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对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例着重从微课程主题的选择、主题设计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微课程的优点及教学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微课程 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微课程从2008年秋在美国的首创到2014年山东省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远程研修(微课程)的今天短短的六年在中国教育界已“润物细无声”地开枝散叶。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微课程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与修改等环节。选题与设计是微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例:
一、主题选择依据
微课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学习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介质是流媒体,角度是学生视角,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选择的主题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情况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1.依据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规定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准确理解该标准是微课程选择主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1]。
2.依据学生发展情况
微课程使用的对象是学生,准确分析其发展情况是开发微课程主题的关键。高三艺术班学生基础差,再加上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主题的选择就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相吻合。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基础和能力,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其需求,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高中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习惯。开发微课程主题案例时,应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突显地理源于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特点[2]。这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既能关注社会热点,又能了解全球实际状况,增长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动画演示三大类岩石形成过程讲解外,用图片举实例说出岩石的类型。
二、微课程设计
设计是微课程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是微课程整体思路形成的过程。下面从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媒体效果设计四方面阐述。
1.整体设计
(1)设计明确、可达的教学目标:观察岩石标本,说出岩石的类型;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本节内容特点,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学习任务单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整体设计。学习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展开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
2.教学内容设計
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相对于传统一堂课内容更加精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主题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与编排,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应通俗易懂,以营造一对一的教学情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具体设计环节如下:
【情境导入】观看岩石标本图片,说出岩石的类型。
【温故知新】课件中播放每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并讲解形成过程。
【重难点突破】利用动画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并绘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说明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巩固提升】2009年江苏地理5-6题
【小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相关习题答题技巧
3.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活动展开时设置暂停,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学习活动-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充分结合学习任务单学习微课程,实现知识的及时反馈或交流。
4.媒体效果设计
微视频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的,目标明确、语言风趣、内容简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视频制作围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展开,突出重难点,结尾时有简短的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其次,语言趣味化。教师讲解语言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对知识点进行巧妙的整合,不照本宣科;讲解速度适中,并与动画出现时间相匹配。最后,简洁化。在视频设计时结合学习任务单进行适当的字幕方式-关键词补充或提问。画面设计美观大方,配色合理,动画展示效果一目了然,设计风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三、微课程主题选择与设计过程中的启示
微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侧重了教学的常态化实践应用,更加注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的设计,发现微课程有以下几点优势:
1.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传统教学是教与学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而微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家里等地方任意时间自主学习,反复观看微视频直到学会为止。微课程打破时空限制,可以帮助因事耽误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学习。
2.知识趋于系统化。微课程视频避开了传统课堂中的外部因素干扰,有利于知识的完整性。另外整个视频中有概念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典型案例的剖析或动画的演示,学以致用。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微课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在借助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过微视频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并与学习伙伴进行互动交流,可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展望
在熟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制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重难点不突出;对学情把握不准,微视频实施效果不明显;计算机软件应用不熟练,微视频画面欠丰富。
微课程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也将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我们教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今后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走在教育前沿,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1-3.
[2]李慎中,王龙山,刘振峰,等.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7):6-26
作者简介:赵立静,山东聊城第二中学高中地理教师,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地理学科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微课程 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微课程从2008年秋在美国的首创到2014年山东省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远程研修(微课程)的今天短短的六年在中国教育界已“润物细无声”地开枝散叶。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微课程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与修改等环节。选题与设计是微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例:
一、主题选择依据
微课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学习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介质是流媒体,角度是学生视角,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选择的主题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情况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1.依据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规定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准确理解该标准是微课程选择主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1]。
2.依据学生发展情况
微课程使用的对象是学生,准确分析其发展情况是开发微课程主题的关键。高三艺术班学生基础差,再加上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主题的选择就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相吻合。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基础和能力,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其需求,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高中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习惯。开发微课程主题案例时,应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突显地理源于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特点[2]。这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既能关注社会热点,又能了解全球实际状况,增长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动画演示三大类岩石形成过程讲解外,用图片举实例说出岩石的类型。
二、微课程设计
设计是微课程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是微课程整体思路形成的过程。下面从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媒体效果设计四方面阐述。
1.整体设计
(1)设计明确、可达的教学目标:观察岩石标本,说出岩石的类型;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本节内容特点,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学习任务单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整体设计。学习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展开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
2.教学内容设計
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相对于传统一堂课内容更加精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主题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与编排,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应通俗易懂,以营造一对一的教学情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具体设计环节如下:
【情境导入】观看岩石标本图片,说出岩石的类型。
【温故知新】课件中播放每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并讲解形成过程。
【重难点突破】利用动画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并绘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说明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巩固提升】2009年江苏地理5-6题
【小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相关习题答题技巧
3.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活动展开时设置暂停,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学习活动-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充分结合学习任务单学习微课程,实现知识的及时反馈或交流。
4.媒体效果设计
微视频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的,目标明确、语言风趣、内容简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视频制作围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展开,突出重难点,结尾时有简短的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其次,语言趣味化。教师讲解语言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对知识点进行巧妙的整合,不照本宣科;讲解速度适中,并与动画出现时间相匹配。最后,简洁化。在视频设计时结合学习任务单进行适当的字幕方式-关键词补充或提问。画面设计美观大方,配色合理,动画展示效果一目了然,设计风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三、微课程主题选择与设计过程中的启示
微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侧重了教学的常态化实践应用,更加注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的设计,发现微课程有以下几点优势:
1.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传统教学是教与学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而微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家里等地方任意时间自主学习,反复观看微视频直到学会为止。微课程打破时空限制,可以帮助因事耽误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学习。
2.知识趋于系统化。微课程视频避开了传统课堂中的外部因素干扰,有利于知识的完整性。另外整个视频中有概念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典型案例的剖析或动画的演示,学以致用。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微课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在借助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过微视频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并与学习伙伴进行互动交流,可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展望
在熟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微课程制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重难点不突出;对学情把握不准,微视频实施效果不明显;计算机软件应用不熟练,微视频画面欠丰富。
微课程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也将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我们教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今后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走在教育前沿,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1-3.
[2]李慎中,王龙山,刘振峰,等.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7):6-26
作者简介:赵立静,山东聊城第二中学高中地理教师,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地理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