。    一、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捷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在课堂中也是班级的一成员,应与学
期刊
“愉悦教学”是师生互动场中永远的思念与追求。让儿童愉悦地聆听、愉悦地阅读、愉悦地思考、愉悦地说写、愉悦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永远是教育的渴望。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还有利于学生心灵得到健康至美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愉悦教学”的情境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六课《关尹子教射》,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阐明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读后除了感叹关尹子整个教射过程的简捷和高明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尹子是古代一位著名的神箭手,他不仅射箭技术高超,能够百发百中,而且教人射箭也非常高明。他没有简单、直接地教列子射箭的技术,而是充分调动列子的主观能动性,即他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我们可以想见,关尹
期刊
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是科学的系统化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供给幼儿一个良好规范的普通话环境,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
期刊
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日益“臃肿”,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一、去掉肤浅的质疑    语文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习惯。课堂上,教师让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期刊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殊贡献,鲁迅在小说集《呐喊》、《彷徨》里成功地塑造了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的农民形象和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些人物群像中,特别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深受封建宗法压迫的妇女典型。    第一,丧夫失子的寡妇。    丧夫失子的寡妇,以祥林嫂和单四嫂子为代表。《祝福》里的祥林嫂,是被鲁迅作为中国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