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往往给人以散漫、闲散、松散之感,而一个好的结尾会为散文类文章增色不少。散文结尾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呼应法。在收束全文时,用简短的文字呼应开头,能产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从而唤起读者心中的美感。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时作者则这样写到: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写作者的行踪,还是写妻儿的入睡,抑或是写作者的情绪,都前后照应,呈现出一种对称美。
总结法。结尾处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结一下,加深读者对所写内容的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老舍的《養花》一文,主要写养花有欢乐,也有伤心,能看到开花和结果,感受到劳动后的快乐。因此,在结尾处,作者写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对文中所写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加深了读者印象。
抒情法。有些散文结尾既不总结中心,也不启发联想,而是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恨,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结尾: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样的结尾以真挚的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散文。
评价法。即在文章的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或观点,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记叙了梁任公演讲的主要事件之后,在结尾写到: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以简洁的语言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自然、简洁而不拖泥带水。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类的散文。
修辞法。考场作文中,如果能够善用修辞结尾,就能化静为动,使文章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下面以比喻为例进行说明。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毕淑敏哲理散文《造心》的结尾: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文章结尾,作者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作者把抽象、深奥的哲理通过比喻写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主旨也更加明晰。
情景法。写景寓意是抒发情感的常用手法,用写景寓意的方法来结尾时,常常通过写眼前的景物来抒发感情,言近意远,自有一种余音不息的妙处。例如优秀习作《赶海》,文章描写赶海老人奋勇不屈、与大海风暴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结尾却纯粹写景:
东方,太阳喷薄而出,漫天的彩霞映红了这叶白帆。苍茫的大海上,一条小船渐渐远去,船尾掠过几只矫健的海燕。
虽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赶海老人勇于搏击风浪、战胜自然的肯定与欣赏,在写景中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情意。
再如作家刘成章《安塞腰鼓》的结尾: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对它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是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结尾写当安塞腰鼓鼓声骤停时,人们依然沉浸在激情中,还没有回味过来,这时再以鸡啼反衬寂静,情景交融,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散文因表达方式的不同,衍生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等具体文体。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结尾,即使相同的表达方式的散文,也会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以上归纳出来的名家名篇散文结尾方法不过是最常见常用的,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还可进一步归纳,并最终为我所用。
阅读下面文字,选择上面的任意一种方法,为文章写一个结尾。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等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呼应法。在收束全文时,用简短的文字呼应开头,能产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从而唤起读者心中的美感。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时作者则这样写到: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写作者的行踪,还是写妻儿的入睡,抑或是写作者的情绪,都前后照应,呈现出一种对称美。
总结法。结尾处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结一下,加深读者对所写内容的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老舍的《養花》一文,主要写养花有欢乐,也有伤心,能看到开花和结果,感受到劳动后的快乐。因此,在结尾处,作者写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对文中所写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加深了读者印象。
抒情法。有些散文结尾既不总结中心,也不启发联想,而是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恨,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结尾: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这样的结尾以真挚的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散文。
评价法。即在文章的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或观点,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记叙了梁任公演讲的主要事件之后,在结尾写到: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以简洁的语言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自然、简洁而不拖泥带水。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类的散文。
修辞法。考场作文中,如果能够善用修辞结尾,就能化静为动,使文章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下面以比喻为例进行说明。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毕淑敏哲理散文《造心》的结尾: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文章结尾,作者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作者把抽象、深奥的哲理通过比喻写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主旨也更加明晰。
情景法。写景寓意是抒发情感的常用手法,用写景寓意的方法来结尾时,常常通过写眼前的景物来抒发感情,言近意远,自有一种余音不息的妙处。例如优秀习作《赶海》,文章描写赶海老人奋勇不屈、与大海风暴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结尾却纯粹写景:
东方,太阳喷薄而出,漫天的彩霞映红了这叶白帆。苍茫的大海上,一条小船渐渐远去,船尾掠过几只矫健的海燕。
虽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赶海老人勇于搏击风浪、战胜自然的肯定与欣赏,在写景中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情意。
再如作家刘成章《安塞腰鼓》的结尾: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对它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是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结尾写当安塞腰鼓鼓声骤停时,人们依然沉浸在激情中,还没有回味过来,这时再以鸡啼反衬寂静,情景交融,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散文因表达方式的不同,衍生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等具体文体。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结尾,即使相同的表达方式的散文,也会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以上归纳出来的名家名篇散文结尾方法不过是最常见常用的,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还可进一步归纳,并最终为我所用。
阅读下面文字,选择上面的任意一种方法,为文章写一个结尾。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等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