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慧敏
又名会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政协仙桃市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会负责人,湖北雀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大学通识课书法主讲教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流印社创作部主任,野草诗社副社长,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顾问。曾编撰《中国书法艺术典藏一湖北简牍卷》。出版有《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楚简书法文字编》《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
李白昔游黄鹤楼,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慨,予今日亦深有同感。盖因唐祥松老师所撰《兴微继绝踵事增华——何慧敏先生楚文字书法的艺术造诣》 -文,所论精当,文采飞扬,确为的评,更使人胸中平添慨叹!
早有发愿,为何慧敏先生撰篇小文,但一直未敢开笔。先生系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实恐拙笔笔力有亏,以续貂之狗尾,有负先生声望,不敢随意置喙,贻笑大方!故迟迟未得展纸开笔。延宕至今,一年又将过去,暂且不管不顾矣,径直临屏敲键以遂旧愿。诚然,也仅就予所知,略说先生其人其事,总其要处,略归有四。
儒雅谦逊平和朴讷
初见先生,是在1992年夏。其时,予初涉世,谋生于荆州古城,任职于市广告公司。先生应予同事周赞庭老先生之遨,在公司办公桌即兴挥毫,书四尺篆书对联两副。其人沉默少言,儒雅谦逊,文质彬彬,平和朴讷,给予印象殊深。当时因不熟识,未敢仰攀,也错失求教机会。予后来曾在赠先生诗中言及此事:
犹悔当年时运乖,面前未识楚雄才。
长毫挥洒书风雅,巨帙编修气势恢。
妙墨鸿文执大纛,津言诤语启愚材。
肯将一念蠲尘俗,从此清心伴鹤侪。
直至二十余年后,参与杨夫子随震先生师生厚街书画展,何先生莅临开幕式,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忆及向杨师拜师求学经历,谦逊低调,深情款款;对参观者索书,无有不应。其时先生已声震书坛,且年近六旬,一言一行,君子之风,无不令观者动容。向先生求教,是我常事,先生总是及时回复,且从精从严,绝不敷衍。拙著《并雕集——鲁家武诗联书法作品选》刊梓之前,请先生撰写评论,先生慨然应允,克日撰就《书法晚乃善诗酒趁年华》一联褒勉有嘉,不图回报。事后方知,先生写评,无有先例。先生惠恩深重,令予铭感不已。
先生性情冲和,言语温润,即使指错,亦是以商量之语气,恐伤及别人自尊。友其日久,更感其真诚磊落,不事虚妄之谦谦君子之风,在当今人心不古之世风里,尤其难得。
奋志坚毅功在不舍
先生生于仙桃。此地原名沔阳,为荆楚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毓秀钟灵,人文蔚起.诗人墨客,代不乏人,仅明清两代,便有进士近百人,出现童承叙、陆建瀛两位帝师。
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情志儒雅,于书一道,酷爱之情可窥一斑。于五体兼善,浸淫既久,便有擅长,最后专攻楚文字书法及研究。
其早年从隶篆及行草,于《张迁碑》《石门颂》《峄山碑》等十余种碑帖,反复临习。每日五更起,一天练习十余个小时乃常事。如今誉满书坛,成就卓著,依旧保有良好习惯,即便出差在外,也是笔不离手,闲聊、娱乐尽量推托,看书习字。他跳出书法本身,从汉字和文化演变来揣摩书法。一部十三万余字之《说文解字》,他完完整整抄写两遍,其中多字誊抄五遍以上。他积攒有上万本古书杂志,均翻阅数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因为先生执着、虔诚,一往情深,笔耕不辍,研求不止,打下扎实功底,令其创作之时得心应手,用墨、下笔、构图、落款皆游刃有余,其于书法与文字学,方有此等成就。若非嗜书法者,当无有我今之为文也。
书艺高超 品格超逸
先生书法涉猎广泛,对于先贤经典,自始至终充满敬畏。其书风文雅秀逸,取法高古,笔势峻利昂健,气韵丰茂宏阔,深具清健高朗之风。
楚文字书法创作乃其研究体悟,加之不断熔铸之结果,成果丰硕,作品超拔,已通化境。所书文词典雅,款识文采斐然。通观全篇,精气含藏,点画苍润而风神儒雅,洵为不易。怡雅文心与淡然之气,时时触目可及,丝毫不见狂怪时风之影。剑拔弩张与随心所欲,被其扬弃。楚简书法浪漫飘逸,而不失阳刚俊朗,这让先生一见倾心。而此前打下的扎实功底令他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用墨、下笔、构图、落款皆游刃有余。篆书之逶迤盘旋,隶书之古朴典雅,行草之灵动率意,在何慧敏笔墨之间都已融会,让人不禁联想到“用笔千古不易”的古训。
古人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为作诗为文之法。愚以为,书法亦当如此。书法是写字,但仅会写字绝不能称书法家!书法家不可仅习一家之法,抱殘守缺。给人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之感,则犯诗文大忌。慧敏先生能有此高境,则正是有赖于其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是其研究体悟和不断熔铸的必然结果。
先生书法,识者自鉴,书坛俊彦多有赞誉,无须再作赘言,现撷录于后。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本一先生评言:“何慧敏以书法创作为主要目的,在其楚系文字书法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步步提升之阶段。识辨、模拟、放大、参变,可以成为古文字书法创作者主要把握之要素。识辨是文字知识,模拟是形态切入,放大是书写要求,参变是艺术生成。”
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王炳学评价道:“何慧敏先生书法,已达笔精墨妙之较高艺境。其作品线条劲爽飒利,粗不臃肿,细不羸弱;短则精悍、厚实、凝重;长则劲健,势如破竹。富于弹性与变化,充满笔墨张力。”
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德聪教授则感慨: “尤为难能可贵者,慧敏用笔具有其丰富性特征,未知是否归功于其广泛涉猎五体书法之结果,还是楚简帛书法先天便具有之多样性被其吸纳?抑或是他对碑与帖及楚简多维观照、探索之后的最新发现?……委实带给了我们对中国书法别具情味的幽思与玄想。” 涵养幽深 著述宏富
去年,闻先生《楚文字书法大字典》刊行,曾作俚语以贺:
墨韵文心堪绝诣,讵云书艺类雕虫。
德行灿灿梧栖凤,著述皇皇剑化龙。
会古通今胡不敏,荐贤举善有徐公。
当期来日挥旌纛,椽笔开新扬楚风。
当今书坛,引“随心所欲”、随意杜撰者为时尚者众矣,则为真正学者所不齿。
自古以来,书法为文人之余事。文墨不通,学识贫乏,下笔便是错谬迭出。篆书之难,首难在明其辨识,须通训诂学、文字学。谙熟造字六法,知其由,通其变,方敢下笔!所以历代篆书大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
慧敏先生对于篆书及楚文字,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并举一反三,为我多次亲历亲见,也令人折服。其对楚简研究之深,着实令人惊讶与钦服,有“楚文字活字典”之美誉,乃至整个书坛,向其请教楚简文字者,不计其数。若论及楚简书法艺术,便不得不提及湖北何慧敏。
先生研经究理,治学谨严,学问丰赡。所收藏书籍宏富,以客厅当书房,字典、辞典、名帖、专著罗列整齐,日日把玩,时时揣摩,手追心悟。日有进境,洞明书理而妙机其微。
由于二十年如一日之勤奋与执着,移晷忘倦,致力于楚简帛文字研究与整理,先生编著有《湖北代表书法作品集·何慧敏》,后集联集诗,又逐渐出版《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楚文字集字帖>《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中国书法艺术典藏·湖北简牍卷》。
去年末,更是“不顾举鼎绝膑之厄难”,累七年之功,编著《楚文字书法大字典》并刊行。皇皇巨著,出处清晰,涵盖面宽,并附通假,为楚文字研究填补空白。此书发行,得专家学者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以至家无存书,看来切时如需,得一版再版。
文以载道 发轫开新
著名学者傅斯年名言:“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其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则退步。”随着楚简出土日益增多,研究价值也日益彰显,亦愈来愈受更多相关学科学者重视与关注。
另外,楚文字本身所具有之书写性优势,也成为一批书家追摹和创作的方向,学习者也越发见多,为书坛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也为楚简研究之先知者们所学有所发挥,对发扬楚文化有所促进,贡献甚大。
十余年来如一日,慧敏先生潜心研究楚简书法,考证创作,著书立说,并为楚简书法艺术之发展鼓与呼:四处奔走,或走进学府,或教学开班,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笔者有幸聆听何慧敏先生上课。课堂上,何先生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各种字形笔法展示自如,既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文字之变迁与演进,又能够使他们在动手中,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先生教学极其认真,一站数小时,间不容歇。学生练习时,随时指导示范,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法、字法与章法布白。
慧敏先生所编著之著作,对楚文字书法创作起到兴微继绝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抛开书法、诗词等专业不论,仅就楚文字学术方面,他便陆续被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学府聘为讲师、教授。在其任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委员会負责人的专业协会或领域,地位日显,声望日隆。
先生也乐于在弘扬楚文字时,挥旌执纛,担纲举旗,培育更多的楚简书法爱好者,让楚文字这朵艺术之花尽情绽放!
书法,乃儒者衣冠,乃博大精深之中国传统文化血脉。书法艺术之流变,甚至折射出中华民族跌宕起伏之历史演进,得以绵延不绝,正有赖于何慧敏等先生们之苦心钻研与奉献!
近期赴鹏城盐田港正源文化艺术馆,予有幸参观“简一不简”何慧敏先生书法展,归后撰俚语一首:
楚风南渐度盐田,踵事增华展绝编。
妙墨琳琅光熠熠,惊龙超逸意翩翩。
一从简帛研深诣,更向精微证奥玄。
且敬丹心随世古,正源弘道孚公贤。
戊戌冬至,鲁家武一稿于岭南东官
又名会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政协仙桃市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会负责人,湖北雀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大学通识课书法主讲教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流印社创作部主任,野草诗社副社长,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顾问。曾编撰《中国书法艺术典藏一湖北简牍卷》。出版有《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楚简书法文字编》《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
李白昔游黄鹤楼,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慨,予今日亦深有同感。盖因唐祥松老师所撰《兴微继绝踵事增华——何慧敏先生楚文字书法的艺术造诣》 -文,所论精当,文采飞扬,确为的评,更使人胸中平添慨叹!
早有发愿,为何慧敏先生撰篇小文,但一直未敢开笔。先生系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实恐拙笔笔力有亏,以续貂之狗尾,有负先生声望,不敢随意置喙,贻笑大方!故迟迟未得展纸开笔。延宕至今,一年又将过去,暂且不管不顾矣,径直临屏敲键以遂旧愿。诚然,也仅就予所知,略说先生其人其事,总其要处,略归有四。
儒雅谦逊平和朴讷
初见先生,是在1992年夏。其时,予初涉世,谋生于荆州古城,任职于市广告公司。先生应予同事周赞庭老先生之遨,在公司办公桌即兴挥毫,书四尺篆书对联两副。其人沉默少言,儒雅谦逊,文质彬彬,平和朴讷,给予印象殊深。当时因不熟识,未敢仰攀,也错失求教机会。予后来曾在赠先生诗中言及此事:
犹悔当年时运乖,面前未识楚雄才。
长毫挥洒书风雅,巨帙编修气势恢。
妙墨鸿文执大纛,津言诤语启愚材。
肯将一念蠲尘俗,从此清心伴鹤侪。
直至二十余年后,参与杨夫子随震先生师生厚街书画展,何先生莅临开幕式,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忆及向杨师拜师求学经历,谦逊低调,深情款款;对参观者索书,无有不应。其时先生已声震书坛,且年近六旬,一言一行,君子之风,无不令观者动容。向先生求教,是我常事,先生总是及时回复,且从精从严,绝不敷衍。拙著《并雕集——鲁家武诗联书法作品选》刊梓之前,请先生撰写评论,先生慨然应允,克日撰就《书法晚乃善诗酒趁年华》一联褒勉有嘉,不图回报。事后方知,先生写评,无有先例。先生惠恩深重,令予铭感不已。
先生性情冲和,言语温润,即使指错,亦是以商量之语气,恐伤及别人自尊。友其日久,更感其真诚磊落,不事虚妄之谦谦君子之风,在当今人心不古之世风里,尤其难得。
奋志坚毅功在不舍
先生生于仙桃。此地原名沔阳,为荆楚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毓秀钟灵,人文蔚起.诗人墨客,代不乏人,仅明清两代,便有进士近百人,出现童承叙、陆建瀛两位帝师。
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情志儒雅,于书一道,酷爱之情可窥一斑。于五体兼善,浸淫既久,便有擅长,最后专攻楚文字书法及研究。
其早年从隶篆及行草,于《张迁碑》《石门颂》《峄山碑》等十余种碑帖,反复临习。每日五更起,一天练习十余个小时乃常事。如今誉满书坛,成就卓著,依旧保有良好习惯,即便出差在外,也是笔不离手,闲聊、娱乐尽量推托,看书习字。他跳出书法本身,从汉字和文化演变来揣摩书法。一部十三万余字之《说文解字》,他完完整整抄写两遍,其中多字誊抄五遍以上。他积攒有上万本古书杂志,均翻阅数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因为先生执着、虔诚,一往情深,笔耕不辍,研求不止,打下扎实功底,令其创作之时得心应手,用墨、下笔、构图、落款皆游刃有余,其于书法与文字学,方有此等成就。若非嗜书法者,当无有我今之为文也。
书艺高超 品格超逸
先生书法涉猎广泛,对于先贤经典,自始至终充满敬畏。其书风文雅秀逸,取法高古,笔势峻利昂健,气韵丰茂宏阔,深具清健高朗之风。
楚文字书法创作乃其研究体悟,加之不断熔铸之结果,成果丰硕,作品超拔,已通化境。所书文词典雅,款识文采斐然。通观全篇,精气含藏,点画苍润而风神儒雅,洵为不易。怡雅文心与淡然之气,时时触目可及,丝毫不见狂怪时风之影。剑拔弩张与随心所欲,被其扬弃。楚简书法浪漫飘逸,而不失阳刚俊朗,这让先生一见倾心。而此前打下的扎实功底令他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用墨、下笔、构图、落款皆游刃有余。篆书之逶迤盘旋,隶书之古朴典雅,行草之灵动率意,在何慧敏笔墨之间都已融会,让人不禁联想到“用笔千古不易”的古训。
古人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为作诗为文之法。愚以为,书法亦当如此。书法是写字,但仅会写字绝不能称书法家!书法家不可仅习一家之法,抱殘守缺。给人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之感,则犯诗文大忌。慧敏先生能有此高境,则正是有赖于其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是其研究体悟和不断熔铸的必然结果。
先生书法,识者自鉴,书坛俊彦多有赞誉,无须再作赘言,现撷录于后。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本一先生评言:“何慧敏以书法创作为主要目的,在其楚系文字书法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步步提升之阶段。识辨、模拟、放大、参变,可以成为古文字书法创作者主要把握之要素。识辨是文字知识,模拟是形态切入,放大是书写要求,参变是艺术生成。”
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王炳学评价道:“何慧敏先生书法,已达笔精墨妙之较高艺境。其作品线条劲爽飒利,粗不臃肿,细不羸弱;短则精悍、厚实、凝重;长则劲健,势如破竹。富于弹性与变化,充满笔墨张力。”
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德聪教授则感慨: “尤为难能可贵者,慧敏用笔具有其丰富性特征,未知是否归功于其广泛涉猎五体书法之结果,还是楚简帛书法先天便具有之多样性被其吸纳?抑或是他对碑与帖及楚简多维观照、探索之后的最新发现?……委实带给了我们对中国书法别具情味的幽思与玄想。” 涵养幽深 著述宏富
去年,闻先生《楚文字书法大字典》刊行,曾作俚语以贺:
墨韵文心堪绝诣,讵云书艺类雕虫。
德行灿灿梧栖凤,著述皇皇剑化龙。
会古通今胡不敏,荐贤举善有徐公。
当期来日挥旌纛,椽笔开新扬楚风。
当今书坛,引“随心所欲”、随意杜撰者为时尚者众矣,则为真正学者所不齿。
自古以来,书法为文人之余事。文墨不通,学识贫乏,下笔便是错谬迭出。篆书之难,首难在明其辨识,须通训诂学、文字学。谙熟造字六法,知其由,通其变,方敢下笔!所以历代篆书大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
慧敏先生对于篆书及楚文字,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并举一反三,为我多次亲历亲见,也令人折服。其对楚简研究之深,着实令人惊讶与钦服,有“楚文字活字典”之美誉,乃至整个书坛,向其请教楚简文字者,不计其数。若论及楚简书法艺术,便不得不提及湖北何慧敏。
先生研经究理,治学谨严,学问丰赡。所收藏书籍宏富,以客厅当书房,字典、辞典、名帖、专著罗列整齐,日日把玩,时时揣摩,手追心悟。日有进境,洞明书理而妙机其微。
由于二十年如一日之勤奋与执着,移晷忘倦,致力于楚简帛文字研究与整理,先生编著有《湖北代表书法作品集·何慧敏》,后集联集诗,又逐渐出版《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楚文字集字帖>《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中国书法艺术典藏·湖北简牍卷》。
去年末,更是“不顾举鼎绝膑之厄难”,累七年之功,编著《楚文字书法大字典》并刊行。皇皇巨著,出处清晰,涵盖面宽,并附通假,为楚文字研究填补空白。此书发行,得专家学者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以至家无存书,看来切时如需,得一版再版。
文以载道 发轫开新
著名学者傅斯年名言:“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其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则退步。”随着楚简出土日益增多,研究价值也日益彰显,亦愈来愈受更多相关学科学者重视与关注。
另外,楚文字本身所具有之书写性优势,也成为一批书家追摹和创作的方向,学习者也越发见多,为书坛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也为楚简研究之先知者们所学有所发挥,对发扬楚文化有所促进,贡献甚大。
十余年来如一日,慧敏先生潜心研究楚简书法,考证创作,著书立说,并为楚简书法艺术之发展鼓与呼:四处奔走,或走进学府,或教学开班,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笔者有幸聆听何慧敏先生上课。课堂上,何先生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各种字形笔法展示自如,既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文字之变迁与演进,又能够使他们在动手中,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先生教学极其认真,一站数小时,间不容歇。学生练习时,随时指导示范,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法、字法与章法布白。
慧敏先生所编著之著作,对楚文字书法创作起到兴微继绝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抛开书法、诗词等专业不论,仅就楚文字学术方面,他便陆续被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学府聘为讲师、教授。在其任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委员会負责人的专业协会或领域,地位日显,声望日隆。
先生也乐于在弘扬楚文字时,挥旌执纛,担纲举旗,培育更多的楚简书法爱好者,让楚文字这朵艺术之花尽情绽放!
书法,乃儒者衣冠,乃博大精深之中国传统文化血脉。书法艺术之流变,甚至折射出中华民族跌宕起伏之历史演进,得以绵延不绝,正有赖于何慧敏等先生们之苦心钻研与奉献!
近期赴鹏城盐田港正源文化艺术馆,予有幸参观“简一不简”何慧敏先生书法展,归后撰俚语一首:
楚风南渐度盐田,踵事增华展绝编。
妙墨琳琅光熠熠,惊龙超逸意翩翩。
一从简帛研深诣,更向精微证奥玄。
且敬丹心随世古,正源弘道孚公贤。
戊戌冬至,鲁家武一稿于岭南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