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的提高。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流于形式,一般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学生机械的记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学习内容,这种僵化的实验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实验教学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初中生物理实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新模式也逐渐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动手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学生的探究中完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掌握与运用。以下是我个人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几点认识,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明确实验目标与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面对的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学生,有的教师不阅读教学大纲,不知大纲为何物,一味追求考试成绩,提着棍棒进教室,照本宣科,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哲理,对实验要么马马虎虎地做一下,要么纯粹不做,让学生背实验,只要学生会做相应的实验题就行,教出了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才”。任何事情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胸有成竹,心领神会才能把事做好、做到位。要实实在在的教好初中物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必须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初步具备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必须明确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初中阶段学生涉及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光具座、天平、量筒、电池、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教学中应强调认识和使用各种仪器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等共性及各自特定的法则。②认真组织好初中13个学生实验和两个年级规定的演示实验。条件较差、没有现成的实验仪器时应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采用替代器件进行实验。③力争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本列举的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比赛。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课后自制土电话等。④创造性地增设一些小实验,比如课本练习题中和社会与科学中涉及到的小实验不要轻易放手,要亲自做一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善于革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是很明显,例如在弹力这节课,证明课桌发生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操作起来很困难,我们可以用课件来代替,也可把课本实验装置得到的结论等价替换,把课内的演示实验用课后的“做一做”来代替,实验过程既简单,实验现象又明显,把由教师演示的实验变成由学生演示或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的实验。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时,让两个学生配合老师一起控制斜面和小车。这样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实验教学应善于变通,不能死板,墨守成规,把改革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要严密设计实验,保证做到灵活革新。
三、加大初中物理随堂实验的科学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理论验证、探究、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随堂实验是指教师一边讲解教材,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得出的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或验证的教学方式,随堂实验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之间的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它比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更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原因是:①它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它能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③它灵活机动,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讲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笔盒、橡皮筋代替物块和弹簧测力计亲自探究这一问题,其效果要比教师演示而学生只观察好的多。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与实验不符的问题,教师不应否定和回避,而应因势利导,解答学生疑惑,而对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通过查资料,或与同行商讨之后,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的连线并没有与平面镜垂直,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也不相等,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寻找造成错误的原因,再重新测量,争取得到较圆满的结果,而不应涂改实验数据,造成假的结果去满足实验目的要求。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对客观事物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管臆断。实验中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抓住要点,追根寻源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初中生物理实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新模式也逐渐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动手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学生的探究中完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掌握与运用。以下是我个人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几点认识,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明确实验目标与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面对的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学生,有的教师不阅读教学大纲,不知大纲为何物,一味追求考试成绩,提着棍棒进教室,照本宣科,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哲理,对实验要么马马虎虎地做一下,要么纯粹不做,让学生背实验,只要学生会做相应的实验题就行,教出了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才”。任何事情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胸有成竹,心领神会才能把事做好、做到位。要实实在在的教好初中物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必须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初步具备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必须明确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初中阶段学生涉及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光具座、天平、量筒、电池、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教学中应强调认识和使用各种仪器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等共性及各自特定的法则。②认真组织好初中13个学生实验和两个年级规定的演示实验。条件较差、没有现成的实验仪器时应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采用替代器件进行实验。③力争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本列举的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比赛。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课后自制土电话等。④创造性地增设一些小实验,比如课本练习题中和社会与科学中涉及到的小实验不要轻易放手,要亲自做一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善于革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是很明显,例如在弹力这节课,证明课桌发生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操作起来很困难,我们可以用课件来代替,也可把课本实验装置得到的结论等价替换,把课内的演示实验用课后的“做一做”来代替,实验过程既简单,实验现象又明显,把由教师演示的实验变成由学生演示或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的实验。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时,让两个学生配合老师一起控制斜面和小车。这样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实验教学应善于变通,不能死板,墨守成规,把改革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要严密设计实验,保证做到灵活革新。
三、加大初中物理随堂实验的科学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理论验证、探究、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随堂实验是指教师一边讲解教材,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得出的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或验证的教学方式,随堂实验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之间的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它比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更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原因是:①它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它能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③它灵活机动,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讲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笔盒、橡皮筋代替物块和弹簧测力计亲自探究这一问题,其效果要比教师演示而学生只观察好的多。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与实验不符的问题,教师不应否定和回避,而应因势利导,解答学生疑惑,而对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通过查资料,或与同行商讨之后,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的连线并没有与平面镜垂直,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也不相等,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寻找造成错误的原因,再重新测量,争取得到较圆满的结果,而不应涂改实验数据,造成假的结果去满足实验目的要求。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对客观事物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管臆断。实验中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抓住要点,追根寻源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