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圆鉴赏小议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铜圆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铜圆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清王朝对外割地赔款,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遭受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后,“资财耗费无数”,逐步走向衰败。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厉舰彻底打破了中国封闭状态。随着帝国主义经济军事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模式被无情打破,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工业化成果,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大肆掠夺,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工业化技术的引进,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商品范围和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放大,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以银货币为主的清王朝货币体系已难独以支撑。铜圆,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铜圆我国民间俗称铜板,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一种机制币。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广东省因停铸制钱,市面钱价日涨,银价日落,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找零无法进行,助长了外国铜辅币和香港铜仙在两广及沿海地区的流行之势。为解决财政危机和小额流通不便,以救钱荒。广东钱局会同善后局详秉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广东巡抚德寿、陈述模仿香港铜仙而鼓铸铜元的理由,经李鸿章批准,于同年6月先斩后奏在广州造币厂开铸重二钱铜仙(即铜圆),其材质为铜、铅、锡合金,圆形无孔。广东开铸铜圆,以紫铜百分之九十五,白铅百分之四,锡百分之一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广东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每百枚换一圆”;背面中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 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 CENT”。 翻译成中文为“广东一仙”的意思。如右图
   广东铜圆的出现,开我国铜圆之先河。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二、铜圆的种类
  
   铜圆在我国共流通了40余年,据统计铜圆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主要分类如下:
   (一)铜圆从制造材质分主要有:红铜铜圆、黄铜铜圆、白铜铜圆和铅质铜元四种。而白铜币以及铅质铜元则多属于样币性质,市面极少有见。
   (二)铜圆从时间来划分主要分为:清时期铜圆和民国时期铜圆,个别国家例如日本近现代继续沿用铜圆铜合金作为辅币流通的如插图
  日本昭和五十六年铜币(1981年)。而清时期铜圆又分为: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两大类。光绪元宝制造时间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一时期各地造币均有光绪元宝字样。1904 年,铜圆的外观稍有变化,原来的“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总厂造币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区别。这一时期各厂局制造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点的龙图、花式,是铜元品种最多、图案最丰富、版式最繁杂的时期。 大清铜币制造期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统三年(1911)。这一时期各地所制铜元均有大清铜币字样。1905 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圆,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分四种:当二十重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总厂造币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和干支纪年文字,后期则去掉“户部”,仅有干支纪年文字,各地造币均在正面中央铸一阴文省名(也有少数为阳文)以示区别。大清铜币多系户部统一制发祖模,所以背面统一为蟠龙图,又称“大清龙”。大清铜币中也有背水龙、坐龙等图案,但为数不多,有些还是属于面背后误配的错版。
   民国时期铜圆主要分为:民国初、中、后期铜圆。民国初期主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期间制造的铜圆。 民国成立后,铜圆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圆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民国中期主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时期制造的铜圆。这一时期铜圆的流通较为混乱。军阀混战和割据使铜圆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同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圆,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圆。民国后期主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期间制造的铜圆。这一时期随着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发行的铜圆主要有党徽布图的分币,后期逐渐被镍币所代替。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圆,但只是昙花一现。 至此,铜圆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退出我国货币流通领域。
   (三)铜圆从面值方面划分主要有: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其它面值还有:一仙、壹枚、半分、壹分、五分等。
   (四)铜圆还可以从图案、制造地区和厂家、文字等方面划分种类。但由于铜圆在发行流通的四十余年时间里,发行数量、版别等多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网上资料称,仅从1900年到1917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圆就有320亿枚之巨。而仅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过400种。从铜圆制造地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为例,“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再从铜圆制造年代来看,以“大清铜币”为例,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就有: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再以文字图案铜圆为例,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当年的铜元是采用钢模铸造,开模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钢模最多只能铸造铜元2万枚左右,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每个雕刻钢模的模具上必然上会有许多细小的差异,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因此,要弄清铜圆品种的确切数字还需时日。
  
   三、铜圆流通基础及特点作用
  
   (一)铜圆的流通基础主要有:一是铜圆与银圆形状相同,制造工艺相同,只是材质和规格不同,它一产生便与银圆直接挂钩,一定数量的铜圆可兑换银圆,与银圆是相辅关系;二是铜金属本身也是财富,当时,铜是工业、军工、生活用品等重要的金属原料,市场需求很大,早在三十年代就有日本人拿银圆来中国换铜圆一说;三是铜圆比起中国传统的制钱来说,制造较为精美,民众较为乐于接受,这也体现了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自然法则。
   (二)铜圆是舶来品。是学习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先进货币模式,是当时先进工业技术的体现和产物。它的产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手工铸钱历史,翻开了机制币新的一页,衔接了计重币和计值币两个截然不同的货币历史阶段。
   (三)铜圆是机制币。以当时民众的财力和技术,私自制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私制币是很少的。只有很少的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
   (四)铜圆是以铜、铅、锡合金材料制造的。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铜圆有严重的缺陷:易磨损、易生锈、不易保存、不易携带,受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以这种材料制造的铜圆一开始发行使用就注定了流通的短暂,前后只流通了40余年,是流通时间最短的一种货币。随着纸币的发行,作为辅币的硬币必须具备长久耐用能够多次流通的特点,但那时的铜圆恰恰不具备这一点,被悄然兴起的镍币取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几个不同学术观点
  
   (一)铜圆是辅币不是流通货币的主导。笔者认为不尽其然。当时商品经济水平是比较低的,社会民众购买水平是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绝大部分民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民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国家和民众是比较贫穷的,而直到清末,一亩良田只要12、13个银元,大部分老百姓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因此,铜圆在清末民初时期在生活流通领域是货币的主角(不含生产、贸易、税赋领域),这一点从铜圆发行量上看是完全可以证明的,据有关资料说梁启超所记各年份铜圆制造数量是:光绪30年1741167千枚、光绪31年4696920千枚、光绪32年1709384千枚、光绪33年2851200千枚、光绪34年1428000千枚。如单纯找零辅助流通之需是不需要这么大数量的,这与当代主辅币发行比例有着明显差别。因此,铜圆在清末民初从某一角度或领域来看,应是主导货币而非辅币之作用。
   (二)有一种观点说:铜元在当时是取代制钱充当银元的辅币而发行的。笔者认为银圆辅币的选择首先是小额银币,俗称银毫子(如下图)而非铜圆。只是后来由于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银储备和资源严重匮乏,银货币再也无力独自支撑货币流通之需,无奈才借鉴选择了铜圆作为辅币补充,铜圆才大量制造发行,登上中国货币流通舞台。
   (三)存世量巨大之说。据相关文章说,铜圆存世量极大,估计至少有百亿枚以上。笔者认为此说法是误区。且不说清末及民国时期工业、军工和器皿生产之消耗,单新中国成立以后,无数铜圆已被溶化不复存在,现在铜圆只是零散个人手中和收藏热兴起后续发现发掘的,虽然,后来仍有数量不菲的铜圆发现出土,但远没有估计的“存世量极大”这么乐观,存世数量大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五、鉴定小知识
  
   (一)辨声。真铜圆流通传世已百余年,制造时的火气已消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或微弱,而新制造的虽然伪用了过去的年号,但敲击时必有很强的转音。
   (二)辨色。有的铜圆无锈,传用日久后表面上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真的传世古坚牢,难以刮除,钱币流传愈久,色泽愈深,越是坚牢,极薄的一层,用水煮洗刮都很难去掉。假的传世古比较轻浮,色泽不牢,有的是用伪钱放在煤烟上熏黑后,再上蜡打光的。这种伪造的传世古用开水泡煮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
   (三)称重量、量大小。从相关资料和真实物取得正确的数据,对淘到的实物称重量、量大小与正确的数据比较。这是比较简单鉴定方法。
   (四)看图案文字特征。从相关资料和真实物掌握其图案文字特征,与淘到的实物用放大镜认真细致比较,就一定得到正确的判断。
   (五)看制造工艺和材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制造工艺和方法,材质也有其深深的历史烙印。只要仔细研究掌握当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和经验,就不难掌握鉴定的奥秘所在。
  
   六、投资与收藏
  
   一是注意品相外观。品相是藏品的生命,铜圆也一样。由于铜圆是机器压制的,图案细微精致,但线条比较浅,很容易磨损,特别是凸出的部分更是容易磨损,很难找到完美无损的。因此铜圆品相的好坏,首先要看文字花纹是否清晰、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磨损等。其次铜圆最忌有锈,因为铜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古铜钱有铜绿的值钱是不同的,铜圆有锈会遮盖铜元的细微部分,收藏价值大打折扣,也影响观赏。品相好的铜圆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二是看面值。清代铜圆里各种面值甚多,铜圆中当十铜元最常见,其余面值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
   铜元都值得收藏。宣统年间铸“大清铜币”二十文、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河南省造中华民国双旗五百文大铜元为铜圆面值最大的,因此,相当珍贵。
   三是注意版别。铜圆的版别众多,除了清末期、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类铜圆外,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及日伪政权也发行过部分铜圆。每个种类都可细分出许多种版别,其中有些版别非常稀少,市场上很难见到,铜圆中还有许多错版,如英文倒置、满文错写、面背错配、阴阳币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还是可以碰上,因此收藏时应特别留意,说不定一枚看似平常的铜圆,就是难得的错版品。
   四是看铸造币材。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圆中以红铜圆最为多见,黄铜圆则相对较少。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制造了部分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圆,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圆等黄铜质居多,红铜元反而少见。此外,民间私铸的铜圆也多为黄铜质。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圆以及铅质铜圆则多属于样币性质,市场非常稀少。
   五是看铸币工艺。铜圆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圆”。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圆。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圆,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圆一般中间无孔,因此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
   六是看是否有齿边。一般情况下,铜圆边缘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圆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值得收藏。但“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圆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总之,随着对铜圆货币研究的深入,有关部门及爱好者卓有成效的工作,铜圆货币将会更清晰的呈现人们面前,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成果和发现带给我们惊喜。
其他文献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土地综合整治义不容辞,本文试作一探讨。   一、农发行支持土地综合整治义不容辞   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田、水、路、林、村
期刊
淄川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支农原则,大力支持新型能源企业,开创了“农户、政府、信用社”三赢的局面。截至9月末,全区累计发放“新能源”贷款近2000万元,有利地促进了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高瞻远瞩,信贷扶持,“绿色能源”茁壮成长。   山东淄博梓橦秸秆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坐落在鬼谷子文化发祥地,是集研发、生产、施工、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公司,专业从事秸秆气
期刊
当今国内银行业的垄断性,既非自然垄断性,也非完全行业的垄断性,而是行政性及制度上的垄断。所以,要消除银行业的高额利润,不是打破银行业垄断可达成的,而应加大对银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利率市场化,并让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这才是银行业改革的根本。   毫无疑问,打破金融业的垄断是当下各方的共识,也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不过,就目前而言,国人对银行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厘
期刊
2012年,杜甫很忙,皮鞋很忙,银行也很忙,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的中国银行业暴利论倍受市场诟病。上至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对银行垄断及是否存在暴利表现出极大关注,国有四大银行行长齐声反驳:“银行不存在暴利!”。业内专家也分站两边,各持己见,争论不已。   其实,银行业的利润暴涨其实并不难理解。一则利率非市场化,存贷款利差保护使得银行业仅凭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就可轻松地日进斗金;二来在
期刊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既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实物活动者和对客户服务的专业操作者,也是银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与传导经营理念的重要窗口。客户经理队伍质量的高低不仅代表着银行的对外形象,也直接关系到营销工作的成败。近年来,商业银行一直重视对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但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跟不上市场营销发展的需要,潜在风险逐渐暴漏并呈增多趋势。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下面就商业
期刊
十堰市联社喜获政风行风评议第一名   12月10日,在湖北省十堰市2010年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十堰市联社在全市22个公用服务类部门和行业中,喜获政风行风综合评议第一名,被十堰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陈 鹏)  邹平商行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为提高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水平,促进业务健康发展,近日
期刊
城乡一体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未来我国加快社会转型的重要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
期刊
编者按:临淄是齐国故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这座60万人口的小城绚丽多姿。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让故都散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作为经济的中心,临淄金融自然是色彩缤纷。截止2010年11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达34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56亿元,其中,储蓄余额244亿元。从这组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临淄是一个富庶小城。近年,临淄区工业经济高歌猛进,化工、塑料、炼油、橡胶等行业发展已具规模,
期刊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加大客户投诉管理力度。这是继严格规范银行收费之后,近期监管层又一加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举措。   对于银行来说,随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纷纷制定了大战略、快增速、高指标,并辅之以配套的经营计划、绩效考核和收入奖励等措施。任务层层加码,银行各级机构、网点及员工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客观上也容易因此造成一些客户
期刊
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态势是稳定的,外汇收入在减少,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倾向。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主要是靠扩大内需,提高服务业比重。体制改革很重要,其短板就是金融,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未来的方向和路径的预测是:2012年经济增长不低于7.5个百分点,经济形势虽处于下行当中,政策会有些微调,但未来依旧乐观。    外围形势复杂影响国内宏观政策   ——受欧债危机和宏观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