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解答技巧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及其要素
  小说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是跟戏剧、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常见考点
  题目及线索的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情节梳理,主旨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品析;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字词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作用的阐释;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考点解析
  1.题目和线索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是文章内容的统帅,是文章的灵魂凝缩。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①有的题目点明中心,如黄蓓佳的《心声》;②有的题目一语双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何立伟的《白色鸟》;③有的题目是本文的线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④有的题目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如:秦文君的《同桌阿伦》;⑤有的题目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线索是贯穿文章的脉络,是文章的纲,常常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线索常见的有:人线、物线、情线。
  2.文章内容概括,情节梳理,主旨理解
  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旨,须着眼于全篇,不能停留在个别段落甚至语句上。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概括的关键,建立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作整体性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或文本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以及领悟到的哲理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文本中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3.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
  了解人物塑造的方法,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是指通过他人的言行或环境描写间接表现主要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4.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也就是景物描写,其作用在于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境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如:《故乡》中开头的“我”回故乡时的一段凄凉的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现出“我”悲凉的心境,引出下文现实故乡让“我”痛心的人和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炎热”和“暴雨”的描写就突出了祥子的坚韧和命运的悲惨。社会环境描写,往往起到交代社会背景的作用,《变色龙》开头的景物描写,描写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
  5.品析词句
  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色彩。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用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的方法,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6.写作手法
  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作者的感情得到更好地表达,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主要有: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②“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情感;在这淡淡的气氛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③“明线暗线——双线连套”法。④“欲扬先抑”法。⑤“以小见大”法。这类小说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简单。但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往往可以挖掘出较深的主题。
  7.感悟体验
  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一要联系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倾向;二是要联系实际,不可泛泛而谈;另外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答非所问。注意结合阅读材料来联想和想象或是感悟和体验,不能过多地搀杂自己的主观感受,甚至违背文本本意主观武断地发挥。
其他文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没有“源头活水”,又哪来作文的“清如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没有材料,又哪来作文的香气袭人?敬爱的毛主席也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粮,没材料,又哪来作文的气定乾坤?总之,素材积累早已成为作文教学的根基问题。此根基打不好,以后的高楼大厦几乎不能构建。可是目前高中生学业重、压力大、时间紧的现状也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通过多种渠道去积累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市教研员和区教研员到我校进行课堂指导,大家一大早来到会场,静候各位名师的到来。  第一节由区教研员王老师执教初一的《莺》,这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王老师把这篇文章当成一篇例子来讲,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朗读品析的训练。下午余老师的精彩评课又让我们茅塞顿开,原来小问题可以利用求同法进行合并,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余老师的建议让我们对语文的课堂多了些思考,教师把握教
期刊
还记得初中老师教《孔已己》时的一个提问:“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有什么深刻含义?当时不甚了解,虽经老师反复讲解,仍不太明白,只好记在了心头。随着认识的增加,逐渐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现在想来,其实这里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问题,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孔已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而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这类例子数不胜数。其实作家在作品中使用细节描写,能深入地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从而深化作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个人化、多样化的理解,结合实施新课程标准对自身角色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角色要完成多方面的转变,主动、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并进行新的角色定位。  一、语文老师应该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所以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
期刊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包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高考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因此,加强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获胜。  《高考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是这样规定的: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期刊
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了解学生是前提,常规管理是基础,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关键,活动开展是载体。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之时,就是培优补差工作成功之日。因此,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开始。  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学习态度端正,自控力比较强;求知欲旺盛,知识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长期担任学生干部者,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兴趣广泛,知识面较广。但是,易骄傲自
期刊
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的重要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此类作文的审题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难题,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际的例子来体会材料作文的审题。  首先,审题时应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不可死抠字眼造成偏题现象。  让我们看山东卷的一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
期刊
李白是盛唐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诗仙”美誉的他为中国诗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将进酒》在诸多诗词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诸多文人墨客和普通人。一千多年来,人们不断地传诵着他这一流传千古的佳作。是什么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吟诵?这首诗吸引人的魅力是什么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将进酒》后的几点愚见,不足之处,切望指正。  酒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写饮酒劝酒的诗词较多,其中陶渊明
期刊
一、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内容上涉及天文地理、人情风俗、古今中外等诸多领域,写作技巧方面也是各具特色。可以说,每一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蕴藏着无穷的“创新”素材。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期刊
仿写是这几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重点,在应考的实际中,学生作仿写题出现了以下几点失误:  1.话题脱离。话题,一是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中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寻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向。  2.结构不一。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