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乡间草台走向城市舞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祁剧高腔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祁剧高腔是祁剧音乐中的三大腔体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深厚艺术底蕴和极强的艺术造诣。艺术为社会而创作,它期待观众、听众和读者。这个由乡间草台走向城市舞台的剧种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为避免人去歌歇的遗憾场面,对它的研究和保护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祁剧高腔 音乐 演唱 表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发源于湖南省祁阳县的祁剧旧称祁阳戏或大戏,清末时称楚南戏,流传于江西、福建等地,建国后才改名为祁剧,是湖南四大地方剧种之一。500多年来,祁剧先后融汇徽调、汉调和秦腔,形成了高腔、昆腔、弹腔三种腔体的独特地方剧种。祁剧高腔是祁剧音乐中的三大腔体之一,也是祁剧形成最早、最有特色的声腔,其主要保留在宝河派区内。目前,这一传统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遭受着现代语境的挤压而处于濒危状况。观众少、演出质量下滑和传承发展后继无人的情况日趋严重。由于资料不全,传承人相继离去,传承剧目也随之减少,一些剧目几尽全失。2006年,祁剧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由乡间草台走向城市舞台的剧种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为了避免人去歌歇的遗憾场面,对祁剧的研究和保护已显得刻不容缓。
  一 祁剧高腔音乐唱腔的特点
  祁剧高腔在早期以人声清唱为主,拖腔时以大锣、大鼓按其节拍伴之。后来在由草台到舞台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引进了一些民族管弦乐曲,丰富和促进了高腔音乐的发展。祁剧高腔的唱腔音乐无论从词格、板式、旋律还是调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词格特点:作为曲牌体音乐的祁剧高腔,其曲牌唱词通俗易懂,以诗、变文体、词几种长短句式的词曲体形式为主。祁剧高腔的唱词采用旧体诗的形式。传统祁剧高腔这种诗体唱词来历久远,大部分是元明人的杂剧传奇。祁剧高腔唱词的主要形式是上下句、长短句的词曲体,包括很多曲牌,一般都是唱诗但挂词曲体的牌名。
  2 板式特点:祁剧高腔的结构为板式变化体,主要分单板、快板、回龙、散板四大类。第一类是单板,单板是指有板有眼、板眼相间的板式而言;第二类是快板,快板是指有板无眼的曲调;第三类是散板,散板在祁剧高腔中艺人称为“吊句子”,无板无眼,节奏运用自由,速度是紧拉慢唱;第四类是回龙,回龙是指同一曲牌作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连唱形式,犹如龙的回旋动态。
  3 旋律特点:在流行过程中,祁剧高腔唱腔吸收和融化了湘南民歌小调,有着民间小调式的音乐旋律,它还常常通过扩腔来实现旋律的发展。
  4 调式特点:高腔易学难唱的说法反应了祁剧高腔曲牌调性变化的复杂性。它的曲牌调式基本上属于无声音阶调式,大致分为羽商、徽商、角羽三大调式系统。240余支传统曲牌的调性变化对其音乐风格特色、表现功能影响比较大,而调式特征及调式变化则恰恰揭示了调性变化的实质。
  二 祁剧高腔音乐行腔风格特点
  祁剧的语言好听、好懂,在湘南、桂北、粤北、闽西、赣南、贵东、新疆都广为流传。祁剧高腔在演唱时绝大部分曲牌的男、女声不分腔,它的语言是在祁阳地方话的基础上规范出来的戏曲语言,有自己的咬字吐音方法。咬字方法是口传身教的单、双、空、实、满,语调大起大落,跳跃性大,特别是阳平、上声、去声、人声字调,极大地影响了唱腔旋律音调的走向,形成了特有的旋律和剧种风格。
  祁剧行腔的特点有其独特之处。它的起腔和收腔特点分别为平起、顿起、飞句起、调子起,散板收腔和整板收腔。
  1 起腔:(1)平起是通过叫板引出音乐过门而后接唱;(2)顿起是散板起唱之意,顿起分由念白后起唱和直接起唱两种;(3)飞句是高腔曲牌中一种顿起式的乐句,唱的是惊叹或呼叫式的词句,当它被用作起句时就叫做飞句起;(4)调子起则是由多句散板转入整版的起腔。
  2 收腔:祁剧高腔的收腔是曲牌的最后一腔,又叫做尾腔或梢腔。散板收腔和整板收腔都包括单梢和重梢两种形式。
  3 祁剧高腔的“滚句”又称滚唱或数句,是其最具有特色的演唱形式。“滚句”的用腔擅长大段的叙事、诉说,是腔句以外的属加乐曲,突破了词体的严整规格,不论长短句、五字句、七字句都可适用。有利于补充和解释长短句所不能表达的调意,而尽情挥发,口语化强,通俗易懂。滚唱形式自由,可以接飞句起腔、正板起腔、介白起腔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滚唱一种情况是上腔完了之后进入“数句”,再回到原曲牌下腔结束,另一种是“数句”插入在一个乐段之后。
  4 “帮腔”是祁剧高腔的又一显著行腔特点。高腔传统的帮腔多用于群众场合,其内容或欢庆、或惊恐万分、或诵经颂佛等。帮腔分为人声帮腔和锣鼓帮腔两种形式。为了渲染某种情绪与意境,强化某种感情,帮腔往往在曲牌演唱的尾部采用众唱和重复。众人常翻高八度演唱,尾部的语句是评述也是结论。帮腔体现了高腔的古老风貌和艺术特色,丰富了表现力,堪称一绝。
  三 祁剧高腔音乐的演出特点
  祁剧高腔的表演兼具武戏富有山野气息的粗狂朴实和文戏的细腻精致,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表演特点区分鲜明。祁剧高昆连台大戏和祁剧高腔传奇剧目的演出更是彰显了祁剧高腔音乐的独特表演特点和形式。
  祁剧高昆连台大戏在祁阳戏中演出时间早、唱段时间长、特点显著、影响颇大:
  1 演出形式隆重,舞台气氛庄严
  祁阳戏高昆连台大戏这种演出形式是伴随宗教说教产生的。《目连传》、《岳飞传》等祁剧高昆连台大戏的剧目,大部分都是出自弋阳腔。这些剧目的演出形式隆重,舞台气氛庄严,多与宗教联系密切,有些则是宣传某些教义的,如《目连传》;有的虽然不直接宣扬宗教教义,但也旨在表现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或是敬奉某个圣人的,如《岳飞传》。祁阳戏高昆连台大戏渲染舞台气氛的手段和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资料可供研究、参考,但其庄严、肃穆甚至迷信、恐怖成分还是占了较大的比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迷信之说也慢慢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排斥,这也成为祁剧高腔日趋没落的原因之一。   2 祁剧高昆连台大戏表演上的生活气息浓厚
  弋阳腔产生于农村,后来在村镇、山野演出,所以在表演上存在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演员通过戏中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形象地揭示了戏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高腔中一些丑角的表演更能反映生活气息的浓厚。连台大戏中的武打也多是将民间的武术搬到舞台上,这种民间拳术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 连台大戏演员与观众的交流频繁
  祁阳戏中很多剧目都有演员下台、观众上台的演出形式,做到了演员与观众的频繁交流,不愧为祁剧高腔的一大特色,这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演员与观众的良好互动。
  高腔的传奇剧目是以明清传奇剧本用高腔声腔演唱。保留到至今的这类剧目少之甚少。祁阳戏现在对这类高腔散折戏不够重视,常常在下午或是临时增加的搭头戏演出,但其表演还是很有特色的。
  4 重文重唱,表演细腻
  明清传奇剧目多出自文人手笔,辞藻文雅,多为反应民间生活、才子佳人的题材。绝大多数高腔剧目属于文戏,在表演上动作文雅,重于唱功。
  5 动作性强,载歌载舞
  高腔戏表演的形体动作性较强,与讲、唱紧密结合,连讲带做、边做边唱。一般安排在帮腔中,填补在场面上帮腔时演员表演的空白。这种连唱带做的表演能很好的推动剧情的发展,更能引人入胜,抓住观众的心。
  四 祁剧高腔音乐的表演技法特点
  各个戏曲剧种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都积累了一些表演技法,特别是一些大戏剧种的技法成套,用来刻画角色、表现人物性格。笔者从基本功和表演特技这两方面来探析祁剧高腔的表演技法。祁剧戏传统基本功包括:
  1 用嗓方面:生角用本音带沙音,小生用子音,旦角用窄音,花脸用本音、霸音和虎音,丑角和老旦用本音;
  2 讲唱:祁剧高腔的讲唱也同其它各行戏曲一样注重单、双、空、实的咬字方法;
  3 头颈功:头颈功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紫金冠功、罗帽功和打发功;
  4 腕子功:腕子功要求演员的腕部必须灵活,一反一复和转圈的幅度大;
  5 脸子功:脸子功是花角和丑角长作的“动脸风”,花角有大小之分,丑角则有双颊抖动、单颊抖动、两颊拉长缩短等技法;
  6 眼法:具有特色的有颤眼、斗眼、吊眼、转眼、昏眼、凶眼等七种;
  7 步法:较有特色的有点步、蹬步、趟摆步、鬼步、盘步、矮步、花脸三大步、旦角三大步。
  表演特技是指难度较大的特殊表演技法,它常与武功相结合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功能,常给人以新奇感。剧中百戏杂呈,用各种特技形式把天堂、地狱、人间相互交错,将古代祭祀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具有原始浪漫色彩。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堆罗汉:在戏中演员扮演的罗汉层叠组合成各种造型,关键的角色是底层中心的哪个“大罗汉”,需要有大力气,一般由花脸扮演。
  2 倒大树:堆罗汉的一种套子桌上一椅子,椅子上放检场箱,箱上立一人,北朝台面,其肩上叠站一人或数人;另有十余人在桌前站成两行,成对拉手,形成一道“手槽”里。检场箱上站的人成直线向后倒,平倒在桌前众人拉成“手槽”里。
  3 大上吊:舞台上横架一木棒,木棒上系一根粗绳或一段白布挽成套子。上吊时,将绳子套挂在栓上,打发披在前胸,全身悬空,有如上吊状。
  4 踩高跷:演员脚系一丈二尺的高跷在台下走动,边走边耍刀枪,身子几乎能接近台顶。
  5 大打飞叉:用真正的利器飞起直冲演员的头部、腰部、胯下,顺序可以灵活运用,但稍有疏忽便会伤人以致毙命。
  6 丢冠帽:演员几个动作一气呵成,丢出头上的冠帽。
  7 转数珠:数珠是用绳子串联用于念经时的一串珠子。演员抛甩颈项上挂数珠,越甩越快,数珠紧跟颈项转数圈后,利用惯性作用开演空转,也可脱出颈项甩上半空,在空中继续旋转再落下套在项上。
  8 滚肚子:腹肌抖动如波浪翻滚,用于花脸赤膊戏。
  9 咬鞋丢鞋:演员口含鞋子一左一右同时飞向身子两边。
  艺术为社会而创作,它期待观众、听众和读者。祁剧高腔作为祁剧中的一大声腔,经历的年代达几百年之久,留下的剧本却最少,演出频率也越来越低。从分析祁剧高腔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祁剧高腔存在着诸多不良因素:祁剧高腔的传承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演员大多土生土长,文化水平低,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相当一部分艺人还采取传承周期缓慢的口传心授方式。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祁剧高腔演员存在着对声音概念的不清晰,使用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等弊端。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想继续传承发展祁剧高腔,就必须对现有的祁剧高腔人才进行整合,挖掘高腔戏曲人才;多推出优秀的高腔作品;提高艺人的综合素质,保证演出质量;改革唱腔音乐,丰富唱腔旋律;改革高腔帮腔的表演形式;加大祁剧高腔的宣传力度。为了抢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2004年祁阳县隆重举行了祁剧诞生5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500年的祁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充分调动了祁剧界艺人的积极性,为祁剧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祁剧高腔凝结了一代代艺人的心血和智慧,高腔的振兴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这朵民族传统的戏剧之花才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艺术光辉,才能生存得更加久远。
  参考文献:
  [1]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湖南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2] 《祁剧志》编写委员会:《祁剧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 李汉飞:《中国戏曲剧种手册》,中国戏曲出版社,1984年版。
  [4] 常敬之:《中国戏曲及其音乐》,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 石生朝:《继承传统再创祁剧辉煌》,《祁剧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6] 刘守鹤:《祁阳剧》,《剧学》,1934年第3期。
  [7] 周伟:《祁剧五百年》,《学习导报》,2005年第1期。
  [8] 刘登雄:《我演祁剧小生》,《艺海》,2000年第4期。
  [9] 范正明:《老树发新枝——评祁剧〈走廊宽,走廊窄〉》,《艺海》,1997年第4期。
  作者简介:程瑞雪,女,1979—,河南淮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工作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晚清“西南巨儒”郑珍的《母教录》是郑珍关于母亲生前言谈举止的回忆录,书中用通俗生动、性格化的语言摹拟母亲生前口吻,描绘其音容笑貌,读来如闻如视,亲切感人,从中既可领略到郑母所具有的中国妇女朴实勤劳、宽厚仁慈等传统美德,还能探寻到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  关键词:郑珍 《母教录》 素质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
期刊
摘要:清末民初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角度上具有了现代小说的叙事因子,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末民初全新的小说观念颠覆了传统的文学格局,引领着新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开启民智的启蒙重任、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文学市场的形成、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都对新小说体式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小说 叙事特征 小说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柏拉图是唯心主义哲学学说的代表,他认为辨析能帮助人们探寻事物的本质,并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它是什么”,只有辨析的帮助,人们才能更加理智地面对现实生活。柏拉图严厉批评诗歌,而把学生引向远离传统诗歌的辨析学殿堂,认为诗人是辨析学家的敌人。而孔子盛赞诗歌,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诗学观点,坚信诗歌是可靠的知识之源,诗不接受辨析的居高临下,认为最精湛的论诗过程反映治学的最高水平,最终在诗歌搭起的语言平
期刊
摘要:鲍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强烈创新品质的诗人,他不仅把文人乐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奠定了七言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鲍照同时又是诗赋兼工的南朝文学大家,他以赋法写诗,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文主要从诗体流变、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鲍照诗歌的赋化问题,为鲍照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鲍照 诗歌 赋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赋是继《诗》《骚》之
期刊
摘要:竹林七贤是魏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以阮籍、嵇康为首的一个带有文人色彩的民间玄学团体。竹林七贤的出现与魏晋易代之际的政治环境和七贤各自的社会地位、品性、审美情趣的相近以及正始时期的玄学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竹林七贤对于自由高洁人格美的执著追求,为之后的中国文人树立了一种艺术化的、富有诗意的新型生命范式。  关键词:魏晋文学 竹林七贤 玄学 思潮  中图分类号:B23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20世纪70年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开始由传统的作者中心论转向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角色。本文从源语文本的选择、解读和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了张经浩所译欧·亨利短篇故事集《圣贤的礼物》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而论证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欧·亨利 张经浩 《圣贤的礼物》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传统的原语中心
期刊
摘要:在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意会”和“言传”两个翻译过程中碰到的概念,意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争论。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说”的论述入手,结合接受美学的理念,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对矛盾共同体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语言文化发展,进而提出了“不可译性”存在的价值,正是由于“不可译性”,让语言文化有了绚烂多彩的特征。  关键词:语言哲学 可译性 不可译性
期刊
摘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双关语的翻译成为众多译家头痛的难点,一些流传广远的英语双关语更成为译界的难题。一方面,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面前,这些难关正一个个被攻克、破解;另一方面,一些看似已被成功告“译”的双关语仍有尚待商榷之处。本文以一则英语双关语的译文为个案,试图阐明译者在努力传递英语双关语的双关谐趣时,不可不顾及译语语言的规范性。  关键词:翻译 双关 方言 类比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公羊传》与原始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括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也包括对其的发明创造。本文旨在探讨《公羊传》对原始儒学的发明创造,并且分析发明创造成果中体现出的思想融合与文化碰撞。  关键词:《公羊传》 原始儒学 发明创造 文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公羊传》推行原始儒家思想,然而,这种推行绝不是全盘肯定、照单全收。《公羊传》形成于汉景帝时期,时至东汉
期刊
摘要:由王海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通过塑造三对夫妻来展现“围城”内外婚姻的真实图景,演绎了三个错位的婚姻——城乡恋、姐弟恋、忘年恋。导演通过这些极端的例子,为我们展示了一道独特的“围城”景观,用鲜活的形象对传统婚恋文化进行着现代阐释——家庭伦理观念由封建宗法伦理向现代伦理观念转换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以及颠覆与回归。  关键词:围城 女性主体意识 抗争 妥协 《新结婚时代》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