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17
长期以来,说起医院感染,人们首先会想到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往往被忽略。因为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也远超常人,因此,临床应重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
1 主要病原体
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的医院感染微生物主要是HBV、HCV肝炎病毒、HIV病毒和梅毒,其中主要是HBV。我国HBV感染率为10%-15%,临床上,医务人员因为诊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如针刺伤、手术喷溅等,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大大增加。HCV职业暴露后无预防性用药,也增加了医务人员暴露后感染的风险。艾滋病和梅毒是主要的性传播疾病,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将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播及飞沫传播的医院感染微生物主要是结核杆菌。
2 主要感染人群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进而获得医院感染的人群,职业涉及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技术员等。对血源性传播疾病进行临床分析,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以及体液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最大。举例说明,实验室医生感染HBV几率最大,其次为护士、医师,其他医务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
3 传播途径
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血液传播,而不论是哪种传播方式,感染发生必要条件都是接触到病原体,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病原体传播途径只有一种,即“接触”,分为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對直接接触传播进行临床研究,破损黏膜或者皮肤与含有病原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接触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甚至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喷溅、针刺伤等。血液传播中,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阴道分泌物、精液、腹水、胸水、脑脊液、羊水、关节液)等。
对间接接触传播进行临床分析,可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气溶胶或者飞沫,或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从而发生感染。
在医院感染传播控制中,手卫生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通过血液传播以及肠道粪-口传播病原体,还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原体,经过手这个载体,均可实现间接接触传播。举例说明,在近距离操作时,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够有效,经过飞沫喷溅,可导致鼻黏膜、眼睑结膜直接接触传播,在间接接触传播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飞沫将周围物体表面污染,然后通过手来传播。
4 预防措施
4.1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程度,培养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每个医务人员都是感控工作的实践者”,所以提高医务人员防范院感的意识非常重要。首先,医院应按照国家及卫生行业医院感染标准,制定医院各项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其次,感染培训教育制度是院感十项核心制度之一,所以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化操作进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督查,有利于医务人员掌握标准及操作规程,逐步形成防范院感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医院及科室管理者应做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充分掌握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发挥模范作用,尽到监督责任,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操作过程。
4.2做好标准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包括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标准预防非常重要。标准预防认为,患者体液、血液、非完整皮肤、分泌物、非完整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具有传染性。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和隔离管理中,任何一个患者均有潜在感染危险,均应采取防护以及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既强调保护医务人员自己,也强调保护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中遵循理念。
标准预防不是初级预防或者基础预防,标准预防是一组感染预防措施,针对医院所有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开展,可覆盖医疗活动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
具体到预防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有三点:首先,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环境中医院感染风险等级不同,职业暴露的风险不同,据此选择不同的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其次,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依据标准化、正规化操作流程来做好相关工作。第三,在医院感染传播控制中,手卫生起到关键作用,做好手卫生能减少30%医院感染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应根据不同部门和专业实施手卫生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皂液或洗手液、干手纸巾等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4.3职业暴露后的预防与处理
医院对职业暴露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教育,增强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并根据诊疗环境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如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护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洗手设施、洗眼器等。对防护用品的穿戴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及监督、考核。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严格规范操作,戴口罩、戴手套以及穿隔离服后,才能接触患者体液以及血液;若有皮肤损伤,禁止接触病原菌污染的体液以及血液;严格预防产房、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手套破损及时更换;在使用锐器手术器械时,需要严谨小心,避免损伤自己以及他人。一旦被针头刺伤,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伤口,流动水冲洗、消毒液消毒处理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伤口处血液,避免局部挤压伤口。如为被血液体液喷溅到眼睛,应该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根据暴露程度及时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根据不同的暴露源预防性使用阻断药物,及时回访追踪医务人员暴露后情况。
呼吸道传播也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如肺结核,传播途径是经空气,传播过程是患者-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因此,落实病房隔离措施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应戴好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做好手卫生。注意工作场所换气以及通风。医务人员若出现感染征兆,应及时检查以及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有效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完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
长期以来,说起医院感染,人们首先会想到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往往被忽略。因为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也远超常人,因此,临床应重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
1 主要病原体
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的医院感染微生物主要是HBV、HCV肝炎病毒、HIV病毒和梅毒,其中主要是HBV。我国HBV感染率为10%-15%,临床上,医务人员因为诊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如针刺伤、手术喷溅等,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大大增加。HCV职业暴露后无预防性用药,也增加了医务人员暴露后感染的风险。艾滋病和梅毒是主要的性传播疾病,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将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播及飞沫传播的医院感染微生物主要是结核杆菌。
2 主要感染人群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进而获得医院感染的人群,职业涉及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技术员等。对血源性传播疾病进行临床分析,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以及体液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最大。举例说明,实验室医生感染HBV几率最大,其次为护士、医师,其他医务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
3 传播途径
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血液传播,而不论是哪种传播方式,感染发生必要条件都是接触到病原体,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病原体传播途径只有一种,即“接触”,分为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對直接接触传播进行临床研究,破损黏膜或者皮肤与含有病原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接触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甚至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喷溅、针刺伤等。血液传播中,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阴道分泌物、精液、腹水、胸水、脑脊液、羊水、关节液)等。
对间接接触传播进行临床分析,可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气溶胶或者飞沫,或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从而发生感染。
在医院感染传播控制中,手卫生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通过血液传播以及肠道粪-口传播病原体,还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原体,经过手这个载体,均可实现间接接触传播。举例说明,在近距离操作时,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够有效,经过飞沫喷溅,可导致鼻黏膜、眼睑结膜直接接触传播,在间接接触传播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飞沫将周围物体表面污染,然后通过手来传播。
4 预防措施
4.1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程度,培养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每个医务人员都是感控工作的实践者”,所以提高医务人员防范院感的意识非常重要。首先,医院应按照国家及卫生行业医院感染标准,制定医院各项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其次,感染培训教育制度是院感十项核心制度之一,所以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化操作进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督查,有利于医务人员掌握标准及操作规程,逐步形成防范院感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医院及科室管理者应做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充分掌握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发挥模范作用,尽到监督责任,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操作过程。
4.2做好标准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包括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标准预防非常重要。标准预防认为,患者体液、血液、非完整皮肤、分泌物、非完整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具有传染性。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和隔离管理中,任何一个患者均有潜在感染危险,均应采取防护以及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既强调保护医务人员自己,也强调保护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中遵循理念。
标准预防不是初级预防或者基础预防,标准预防是一组感染预防措施,针对医院所有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开展,可覆盖医疗活动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
具体到预防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有三点:首先,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环境中医院感染风险等级不同,职业暴露的风险不同,据此选择不同的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其次,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依据标准化、正规化操作流程来做好相关工作。第三,在医院感染传播控制中,手卫生起到关键作用,做好手卫生能减少30%医院感染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应根据不同部门和专业实施手卫生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皂液或洗手液、干手纸巾等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4.3职业暴露后的预防与处理
医院对职业暴露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教育,增强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并根据诊疗环境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如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护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洗手设施、洗眼器等。对防护用品的穿戴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及监督、考核。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严格规范操作,戴口罩、戴手套以及穿隔离服后,才能接触患者体液以及血液;若有皮肤损伤,禁止接触病原菌污染的体液以及血液;严格预防产房、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手套破损及时更换;在使用锐器手术器械时,需要严谨小心,避免损伤自己以及他人。一旦被针头刺伤,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伤口,流动水冲洗、消毒液消毒处理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伤口处血液,避免局部挤压伤口。如为被血液体液喷溅到眼睛,应该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根据暴露程度及时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根据不同的暴露源预防性使用阻断药物,及时回访追踪医务人员暴露后情况。
呼吸道传播也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如肺结核,传播途径是经空气,传播过程是患者-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因此,落实病房隔离措施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应戴好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做好手卫生。注意工作场所换气以及通风。医务人员若出现感染征兆,应及时检查以及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有效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完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