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9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特点

来源 :科教研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2009年高考化学卷的典型实验题,不难发现,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等多方面的考查。
  
  一、提升品质,注重新实验设计或处理的考查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好的考生选拨出来。陌生的原理,未知的现象,多种可能的结果,仍需讨论的细节,构成了今年的无机实验大题。这种探究性实验,较充分的达到了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09北京卷27题)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图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NaOH=NaNO3+NaNO2+H2O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一局的试验现象是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5中导管末端插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
  (5)装置○3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4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b c
  
  二、突出考查实验的基本知识、强化课本实验的复习
  
  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是实验的基础,而教材实验是考查实验的载体,二者要统筹兼顾;同时,在实验复习时,要充分的挖掘实验考查角度,注重实验细节,强调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复习的针对性与效果。
  例2、(2009年山东卷30)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1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试剂为(填代号)。
  a.KmnO4b.(NH4) 2S c.H2O2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选通入(或先加入)(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装置回收(填代号)。
   abc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直到。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答案:(1)c d(2)冷却结晶 引流(3)NH3•H2O b
  (4)平视凹液面(或平视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酸式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化学实验部分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点是分散的,但高考试题中实验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较为稳定的,这给实验复习中突出重点提供了可能。只要依据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专题加以重点复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素质教育人心所向的今天,教育的目标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这个理念上来。因而,很多家长和教师,不管学生做好事,还是犯错误时,谈“罚”色变,于是迁就、宠爱,不敢批评、指责;若谈上惩罚,就不是关爱了。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因此在教育中,适当的运用惩罚手段是必要的。  【关键词】惩罚教育 必要性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应与企业同步发展。而企业文化又由企业员工来体现,员工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影响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而发展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关键词]:职工培训 员工素质 企业文化    人才对企业的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而现在社会上却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是大专院校的
期刊
摘要: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既是锻炼也是考验。本文对实习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强调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完成实习阶段的教育目标、提高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 心理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传授的理论与岗位实际操作
期刊
摘要:目前,小规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促使小企业真正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既是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让会计参与管理是小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又是小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小企业做出全面财务评价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小企业还比较落后的发展水平,对影响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以加强对小企业会计管理。   
期刊
[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由于我国的经济处在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诚信缺失现象。诚信建设要从正式制度、个人信用制度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诚信 道德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
期刊
[摘要]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 ,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
期刊
【摘要】“懂了吗?懂了!”“会了吗?会了!”“对了吗?没有!”这是如今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资料,试从教学方面探讨其本质原因。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五过五忽略”的现象,即教师过于“陈旧”,忽略了新教材意图;过于“主导”,忽略了学生是主体;教师过于强调传授知识,忽略了练习;教师过于盲目展示题型,忽略了举一反三;教师过于强调统一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这是造
期刊
概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的切换方法,阐述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的仿真实现方案,研究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控制电动机启动对电网的冲击情况。  关键词: 切换控制,异步电机,同步电机,仿真    0引言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在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起来先进的电力拖动技术,在稳态启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其在稳态启动中的
期刊
摘要:诚信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在现实社会中,相关各方为了各自利益进行会计造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制度。因此需从多方面分析造假原因,以便究其根源,遏制或杜绝这一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会计诚信;道德;利益    1.利益诱惑,相关各方责任不容推脱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桌上的牛奶和面包并非来自于农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呈现出信息化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教育界也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近年来,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我国教育界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体育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就有很明显的不足。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更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