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除按课标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课的导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以引人入胜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就课堂导入法谈一点看法。 一、相关性原则——利用相关文化情境导入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利用相关的文化情境作为切入点导入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除按课标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课的导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以引人入胜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就课堂导入法谈一点看法。
一、相关性原则——利用相关文化情境导入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利用相关的文化情境作为切入点导入课题,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导入
如讲《韩熙载夜宴图》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李煜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过来(初中教材中学生都学过李煜的《虞美人》)。学生心存疑惑美术课中老师为何问这个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几首著名的词?他的政绩如何?当时社会环境如何?然后从他的政绩来引入《韩熙载夜宴图》背景,一切相当的自然、顺畅。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表现出非常迫切的想看到这张作品,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起了个很好的开端。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导入时结合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导入时可结合校园,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又为上好创作课做好了素材的收集和准备工作。
3、运用相关教学情境导入
美术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情境是融会的。教师在导入中可创造一些相关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很好的伏笔。比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的词曲,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直观性原则——利用演示导入
演示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其强烈的过程渗透形象直观,使学生的求异心理得到一种满足。用这种方法导入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美术知识具有极其有效的作用。
如在上《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我根据我们生活的城市现状,展示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十年前的录像全景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城市风貌录像。当他们发现了自己旧时生活的一些足迹时,更是显得易常地激动。纷纷说出这是哪里,那是哪里。然后我顺着他们的思维,播出了城市的现景。欣赏完后问“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在这10年中旧城改造得怎么样?是好,是坏?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切都非常顺畅地切入主题,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起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三、启发性原则——利用“引错”导入
“引错”指的是教师设的一个小“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对于立体主义绘画作品学生非常难理解,要想学生感兴趣就更不容易。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运用了“引错”法导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两张作品,一张是毕加索15岁时的写实作品,另一张是《哭泣的妇女》。问“这两张作品是同一个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张是他少儿时期的。请问你认为哪一张是少儿时期的作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哭泣的妇女》那张作品更像小孩子的作品(意料之中)。当我宣布答案时,学生表现的都很惊异。判断失误使他们更渴望解决心中的疑惑,学生的注意力也因此变得高度集中。这个问题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理解立体主义作品的关键所在。
四、趣味性原則——利用故事导入
通过故事导入,利用语言的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情感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在讲《欧洲文艺复兴绘画》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文艺复兴大师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观赏性原则——利用图片导入
精彩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在上建筑艺术一课时,我的导入引用了这几张图。故宫全景图、江南园林等几张高清晰、高质量的图作为导入,立刻就把学生带入建筑的世界中,渴望进一步去了解其中的奥秘。
美术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导入,都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坚持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坚持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意境。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单调乏味的教学活动面临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综合应用,文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效果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对教师陈旧而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的质疑越来越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处理在一起,有利于教师进行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一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具有吸引力,便于学生学习、记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中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备课上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校采取了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做法,高中物理课任课教师发现无论在重点班还是在普通班都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说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智能差异明显,应该采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教好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在向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我首先想办法让自己与学生同时建立兴趣,共同喜欢这门课,用内动力促进“内涵发展”,走边学习、边研究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里所提出的两个“有利于”,概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基本情感因素,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智力活动都离不开兴趣。因而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需求,使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艺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谈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以奇引奇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长的阶段,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心理学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非单纯地开始于某人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而是
【摘要】 现在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着重于学生物理思维模型的建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解决初中学生在物理學习中的一些思维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物理思维模型;物理概念;探究实验;能力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对精神文化进入旺盛的需求期,并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正值人生思想观念的养成期,加强中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成为维护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