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开连发微博替老翻译家鸣不平
2014年9月4日,作家叶开通过微博,转发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称“其中谈到大翻译家王智量教授历年来受到译文出版社盘剥、侮辱的事实。一晃过去两年,当时我听到智量老师的诉苦后,激愤地写了一篇文章在《新民晚报》发表,为翻译家鸣不平。可见不仅制度贬低(翻译家),有些出版社也在盘剥。”叶开原名廖增湖,目前还是《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王智量先生86岁,历任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比较文学会副会长等职,为国内资深俄文翻译家。
叶开所指的“盘剥”,指的是出版社给王智量的稿酬太低。他援引《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以下简称《屠》),诗的稿费本应按行数算,上世纪90年代一个出版社编辑却只肯按字数给他千字20元稿费,不到4万字的书,王智量才拿了600元。合同到期续签时,他对那位编辑说,能不能每千字给我加1元以示尊重,结果编辑立马毁约,另找了两人‘改写’了一下他的译稿,就重新出版了。”
除了普通网友,这条微博也在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名为“康定斯基”的《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感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翻译家,难以置信。”随即,该微博的转发量达到4700余条。
此后,叶开继续发布多条微博质疑上海译文出版社,称:“王智量教授说,他为此多次找过译文社的负责人,他们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但‘改写’侵权已成事实,因此继续不理会王智量教授。后来被问得急了,该社说,那位责任编辑已经离开出版社了。智量老师于是作罢。”9月9日,叶开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解释,他发微博质疑的起因是8月底青年翻译家孙仲旭先生突然离世,他由此想到两年前曾为王智量先生维权的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稿酬标准当年已近上限
叶开发微博质疑后的第五天,事件的另一方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打破沉默,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王智量翻译《屠》一书总共发了2300余元稿酬。
上海译文出版社称,《屠》于1987年7月在该社出版,体裁为散文诗,“在计算散文诗的稿酬时,行业通行做法是按照散文的办法算字数,而非诗歌的办法算字数。但在当时译者的一再要求下,这本书破例按照诗歌计算稿酬(即每20行按千字计)。”声明称,王智量的稿酬标准是千字14元,“接近上限”。
1984年实行的《书籍稿酬试行规定》规定,著作稿稿酬为每千字6至20元,翻译稿略低,为千字4至14元。其中,一般翻译稿每千字4至11元;对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可按千字12至14元付酬。
上海译文出版社称,从1987年至1992年,《屠》共印4.7万册,共支付译者2382.06元稿酬,并认为这笔稿酬在当年“决不是小数目”。对于叶开微博中提及的“改写”风波,上海译文出版社称,“名著的复译在翻译史上屡见不鲜”,并称叶开指责“改写”已经构成了诽谤和人身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9月1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起诉叶开主编的某书侵权案开庭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声明中也提及了此事,称“我们有理由怀疑廖先生此番再度翻出陈年旧账并肆意造谣的动机”,并称其为“贼喊捉贼”。对此,叶开回应称:“译文社以大社压人,通篇‘文革’式语言,根本无法正常回答。”
(摘自《南方都市报》 本文作者:张少杰)(图片 38 (3).jpg 图注:王智量教授)
2014年9月4日,作家叶开通过微博,转发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称“其中谈到大翻译家王智量教授历年来受到译文出版社盘剥、侮辱的事实。一晃过去两年,当时我听到智量老师的诉苦后,激愤地写了一篇文章在《新民晚报》发表,为翻译家鸣不平。可见不仅制度贬低(翻译家),有些出版社也在盘剥。”叶开原名廖增湖,目前还是《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王智量先生86岁,历任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比较文学会副会长等职,为国内资深俄文翻译家。
叶开所指的“盘剥”,指的是出版社给王智量的稿酬太低。他援引《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以下简称《屠》),诗的稿费本应按行数算,上世纪90年代一个出版社编辑却只肯按字数给他千字20元稿费,不到4万字的书,王智量才拿了600元。合同到期续签时,他对那位编辑说,能不能每千字给我加1元以示尊重,结果编辑立马毁约,另找了两人‘改写’了一下他的译稿,就重新出版了。”
除了普通网友,这条微博也在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名为“康定斯基”的《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感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翻译家,难以置信。”随即,该微博的转发量达到4700余条。
此后,叶开继续发布多条微博质疑上海译文出版社,称:“王智量教授说,他为此多次找过译文社的负责人,他们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但‘改写’侵权已成事实,因此继续不理会王智量教授。后来被问得急了,该社说,那位责任编辑已经离开出版社了。智量老师于是作罢。”9月9日,叶开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解释,他发微博质疑的起因是8月底青年翻译家孙仲旭先生突然离世,他由此想到两年前曾为王智量先生维权的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稿酬标准当年已近上限
叶开发微博质疑后的第五天,事件的另一方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打破沉默,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王智量翻译《屠》一书总共发了2300余元稿酬。
上海译文出版社称,《屠》于1987年7月在该社出版,体裁为散文诗,“在计算散文诗的稿酬时,行业通行做法是按照散文的办法算字数,而非诗歌的办法算字数。但在当时译者的一再要求下,这本书破例按照诗歌计算稿酬(即每20行按千字计)。”声明称,王智量的稿酬标准是千字14元,“接近上限”。
1984年实行的《书籍稿酬试行规定》规定,著作稿稿酬为每千字6至20元,翻译稿略低,为千字4至14元。其中,一般翻译稿每千字4至11元;对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可按千字12至14元付酬。
上海译文出版社称,从1987年至1992年,《屠》共印4.7万册,共支付译者2382.06元稿酬,并认为这笔稿酬在当年“决不是小数目”。对于叶开微博中提及的“改写”风波,上海译文出版社称,“名著的复译在翻译史上屡见不鲜”,并称叶开指责“改写”已经构成了诽谤和人身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9月1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起诉叶开主编的某书侵权案开庭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声明中也提及了此事,称“我们有理由怀疑廖先生此番再度翻出陈年旧账并肆意造谣的动机”,并称其为“贼喊捉贼”。对此,叶开回应称:“译文社以大社压人,通篇‘文革’式语言,根本无法正常回答。”
(摘自《南方都市报》 本文作者:张少杰)(图片 38 (3).jpg 图注:王智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