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之葛浩文英译本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学者认为其作品翻译独具特色。本文针对莫言《酒国》和《生死疲劳》这两部作品的葛浩文译本与原文加以对比,找出其译本当中音译和直译的特色所在,在忠实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对比研究。笔者最终认为,莫言两部作品的译本仅是莫言获奖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其众望所归的决定性原因。
  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英译 《酒国》 《生死疲劳》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莫言与葛浩文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晚公布于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莫言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内容多具魔幻色彩,语言运用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莫言的作品、获奖及译作数目之多,在国内作家中较为罕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翻译较多的语种有法语、英语、瑞典语、越南语、日语和韩语,其它还有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挪威语、希伯来语、波兰语、荷兰语、俄语等。
  一个作家在国外的声誉明显受到翻译的制约。被学者公认的观点是:传达文学的框架与结构相对简单,但想要传递文学的精髓与内涵却实属不易。这也是较高水准翻译作品少之又少的原因所在。但莫言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幸与优秀的翻译大家,同时也是著名汉学家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相遇并合作。葛浩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公认的首席翻译家,同时也是美国多所大学的中文教授,中英文功底都相当扎实。莫言的众多优秀作品都由葛浩文译成英文,推广到欧美国家,并获得广泛好评。译者葛浩文与原作者莫言相互欣赏,2003年莫言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演讲时就称葛浩文教授的翻译是其作品最完美的英文译本,并坦承表示葛浩文的翻译为其原作增添了不少光彩,莫言还大为赞赏葛浩文的才华与严谨。而葛浩文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莫言的谦和,对作者与作品由衷地褒奖。
  二 忠实还是背叛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担当作品翻译的译作家们确实功不可没。但某些学者认为译者的译作是莫言获诺奖的重要原因;作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的葛浩文教授很可能在国际重要奖项选拔上担任评委,为自己翻译作品的原作者提名。译者的影响力固然存在,但将莫言获奖完全归因于译者和译作是否过于妄自菲薄?葛浩文英译本是否真实反映了原作者莫言的文化风格和创作意图,还是完全将其改写为符合欧美口味的通俗读物?
  葛浩文(2002)在The writing life一文中系统阐述了他个人的翻译观,他认为在汉语意义不遗失的前提下,将汉语中的某些表达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西方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做法是他所推崇的。这句话既显示了他对原作的忠实,又暗示了改写与背叛。作为译者,其首要任务就是忠实地将原语作品的思想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严复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翻译的经典三原则“信”、“达”、“雅”,其中“信”排在首位,可见作为一名译者忠实于原作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所代表的文化学派提出了“文化转向”的概念,认为翻译是对原文文本的改写,任何翻译都是在特定的接受环境中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操控而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改写。葛浩文则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忠实与背叛并存。但所谓的“背叛”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删减或改变原作者本意,而是有目的、有标准的变化。其依据就是目的语的特征、文化以及接受环境。只有适当的改变才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作品。
  葛浩文教授通过大量的中英翻译实践总结出美国人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两个特点:一是性爱多一点,二是政治多一点。就前一个观点来说,在翻译某些作品时,葛浩文在其译本中添加了某些原作中没有的内容(例如对性的描写),而其它作品中则删去了某些较为露骨的性描写。就后一个观点而言,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欧美读者会怀揣着浓厚的好奇心而试图从中国文学中涉猎政治特征,汲取异域文化。葛浩文通过对翻译的研究与实践,指出美国读者对当下的、改革发展中的中国更为关注,他们非常希望能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的意识形态。而且,美国人对讽刺的、批评政府的、唱反调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罗屿、葛浩文2008)。莫言的作品正是唱反调,他推翻传统抗战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模式而重构历史,超越了“文革”时期中国文学中是非黑白分明的形象特征。他精心推广的高密东北乡就是这一悖论的最好例证。
  三 《酒国》与《生死疲劳》实例分析
  《酒国》和《生死疲劳》这两部小说的英文译本在欧美国家从2000年到2011年再版数次,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所运用的语言及生活情境都具有典型而独特的中国特征。下面探讨的中英文例子都出自这两部作品。
  1 形式忠实
  例1:过去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过去的黄历不灵了,应该把“书”改成“酒”。
  译文:In the past,it was said that In books there are castles of gold,in books there are casks of grain,in books there are beautiful women.’But the almanacs of old had their shortcomings,and the word liquor’would have worked better than‘books.’
  这段文字用三个“In books there are”构成排比句,与原文中的三个“书中自有”排比句式形成一一照应的格局,完美地复制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读书之作用的描述。该段翻译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且语言表达精准,意识和形式上相互衔接缜密。
  例2:“你怀孕了吗?”……“我有毛病,盐碱地。”……“我是农艺师,善于改良土壤。”(莫言,2004:2-3)   译文:“Are you pregnant?”“…what they call alkaline soil”“…specializes in soil improvement.”(Mo,2011:8-10)
  这段对话的描述是中国典型乡村中对“不孕”概念的一种经典幽默方式,葛浩文在翻译中直接译为“盐碱地”和“改良土壤”,这是一种中国幽默的移植,力图在欧美读者面前展现出中国乡村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面,也体现出了作者的诙谐所在,可以说是对莫言意图最好的表达。
  例3:受酷刑喊冤阎罗殿
  遭欺瞒转世白蹄驴(莫言,2008:3)
  译文:Torture and Proclaimed Innocence in Yama’s Hell
  Reincarnation Trickery for a White-Hoofed Donkey(Mo,2011:3)
  这是《生死疲劳》这部作品中的一个小标题,主要采用对仗的方式来重现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标准样本。葛浩文译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完整地尊重了原文,完美地传达了该部作品的本色风格。
  2 文化忠实
  例1:“妈的,你的脑子里灌水了吗?你的眼睛被秃鹫啄瞎了吗?你难道看不见他的身体已经像一根天津卫十八街的大麻花一样酥焦了吗?”(莫言,2008:5)
  译文:“What in damnation is your head filled with,water? Has an eagle plucked out your eyes? Can you really not see that his body is as crispy as one of those fried fritters on Tianjin’s Eighteenth Street?”(Mo,2011:5)
  葛浩文直译“脑子里灌水”和“天津卫十八街大麻花”,展现了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向欧美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民间小吃,传播了中国的民俗文化。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忠实传达。
  例2:“牛头马面,送他回去吧!”(莫言,2008:4)
  译文:“Ox Head and Horse Face…”(Mo,2011:5)
  葛浩文对“牛头马面”一词采用直译法,既精确传达意义又形象生动,使西方读者在大脑中迅速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鬼形象。
  例3:……在两个持着红缨枪的民兵监督下……那个唱过大戏、开过大会、也让我西门闹站在上边挨过批斗的土台子。(莫言,2008:27)
  译文:…rifles adorned with red tassels…mass criticism meetings…being struggled against.(Mo,2011:28)
  葛浩文版本中的这段文字保留了中国特色的元素,例如:“唱大戏”、“开大会”和“批斗会”等这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语,这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文化的传播,利用文学的色彩满足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革”期间的好奇心。
  3 形式背叛但意义忠实
  奈达提出的翻译对等理论在译介引起了广泛影响。对等在理论上可以达到,但在实际翻译中完全的对等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翻译即为背叛或改写的观点也出于此,不同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都会把自身不同的经验与世界观融入其中,只不过有的是认同、有的是反对、有的是延伸罢了。
  例1:常言道:“螃蟹过河随大溜”,“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顽固不化,不要充当挡路的石头,不要充硬汉子,比你本事大的人成千上万,都被我们修理得服服帖帖。
  译文:Stop being headstrong,an obstructionist.We have brought over thousands of people with more talent than you.
  葛浩文的译文省略了原文中的“常言道:‘螃蟹过河随大溜’,‘识时务者为俊杰’”,并且将“不要顽固不化,不要充当挡路的石头,不要充硬汉”三个“不要”的排比句式翻译成简单的“Stop being headstrong,an obstructionist”。从形式上看似是对原文的背叛,但形式背叛不等于意义背叛。其生动性和形象性都尊重了原文。例如,原文中的“螃蟹过河随大溜,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顽固不化,不要充当挡路的石头,不要充硬汉”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体现了意义忠实的原则。
  例2:“西门闹,你还闹吗?”(莫言,2008:3)
  译文:“Ximen Nao,whose name means West Gate Riot,is more rioting in your plans?”(Mo,2011:3)
  对于《生死疲劳》小说主人公西门闹的名字,此处葛浩文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传达这一有趣的双关含义。虽然在文中没有标注貌似背叛了的原文,实际上译者则是极大地引导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式幽默中的双关。
  例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言,2004:41)
  译文:Anybody who doesn’t drink doesn’t deserve to be called a man.(Mo,2011:46)
  “人生得意须尽欢”是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一句(原诗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说在能够享乐之时人就应该充分享受,此话往往用以奉劝他人及时行乐。而在小说《酒国》中该句诗却被直接用来劝酒,在形式上虽似有背叛之嫌,但在功能和意义上却是异曲同工。
  四 结语
  本文通过《酒国》和《生死疲劳》两部莫言经典小说的原作译本对比,不难发现葛浩文教授在翻译形式、文化表达、作者意思的传输上都遵照了原作者的忠实意图,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了音译、直译的方式来保持作品的原貌,忠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因此,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众望所归,并非像众多人所评价的其获奖最重要的原因是翻译,因为葛浩文教授完美的译本正是对莫言作品的最佳诠释。
  参考文献:
  [1]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10期。
  [2] 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小说界》,2000年第5期。
  [3] 莫言:《酒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4] 莫言:《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5] 邵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1期。
  [6] 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
  [7] Goldblatt,H.The writing life.Washington Post,2002-04-28(BW10).
  [8] Mo Yan.The Republic of Wine.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1.
  [9] Mo Yan.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1.
  作者简介:
  刘颖,女,1978—,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莉,女,1978—,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中国油画的格局中,段正渠用具有描述生命并传达自己独特个性的能力挥洒出饱含中原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这离不开他生长的河南故土和游走的陕北大地。他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性绘画语言描绘出黄土地的纯粹与厚重和平凡人的坚韧与崇高,并不断追求和赋予其神秘感的精神特质,同时他的艺术作品反过来使其自身的生存体验得到认可和升华。  关键词:生活 艺术 叙述性 精神性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变幻莫测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即使一朵花、一片叶、一弯明月都能把事物转化思想,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有情感或者思想观念的符号,具有象征意味,此种对色彩、空间和样式再次提练的绘画表现艺术凝结了莫奈高度的技巧和思想情感性,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符号形式,他按一定的形式规则将复杂而痛苦的现实关系转化为优美化的感性形象再现自然。其艺术作品有着很强烈的启示作用,是一
期刊
摘要 学界关于贵州作家杨育泽长篇小说《拐·拐·拐》研究甚少,仅有个别学者从女性命运与西部开发的关系展开研究,尚未见有从女性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这一视角的研究。本文将从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这两个角度,挖掘阿娜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该小说。  关键词:阿娜 自我意识 缺失 觉醒 不彻底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有“中国第一部西部牛仔小说”之称的贵州黔东南当代作家杨育泽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探索“西部家园”、“西部寂寞”几个颇具诗学意义的名词与西部诗歌产生的生态联系,并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在民族融合、文化冲撞的大背景下,西部诗人带着民族的烙印突围时的内心躁动、尴尬和焦虑,来呈现西部少数民族诗歌成长过程中的良好生态空间。  关键词:西部 少数民族 诗歌 生态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西部是独特而
期刊
摘要 赵树理是以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以农民眼光观照农村、认识农村、评价农村、表现农村的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环境、情节、细节的真实,排除了作品中的“假大空”描写,呼唤着文学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回归。本文主要论述了赵树理在创作中自觉运用现实主义理念而获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小说创作 现实主义 形象塑造 矛盾冲突 赵树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现实主义要求除了细节的真实,还要塑
期刊
摘要 民间文化是莫言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它既是莫言创作的泉源,也是其小说的底蕴和价值尺度,并形成了莫言建构,具有建构视角的独特性、建构语境场域的有限性等特征。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并非都是正面的。  关键词:民间文化 小说 莫言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莫言的小说世界建基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壤之上,他的乡土情结内化在系列作品之中,并无一例外地和民间文化紧密关联。换言之,莫言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YY概念的考察,探讨了网络文学中的YY现象,指出了网络文学之YY是文学艺术游戏本质的体现。作为YY的网络文学的流行,意味着文学回归到娱乐和游戏的初始轨道,意味着文学摆脱了包括政治在内的各种外在力量的控制、歪曲和利用,因此,YY的泛滥不是网络文学的原罪,恰恰相反,这是文学发展史上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关键词:YY 网络文学 游戏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 意境是每一幅油画作品的灵魂。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体检、观察、感悟,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统一。油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画家的艺术创造物,同时也是观众审美对象的创造物,妥木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其油画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本文就对画家妥木斯油画作品的创作意境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油画 妥木斯 意境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语言是任何一种思想表现所必须依靠的,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两种功能,而语言变革也是任何形式文学变革的开始。新时期小说的先锋运动也拿语言开道,那些先锋作家煞费苦心地研究怎么讲故事,一门心思地倡导文学语言的求变。通过诸如构建隐喻系统、文学语言主观化等实践性写作,达到讲述方式的飞跃性变化。利用这种变化,中国先锋作家将全新意义的世界和小说话语空间构建起来,在经过语言嘉年华式的冲动后,先锋小说的语言终归写实
期刊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大部分是母亲,或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女性(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爱及母女关系一直是贯穿莫里森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在莫里森的笔下,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几乎是饱含着血和泪的辛酸史。本文应用了一些关于母爱和母女关系的代表性女性主义理论,并结合莫里森的一些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分析了小说《秀拉》中扭曲和疏离的母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