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模式生成背景
番禺区教研室,提出对中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小学科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为此我校以信息利用课为切入点,提出“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无疑具有变革教学过程的意义。
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教师情境创设、学生研读、合作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
二、模式操作基本流程
“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操作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确定任务—明确目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典型课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经过近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掌握文献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为宗旨,以在教师指导下给出一定的任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创设情境、学生研读、合作分析、尝试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下面以《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为例,对“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确定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在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任务起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系统地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以及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对我们的重要作用。科学知识:认识食品具有保质期,实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课堂学习的有关场景进行描绘、设计和美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老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话虽这么说,可也得当心病从口入呀!(播放课件)一个小朋友吃了个不合格的面包,肚子痛……猜测可能引起这个小朋友的肚子痛原因是什么?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上,蕴藏着不少信息,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引入,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将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三)小组合作,讨论分析
自主性探究学习并不等于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学习,而是一种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将准备的材料(螺丝卷面包、麦香堡小面包、罐装旺仔牛奶、袋装蒙牛酸牛奶等)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小组观察并记录在食品包装上发现的信息,学生交流汇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初步了解食品的配料:学生自主看教材,觀察这种牛奶饼干的配料。指导学生分别找出熟悉和不熟悉的配料。
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学生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根据汇总的信息,让学生合作讨论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最关注的信息,教师用PPT打出阅读文本内容。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8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定:进口食品标识必须有中文解释。使学生知道合格的产品、安全的食品的含义。
研究分析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共同研究桌上的食物,并填写好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单。
2.探究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
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生产日期 保质期。
3.比较保质期,探究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1)包装方法;(2)食品用料;(3)保存方法;(4)食品特点。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运用生活,科学购物。“假如明天要去春游一天,面包店里有保质期分别为3天、1个月、3个月三种面包,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购物小提示: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经过“任务—研读—分析—运用”的流程展开,整堂课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利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进行合理购物,使学生关注食品信息,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的真正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誗编辑 韩 晓
番禺区教研室,提出对中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小学科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为此我校以信息利用课为切入点,提出“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无疑具有变革教学过程的意义。
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教师情境创设、学生研读、合作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
二、模式操作基本流程
“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操作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确定任务—明确目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典型课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经过近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掌握文献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为宗旨,以在教师指导下给出一定的任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创设情境、学生研读、合作分析、尝试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下面以《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为例,对“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确定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在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任务起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系统地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以及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对我们的重要作用。科学知识:认识食品具有保质期,实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课堂学习的有关场景进行描绘、设计和美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老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话虽这么说,可也得当心病从口入呀!(播放课件)一个小朋友吃了个不合格的面包,肚子痛……猜测可能引起这个小朋友的肚子痛原因是什么?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上,蕴藏着不少信息,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引入,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将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三)小组合作,讨论分析
自主性探究学习并不等于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学习,而是一种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将准备的材料(螺丝卷面包、麦香堡小面包、罐装旺仔牛奶、袋装蒙牛酸牛奶等)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小组观察并记录在食品包装上发现的信息,学生交流汇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初步了解食品的配料:学生自主看教材,觀察这种牛奶饼干的配料。指导学生分别找出熟悉和不熟悉的配料。
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学生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根据汇总的信息,让学生合作讨论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最关注的信息,教师用PPT打出阅读文本内容。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8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定:进口食品标识必须有中文解释。使学生知道合格的产品、安全的食品的含义。
研究分析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共同研究桌上的食物,并填写好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单。
2.探究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
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生产日期 保质期。
3.比较保质期,探究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1)包装方法;(2)食品用料;(3)保存方法;(4)食品特点。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运用生活,科学购物。“假如明天要去春游一天,面包店里有保质期分别为3天、1个月、3个月三种面包,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购物小提示: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经过“任务—研读—分析—运用”的流程展开,整堂课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利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进行合理购物,使学生关注食品信息,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的真正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