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学校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运用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者接受。翻转课堂需要通过媒体为渠道,为学生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源。本文以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交流软件——微信為例,通过在学校发送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老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以及对于微信运用于翻转课堂的看法和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微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领域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而现代教育更应注意通过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倡主动学习。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是支持多人群聊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联系,同时微信的应用功能也随着人们需求提高而越来越多样化,本文将探讨微信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需求。
一、翻转课堂及其在小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翻转课堂概述
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同时,翻转课堂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成为热点。这是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再占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来讲授知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课下利用分类学习资源独立完成的。如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技术,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博客、阅读电子书籍进行的。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通辽市实验小学为例
1.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课上,通常是只要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就立刻举手请求回答,甚至有的学生站起来大喊大叫,而并非仔细回味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大部分小学生都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
2.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
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由于外界的干扰而分散。因此,一般小学生在课上的前十分钟注意力会相对较集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注意水平逐渐降低,逐渐离开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对家长的随机访谈了解到,低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够专心,边做边玩,大部分家长都是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非常强烈,可当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低;有的不知所云,不能明确表达个人看法;有的所表达的内容与问题要求完全无关。
4.作业习惯普遍较差
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小学生在书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书写时头很低,作业本没有摆正,握笔很低,等等,还有个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在作业本上乱涂乱改,页面不干净,而且所完成的作业也未能达到字迹端正、美观、匀称的要求。
二、利用微信促进小学翻转课堂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微信进行通信(如聊天、添加好友、朋友圈、购物、玩游戏……)是一种较新颖的通讯方式,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现如今微信用户还在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微信课后学习可行性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手机都会装有微信,微信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2.大部分人习惯使用微信,而且经常使用微信,这表明使用微信作为学习手段,潜在接受的人群数量十分可观。
3.市场上智能手机主要以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为主,而微信适用于这两种系统。
三、关于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共有四个目标:基本信息了解、对翻转课堂认识、实施情况的了解、对微信使用情况的了解、以及将录制的教学短片利用于翻转教学的建议。
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通辽市实验小学的专职老师,共60人。是分布在三年组、四年组、五年组、六年组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语文和数学老师。问卷总共发出60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约为77%。其中有效的问卷为46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男教师为11人,女教师为35人。
3.调查内容
(1)教师的基本信息分析,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教龄。
(2)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了解翻转课堂、是否在做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优点、提供的课程资源类型、效果、遇到的困难及原因。
(3)对于微信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是智能机,是否有微信、使用微信的功能、能否发送视频音频、利用阶段和发送内容的形式。
(4)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信息了解
(1)教师性别统计
从收回的46份调查问卷统计可以看出,有11名男教师(约占24%)、35名女教师(约占76%)参与答卷。我们可以发现,在该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中,女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2)教师年龄统计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的年龄段分布为:25~30岁教师6名(约占13%)、31~35岁教师12名(约占26%)、36~40岁教师6名(约占33%)、41岁以上教师13名(约占28%)。该校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不高,主要是中年教师。
(3)教师教龄统计
教师的教龄统计可以发现:教龄在1年~5年的教师有7人(约占15%)、教龄在6年~10年的教师有8人(约占17%)、教龄在11年~20年的教师有20人(约占44%)、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有11人(约占24%)。该校的85%的教师拥有超过6年的教龄,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 (4)统计发现,参与问卷答卷的教师,最高学历都是大专或本科(包括以毕业和在读),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媒体素养。
2.翻转课堂情况的了解
(1)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
可以发现,有8名教师(约占18%)非常了解翻轉课堂、有17名教师(约占37%)比较了解翻转课堂、有17名教师(约占37%)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一般、有4名教师(约占8%)不太了解翻转课堂、完全不了解翻转课堂的有0人。该校教师的教师专业教育是走在前面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对于翻转课堂不了解。
(2)是否进行过翻转课堂
我们可以发现,有4名教师(约占8%),一直在做翻转教学、有34名教师(约占74%),有时候做翻转教学、有8名教师(约占18%),从来都没做过翻转教学。由此看来,翻转课堂已经融入到绝大部分该校老师教学中,只有极少部分教师还是不赞同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3)翻转课堂学习的优点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有40名教师(约占87%)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认为翻转课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有40名教师(约占87%)、有37名教师(约占80%)认为翻转课堂使学生的学习途径变宽、而12名教师(约占26%)认为翻转课堂课程进度比较快、有25名教师(约占54%)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的角色变“讲授”为“答疑”的教学方式、有31名教师(约占67%)认为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另外有1名教师(约占2%)选择其他。对于翻转课堂的优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见,他们对于翻转课堂都抱有积极的态度。
(4)对于翻转课堂的使用,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可以提供预习的课程资源类型。调查显示,有34名教师(约占74%)可以提供视频资源、有27名教师(约占59%)可以提供音频资源、有41名教师(约占89%)可以提供课件资源、有33名教师(约占72%)可以提供教材资源、另外有1名教师(约占2%)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资源。
(5)目前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效果。根据回收数据的整理显示,有21名教师(约占46%)认为翻转课堂效果非常好,课上学生活跃,课下作业完成的非常好、有20名教师(约占44%)认为翻转课堂效果比较好,课上学生活跃,课下作业效果一般、有5名教师(约占10%)认为翻转课堂效果不太好,课上学生比较活跃,课下作业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喜忧参半的,半数老师认为课下作业效果不好,这证明,课上知识传授不足。
(6)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整理发现,有7名教师(约占15%)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课上老师难以掌控、有24名教师(约占52%)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有32名教师(约占70%)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多于30人),难以控制、有19名教师(约占41%)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学生难以达到预习要求。班级班额过大,是目前来看主要的问题,其次就是学生年龄的缘故,还有达不到预习效果,这是目前来看,几个大问题。
(7)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原因。整理数据显示,有21名教师(约占46%)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在课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自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有24名教师(约占52%)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课前,学生预习资源过少、类型单一,学生难以达到课前预期目标、有23名教师(约占50%)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翻转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过高、有8名教师(约占17%)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翻转课堂对教师教学技能要求较高、有32名教师(约占70%)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在班额过大,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本问题,教师既发现了外在的问题,而且从自身也找到了相应的原因所在。
3.微信情况的了解
(1)参与调查的教师全部使用智能手机。
(2)教师的手机内全部装有微信。
(3)经常使用微信的功能。
问卷结果显示,有41人(约占89%)经常使用聊天功能、有43人(约占93%)经常使用朋友圈功能、有14人(约占30%)经常使用购物功能、有6人(约占13%)经常玩游戏、有18人(约占39%)经常使用添加朋友功能。
(4)能否利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
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45人(约占98%)可以利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只有1人(约占2%)不会运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由此可见,教师已经具备利用发微信进行翻转教学的基本条件。
(5)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的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有24名教师(约占52%)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是可行的、有5名教师(约占11%)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是不可行的、有17名教师(约占37%)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可行,也有教师比较保守,没有实施过,不敢肯定效果。从结果上看,这是教师的一个误区。
(6)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运用的阶段。数据显示,有18名教师(约占39%)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前预习阶段、有3名教师(约占7%)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讲课中、有25名教师(约占54%)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后复习补救阶段。
(7)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所发送内容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有29名教师(约占63%)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视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17名教师(约占37%)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音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26名教师(约占57%)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34名教师(约占74%)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文字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33名教师(约占72%)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图片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我们看到,这些资源类型全部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教师应通过对比比较,选择最适合学生的。 4.开放题
对于利用教学短视频用于翻转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补救,教师的意见与建议:(1)教学视频要有针对性,紧扣單元专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2)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不宜超过八分钟、画面感要丰富,画面清晰流畅、立志做到“小而精”,“微而全”。(3)教学视频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语句分析透彻。(4)有一份图文、音频结合的预习提纲。(5)录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6)定制配套习题,让学生养成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7)课后复习以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闯关式回答,让学生更感兴趣(8)与主体教师通力合作,进一步引导、要求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安排课后的碎片时间。
四、关于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需求的几点看法
(一)需求分析
1.教师年龄分布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于手机微信加入翻转课堂的应用也是认可的。
2.条件具备,教师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会发送视频、音频。教师对于手机微信利用在翻转课堂的使用中抱有积极的态度。如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可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有约占37%的教师比较保守,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
3.教师也积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约占39%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前预习阶段、另有约占7%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讲课中、有约占54%的教师认为,应该应用在课后复习补救阶段。
4.教师持积极的态度,有尝试的欲望,还有人提出制作网络游戏的想法。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发送的内容形式,有约占63%的教师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视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约占37%的教师发送教学短音频形式的内容、有约占57%的教师台发送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约占74%的教师会发送文字资料、有约占72%的教师会利用图片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
(二)误区分析
1.在微信部分第(5)小题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或是不可行的。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微信利用于学生的翻转课堂学习中是可行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和勇于利用新的工具来帮助“教”与“学”的工作。
2.在微信部分第(6)小题,有约占7%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用在讲课中。笔者不建议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讲课中,本问卷是在小学中进行的,小学生并没有对事物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当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时,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小学生不再参与课堂学习中,而是运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利用微信进行翻转课堂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改变,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如今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内容与途径,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龙.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开发\[M\].上海师范大学,2012.
\[5\]丁兴富.远程教育学(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微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领域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而现代教育更应注意通过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倡主动学习。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是支持多人群聊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联系,同时微信的应用功能也随着人们需求提高而越来越多样化,本文将探讨微信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需求。
一、翻转课堂及其在小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翻转课堂概述
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同时,翻转课堂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成为热点。这是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再占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来讲授知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课下利用分类学习资源独立完成的。如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技术,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博客、阅读电子书籍进行的。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通辽市实验小学为例
1.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课上,通常是只要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就立刻举手请求回答,甚至有的学生站起来大喊大叫,而并非仔细回味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大部分小学生都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
2.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
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由于外界的干扰而分散。因此,一般小学生在课上的前十分钟注意力会相对较集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注意水平逐渐降低,逐渐离开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对家长的随机访谈了解到,低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够专心,边做边玩,大部分家长都是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非常强烈,可当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低;有的不知所云,不能明确表达个人看法;有的所表达的内容与问题要求完全无关。
4.作业习惯普遍较差
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小学生在书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书写时头很低,作业本没有摆正,握笔很低,等等,还有个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在作业本上乱涂乱改,页面不干净,而且所完成的作业也未能达到字迹端正、美观、匀称的要求。
二、利用微信促进小学翻转课堂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微信进行通信(如聊天、添加好友、朋友圈、购物、玩游戏……)是一种较新颖的通讯方式,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现如今微信用户还在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微信课后学习可行性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手机都会装有微信,微信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2.大部分人习惯使用微信,而且经常使用微信,这表明使用微信作为学习手段,潜在接受的人群数量十分可观。
3.市场上智能手机主要以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为主,而微信适用于这两种系统。
三、关于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共有四个目标:基本信息了解、对翻转课堂认识、实施情况的了解、对微信使用情况的了解、以及将录制的教学短片利用于翻转教学的建议。
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通辽市实验小学的专职老师,共60人。是分布在三年组、四年组、五年组、六年组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语文和数学老师。问卷总共发出60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约为77%。其中有效的问卷为46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男教师为11人,女教师为35人。
3.调查内容
(1)教师的基本信息分析,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教龄。
(2)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了解翻转课堂、是否在做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优点、提供的课程资源类型、效果、遇到的困难及原因。
(3)对于微信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是智能机,是否有微信、使用微信的功能、能否发送视频音频、利用阶段和发送内容的形式。
(4)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信息了解
(1)教师性别统计
从收回的46份调查问卷统计可以看出,有11名男教师(约占24%)、35名女教师(约占76%)参与答卷。我们可以发现,在该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中,女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2)教师年龄统计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的年龄段分布为:25~30岁教师6名(约占13%)、31~35岁教师12名(约占26%)、36~40岁教师6名(约占33%)、41岁以上教师13名(约占28%)。该校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不高,主要是中年教师。
(3)教师教龄统计
教师的教龄统计可以发现:教龄在1年~5年的教师有7人(约占15%)、教龄在6年~10年的教师有8人(约占17%)、教龄在11年~20年的教师有20人(约占44%)、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有11人(约占24%)。该校的85%的教师拥有超过6年的教龄,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 (4)统计发现,参与问卷答卷的教师,最高学历都是大专或本科(包括以毕业和在读),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媒体素养。
2.翻转课堂情况的了解
(1)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
可以发现,有8名教师(约占18%)非常了解翻轉课堂、有17名教师(约占37%)比较了解翻转课堂、有17名教师(约占37%)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一般、有4名教师(约占8%)不太了解翻转课堂、完全不了解翻转课堂的有0人。该校教师的教师专业教育是走在前面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对于翻转课堂不了解。
(2)是否进行过翻转课堂
我们可以发现,有4名教师(约占8%),一直在做翻转教学、有34名教师(约占74%),有时候做翻转教学、有8名教师(约占18%),从来都没做过翻转教学。由此看来,翻转课堂已经融入到绝大部分该校老师教学中,只有极少部分教师还是不赞同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3)翻转课堂学习的优点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有40名教师(约占87%)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认为翻转课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有40名教师(约占87%)、有37名教师(约占80%)认为翻转课堂使学生的学习途径变宽、而12名教师(约占26%)认为翻转课堂课程进度比较快、有25名教师(约占54%)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的角色变“讲授”为“答疑”的教学方式、有31名教师(约占67%)认为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另外有1名教师(约占2%)选择其他。对于翻转课堂的优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见,他们对于翻转课堂都抱有积极的态度。
(4)对于翻转课堂的使用,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可以提供预习的课程资源类型。调查显示,有34名教师(约占74%)可以提供视频资源、有27名教师(约占59%)可以提供音频资源、有41名教师(约占89%)可以提供课件资源、有33名教师(约占72%)可以提供教材资源、另外有1名教师(约占2%)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资源。
(5)目前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效果。根据回收数据的整理显示,有21名教师(约占46%)认为翻转课堂效果非常好,课上学生活跃,课下作业完成的非常好、有20名教师(约占44%)认为翻转课堂效果比较好,课上学生活跃,课下作业效果一般、有5名教师(约占10%)认为翻转课堂效果不太好,课上学生比较活跃,课下作业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喜忧参半的,半数老师认为课下作业效果不好,这证明,课上知识传授不足。
(6)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整理发现,有7名教师(约占15%)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课上老师难以掌控、有24名教师(约占52%)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有32名教师(约占70%)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多于30人),难以控制、有19名教师(约占41%)选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学生难以达到预习要求。班级班额过大,是目前来看主要的问题,其次就是学生年龄的缘故,还有达不到预习效果,这是目前来看,几个大问题。
(7)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原因。整理数据显示,有21名教师(约占46%)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在课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自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有24名教师(约占52%)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课前,学生预习资源过少、类型单一,学生难以达到课前预期目标、有23名教师(约占50%)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翻转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过高、有8名教师(约占17%)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翻转课堂对教师教学技能要求较高、有32名教师(约占70%)认为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在班额过大,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本问题,教师既发现了外在的问题,而且从自身也找到了相应的原因所在。
3.微信情况的了解
(1)参与调查的教师全部使用智能手机。
(2)教师的手机内全部装有微信。
(3)经常使用微信的功能。
问卷结果显示,有41人(约占89%)经常使用聊天功能、有43人(约占93%)经常使用朋友圈功能、有14人(约占30%)经常使用购物功能、有6人(约占13%)经常玩游戏、有18人(约占39%)经常使用添加朋友功能。
(4)能否利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
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45人(约占98%)可以利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只有1人(约占2%)不会运用微信进行录制视频、音频进行发送。由此可见,教师已经具备利用发微信进行翻转教学的基本条件。
(5)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的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有24名教师(约占52%)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是可行的、有5名教师(约占11%)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是不可行的、有17名教师(约占37%)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可行,也有教师比较保守,没有实施过,不敢肯定效果。从结果上看,这是教师的一个误区。
(6)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运用的阶段。数据显示,有18名教师(约占39%)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前预习阶段、有3名教师(约占7%)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讲课中、有25名教师(约占54%)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后复习补救阶段。
(7)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所发送内容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有29名教师(约占63%)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视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17名教师(约占37%)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音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26名教师(约占57%)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34名教师(约占74%)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文字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33名教师(约占72%)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图片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我们看到,这些资源类型全部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教师应通过对比比较,选择最适合学生的。 4.开放题
对于利用教学短视频用于翻转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补救,教师的意见与建议:(1)教学视频要有针对性,紧扣單元专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2)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不宜超过八分钟、画面感要丰富,画面清晰流畅、立志做到“小而精”,“微而全”。(3)教学视频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语句分析透彻。(4)有一份图文、音频结合的预习提纲。(5)录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6)定制配套习题,让学生养成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7)课后复习以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闯关式回答,让学生更感兴趣(8)与主体教师通力合作,进一步引导、要求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安排课后的碎片时间。
四、关于利用微信手段辅助翻转课堂学习需求的几点看法
(一)需求分析
1.教师年龄分布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于手机微信加入翻转课堂的应用也是认可的。
2.条件具备,教师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会发送视频、音频。教师对于手机微信利用在翻转课堂的使用中抱有积极的态度。如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可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有约占37%的教师比较保守,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
3.教师也积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约占39%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课前预习阶段、另有约占7%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应用在讲课中、有约占54%的教师认为,应该应用在课后复习补救阶段。
4.教师持积极的态度,有尝试的欲望,还有人提出制作网络游戏的想法。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发送的内容形式,有约占63%的教师会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学短视频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约占37%的教师发送教学短音频形式的内容、有约占57%的教师台发送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有约占74%的教师会发送文字资料、有约占72%的教师会利用图片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学习。
(二)误区分析
1.在微信部分第(5)小题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将微信录制的视频、音频利用于翻转课堂进行课前预习没尝试过,不清楚,或是不可行的。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微信利用于学生的翻转课堂学习中是可行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和勇于利用新的工具来帮助“教”与“学”的工作。
2.在微信部分第(6)小题,有约占7%的教师认为,如果利用微信进行翻转教学,应该用在讲课中。笔者不建议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讲课中,本问卷是在小学中进行的,小学生并没有对事物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当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时,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小学生不再参与课堂学习中,而是运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利用微信进行翻转课堂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改变,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如今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内容与途径,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龙.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开发\[M\].上海师范大学,2012.
\[5\]丁兴富.远程教育学(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