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岁的陈知雨是个书卷气十足的清秀女孩,出生在郑州市金水区一个教师家庭。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陈知雨承袭了父亲酷爱文学的志趣,从中学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大学毕业,一共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但是,每篇文章向报刊投寄后都如泥牛入海,屡投不中的挫败感一次次打击着陈知雨的自信心,她火热的作家梦冷却了下来。
2004年,陈知雨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她渴望把几年来写下的文字印成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哪怕是自费出版。陈知雨先后联系了几家出版社,对方粗略算了一下:假设要出一本传统32开、400页左右的书籍,书号费、印刷费、编审费等起码需要5万元,而且最少3000册才能起印。无奈,出书梦只得搁浅。
不久,陈知雨去嫂子的文印社,看见店里新买了一台数码印刷机。嫂子说,与传统的胶印相比,数码印刷可以把数据从电脑直接传到印刷机上,因而节省了出片和制版等工序。她已经推出了“制作个性笔记本、个性相册”这两项新业务,无论封面还是内页,都可以完全按照顾客的喜好来制作。
陈知雨想,既然数码印刷机可以制作个性笔记本、相册等,也一定可以用它为自己出本“书”啊。当天,陈知雨把自己所有的文学作品发到了嫂子的电脑上,让其帮忙印成一本文集。第二天,陈知雨就拿到了这本属于自己的“书”,她惊喜万分,因为印刷质量一流,一点都不比出版社发行的书籍差。
陈知雨觉得,这种“曲线出书”的方式肯定会吸引那些同样有着出书梦的人,而且印制一本书的成本只需10多元钱,太诱人了。
陈知雨到各大校园论坛和文学网站上发布帖子:“如果花几十元钱就能出一本书,你是否感兴趣?”有一位网友提出了质疑:“这种‘书’没有书号,不是可以流通的合法出版物。这样做是不是触犯了法律规定?”陈知雨愣住了:正规书籍都有书号,而这正是她计划中的“书籍”所不具备的。陈知雨立即咨询了一位律师,律师告诉她:“你所指的读物只用于自己欣赏、收藏或馈赠亲友,不对外出售,是合法的。”
2005年初,陈知雨与嫂子商定,她负责建网站,用于接网友们出书的“活儿”;嫂子负责印刷和装订,赚了钱两人平分。
很快,陈知雨就请专业人士建好了“印客网”,将一种名叫印客通的编辑软件放到个人网站。供人下载。需要出书的网友无论身在何地,只要把这套“傻瓜式”编排软件下载到电脑上,就能随心所欲地对作品进行简单排版,并自行制作个性化的封面和封底。然后通过E-mail发给陈知雨,两天后便可拿到样书,校对无误后,即可按订单进行印刷。如果印刷10本以上,陈知雨还会免费为作者设计封面、封底,免费提供排版服务。
“印客网”正式运营的当天下午,接到了3份网上订单。第一位客户是大学生小吴,他有着和陈知雨类似的经历,他怀着试试看的心理,为自己印了一本文集——《太阳的灰烬》。一周后,当接到陈知雨寄来的“书”时,小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经过了覆膜、无线胶装、压痕等工序,质量简直无可挑剔。随后,小吴要求陈知雨把这本“书”加印20本,用于赠送亲友、同学和恋人。
这种出书方式极为简单,成本极为低廉,并能让客户亲手排版和设计封面,体验“DIY”’的乐趣。印客网开张不久,吸引了大批网友,一个月下来,陈知雨共接到200多份订单。按每位客户印5本计算,每本“书”至少可以赚15元钱。
3个月后,由于业务应接不暇,陈知雨和嫂子又花5万多元添置了一台数码印刷机,招聘了几名女孩做帮手。陈知雨和男友负责在网上接订单,然后对客户们的书稿编辑把关,确保不涉及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才承印,嫂子和几名员工负责印刷和装订。
“印客”们出书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日记随笔、小说散文,有情书短信、QQ聊天记录,还有宝宝的相册以及自创的菜谱等,甚至有几位老人要求印制回忆录或自传,传给子孙后代。
2006年春节前夕,陈知雨发现网上出现许多同行,为了抢业务,大家相互压价。西安一家印客网甚至抛出了“22元为你印一本书”的广告。陈知雨想出了一个新点子:近年来,名人博容出书成风,其中有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郑渊洁的《博容郑渊洁》、地产大亨潘石屹的《我这半辈子》……陈知雨认为,那些每天默默耕耘在各自博客上的“草根一族”,同样有这个愿望啊,要知道,中国有2000多万人在写博客,哪怕让他们把博客文字转印成书的成功率只有5%,那也是一个惊人的大市场啊!
陈知雨打开一个个博客网页,根据“博主”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识别,然后在自己认定的潜在客户的博客上留言,推销自己的“出书”业务。新浪博客、天涯博客、思敏博客等各大博客网站,成了陈知雨频频光顾的“掘金场”。这种“留言式”的宣传,很快便为陈知雨带来了回报,“博主”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
陈知雨的生意重新火爆起来,2006年10月,她在郑州成立了一家印务公司,增添了印刷设备和员工。2007年5月。陈知雨已经拥有3个印刷车间和近40名员工。
2004年,陈知雨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她渴望把几年来写下的文字印成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哪怕是自费出版。陈知雨先后联系了几家出版社,对方粗略算了一下:假设要出一本传统32开、400页左右的书籍,书号费、印刷费、编审费等起码需要5万元,而且最少3000册才能起印。无奈,出书梦只得搁浅。
不久,陈知雨去嫂子的文印社,看见店里新买了一台数码印刷机。嫂子说,与传统的胶印相比,数码印刷可以把数据从电脑直接传到印刷机上,因而节省了出片和制版等工序。她已经推出了“制作个性笔记本、个性相册”这两项新业务,无论封面还是内页,都可以完全按照顾客的喜好来制作。
陈知雨想,既然数码印刷机可以制作个性笔记本、相册等,也一定可以用它为自己出本“书”啊。当天,陈知雨把自己所有的文学作品发到了嫂子的电脑上,让其帮忙印成一本文集。第二天,陈知雨就拿到了这本属于自己的“书”,她惊喜万分,因为印刷质量一流,一点都不比出版社发行的书籍差。
陈知雨觉得,这种“曲线出书”的方式肯定会吸引那些同样有着出书梦的人,而且印制一本书的成本只需10多元钱,太诱人了。
陈知雨到各大校园论坛和文学网站上发布帖子:“如果花几十元钱就能出一本书,你是否感兴趣?”有一位网友提出了质疑:“这种‘书’没有书号,不是可以流通的合法出版物。这样做是不是触犯了法律规定?”陈知雨愣住了:正规书籍都有书号,而这正是她计划中的“书籍”所不具备的。陈知雨立即咨询了一位律师,律师告诉她:“你所指的读物只用于自己欣赏、收藏或馈赠亲友,不对外出售,是合法的。”
2005年初,陈知雨与嫂子商定,她负责建网站,用于接网友们出书的“活儿”;嫂子负责印刷和装订,赚了钱两人平分。
很快,陈知雨就请专业人士建好了“印客网”,将一种名叫印客通的编辑软件放到个人网站。供人下载。需要出书的网友无论身在何地,只要把这套“傻瓜式”编排软件下载到电脑上,就能随心所欲地对作品进行简单排版,并自行制作个性化的封面和封底。然后通过E-mail发给陈知雨,两天后便可拿到样书,校对无误后,即可按订单进行印刷。如果印刷10本以上,陈知雨还会免费为作者设计封面、封底,免费提供排版服务。
“印客网”正式运营的当天下午,接到了3份网上订单。第一位客户是大学生小吴,他有着和陈知雨类似的经历,他怀着试试看的心理,为自己印了一本文集——《太阳的灰烬》。一周后,当接到陈知雨寄来的“书”时,小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经过了覆膜、无线胶装、压痕等工序,质量简直无可挑剔。随后,小吴要求陈知雨把这本“书”加印20本,用于赠送亲友、同学和恋人。
这种出书方式极为简单,成本极为低廉,并能让客户亲手排版和设计封面,体验“DIY”’的乐趣。印客网开张不久,吸引了大批网友,一个月下来,陈知雨共接到200多份订单。按每位客户印5本计算,每本“书”至少可以赚15元钱。
3个月后,由于业务应接不暇,陈知雨和嫂子又花5万多元添置了一台数码印刷机,招聘了几名女孩做帮手。陈知雨和男友负责在网上接订单,然后对客户们的书稿编辑把关,确保不涉及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才承印,嫂子和几名员工负责印刷和装订。
“印客”们出书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日记随笔、小说散文,有情书短信、QQ聊天记录,还有宝宝的相册以及自创的菜谱等,甚至有几位老人要求印制回忆录或自传,传给子孙后代。
2006年春节前夕,陈知雨发现网上出现许多同行,为了抢业务,大家相互压价。西安一家印客网甚至抛出了“22元为你印一本书”的广告。陈知雨想出了一个新点子:近年来,名人博容出书成风,其中有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郑渊洁的《博容郑渊洁》、地产大亨潘石屹的《我这半辈子》……陈知雨认为,那些每天默默耕耘在各自博客上的“草根一族”,同样有这个愿望啊,要知道,中国有2000多万人在写博客,哪怕让他们把博客文字转印成书的成功率只有5%,那也是一个惊人的大市场啊!
陈知雨打开一个个博客网页,根据“博主”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识别,然后在自己认定的潜在客户的博客上留言,推销自己的“出书”业务。新浪博客、天涯博客、思敏博客等各大博客网站,成了陈知雨频频光顾的“掘金场”。这种“留言式”的宣传,很快便为陈知雨带来了回报,“博主”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
陈知雨的生意重新火爆起来,2006年10月,她在郑州成立了一家印务公司,增添了印刷设备和员工。2007年5月。陈知雨已经拥有3个印刷车间和近40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