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个性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和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并通过结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现阶段用人标准,为民办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用人观;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经济状况的好与坏一直被认为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急速冲击着就业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首当其冲。为了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国家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整。慢慢从资源高投入型、劳动力密集型和以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发展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技术含量高、产业附产值高的模式转变。而这一模式的转变将会对科学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企业管理模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后的生产力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企业用人倾向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求职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大学生、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顾虑和担心等。同时,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各种素质需求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培养企业喜欢的大学生。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20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用人观抽样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企业招聘员工条件,主要包括员工个性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等三个大项。此次调查企业共200家,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达到100%。样本覆盖珠江三角洲内的五个城市,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道德修养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企业对毕业生个性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中有两项为品德表现,它们分别是:“正直、诚实、可靠”和“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可以看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职业道德操行,并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之中。因为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暂时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
2.企业用人更加务实,知识面广、专业能力突出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要求是:成绩占6.5%、钻研精神占23%、知识面广占38.6%、专业特长占31.9%;企业对毕业生毕业院校和专业的看法是:更注重学校牌子占4.3%、更注重专业占39.2%、两者同等重要占20.1%、无所谓,能证明自已适合工作岗位就行占36.4%;企业对毕业生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是:能力是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证书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60.3%、证书过多并不是好事9.3%、只需要几个核心让书23.7%、越多越好6.7%。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和用人时,表现出更加务实。并慢慢从以前的“重学历、轻能力”这种人才高消费的模式转向了“重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突出”的实用性模式中来。员工的专业素质是企业的生命线,“人职匹配”已成为众多企业用人的理想目标。
3.拥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
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毕业生综合条件时,有62%的企业选择了“社会实践经验”;企业对毕业生创业的看法时,非常欢迎29.4%、欢迎52.4%、无所谓15%、不欢迎3.2%。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当今经济环境不是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会更加喜欢拥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和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一方面,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对工作流程和业务比较熟悉,不用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马上上岗,大大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经历过社会实践工作和创业的毕业生,他们在这过程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所以拥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他们将会更受企业的欢迎,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
4.毕业生在应聘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重和各种能力的评价情况,以便为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我们还特地设置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原因”等评价项目。通过调查,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达到73%。而在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的原因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应聘职位太盲目”、“找工作的心态不够务实”。
从中可以发现,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同时通过毕业生应聘被拒绝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大学时有可能缺乏对自已职业进行合理规划,以致对工作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清晰的理想目标。同时也存在着浮躁心理,功利心强等不良的就业心态。
四、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用人选人上,企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道德品质、专业能力、社会经验、实践能力等将是企业未来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学习成绩、学校品牌等因素将越来越被企业所忽视。高校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毕业生职业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引用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例子,教育大学生们要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从“信用体系”的角度出发,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对个人简历弄虚作假,随意毁约及反复跳槽等现象的不良影响。它不但给用人单位无形中增加了培养人才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还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2.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创业指导,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创业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在应聘中具有很大的就业优势,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国家在就业政策中也给予大力支持,各院校要发挥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但我们要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内涵,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或刚毕业就去创业,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为毕业生的创业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通过创业教育,不但增加了学生们对就业的认识,及早了解就业市场,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3.加强对市场信息收集,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就业工作是否行之有效与高校对就业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若想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是学生要有符合市场要求的较强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强化就业市场意识,加大市场调研和开发的力度。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企业用人信息、用人标准等相关信息收集与分析。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状况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促进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以及就业目的更加理性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择业信心,使高校人才培养逐渐与社会接轨,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4.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优势,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贴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同特征。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充分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随时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创富有特色的“市场零距离”专业或专业群,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方面作出改进。民办高校一般是由企业集团或者科研单位与企业集团共同举办的,树立一种开放的大教育思想,将原来封闭的“学校教育”观念转变为“在学校开展的社会教育”和“在社会开展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灵活的办学体制优势,有效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不但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还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5.分层次、多角度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在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的原因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应聘职位太盲目”、“找工作的心态不够务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各高校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到位。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括若干个子体系统。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多角度进行。从指导对象上:对大一新生而言,着重于就业形势的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而言,着重职业认知。帮助学生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作对照,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并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对大三学生而言,就业指导主要涉及到职业选择活动与创业教育观念的贯彻,自觉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四学生而言,着重围绕着就业形势、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同时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工作。例如:举行简历制作比赛、模拟面试等。从指导形式上:要拓展指导形式,多角度进行。例如: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对学生进行素质目标教育。通过举办创业比赛和简历制作比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教育。
通过根据对象和内容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就业指导,其指导效果会更明显,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应对能力也会在日常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得到了不断提高。
6.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
从企业招聘中反馈回来的毕业生存在问题来看。“应聘职位太盲目”,这一项是排在第二位。毕业生的这种肓目性可能是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很好的进行个人职业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唐钧教授的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中,只有37.7%的学生有做职业规划,还有62.3%的学生没有做职业规划。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对在校生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力度还不够,覆盖面不够广。所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自己,合理安排学业规划。同时还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任宏伟,等.基于企业用人观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5).
[2]张存贵.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唐颖.论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2009(6).
[4]李传军.从企业用入观看高职高专学生培养及就业[J].石油教育,2009(2).
[5]关彤.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
杨鹏瑜,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
陈秀敏,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
陈万军,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
【关键词】企业用人观;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经济状况的好与坏一直被认为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急速冲击着就业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首当其冲。为了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国家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整。慢慢从资源高投入型、劳动力密集型和以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发展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技术含量高、产业附产值高的模式转变。而这一模式的转变将会对科学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企业管理模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后的生产力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企业用人倾向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求职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大学生、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顾虑和担心等。同时,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各种素质需求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培养企业喜欢的大学生。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20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用人观抽样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企业招聘员工条件,主要包括员工个性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等三个大项。此次调查企业共200家,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达到100%。样本覆盖珠江三角洲内的五个城市,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道德修养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企业对毕业生个性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中有两项为品德表现,它们分别是:“正直、诚实、可靠”和“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可以看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职业道德操行,并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之中。因为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暂时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
2.企业用人更加务实,知识面广、专业能力突出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要求是:成绩占6.5%、钻研精神占23%、知识面广占38.6%、专业特长占31.9%;企业对毕业生毕业院校和专业的看法是:更注重学校牌子占4.3%、更注重专业占39.2%、两者同等重要占20.1%、无所谓,能证明自已适合工作岗位就行占36.4%;企业对毕业生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是:能力是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证书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60.3%、证书过多并不是好事9.3%、只需要几个核心让书23.7%、越多越好6.7%。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和用人时,表现出更加务实。并慢慢从以前的“重学历、轻能力”这种人才高消费的模式转向了“重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突出”的实用性模式中来。员工的专业素质是企业的生命线,“人职匹配”已成为众多企业用人的理想目标。
3.拥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
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毕业生综合条件时,有62%的企业选择了“社会实践经验”;企业对毕业生创业的看法时,非常欢迎29.4%、欢迎52.4%、无所谓15%、不欢迎3.2%。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当今经济环境不是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会更加喜欢拥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和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一方面,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对工作流程和业务比较熟悉,不用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马上上岗,大大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经历过社会实践工作和创业的毕业生,他们在这过程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所以拥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毕业生,他们将会更受企业的欢迎,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
4.毕业生在应聘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重和各种能力的评价情况,以便为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我们还特地设置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原因”等评价项目。通过调查,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达到73%。而在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的原因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应聘职位太盲目”、“找工作的心态不够务实”。
从中可以发现,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同时通过毕业生应聘被拒绝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大学时有可能缺乏对自已职业进行合理规划,以致对工作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清晰的理想目标。同时也存在着浮躁心理,功利心强等不良的就业心态。
四、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用人选人上,企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道德品质、专业能力、社会经验、实践能力等将是企业未来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学习成绩、学校品牌等因素将越来越被企业所忽视。高校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毕业生职业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引用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例子,教育大学生们要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从“信用体系”的角度出发,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对个人简历弄虚作假,随意毁约及反复跳槽等现象的不良影响。它不但给用人单位无形中增加了培养人才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还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2.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创业指导,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创业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在应聘中具有很大的就业优势,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国家在就业政策中也给予大力支持,各院校要发挥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但我们要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内涵,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或刚毕业就去创业,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为毕业生的创业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通过创业教育,不但增加了学生们对就业的认识,及早了解就业市场,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3.加强对市场信息收集,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就业工作是否行之有效与高校对就业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若想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是学生要有符合市场要求的较强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强化就业市场意识,加大市场调研和开发的力度。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企业用人信息、用人标准等相关信息收集与分析。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状况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促进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以及就业目的更加理性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择业信心,使高校人才培养逐渐与社会接轨,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4.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优势,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贴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同特征。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充分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随时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创富有特色的“市场零距离”专业或专业群,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方面作出改进。民办高校一般是由企业集团或者科研单位与企业集团共同举办的,树立一种开放的大教育思想,将原来封闭的“学校教育”观念转变为“在学校开展的社会教育”和“在社会开展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灵活的办学体制优势,有效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不但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还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5.分层次、多角度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在毕业生应聘时被拒绝的原因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应聘职位太盲目”、“找工作的心态不够务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各高校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到位。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括若干个子体系统。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多角度进行。从指导对象上:对大一新生而言,着重于就业形势的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而言,着重职业认知。帮助学生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作对照,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并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对大三学生而言,就业指导主要涉及到职业选择活动与创业教育观念的贯彻,自觉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四学生而言,着重围绕着就业形势、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同时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工作。例如:举行简历制作比赛、模拟面试等。从指导形式上:要拓展指导形式,多角度进行。例如: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对学生进行素质目标教育。通过举办创业比赛和简历制作比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教育。
通过根据对象和内容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就业指导,其指导效果会更明显,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应对能力也会在日常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得到了不断提高。
6.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
从企业招聘中反馈回来的毕业生存在问题来看。“应聘职位太盲目”,这一项是排在第二位。毕业生的这种肓目性可能是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很好的进行个人职业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唐钧教授的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中,只有37.7%的学生有做职业规划,还有62.3%的学生没有做职业规划。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对在校生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力度还不够,覆盖面不够广。所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自己,合理安排学业规划。同时还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任宏伟,等.基于企业用人观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5).
[2]张存贵.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唐颖.论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2009(6).
[4]李传军.从企业用入观看高职高专学生培养及就业[J].石油教育,2009(2).
[5]关彤.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
杨鹏瑜,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
陈秀敏,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
陈万军,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