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领略美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的人文美,通过朗读品味、想象创造、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欣赏美;审美情趣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4 -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是教材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体悟教材感受人文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凝聚着智慧豪情,富有审美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验先人们血脉中洋溢的绵绵情怀,领略泱泱中华的博大精深。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山青水碧的壮丽;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使学生有鹤飞冲天的美妙意境;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使学生充满豪情壮志。教师对于这些优美诗文的教学,应该在语言文字的审美上引导突破,点拨学生在心灵深处领悟美。
  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教材,其包含的人文内容,就是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美的风景。儒家学说中的民本思想、仁爱思想、忧患意识,屈原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陶渊明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杜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博大胸怀,陆游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憎分明。还有许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怀,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真善美的独到追求,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对事业的矢志执着,都能让学生的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来启发学生思考。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趣,涵养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修养,升华学生的灵魂。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
  “言为心声”。优美的朗诵往往能够调动朗读者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帮助朗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读者头脑里形成立体的形象,多方面感知教材。当然,教师在诵读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
  在教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在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后,就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我进行了必要的点拨,指出首句“我想”后应延长声调,因为“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这样处理更容易让读者身临其境,真正走进美丽的“街市”。接着又进一步指出,不少学生在朗读第一节时,其中“明”和“现”、“闪”和“点”这两组词,语气过于平淡,再让学生通过个别品读去体会语气的强弱,去感受诗歌的意境。在诗歌内容理解上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节中诗人抓住了明星和街灯的特点,并且将明星和街灯互喻,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回环往复。这样比较、鉴赏,学生理解了以重音处理为好。新课程中有许多文字包容量很大、含义很丰富微妙的文章,离开了诵读,学生是很难有真切深刻的体会的。
  因此,诵读是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感的培养与思想情感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
  三、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成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的原有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没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就不可能体验众多的美好的艺术形象。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有唤起美感的作用,但它要通过想象去再现生活和画面。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百草园的美,尽管我们不能“亲历其境”,但通过想象,就能“如临其境”,这就能感受到美了。
  四、巧用媒体感受形象美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动态化,课堂的信息容量更丰富,审美的情境更真切,以此达到语言积累、美文欣赏、情感体验的立体化效果。在上《济南的冬天》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济南的图片,再简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及作者老舍并导入新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济南冬天的“温情”,想象老舍饱含热情、细腻描绘出的三幅图:阳光下的小山、雪后初晴图、空灵绿藻图。在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阅读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在媒体上一一展示:柔和的阳光、古老的济南、羞涩的薄雪、安详的小村庄……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情、山秀、水清。美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扎根,使他们自然产生了对美的追求。
  语文学科是一门有人文特色的课程,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的载体。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个美的载体,让学生在欣赏美、体验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2021年1月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暴力示威事件。  当天下午,特朗普的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议员认证美国大选结果。冲击者与警方发生冲突,抗议者在国会大厦内横冲直撞,有抗议者还冲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办公室,坐在她椅子上摆拍。  当天,警察还在大厦内发现了一个简易爆炸装置,随后整栋建筑被封锁,认证民主党人拜登当选总统的会议程序中断,华盛顿市长宣布实施宵禁直至总统就职日结束。1月6
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悟、理解、积累、运用,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给语文课堂“松绑”,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人;自主;探究;自然生成;互动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9 -02     序曲:谁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轻松自由、情趣盎然
摘 要:教育工作者要以爱心与睿智善于发现、张扬青少年学生的优点,引导他们克服缺点。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1 -01     面对相同的玫瑰花,到底该看美丽的花还是恼人的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怎样看待每天面对的学生?我们也许不能只看花儿不看刺,但最起码应该多看花儿少看刺。  一、“多看花儿少看刺”:这
摘 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本文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2 -0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相关研究
摘 要:本文就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从活动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谈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关键词:活动课程;“活”而“动”;教材  中国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0 -01     从1993年秋季开始,我省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由于非智力因素导致考试失分的几种常见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规范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4 -01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体现人智慧水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是指对智慧活动起发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调节等心理因素
烏篷船
摘 要:新课改推进的第二阶段任务是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本文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转变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3 -01     我市新课程改革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新课改
教师讲课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种双向交流与沟通过程,它由两个基本阶段组成,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传递阶段,老师将要传授的知识,通过有声的语言或手段等信息符号,传递给学生。反馈阶段,学生得到了这些有声语言等信息后,进行理解、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反映给教师,即反向传递。如果反馈成功,那就意味着这一次传递的结束和下一次传递的开始.要使授课顺利进行,师生就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注释】  1.馨:清香。  2.澄:清澈。  3.映:照。  4.容:容貌。  5.止:举止。  【译文】  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清香,像松柏那样茂盛,像大河那样不停地流淌;像碧绿的潭水那样清澄照人。行为举止要庄重;言辞要从容镇定。  【小故事】  公孙仪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为官清正廉洁,公私分明。   公孙仪特别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