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南海对峙仍然没有结束紧张状态,媒体和专家都在试图解读美国和菲律宾会怎么做。其实早在4月13日菲律宾骚扰中国渔船事件之前,美国的“体制内”智库—国会研究服务部,就为议员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决策报告,其中涵盖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态、中美菲三方的利益交互、以及涉菲军事协定到底有何承诺。《财经国家周刊》获得了报告全文,编译后择要刊出,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自美国殖民统治时期以来,美国和菲律宾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菲律宾裔美国人约400万,是美国人数最多的亚裔群之一,也是美国军队中在国外出生人数最多的群体。尽管在美菲关系的重要性上存在共识,但双边摩擦和利益分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包括军事联盟成员国的义务、美国在维护菲律宾内外安全方面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回应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等问题。
菲律宾的实力
尽管在某些方面经济基础良好,但菲律宾仍在竭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国内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并与经济充满活力的邻国展开竞争。2010年,菲律宾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仅占东盟十国总量的2.3%,尽管其人口占比达到16%。而菲律宾拥有东亚最高的人口增长率(1.9%),这对减少贫困及保障就业形成了压力,而且其在防止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移民上困难重重。
2011年,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包括香港在内共计173亿美元,超过日本(153亿美元)和美国(135亿美元),而菲律宾在其中均享有小额贸易顺差。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菲律宾的最大外资来源国,2009年底累计直接投资近600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间,菲律宾是美国在东南亚对外援助的最大受惠国之一。
军事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相对发达的这些国家中,菲律宾的武装力量是最弱的之一。其缺少战斗机,而海军舰队则由一批小而陈旧的战舰组成,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军事分析家称,菲律宾武装部队处理安全威胁的能力,已经在长期与国内武装组织的对抗中被严重削弱,其装备老化、受政治派别左右、存在体制性腐败、官兵待遇低、军队士气低落,在中层军官中尤甚。
而政治上,长久以来菲律宾都难以超脱或控制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裙带关系、固化的社会经济精英阶层、地方的宗族势力、伊斯兰武装力量、羸弱的司法和严重的腐败等一起,破坏了政府的行事效率。而其施政能力,又常常因为碎片化的国内政治运作而落空。其议会被设计为制衡行政机构的“看门狗”,但历史上就难以提出并执行广泛的政策目标。政治党派和团体倾向于空洞而善变,更多地受个人性格和兴趣所驱动,而不是统一的意识形态或政策目标。
按照菲律宾的政治传统,候选人的性格或个人魅力,而非其理念和党派关系对赢得支持更为关键。尽管阿基诺三世2010年当选总统,但其所属的自由党在菲参众两院都没有获得多数。他借助反腐败的承诺,以及其父母的政治遗产所吸引到的政治支持,被普遍认为虽然广泛但不够深入。
美菲关系
外交方面,美菲关系已被凸显,成为美国外交重心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转移”或“再平衡”的重要一环。一些分析家认为,自2000年以来,中国通过外交努力、经济合作与发展援助,在东南亚地区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力,而美国则仅仅将重点放在该地区的反恐方面。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将重新调整在该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
虽然奥巴马政府公开表示,重新调整后的美国亚洲战略并非特别针对中国,许多分析家则认为该政策与中国南海紧张局势的升温直接相关。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或许是最令人担忧的,菲律宾在东南亚国家中一向以态度强硬著称,特别是一些争议海域石油储量巨大,而且邻近巴拉望岛地区,后者作为菲律宾的一个主岛,可能涉及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的协防义务。
军事方面,除了对菲的装备和训练支持,美国有扩大驻菲军事存在的愿景。但鉴于菲律宾宪法约束和民族敏感性,美国希望扩军过程循序渐进,相关的军费预算、非永久性基地或大规模的部队重新部署的议案已经提出,以下选项正在讨论之中:
美国军舰和飞机的部署和轮换;增加双方联合军演和训练的次数和频率;临时性增加美国驻军规模;以及菲律宾购买或租赁美军战舰和飞机。
中菲关系
虽然菲律宾与中国通过贸易和移民保持了几个世纪的联系,两国在1975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在过去的十年,环顾整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来源,对菲律宾的政治和商业利益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菲与美关系一直较为亲密,但对中国的态度则多有变化。就像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菲律宾也在试图避免使用单一的外交态度。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坚定的同时,也尽量注意维护与菲律宾外交关系。即使在过去一年的领土争端中,双方仍保持外交磋商渠道的畅通。
最初,阿基诺政府对中国的立场是谨慎和通融的。2011年8月,在南海争端日趋紧张之时,阿基诺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多项协议,涉及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对菲投资、截止2016年底总价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以及和平解决争端海域的意见。而今阿基诺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强势的同时,也在试图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投资以及贷款均有显著扩大。2011年,中菲贸易额(不包括香港)增长17.9%,快于日菲的5.5%和美菲的1.7%。据报道,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第七大投资国,第四大发展援助国和第二大优惠贷款提供国。中国企业已对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农业、电力、采矿业和旅游等部门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有报道指出,中国企业在做出更大的承诺之前,仍在等待更有好的投资环境。
美菲的防务承诺
根据1951年《菲美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与美国缔结军事同盟,菲律宾严重依赖美国保障其外部安全。长久以来,美菲两国联合开展军事演习活动,以加强菲律宾武装部队的战备水平,提高其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同时维系两国军队的互通。但美国官员坚称,美国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持立场。
不少分析认为,美菲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或许留下了不同解释的空间。一些菲律宾官员曾暗示或为此寻求支持,说条约对美国施加了义务,要求其在中国于争议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时,参与菲律宾的防务。但一些美国方面的解释是,这一协定将美国的军事干预做了限制,仅限于菲律宾本岛及军事设施遭受外国袭击时。
尽管也有一些美国的外交政策分析人士,表达了对条约更宽泛解读的支持,但奥巴马政府并没有进一步明确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军事力量将代表菲律宾进行介入。部分东南亚的分析人士担心,如果明确地将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拓展到南中国海区域,会在事实上加剧而非缓解地区紧张。其他方面尤其是菲律宾国内,担忧《共同防御条约》中某些涉及“宪法程序”或“磋商讨论”的条款,会导致在紧急事态下,美国国会和双边磋商却进入了冗长的讨论。
201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菲律宾外交部长共同签署了《马尼拉宣言》,重申两国同盟关系并纪念菲美《共同防御条约》签署60周年。但其中同样没有明确载明,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将会保护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诉求。
【短评】
托马斯·卢姆是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亚洲事务专家,对其所在智库,本栏目曾做过跟踪介绍。因涉及国家战略决策,其研究人员需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成果中仅环境等领域的报告向公众或订购者开放。
美国的政治运作中,国会与总统分享外交决策权。尽管前者在涉华外交上,由于其议会制独特的激励机制,常常以看似“非理性”的麻烦角色出现,但其智库是一流的。在4月5日中菲摩擦尚未升级时,国会研究部即完成了这份32页的详尽报告。行文客观冷静,在争议地区首选表述上,均采取了我方对南中国海区域的称谓。
为预测各方行为,一般媒体解读的起点常常是言辞表态,比如此前希拉里在与菲外长签署“马尼拉宣言”时高调的讲话等等。但在模糊而善变的外交辞令之外,更可靠的途径是对政治经济利益的切实分析,包括对方的经济人口就业情况、对外国投资与贸易的依赖、国内决策响应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的博弈。按中国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方面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互协同的。(史晨)
(梁润系北京大学博士,史晨系本刊研究总监)
南海对峙仍然没有结束紧张状态,媒体和专家都在试图解读美国和菲律宾会怎么做。其实早在4月13日菲律宾骚扰中国渔船事件之前,美国的“体制内”智库—国会研究服务部,就为议员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决策报告,其中涵盖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态、中美菲三方的利益交互、以及涉菲军事协定到底有何承诺。《财经国家周刊》获得了报告全文,编译后择要刊出,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自美国殖民统治时期以来,美国和菲律宾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菲律宾裔美国人约400万,是美国人数最多的亚裔群之一,也是美国军队中在国外出生人数最多的群体。尽管在美菲关系的重要性上存在共识,但双边摩擦和利益分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包括军事联盟成员国的义务、美国在维护菲律宾内外安全方面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回应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等问题。
菲律宾的实力
尽管在某些方面经济基础良好,但菲律宾仍在竭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国内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并与经济充满活力的邻国展开竞争。2010年,菲律宾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仅占东盟十国总量的2.3%,尽管其人口占比达到16%。而菲律宾拥有东亚最高的人口增长率(1.9%),这对减少贫困及保障就业形成了压力,而且其在防止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移民上困难重重。
2011年,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包括香港在内共计173亿美元,超过日本(153亿美元)和美国(135亿美元),而菲律宾在其中均享有小额贸易顺差。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菲律宾的最大外资来源国,2009年底累计直接投资近600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间,菲律宾是美国在东南亚对外援助的最大受惠国之一。
军事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相对发达的这些国家中,菲律宾的武装力量是最弱的之一。其缺少战斗机,而海军舰队则由一批小而陈旧的战舰组成,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军事分析家称,菲律宾武装部队处理安全威胁的能力,已经在长期与国内武装组织的对抗中被严重削弱,其装备老化、受政治派别左右、存在体制性腐败、官兵待遇低、军队士气低落,在中层军官中尤甚。
而政治上,长久以来菲律宾都难以超脱或控制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裙带关系、固化的社会经济精英阶层、地方的宗族势力、伊斯兰武装力量、羸弱的司法和严重的腐败等一起,破坏了政府的行事效率。而其施政能力,又常常因为碎片化的国内政治运作而落空。其议会被设计为制衡行政机构的“看门狗”,但历史上就难以提出并执行广泛的政策目标。政治党派和团体倾向于空洞而善变,更多地受个人性格和兴趣所驱动,而不是统一的意识形态或政策目标。
按照菲律宾的政治传统,候选人的性格或个人魅力,而非其理念和党派关系对赢得支持更为关键。尽管阿基诺三世2010年当选总统,但其所属的自由党在菲参众两院都没有获得多数。他借助反腐败的承诺,以及其父母的政治遗产所吸引到的政治支持,被普遍认为虽然广泛但不够深入。
美菲关系
外交方面,美菲关系已被凸显,成为美国外交重心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转移”或“再平衡”的重要一环。一些分析家认为,自2000年以来,中国通过外交努力、经济合作与发展援助,在东南亚地区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力,而美国则仅仅将重点放在该地区的反恐方面。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将重新调整在该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
虽然奥巴马政府公开表示,重新调整后的美国亚洲战略并非特别针对中国,许多分析家则认为该政策与中国南海紧张局势的升温直接相关。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或许是最令人担忧的,菲律宾在东南亚国家中一向以态度强硬著称,特别是一些争议海域石油储量巨大,而且邻近巴拉望岛地区,后者作为菲律宾的一个主岛,可能涉及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的协防义务。
军事方面,除了对菲的装备和训练支持,美国有扩大驻菲军事存在的愿景。但鉴于菲律宾宪法约束和民族敏感性,美国希望扩军过程循序渐进,相关的军费预算、非永久性基地或大规模的部队重新部署的议案已经提出,以下选项正在讨论之中:
美国军舰和飞机的部署和轮换;增加双方联合军演和训练的次数和频率;临时性增加美国驻军规模;以及菲律宾购买或租赁美军战舰和飞机。
中菲关系
虽然菲律宾与中国通过贸易和移民保持了几个世纪的联系,两国在1975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在过去的十年,环顾整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来源,对菲律宾的政治和商业利益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菲与美关系一直较为亲密,但对中国的态度则多有变化。就像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菲律宾也在试图避免使用单一的外交态度。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坚定的同时,也尽量注意维护与菲律宾外交关系。即使在过去一年的领土争端中,双方仍保持外交磋商渠道的畅通。
最初,阿基诺政府对中国的立场是谨慎和通融的。2011年8月,在南海争端日趋紧张之时,阿基诺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多项协议,涉及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对菲投资、截止2016年底总价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以及和平解决争端海域的意见。而今阿基诺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强势的同时,也在试图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投资以及贷款均有显著扩大。2011年,中菲贸易额(不包括香港)增长17.9%,快于日菲的5.5%和美菲的1.7%。据报道,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的第七大投资国,第四大发展援助国和第二大优惠贷款提供国。中国企业已对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农业、电力、采矿业和旅游等部门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有报道指出,中国企业在做出更大的承诺之前,仍在等待更有好的投资环境。
美菲的防务承诺
根据1951年《菲美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与美国缔结军事同盟,菲律宾严重依赖美国保障其外部安全。长久以来,美菲两国联合开展军事演习活动,以加强菲律宾武装部队的战备水平,提高其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同时维系两国军队的互通。但美国官员坚称,美国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持立场。
不少分析认为,美菲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或许留下了不同解释的空间。一些菲律宾官员曾暗示或为此寻求支持,说条约对美国施加了义务,要求其在中国于争议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时,参与菲律宾的防务。但一些美国方面的解释是,这一协定将美国的军事干预做了限制,仅限于菲律宾本岛及军事设施遭受外国袭击时。
尽管也有一些美国的外交政策分析人士,表达了对条约更宽泛解读的支持,但奥巴马政府并没有进一步明确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军事力量将代表菲律宾进行介入。部分东南亚的分析人士担心,如果明确地将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拓展到南中国海区域,会在事实上加剧而非缓解地区紧张。其他方面尤其是菲律宾国内,担忧《共同防御条约》中某些涉及“宪法程序”或“磋商讨论”的条款,会导致在紧急事态下,美国国会和双边磋商却进入了冗长的讨论。
201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菲律宾外交部长共同签署了《马尼拉宣言》,重申两国同盟关系并纪念菲美《共同防御条约》签署60周年。但其中同样没有明确载明,在何种情况下,美国将会保护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诉求。
【短评】
托马斯·卢姆是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亚洲事务专家,对其所在智库,本栏目曾做过跟踪介绍。因涉及国家战略决策,其研究人员需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成果中仅环境等领域的报告向公众或订购者开放。
美国的政治运作中,国会与总统分享外交决策权。尽管前者在涉华外交上,由于其议会制独特的激励机制,常常以看似“非理性”的麻烦角色出现,但其智库是一流的。在4月5日中菲摩擦尚未升级时,国会研究部即完成了这份32页的详尽报告。行文客观冷静,在争议地区首选表述上,均采取了我方对南中国海区域的称谓。
为预测各方行为,一般媒体解读的起点常常是言辞表态,比如此前希拉里在与菲外长签署“马尼拉宣言”时高调的讲话等等。但在模糊而善变的外交辞令之外,更可靠的途径是对政治经济利益的切实分析,包括对方的经济人口就业情况、对外国投资与贸易的依赖、国内决策响应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的博弈。按中国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方面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互协同的。(史晨)
(梁润系北京大学博士,史晨系本刊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