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歌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s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5年前,正值四月大地回春时,一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老人,带着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位曾被世界声乐界赞誉为“中国的夏利亚宾”、“低音歌王”的老人,为中国的声乐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就是我的恩师温可铮先生。在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笔者谨以此文,向敬爱的温先生表示深切悼念。
  一、励艺足迹
   温可铮教授幼年时,他父亲经常用家里的一部留声机听京戏或北方说唱音乐,他是在京腔京韵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温可铮常回忆起北平的老家,他说:从我记事的那天起,就有一个落地式的“话匣子”?穴手摇式留声机?雪。父亲喜欢京戏、昆曲、京韵大鼓,通过“话匣子”,家中经常播放着梅兰芳、马连良、余叔岩、马富禄乃至刘宝全等“名角儿”的唱段……①
   但温可铮就喜欢外国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洋人戏也听出味道来,上了点瘾,“除了知道卡鲁索和夏利亚宾是男高、男低音歌王外,我也努力地想多知道点还有什么‘角儿’唱得好。”就是这部“话匣子”发出的美妙“中外音乐”,萌发了温可铮对音乐的兴趣。1947年,17岁的温可铮从北京育英中学毕业后,不顾父亲反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俄籍苏石林(V.Shushlin),他对温可铮的声乐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②的作用。温可铮在他的指导下,歌唱水平突飞。1950年毕业后,温可铮先后执教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这一教便是几十个春秋。其间,他还随保加利亚索菲亚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育家兹拉特夫·契尔金(G.Zlatev-Tcherkin)进修声乐。
  新中国成立后,温可铮在声乐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和表演。在他69年演唱生涯中,足迹遍及亚、欧、美近2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一百多个大、中城市举办过1600余场演出。他能用汉、俄、意、英、德、法等多种语言演唱,可胜任难度大、音域宽的各类民歌、古典、艺术歌曲、黑人灵歌及经典歌剧选段,受到听众由衷的喜爱。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可铮不仅荣获“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奖、音乐表演奖”,并且还在美国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声乐表演艺术家奖”的称号,得到国际声乐界的广泛认可。
  二、独家秘笈
   除了声乐表演成就外,温可铮先生在声乐教学上也获得了相当杰出的成绩。作为前上海音乐学院前声乐系主任,温可铮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如徐朗、李文、俞子正、张美林、颜泯涛、孙振华、沈洋等人。2001年上海音乐学院返聘温可铮教授回校执教,2004年又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期间笔者有幸一直跟随温先生系统地学习歌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温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深切体会,常常会思考他的教学方法所带给我的益处。多年来温先生已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并系统化的声乐教学、理论方法。以下,笔者总结几点温可铮先生的声乐教学理念。
   (一)夯实基础,舒服有度
   1.高音秘诀。温可铮教授对声乐的基础学习非常注重,他常常在课上教导学生说,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永远不要唱你感到费力的地方,永远不要唱你力所不及的作品,因为“费力”和“力所不及”会让你失去好的协调,百害而无一益。要用智慧去练习,切忌猛打猛冲。
   对于声乐基础训练,先生有自己一套独特看法,他认为:声乐作品的学习一开始一定要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开始,因为那时候不“强调”声音的力度,主要是注重声音的柔和、自然、亲切、圆滑、优美,这对歌唱作品的完整,状态的放松都有好处,如《绿树成荫》、《尼娜》、《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等。只有中低声区基础打好了,再去训练发展高声区,学习“关闭”技术。关于这一点,温先生在课上常常把“关闭”比作是唱高音的“秘方”,他解释道:巴洛克时期作品的演唱讲究的是柔美,高音的运用火力不宜过旺。只有到了19世纪后演唱威尔第等作曲家的作品时才越来越讲究“关闭”,只有在先学好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及歌唱风格的基础上,再学‘关闭’就更好了。
   2.唱得舒服。在温先生的声乐理论里,有关如何把握声乐学习“度”的探讨有很多。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温先生常讲:
  打好发声的基础是关键。如果你感觉到嗓子周围使上劲了,某个地方就僵住了、憋住了或堵住了,那肯定是错的。想要稳定住喉头不动,且不加劲,首先,要把着力点转移,感觉嘴巴长在胸口唱歌。其次,千万别急于唱大的作品,得唱上几年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才能慢慢稳定。如果你能感觉到浑身都是积极而富有弹性的时候,你一定会唱得很舒服。对比以前,唱得舒服一些了,说明你正远离错误,如果越唱越不舒服,说明你正走向错误。真正唱得舒服,是哪儿都被调动,但哪儿也感觉不到过度,浑身哪儿都来劲,但哪儿也不僵,身体和面部表情就没有怪样子,那么别人看着舒服,听着也舒服。另外,唱歌时不能有过多的手势,用意念去做。要依靠你的大脑、你的思想去训练。气息、声带、共鸣腔永远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去工作。③
   的确如此,再科学的方法练习,如果过度也会使人疲劳;再科学的方法,如果你不去练习运用也等于零。
   3.歌唱有度。练习过度和练习不足都是不可取的训练态度。初学者乃至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学会见好才收——即每次都在最好的状态和感觉上结束你的练唱。所以,歌唱训练每天不要练得太猛,练懂了、练对了,并在有余劲时停住,明天再练,这是练习的适度。当你明显感觉到用嗓时,已经过分了;当你明显感觉用气时,气已经僵了;当你感觉越唱越来劲,越唱越想唱得更响、更高时,疲劳就要来到了;当你感觉到疲劳时,其实你早该休息了。再如,歌唱的呼吸,是在歌唱中体会呼吸,而不是先找呼吸再歌唱,是坐在气上唱,而不是用气唱。要有适合的量,气不要吸得太多,千万别吸足了,吸百分之七八十,够用就行。气吸得太足反而唱不好歌了。同时,歌唱时的力度也特别讲究。温老师经常拿吃饭做通俗的比喻,他说:千万别使足了劲唱,用七八成力量就足够了,就像吃饭一样,吃饱了就行,千万别吃撑了。
   (二)对症下药
   温先生常说,什么是好的声音?唱自己的特点就是最好的声音。他认为,声乐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声音,培养其演唱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演唱能够做到自如流畅、悦耳动听。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好其个体差异,努力探索出一套或几套符合不同学生成长的“科学”训练方法。正是坚持“因材施教”,使温老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歌唱人才。
   1.找回自我。面对现今眼花缭乱、不同风格的唱法时,温先生认为必须找最适合自己、最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要富有人情味并有灵性,它只适合自己的机能。就好像在高位置上说话般,声音顺着唱,千万不能撑大,多大尺寸就唱多大,只要能发出好的声音,任何感觉都是对的。这样“量力而行”的练声观念,笔者是有亲身感受的。由于我属于“抒情男高音”,但受中国传统声乐观念影响,自己非常喜欢戏剧男高音的雄壮音色,于是便经常有意无意地去模仿。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硬撑着嗓子演唱的结果,往往是几首歌唱下来已经累得吃不消了。后来,在一次课上温先生对我批评道:“一名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最容易感觉到的应该是唱得舒服或不舒服,如果你感到嗓子累得已经吃不消了,这时你一定要停下来思考。此时,你已不是一个歌唱者,舒服与不舒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一定要唱出适合自己的音量,好的声音必定是气息、声带、共鸣腔都合理且能得到同步的运用。”于是,笔者按温先生的方式练习,果然效果良好。再如,有一次,温老师给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上课,该学生对于如何将嗓子打开及混声演唱技巧,总把握不到位,一直既找不到、也不理解什么是自己好的声音。这时,温先生拿出他的“药方”解释到,人一般打着哈欠气是往外漏的,借助普通生活中的感觉,用打着哈欠漏气的感觉唱出不漏气的声音,这就是好的声音。一定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摘要:对高职《甲醇生产技术》课程中“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教学单元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为《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高职;甲醇生产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2-02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能源的
摘要:从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谈起,继而从课堂的引入,课中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再谈及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打造语文课的高效课堂。难得的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以课堂实例为据,有理有据、以据论理,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  关键词:高效;兴趣;氛围;参与;激情;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在现行基础教育制度下,为了能够增加高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教育部提出了高考双轨制,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高考双轨制的提出作为出发点,深刻地剖析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考双轨制的一些有效措施与意见。笔者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同时也希望高考双轨制能让更多学子受益,真正使我国成为教育大国,人才大国。  关键词:高考双轨制;教育公平;地区差异;改革完善 
[摘 要] “中药鉴定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知识点零散、繁杂,系统性不强,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将BOPPPS教学体系与对分易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结合,通过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六个模组相互衔接融合,渐次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完成教学内容的闭环学习。实践证明,对分易与BOPPPS教学模式的结合,便于教学互动,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教育过
国竹笛长期作为戏曲伴奏、民间合奏乐器,民国以前其吹奏教学仅凭师徒式身授口传。“五四”以后,渐次出现少量略带教学性质的曲谱汇辑和基本吹奏法小型读本③。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竹笛教材建设,始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笛家蒋詠荷所编《笛子教材》为今见新中国第一部竹笛专业教材,自此竹笛始有教授法。此后50余年间出版的100余部竹笛教材中,鲜有出其右者。然而,这部重要且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的拓荒之作,却过早地被笛界遗忘
中国2000万人脱贫行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物质贫困正逐步得到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正成为扶贫难点。虞美人既是花,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本篇实录性报告文学,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深入真切的体验,向您呈现扶贫攻坚历史变革中那些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人间细节。读来五味杂陈,也发人深思。  这一组文字,来自精准扶贫的现场——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百里洲是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沙洲堆积出的孤岛,四围环水,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属于
摘要:在“互联网 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众多网络移动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充分利用SPOC平台推进混合教学模式。以外汇交易课程为例,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上的网络教学资源及教学辅助工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前奏。它犹如一台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任务,近几年来,笔者就课堂导入这个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一些浅显的做法与同行交流,以便大家指正。  1 问题导入法:开门见山,以疑设问,以问启迪  案例1 在对《声音》一章进行新课引入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是有趣的?阴冷的?安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的匮乏决定了特殊培养路径设立的必要,中南民族大学西部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由此而建。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西部实验班以多元培养为模式,以“契合特点”、“打牢基础”、“注重实际”、“多元教学”为方针,在三个年级开展实践性教育培养活动。当前,该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但仍需完善。展望未来,更需从作风、专业、平台出发,打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
[摘 要] 研究生教学强调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线上教学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很难获知学生的专注情况等,如何在线上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雨课堂、Zoom会议等平台结合使用,采用以問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结合教师启发式的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在线疫苗学课程教学,根据课堂表现、成绩和问卷结果显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