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怀石自投的文化内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屈原负石投汨罗江而死,并非无意义的轻生,而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的。是他对水之崇敬,对先人之敬重,且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的必然结果。所以他的投水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是对自我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关键词:屈原;投水;水崇拜;神圣化;老庄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屈原,我国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记载说他因其治国之理想无法实现而“怀石自投汨罗而死”,[1]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不忍浊世,自投汨罗”,[2]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章句》的序中也写道“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罗自沉而死”,[3]可见屈原自沉而亡乃是确定的。然而屈原之死是否如班固所言,只是“露才扬己,愤怼沉江”而已?抑或有其特殊意义?
  屈原在《离骚》中多次提到帝高阳与彭咸二人,在文中反复强调其先祖高阳之贤德,身为其后人之自豪,在其求索而不得之时他便乘着凤鸟来到先祖安息之处,表达了其愿与先贤同在的期望。屈原对彭咸的向往之情更是直接,“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等句便可窥知一二。根据王逸《楚辞章句》所说:“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观之帝高阳颛顼,其死而复生,化为鱼妇的传说更是著名,据《山海经》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4]《淮南子·禺虢·天文训》写道:“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5]故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出强烈向往之情的二人都与水有着十分厚重的羁绊,那么屈原自沉而死便有其特殊意义,非班固所言耳。
  一、水的神圣性
  水这种物质,不论在哪种文明当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有着无可替代的神圣性与必要性。谈论水的神圣性我以为有以下三点:
  (1)水的存在在人之前
  中国古代便有“天一生水”之说,而西方的基督教也认为“水在地球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在《创世纪》中有:‘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之语)”。即人类共同认为水绝对是在人出现之前便存在的,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是生命的起源。
  (2)人生于水中
  当我们在母体时,我们都处在羊水中,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羊水的成分98%是水,另有少量无机盐类、有机物荷尔蒙。我们自子宫中孕育开始,便与水密切相连。
  米尔恰·伊利亚德在《神圣与世俗》中说道:“水象征着普遍现实的总和,水是fons et origo,即“源动力和起源”,是所有存在可能性的宝库,水在万形之前,并支持万物的创生。”[6]一方面,万物脱离水,形成自我。另一方面,万物在水中的浸礼表现了对原初形式的回归,所以水即象征着死亡又象征着再生,许多宗教的入会仪式都会用水来净化教徒们,代表告别旧我,重塑新我,水的神圣性可以说是在人们的普遍潜意识中得到认可的。
  由此,屈原也对水有着崇敬之情,这是基于人之本能的。
  二、屈原自投乃自塑传奇
  在《离骚》中,屈原从开头便赞颂自己出生“帝高阳之苗裔兮”,不可谓不高;其生辰年月“惟庚寅吾以降”,不可谓不贵;不仅如此“又重之以修能”,并以各种兰草自喻,表达其高尚之情操。屈原于全文都在书写着个人的传奇。由此可观,屈原本人有种“遗世而独立”之高傲姿态。其出生的传奇,地位的传奇,境遇的传奇都在《离骚》中描绘出来,且在《离骚》中,屈原也曾暗示过自己若求索不得,便“宁溘死以流亡兮”。而一位将自己一生塑造成传奇之人,必定其死亡也愿意谱写出一个传奇。
  为何说屈原自投乃自塑传奇?我以为屈原模仿彭咸赴死,即是将圣人之行为进行重复抑或复制。圣人即具有神圣化的人物,其所作所为必定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将这种行为进行模仿和复制是屈原对其行为的一种致敬,也是将自我拥有神圣性的一种方式。《神圣与世俗》中提到:“这种对神圣范式的真诚的模仿有着两重的结果:(1)通过对诸神的模仿,人们保持仍然存在于神圣之中,因此也就生活在实在之中;(2)通过对神圣的范式性不断地再现,世界因之而被神圣化。人们的宗教行为帮助维持了这个世界的神圣性。”
  前文所提到的颛顼与彭咸均是于屈原有着深远影响之人,都具有传奇性。特别是颛顼,传说他死而复生,化为鱼妇;且统领水神,可谓是半人半神的存在,即是被神圣化之人。屈原在《楚辞》中曾七次提起彭咸其人,并欲步其后尘,将彭咸之命运与自己之命运相关联,通过对自身修养、品德的颂扬更是将彭咸的质量尤为拔高,故而,彭咸也算得上在屈原心中神圣化之人。在此屈原模仿圣人,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宗教徒在模仿神圣性范式时不仅是认为自己是世俗中的人,同时因此种就模仿,自身便带有神圣性,是另一个超脱的自我。屈原亦然,他将投水赴死认为是一种神圣性的范式,认为回归于水是其在超凡层面上达到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是由其神话来揭示的。即是说屈原将颛顼“执权而治冬”、死而复生化为鱼妇,以及彭咸投水而死的事迹作为神话,他们的在其神话中的作为便成为一种神圣性的范式,屈原作为一个“宗教徒”对其进行模仿,那么这种范式于屈原而言便是在超凡层面上的,故这也是其自塑传奇的一重要部分。
  三、屈原死于水受庄子之影响
  在屈原的时代,庄子的思想在楚国具有极大的影响,《史记·老子韩申列传》记载:“楚威王温庄子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在高正先生的《屈原与郭店楚墓竹书》中说:“屈原与庄周同时而生卒年稍后,其作品中已受到庄子学派思想和当时流行的战国神仙家学说的影响。”[7]屈原曾两度出使齐国,故他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性很大。
  《庄子·让王》[8]篇中就有几则投水自杀的故事:
  (1)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为德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海,终身不反。
其他文献
摘 要:“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后成为中国画论、书法论的中心范畴。关于“意境”有多种释义,本文认为童庆炳先生的解释较为全面,在这其中“韵味无穷”是在意境这个概念中较抽象,更是在实际创作和批评分析中容易混淆的难点。本文在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格式塔心理美学来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意境;韵味;格式塔心理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因为疾病的困扰,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创作了大量的疾病诗。这些疾病诗既表现了疾病给诗人带来的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痛苦,又表现了诗人是怎样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和心态来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陆游;疾病诗;嘉定二年;生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在陆游辞官隐居故乡山阴后,他的疾病诗创作进入了高产阶
摘 要:《南皋笔记》作为清末民初的一部描写川地民间传说故事的笔记小说,其中关于道教的故事非常多,从中可以窥探出清末民初的四川民间道教信仰情况。相对于其他地区道教,川地道教有普遍性也有地域特殊性,探究其多样性对后世传播与发展此地道教信仰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南皋笔记》;川地;道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摘 要:《墙头马上》是元朝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部具备强烈喜剧色彩的恋爱戏。剧中的主人公李千金敢作敢为的性情和为寻求爱情奋不顾身的精神为读者感叹。历代都认为《墙头马上》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爱情喜剧,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李千金曲折的爱情生活来看,它反映着封建社会对爱情婚姻的腐朽观念,蕴含着女性的悲剧因素。本文就对这些悲剧性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悲剧;环境;行为选择;无奈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北宋词人柳永,生性天真、浪漫、深情,所创词作精彩纷呈,尤其是歌妓词的创作,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的歌妓词中所包含的他对女性的观点与看法以及他的创作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歌妓词;情感;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歌妓,这样的群体历代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阶层
摘 要:《红线传》塑造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不仅充满道教神仙色彩,也体现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作者通过人物与情节的设定,将复杂的文化与社会内涵糅合一体。  关键词:唐传奇;红线;儒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红线传》诞生在唐人传奇发展成熟鼎盛之后的晚唐,其中红线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正展现
摘 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现象,风靡一时,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才子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具有“女性化”的共性,因此又“千人一面”之感。但随着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及作家的不断地创新,才子形象开始出现了由典型向非典型的转变。  关键词:才子;非典型;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