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怎样教孩子学习/人生总得“爆发”一回/批评的力量/太完美的要当心/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ju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怎样教孩子学习
  ■佚文
  
   犹太民族无疑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民族之一,在培养儿童学习能力方面,有不少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们给孩子灌输知识的重要性。犹太人的床头,都会放一个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满书籍,如果把书柜放在床尾,就会被人认为对书的不敬,也是对生命的不敬。犹太教义规定,犹太人要重视学问如生命,要终生与知识为伴。他们重视学问是基于一个相当现实的认识:知识就是财富。
   他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犹太母亲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为他们准备十来本图书。这些图书基本没有文字,只有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和符号。她常把书放在孩子面前,孩子被好看的图片吸引,慢慢地爱上翻阅图书。当孩子5岁时,就为其准备童话、故事书,并和孩子一起阅读,有时讲给孩子听。他们长大后,自然非常重视从书本获取、积累知识。
   他们鼓励孩子提问。犹太人认为,如果只会读书而不提问的话,即使满腹经纶也和愚者一样,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开阔其眼界、让其把握前进方向、培养其怀疑精神。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就会问其有无提问。犹太人让孩子在提问、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创新精神。
   他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在犹太人家庭,父母总是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学校的时间是短暂的,若想丰富学识,就必须提高自学能力。”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也有意识地总结自学方法。犹太人普遍这样自学:从小养成自学习惯,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自学;根据需要,制定长期或短期学习任务,然后大量阅读;根据学习目标,大量地搜集各种资料;淘金般精选有价值的资料,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不懂就向智者求教;通过多种形式自学,比如和智者交往,与高人交谈,都能无形中增长自己的知识。 (据《现代教育报》)
  
  人生总得“爆发”一回
  ■陈鲁民
  
   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崩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据传,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查了整个数学面貌。伽罗华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9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5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6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
   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但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据《意林》)
  
  批评的力量
  ■苏则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教练法则: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人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
   (据《邯郸日报》)
  
  太完美的要当心
  ■李浅予
  
   上世纪60年代,一张被称为“海盗家园”的古地图被发现。据推测,地图的绘制时间大约为公元800~1100年间。这是一张绘制得非常精确的地图,比以往发现的任何有关海盗涉足范围的其他地图都要完美。不过,很快有学者宣布,这张地图是伪造的,依据是:“地图把格陵兰绘制得太完美了”!
  这个看起来过于简单的依据,当时并不能让人信服。在争议了十几年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家从地图中取出墨迹进行分析,测出墨迹中含有氧化钛——这是现代墨水的一种成分,而在中世纪末甚至现代早期,还没有制造出这种墨水。这个鉴定再一次证明:“海盗家园”确系伪造。从此,科学界不再对其进行研究。
   “完美”就像画皮,只要不被揭穿,永远都能迷惑人。2006年,一幅摄影在一次国家级摄影比赛中征服评委并获得大奖。然而,不久有网友指出,这幅曾“感动中国”的“完美之作”有造假嫌疑,并很快被摄影者本人所承认——这就是与 “周老虎”事件相“媲美”的“刘羚羊”事件。
   事件发生后,该大赛的一位评委称,在评选作品时,他曾经非常喜欢这幅照片,但现在看来,“越是完美的照片,就越应该引起怀疑”。
   其实,岂止照片,几乎任何完美的东西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当面对太完美的事物时,我们要当心,至少,当画皮揭下,我们不必在狰狞的真相前大惊失色。
   (据《信息时报》)
  
  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佚文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据《一品故事网》)
其他文献
“幸福感”是近来媒体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热词。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表达了自己的幸福公式,提出了增强民生幸福感的种种意愿。令人兴奋的是,日前召开的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把“为了每个学生终生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也勇敢地表达了“提升每个孩子的教育幸福感”的决心。  都说现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可如今的孩子哪个不在考试、升学的纠结中备受煎
星期天早上,晴空万里,小刺猬揣(chuāi)着一本书开开心心地来到了公园。  公园的一张长椅上坐着小乌龟和小松鼠,另一张长椅上坐着一只小兔子,还留有一个空位。小动物们正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小刺猬蹑(niè)手蹑脚地走到小兔子身边,挨着他坐下了。  “哟!好痛!”小兔子尖叫了一声,跳了起来。  小乌龟与小松鼠听到声音,转过头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小兔子,原来是小刺猬身上的刺戳(chuō)痛小兔子了。  “对
我的同桌长得很“迷你”,是全班最可爱的“小宝宝”,他刚读一年级的时候腿都放不到桌子的横竿上,两条小腿总是在那里晃啊晃。我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他和我一样大,却那么“小”呢?后来我发现,他每次总是吃一点点饭,也不怎么吃菜,看来是挑食搞的鬼,我真想跟他说:“小宝,多吃点吧,好快快长高!”
鸡毛鸭的爷爷住在乡下。  鸡毛鸭要去乡下看爷爷,鸭爸爸买了根拐棍交给鸡毛鸭,说:“你爷爷年纪大了,这拐棍他会用得着的。”  于是,鸡毛鸭扛着爸爸买的拐棍去乡下——只能扛着,如果拄着拐棍,他就成老爷爷了。  鸡毛鸭爷爷家很好找,老远就可以看到门前的那棵大树。  可是,鸡毛鸭只见到大树,没见到爷爷。爷爷去哪儿了?问问邻居吧。  左边的邻居黑狗大叔告诉鸡毛鸭:“鸭爷爷散步去了。”  右边的邻居白鹅大婶告
网络上的“油腻中年”还在走红,“佛系青年”又来刷屏了。时下,不少青年给自己冠上“佛系”的名号。对这种云淡风轻、不以为意的“佛系”心态,网友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懒惰,对于青年人,尤其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这是缺乏上进心的表现,是面对生存压力的消极、懈怠思想。  在我看来,“佛系”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消极颓废。“佛系”一词只不过是“90后”年轻人用来调
当前,学校文化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境界、新的走向,学校文化建设呈现一定的繁荣。然而,为数不少的学校文化仅仅是理念层面的建构和物质层面的营造,在行为文化的打造上缺乏载体和途径,常态下的学科教学更是难觅文化的芳踪,而游离于学科教学等阵地之外的学校文化的生命力必然是虚弱的。笔者以为,要想学校文化之树繁茂长青,除了设计常见的文化活动之外,还要将学校文化的“根”扎进学科教学的土壤里。  
为进一步探索科学教育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本着《科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科学实验活动探索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创新性,精心选择与设计,相继开展了“空降鸡蛋”、“纸船载币、纸桥载重、纸箱载压”、“空气动力火箭车”和“塑料瓶走钢丝” 等活动,就以上的实验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实验活动的创新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全体参与为主要形
我正和小伙伴踢着足球呢,  妈妈喊道:“该回家看书了!”  唉,我好想再玩一会儿啊!  不过,在《恐龙世界》里,  我可以见到各种恐龙呢!  我正随着恐龙奔跑呢,  爸爸说道:“睡觉时间到了!”  唉,我好想在恐龙世界里再逛(guàng)逛!  不过,今晚的梦中,  说不定我会变成一只翼(yì)龙呢!  我正做着美夢呢,  闹钟响了,该起床去上舞蹈(wǔ dǎo)课了。  唉,我好想不去跳舞啊! 
我的梦想是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因为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就可以听物品说话,可以看到很多神奇的东西。  我的梦想是永远不写作业。如果不用写作业,我每天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看动画片,每天都有时间去商场玩……  我的第三梦想是房间里有个水池,这样我每天洗漱(shù)就不用跑卫生间了。要是房间里有水池,而且里面流出来的全是冰可乐,那該多好啊!真希望我这些梦想一小时后就实现!
新年到了。这天,猪小弟像往常一样去找伙伴们玩。来到森林的空地上,他看見小伙伴们有的在用竹篾扎灯笼,有的在糊纸,有的在准备燃料,还有的在纸张上写写画画,就好奇地问:“伙伴们,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在做孔明灯呢!”小牛头也不回地应道。  “孔明灯是什么东西呢?”  “孔明灯传说是孔明发明的,是一种能够飘浮在空中的纸灯笼。”小猴认真地解释说,“最初,孔明灯用来传送军事信号;后来,人们在正月十五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