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备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得以凸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角色,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不仅实现了有效,而且达到了高效。
一、课前自学,发现不足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課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二、课上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为进一步探究买下伏笔。
2、自主探索 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以“兵”教“兵”教学方式为主。也就是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主张合作完成,学生合作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去表演,去思考、去实践,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数学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描述,学会感悟。
在教学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习惯先让学生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出示10道商都是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大多数学生算到第三题就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计算便能找到答案。从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3、成果展示 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在比较、讨论、评判、引导中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方式,总结探求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尊重,促使全体参与。学生结合小组或他人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三、巩固提高 迁移拓展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当堂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作业:想一想,能不能用这节课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对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得以凸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角色,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不仅实现了有效,而且达到了高效。
一、课前自学,发现不足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課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二、课上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为进一步探究买下伏笔。
2、自主探索 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以“兵”教“兵”教学方式为主。也就是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主张合作完成,学生合作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去表演,去思考、去实践,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数学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描述,学会感悟。
在教学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习惯先让学生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出示10道商都是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大多数学生算到第三题就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计算便能找到答案。从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3、成果展示 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在比较、讨论、评判、引导中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方式,总结探求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尊重,促使全体参与。学生结合小组或他人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三、巩固提高 迁移拓展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当堂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作业:想一想,能不能用这节课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对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