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哲学之旅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蘇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位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一天,14岁少女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这封信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她悄然开启了一扇沉睡的大门。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的物质组成?水能变成酒吗?泥土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积木为何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带着好奇和天生的悟性,在神秘老师艾伯特的带领下,苏菲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哲学之旅。
   在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从西方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沿着自然哲学的脚步,越过希腊三贤的高山,重温灿烂的希腊文化;蹚过文艺复兴的河流,感受科学艺术的蓬勃;漫步浪漫主义的殿堂,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安徒生童话,拜伦、雪莱的诗歌……
   神学、犹太教、基督教;原子论、天体运行、生态学;唯心主义、潜意识理论、正反合理论……一门门学科包罗万象,那一系列深奥晦涩的理论,一改高冷的面孔,化身为一个个富有趣味的故事。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一个个伟人相继出场,那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不再是教科书中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他们将自己对于人类和宇宙终极问题的思考娓娓道来,带着我们进入浩瀚的历史长河。
   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集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马德兰·蓝格尔评论说:“《苏菲的世界》使读者能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得枯燥厌烦。”诚非过誉!
   (江苏射阳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指导老师:王明)
  我来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在我眼中,最美的颜色是黑色,最美的风景是那一道……   那个傍晚,我站在我家樓下的修车铺旁等同学。百无聊赖时,我看到了那道忙碌的身影:他在那狭小的空间里走来走去,漆黑的手在车身上游走,轮子和各种零件从他手中落下,又迅速被安装好,他的动作干净利落。   他就是修车铺的主人,他的身上永远都是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机油味儿。   不一会儿,一位清洁工老爷爷推着一辆三轮车走了过来,他说:“轮胎漏气了,
期刊
有时候,最美的风景不在外,而在心,心中开阔,风景高远。   邻居是个又憨又傻的大高个,和我在同一个班。他是班里的异类,成绩不好,举止怪异。同学们都喜欢捉弄他,他却不急不恼,反而露出憨憨的笑容。不幸的是,我是他前桌,几乎时时刻刻都能看见他。他实在让我心烦,我真想甩掉这烦人精!   放学后,天空像被打翻了的墨水染黑了,几声雷鸣后,大雨倾泻而下,砸在地上,发出剧烈的响声。看着无措的同学们,我暗喜带了一把
期刊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了饱满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之一,那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滋润下越发清新透亮。  例如,“夜来风雨声”“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雨”描绘的是自然风景;“寒雨连江夜入吴”“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雨”表现的是离别场面的环境与气氛;“多少楼台烟雨中”“身世浮沉雨打萍”把世事人事的变幻与自然界的风雨相结合;“斜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用
期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与素娥遥遥相望,高举酒樽,共饮忘忧杜康。不知是酒醉了人,还是月醉了人,眼前不觉迷离,吐出一口浊气,这三分,便是沧桑。   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弱冠之年。他步入蜀中,踌躇满怀,准备凭借自己的才华一朝步入官场。在外人看来,这狂妄自大的年轻人,单有才华,却不懂谦和。自然,一腔热血被现实碾压,可他是展翅高飞的鹏鸟,注定会去更广阔的天地翱翔。   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远
期刊
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往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旅途。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狂草的诗与人
期刊
寒冬,烈风。   他抱起捆捆锯好的木头,轻车熟路地放进井洞,然后守在井洞旁看着木材渐渐变得乌黑,最终成为块状的炭。抬眼望去,已近黄昏。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挺了挺驼峰般的背,叹息道:“明天去集市,我碰碰运气吧,天气正冷,说不定会有人家需要炭来取暖呢!”他心思沉重地躺在床上:“若再卖不出炭,一家老小怎么办,如何填饱肚子?”一夜,近乎无眠……   寒冬,飞雪。   清晨,他悄然起身,发现昨夜下了好大的一场
期刊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证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议论,而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议论。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借
期刊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  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迭出,以孔孟、老庄、墨子等为代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和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其中,我独爱孟子。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以“子产放鱼”的故事,说明“君子可欺以其方”。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因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说的是实际情况,绝非虚伪,因为我本人就有切身的体会。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仁政”说。“仁
期刊
佳作展示  “杞人忧天”新说  张永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   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