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学校把学生培养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合格人才,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懂得尊重别人,要学会做人,要明礼诚信,对人要宽容,同时要有责任心,虚心和团结协作、脚踏实地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才可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技工学校;培养;尊重;欢迎;技能人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我的理解就是指“习惯好的学生”。而要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主要靠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说只有好的“态度”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有人说德育是一种“成人”教育或“养成”教育,从广义讲,凡是有助于人们德性和品德养成的一切活动,都是德育。归根结底,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人做人。“恭谨则人不轻辱,宽厚则大众拥护,真诚则受人信赖,勤敏则日渐有功。”只有“以习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与认可。
一、好习惯赢得尊重
(一)学会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尊重他人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是现代社会里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具有自我尊严感的人,应当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尊严与个性。不尊重他人,实际上是不尊重自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教导门徒: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么待别人。中国的孔子也曾经这样教育弟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现代社会里,尊重他人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素质的高低的重要尺度。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让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学生尊重别人呢?
1.教育学生在“心理”上尊重别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因此养成了只会为自己着想,很少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在心理上尊重别人,才有可能有尊重别人的行动。只有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在家里、学校、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尊重。
2.教育学生在“态度”上尊重别人。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程度。我们要教育学生在不同场合认真仔细倾听别人的谈话,如果有什么想法,都不要打断别人说话。等别人说完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时,要实事求是地评论,要讲分寸、讲礼貌,不能恶意批评;在平时说话做事中,也要谦虚待人,礼貌待人,这样才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教育学生在“礼仪”上尊重别人。礼仪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还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比如:学校升国旗仪式或举行大型活动时,应该注重仪容仪表,这样既给人印象好,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衣帽不整,头发凌乱,或者在集会时单独凑到某个人耳边窃窃私语等,这些都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也有损自己的形象。
4.教育学生在在“名字”上尊重别人。很多学校都存在学生相互之间取绰号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教育学生:没有任何语言能比亲切地称呼人的名字更能打动人心。所以,给别人取绰号,滥用贬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二)培养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心态是否平,是否拥有一个健康心态,对学生成长成材很重要。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内在体现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入的程度。首先,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奋发进取的积极心态。个体心理认知调节的核心原则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合理预期、知足而乐,以此转换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营造自我“小环境”增强内在精神动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情感调节,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同心理认知一样,心理情感同样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情感缺失、错位、扭曲,容易导致感情用事、情感过激。情感疏导和调节的根本目标是理性、平和、克制、自律。第三,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品性调节,确立开放包容的乐观心态,最根本的原则是笃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信条,最根本的途径是多行、多见、多闻,与人沟通,遇事商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会放大心胸、处之泰然。逆境之时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顺境之时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他人、理解差异,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最终会确立起来。总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三)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在学校里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事。所谓做人: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着一身浩然正气,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的人。《礼记·儒行》中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论断,《易·乾卦》言:忠信所以进德也。怎么教学生做到诚信呢?①不知道的事,就坦白承认,有时候,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在树立形象方面,具有极佳的效果。②用行动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远比单纯语言上更能使人感到你的诚意。③做不到的事别轻易说,说了就要做到。
(四)宽容。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俗话说:智者能容,仁者能容。做一个宽容的人,不仅是为了宽恕别人,更是为了善待自己。
二、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认可和尊重
(一)责任心。
责任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企业四种人”——“有心有力的人,有心无力的人,无心无力的人,无心有力的人”,其中的“心”是意愿,其实就是指“责任心”。没有了责任心,即使有多大能力,也不可能发挥其作用。有责任心又有能力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责任心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一个人的责任心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决定着其人生的高度。我们要教育学生从点点滴滴、从小事做起,责任感不断增强,逐渐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培养他们对自己、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以及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 (二)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自立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和具体到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做到生命不止,自强不息。要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理想和追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曾经有人说过,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应该看他发多大财、当多大官,而应该是看他是否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把这个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过程。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引导学生必须要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更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实干精神。
技工院校的不少学生普遍存在着好高骛远现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在工作中不要夸夸奇谈、口若悬河,要“沉”下心来,认真地干好每件事。学生在实习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踏实的精神,其次才是提高他们的基础技能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知识是可以通过经验积累不断学习,而没有实干精神的人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四)团队精神。
要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教会他们与人交往合作。一个才华再出众的人如果没有团队也是干不出大事情的,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和大家互相配合,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要以良好的心态看待荣誉。
(五)虚心。
虚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要教育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盛气凌人。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只是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没有骄傲的本钱,应该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而且在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面前,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去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而言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必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工作态度,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做好耐心细致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技工院校也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2]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3] 吴延生.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J].传承,2011年21期.
[4] 毛兴芜.职高生择业观和价值观和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05期.
[5] 黄耀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点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
关键词:技工学校;培养;尊重;欢迎;技能人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我的理解就是指“习惯好的学生”。而要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主要靠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说只有好的“态度”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有人说德育是一种“成人”教育或“养成”教育,从广义讲,凡是有助于人们德性和品德养成的一切活动,都是德育。归根结底,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人做人。“恭谨则人不轻辱,宽厚则大众拥护,真诚则受人信赖,勤敏则日渐有功。”只有“以习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与认可。
一、好习惯赢得尊重
(一)学会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尊重他人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是现代社会里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具有自我尊严感的人,应当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尊严与个性。不尊重他人,实际上是不尊重自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教导门徒: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么待别人。中国的孔子也曾经这样教育弟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现代社会里,尊重他人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素质的高低的重要尺度。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让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学生尊重别人呢?
1.教育学生在“心理”上尊重别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因此养成了只会为自己着想,很少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在心理上尊重别人,才有可能有尊重别人的行动。只有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在家里、学校、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尊重。
2.教育学生在“态度”上尊重别人。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程度。我们要教育学生在不同场合认真仔细倾听别人的谈话,如果有什么想法,都不要打断别人说话。等别人说完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时,要实事求是地评论,要讲分寸、讲礼貌,不能恶意批评;在平时说话做事中,也要谦虚待人,礼貌待人,这样才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教育学生在“礼仪”上尊重别人。礼仪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还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比如:学校升国旗仪式或举行大型活动时,应该注重仪容仪表,这样既给人印象好,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衣帽不整,头发凌乱,或者在集会时单独凑到某个人耳边窃窃私语等,这些都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也有损自己的形象。
4.教育学生在在“名字”上尊重别人。很多学校都存在学生相互之间取绰号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教育学生:没有任何语言能比亲切地称呼人的名字更能打动人心。所以,给别人取绰号,滥用贬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二)培养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心态是否平,是否拥有一个健康心态,对学生成长成材很重要。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内在体现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入的程度。首先,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奋发进取的积极心态。个体心理认知调节的核心原则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合理预期、知足而乐,以此转换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营造自我“小环境”增强内在精神动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情感调节,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同心理认知一样,心理情感同样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情感缺失、错位、扭曲,容易导致感情用事、情感过激。情感疏导和调节的根本目标是理性、平和、克制、自律。第三,要教育学生加强心理品性调节,确立开放包容的乐观心态,最根本的原则是笃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信条,最根本的途径是多行、多见、多闻,与人沟通,遇事商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会放大心胸、处之泰然。逆境之时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顺境之时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他人、理解差异,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最终会确立起来。总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三)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在学校里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事。所谓做人: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着一身浩然正气,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的人。《礼记·儒行》中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论断,《易·乾卦》言:忠信所以进德也。怎么教学生做到诚信呢?①不知道的事,就坦白承认,有时候,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在树立形象方面,具有极佳的效果。②用行动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远比单纯语言上更能使人感到你的诚意。③做不到的事别轻易说,说了就要做到。
(四)宽容。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俗话说:智者能容,仁者能容。做一个宽容的人,不仅是为了宽恕别人,更是为了善待自己。
二、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认可和尊重
(一)责任心。
责任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企业四种人”——“有心有力的人,有心无力的人,无心无力的人,无心有力的人”,其中的“心”是意愿,其实就是指“责任心”。没有了责任心,即使有多大能力,也不可能发挥其作用。有责任心又有能力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责任心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一个人的责任心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决定着其人生的高度。我们要教育学生从点点滴滴、从小事做起,责任感不断增强,逐渐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培养他们对自己、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以及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 (二)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自立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和具体到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做到生命不止,自强不息。要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理想和追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曾经有人说过,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应该看他发多大财、当多大官,而应该是看他是否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把这个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过程。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引导学生必须要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更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实干精神。
技工院校的不少学生普遍存在着好高骛远现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在工作中不要夸夸奇谈、口若悬河,要“沉”下心来,认真地干好每件事。学生在实习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踏实的精神,其次才是提高他们的基础技能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知识是可以通过经验积累不断学习,而没有实干精神的人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四)团队精神。
要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教会他们与人交往合作。一个才华再出众的人如果没有团队也是干不出大事情的,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和大家互相配合,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要以良好的心态看待荣誉。
(五)虚心。
虚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要教育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盛气凌人。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只是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没有骄傲的本钱,应该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而且在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面前,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去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而言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必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工作态度,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做好耐心细致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技工院校也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2]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3] 吴延生.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J].传承,2011年21期.
[4] 毛兴芜.职高生择业观和价值观和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05期.
[5] 黄耀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点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