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教学模式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3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当前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变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塑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夯实知识教学,融入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教学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强化历史知识记忆与吸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历史知识教学,并且,在历史知识教学中融入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有着重要作用。以《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将知识教学与史观渗透有机融合起来。如在《资政新篇》的教学中,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政新篇》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受时代环境影响,其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正如唯物史观中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二、结合历史条件,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均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下,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只有从特定的时空条件出发,才能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事件中各参与人物的行为逻辑。在很长一段时间,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运动,都是作为正面事件来宣传的。近年来,随着历史反思风气的兴起,不少人激烈地批判太平天国运动,并对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运动领袖进行了全面否定,这实际上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过去的历史,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以《资政新篇》为例,它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也是我国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得到执行,这就需要学生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考察其为什么得不到施行。第一,客观环境不允许,当时的中国没有经济基础,落后的经济基础不足以支撑先进的上层建筑。第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丰富史料内容,加强史料实证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中均受以论带史的影响,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中有关史事的介绍相对较少,这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深入进行。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丰富史料内容。以《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为例,留存下来的史料为数不少,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史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是导致太平天国领导层分裂的主要因素。教师可以引入张汝南的《金陵省难纪略》,其中记载:(杨秀清)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刘秀成在自述中说:“此时杀东王之后,又杀北王。杀北王之后,安、福王又逼翼王他逃。那时三河有军把守,守将是蓝成春,具文到京告急,三河有庐郡清军围困。”这些内容真实表现了当时的情况。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借助史料实证能够辨析错综复杂的史料,澄清历史的迷雾,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着重要帮助。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众多,不少学者均做过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于参与者、见证者的立场不同,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少历史事件的描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清朝统治者极力抹黑太平天国运动,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情者,则又存在美化的嫌疑。所以史料实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注重独立思考,引导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解释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从客观性而言,历史解释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历史事实是求真的,这就从源头上决定了历史解释的客观性,然而,历史解释由人做出,不同的解释者受生活环境、价值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待同样的历史事实,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历史解释。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对历史事实的学习中,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以《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为例。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太平天國运动由农民阶级领导,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声势鼎盛时,席卷18个省市,最终却由于天京事变而走向衰落。学界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研究为数不少,既有从领导阶级局限性出发的,也有从统治阶级的镇压出发的,还有学者从外国势力的角度出发,相关的解释层出不穷。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有的研究者对太平天国运动抱有同情心理,如罗尔纲,有的研究者则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如潘旭澜。教师在处理好基本史事教学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借助史料让学生全面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走向灭亡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历史解释。
  五、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就科学性而言,历史学科以求真为导向,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求出历史的真相。就人文性而言,历史总归是由人来书写的,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难免带有民族情感、个人偏见,还会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不仅如此,历史教学也是加强民族认同,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指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以及促使共同体发展的思想和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受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家国情怀就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信念,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家国情怀理念根深蒂固,成为荣格所言的“集体无意识”。以《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为例,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且不同于我国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有阶级矛盾的因素,更有民族矛盾的因素。教师要以民族矛盾因素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国商品大量流入我国,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横征暴敛,又进一步深化了阶级矛盾。民族与阶级的双重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
  在核心素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宏观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注重的是教科书的运用。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倡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却较少涉及乡土史,这显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作为中学
板书是教师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之一,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诸多优点,但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板书依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极具研究价值。近年来,关于板书设计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笔者在本文对板书进行重构解读,使其更好地用于中学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教学板书类型及其应用  1.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将复杂的教材内容浓缩为简单
笔者在本文通过举例法来分析读《全球通史》四个方面的感悟。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路,为后人学习历史开辟了新的路径;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历史细节,充分展现历史学的魅力;将书中一些史料,作为出原创试题的素材;对书中几处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该著作给我常读常新之感,能丰厚历史课堂的高度,开阔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视野,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和追问。  一、读本选取缘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广受关注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启发。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直强调学科教学对现实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想要传递的内容,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
【摘要】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借力英语节搭建的展示平台,使绘本表演者及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多元文化意识获得提高。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又不局限于此。师生们学习、研究、表演过的绘本素材来源于五个渠道:《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教材附录Reading for pleasure(愉快阅读)、 课外读物、影视对白,
很多老师将2013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1题定性为典型的“超纲”题,并倾向于认定该题得分率低(河北,难度0.32)亦应归咎于此。但是,若从国家干预经济概念内涵的角度认真分析该题,则不难发现,上述意见其实掩盖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知识死角。  原题如下: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
“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节公开课,以《地震离我们有多远》的教学为例,践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总结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的功能性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导学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地震灾害的概况(成因、分类、强度、分布等)。  2.通过分组分情景分角色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中遭遇地震时的最佳逃生方法。  3.借助留言板征集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位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在此,笔者通过《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展示,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課前播放动画,让学生轻松进入地理课堂。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感觉四季。  1.你感觉中的夏天和冬天。  2.通过观察,你觉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一个目标的三个载体,三者息息相关、不可或缺,而有关三维目标如何达成的见解层出不穷,各有建树,其中“过程与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现在抽取其一,即关于如何落实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以《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自己积累的点滴见解。  在这一章节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如下:1.学生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
历史教材中除了正文外,还有很多附加材料,如导言、注释、文献节选、名人名言、议一议、材料阅读、人物画像、图片等。这些资源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却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使得课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和有趣,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后也非常愿意阅读这些补充的和课题联系密切的内容,既激发了兴趣,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附加材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