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艺术的价值是永恒不变的,通过艺术的熏陶能够使人们产生美的享受,净化人类的灵魂,使艺术美达到最高的境界,为人类创造和谐、幸福、温馨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艺术的产生于人们延续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并且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其根本在于培养人们群众的正确审美,提高群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思考公共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理念;思考
公共艺术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新型专业,公共艺术可以以任意媒介进行创作,是指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情趣和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近代公共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当代艺术的民主化运动,使得艺术品从博物馆中走出来,走到公共空间,走向公众生活。
一、公共精神的构建
公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这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公共性。我们所说的“公共”,在我们理解就是属于社会的,共有共用。所讲的“公共性”,就是建立在特定的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建立。从哈贝马斯的观点来看,“公共领域”,是指日常生产生活的社会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形成公共的事物。公共领域在原则上是面向全体公民開放的。公共领域还有一部分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通过这些私人对话,使人们聚在一起,形成公众。根据以上简单的诠释以及现代生活的基本现状和人类的生活追求,“公共性”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在某一特定的地方相遇,可以释放自己与朋友进行自由自在的交流,在人类的不断交流中,使人们之间的内涵发生碰撞、融合,从而共同塑造人类的精神生活,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文化。
(二)独立性、批判性、超越性
在公共领域,每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具备独立性,不需要依靠任何力量,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能够对自己的见解进行无拘束的表达、可以进行自我展示以及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点评的权利。所以说从更深层次上讲“公共性”,应该具备独立性、批判性、超越性。
(三)民族性与人类的融合
在公共领域中的个体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归属,并且公共场所不是任意存在的,也不是形同虚设,他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暗含着人类生活的终极方向。
(四)公与私的融合
公与私向来就是对立存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两者缺一不可。但是,两者的对立存在往往就是唯一的存在,体现在人类的行为中。真正的“公共性”精神,公与私并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融合的。这种融合的精神内涵,不是受益于西方的文化,而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
由此可见,我们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建立在多种艺术形式上进行的精神构建。所以说,只是单纯的强调“公共性”或者“艺术性”都是不全面的,也是对“公共艺术”的错误解读。“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灵魂构筑的艺术,也就是说是公共精神的再现的艺术。艺术家在设计时有权利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才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投放都公众当中,体现其公共性。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传承一种文化精神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公共艺术传达的精神其实就是人类一种彰显,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体现。人们既能够尽情的享受艺术的价值,又可以追求艺术精神。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艺术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与他人相遇,这就使艺术家之间进行了灵魂上的对话,通过艺术的感染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公共艺术的生命精神。
二、公共艺术的特点
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加上科学技术的应用创造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大众的生存空间进行艺术的美化,使其顺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常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和长久性特征,另外,与环境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艺术只有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彰显城市的魅力、文化以及历史。
三、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打破传统的设计思想,融合现代的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观念的引导,设计理念不再是之前追求个性与不同了,而是更加倾向于强调传承的民族精神以及表达的情感,公共艺术的发展就是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来反思传统的设计思想,取传统设计理念中的精华,并将这些有意义的想法应用到艺术设计中。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设计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迈进,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大众的需求朝着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来英语国家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以上论述可引申为一种关于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标准:从文化层面来看,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更广义上的延伸。当我们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从业者还在乐此不疲地挑拣秦皇汉武留下的文化符号、生搬硬套地克隆皇宫别苑时,是否应着眼于更广阔的层面,更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不仅是新的风格或者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公众参与: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存在方式的完善与创新[J].赵昆仑.艺术百家.2007(S2)
[2] 路在何方——新时期的中国公共艺术[J].田晓冬,谢发国.艺术百家.2006(06)
[3] 公共艺术与地域民俗传统的关系——广东地域公共艺术研究[J].林蓝.装饰.2006(11)
作者简介:
贺凯 出生年月:1977.02.14性别:男 籍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理念;思考
公共艺术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新型专业,公共艺术可以以任意媒介进行创作,是指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情趣和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近代公共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当代艺术的民主化运动,使得艺术品从博物馆中走出来,走到公共空间,走向公众生活。
一、公共精神的构建
公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这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公共性。我们所说的“公共”,在我们理解就是属于社会的,共有共用。所讲的“公共性”,就是建立在特定的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建立。从哈贝马斯的观点来看,“公共领域”,是指日常生产生活的社会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形成公共的事物。公共领域在原则上是面向全体公民開放的。公共领域还有一部分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通过这些私人对话,使人们聚在一起,形成公众。根据以上简单的诠释以及现代生活的基本现状和人类的生活追求,“公共性”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在某一特定的地方相遇,可以释放自己与朋友进行自由自在的交流,在人类的不断交流中,使人们之间的内涵发生碰撞、融合,从而共同塑造人类的精神生活,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文化。
(二)独立性、批判性、超越性
在公共领域,每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具备独立性,不需要依靠任何力量,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能够对自己的见解进行无拘束的表达、可以进行自我展示以及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点评的权利。所以说从更深层次上讲“公共性”,应该具备独立性、批判性、超越性。
(三)民族性与人类的融合
在公共领域中的个体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归属,并且公共场所不是任意存在的,也不是形同虚设,他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暗含着人类生活的终极方向。
(四)公与私的融合
公与私向来就是对立存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两者缺一不可。但是,两者的对立存在往往就是唯一的存在,体现在人类的行为中。真正的“公共性”精神,公与私并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融合的。这种融合的精神内涵,不是受益于西方的文化,而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
由此可见,我们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建立在多种艺术形式上进行的精神构建。所以说,只是单纯的强调“公共性”或者“艺术性”都是不全面的,也是对“公共艺术”的错误解读。“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灵魂构筑的艺术,也就是说是公共精神的再现的艺术。艺术家在设计时有权利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才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投放都公众当中,体现其公共性。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传承一种文化精神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公共艺术传达的精神其实就是人类一种彰显,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体现。人们既能够尽情的享受艺术的价值,又可以追求艺术精神。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艺术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与他人相遇,这就使艺术家之间进行了灵魂上的对话,通过艺术的感染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公共艺术的生命精神。
二、公共艺术的特点
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加上科学技术的应用创造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大众的生存空间进行艺术的美化,使其顺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常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和长久性特征,另外,与环境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艺术只有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彰显城市的魅力、文化以及历史。
三、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打破传统的设计思想,融合现代的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观念的引导,设计理念不再是之前追求个性与不同了,而是更加倾向于强调传承的民族精神以及表达的情感,公共艺术的发展就是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来反思传统的设计思想,取传统设计理念中的精华,并将这些有意义的想法应用到艺术设计中。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设计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迈进,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大众的需求朝着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来英语国家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以上论述可引申为一种关于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标准:从文化层面来看,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更广义上的延伸。当我们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从业者还在乐此不疲地挑拣秦皇汉武留下的文化符号、生搬硬套地克隆皇宫别苑时,是否应着眼于更广阔的层面,更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不仅是新的风格或者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公众参与: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存在方式的完善与创新[J].赵昆仑.艺术百家.2007(S2)
[2] 路在何方——新时期的中国公共艺术[J].田晓冬,谢发国.艺术百家.2006(06)
[3] 公共艺术与地域民俗传统的关系——广东地域公共艺术研究[J].林蓝.装饰.2006(11)
作者简介:
贺凯 出生年月:1977.02.14性别:男 籍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