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装基础和扩大基础之间的区别,然后分析了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最后探讨了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市政桥梁工程;扩大基础;施工
1.桩基础与扩大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摩擦桩与端承桩,所谓的摩擦桩就是通过桩身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将结构力传递给土体,其主要被应用到那些受力较小、自重较轻的建筑之中。端承桩就是直接通过桩基将结构里传递到持力层,其主要被应用于地下一定深度下存在坚硬岩层的地址条件之下。较之于桩基扩大基础和土体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因此单位面積对土体产生的作用力较小,埋藏的深度交钱,对土层强度没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应用于岩层埋设非常深及非常浅的条件下。
2.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钢筋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浆砌块石以及浆砌片式等,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通常会在挖机完成之前好好其用料。
2.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
首先,在应用砌块之前一定要进行浇水湿润,把表面的水锈与泥土给清洗掉;其次,应该保证在污水的状态下开展砌筑施工;再次,应该避免带水作业和用混凝土赶水的灌注方法;最后,应该对基础边缘部分进行严密的隔水措施。水下部分圬工应把混凝土凝结后或水泥砂浆凝结后才可以浸水。
在进行浆砌块石砌筑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层开展,在进行第一层砌块砌筑的时候,应该先及进行基地的湿润、清洗工作,在进行砌筑。在砌筑的时候,各层都应该先砌筑外圈进行行列定位,之后再砌筑里层。外圈砌石应该和里层的砌块互相交错、连为一体。每层的砌块都应该平稳安放,而且应该保证砌块之间的砂浆饱满,粘结较为牢靠。不可以直接进行脱空或者贴靠。对于片石砌块通常应该由2到3层砌块构成一个工作层,各工作层的水平缝应该大体平衡,各工作层的竖缝应该互相错开,不可以贯通。应该选择尺寸较大、形状方正、长短相同的片石当作转角石或者进行外圈定位行列,同时还应该和里层砌块进行咬接,通常而言砌缝的宽度应该小于4cm。应该将大块的砌块放置到下层,应敲除掉砌块的突出或者尖锐的部分。在竖缝较宽的情况下,应该在砂浆之中塞上小石块进行填充。在进行块石砌体砌筑的时候,应该保证各层的石料高度大体一致,外圈定位行列以及镶面石块等应该二顺一定序列或者丁顺相间进行排列,应该保证砌缝的宽度小于3cm,上层与下层的竖缝应该适当的错开距离,此距离应该超过8cm。
2.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在对片石混凝土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在基地是干土或者非粘性土的时候,应该对基层进行湿润、夯实处理;若基面是岩石的情况下,应该进行适当的湿润处理,铺一层大约20--30mm厚的水泥砂浆,并且在砂浆凝结之前进行首层混凝土的浇注工作。在基底位岩层基础或者混凝土的时候,应该先对基地表面进行湿润与清洗工作,然后再进行浇注;若基底是土质的话,可以直接进行坐浆砌筑。在混凝土中填放的片石应该满足下列规定:
第一,应该选择没有被锻炼过的,而且没有夹层、裂缝的,高度低于15cm的,抗冻性较强的石块。
第二,应该保证石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或者25MPa。
第三,石块的埋放数量不应该超出混凝土总体体积的25%;若进行片石混凝土砌块设计的时候,石块所占的体积可以适当的增加到50%到60%。
第四,应该将石块给清清洗干净,并且在捣实的混凝土之中埋入50%以上;石块应该进行均匀分布,之间的净距离应该为10cm左右,据结构侧面以及顶面之间的净距离应该为15cm左右;就片石混凝土而言,石块的净距离可不低于4--6cm,保证石块不可以紧靠预埋体或者钢筋。
2.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3.1应该在基底验收完成之后尽快的对钢筋进行合理放置以及捆扎操作;在基坑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块,确保钢筋混凝土中保护曾的厚度,并且还应该确保台身钢筋与墩柱的预埋部分,确保其能够准确定位;对钢筋位置、间距、直径、根数等进行验收,在复核技术规范与设计文件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混凝土浇注施工。在开展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将拌好的混凝土送到现场后,若高差较小,可以直接将其倒入基坑之中;若倾斜的高度较大,为了有效避免离析问题,应该设置滑槽或者串筒,在槽内焊接上减速用钢梳,切实确保混凝土能够整体的输送到基坑之中,通过插入式进行振捣处理。
2.3.2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应该分层开展,并且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应该把上层混凝土捣实处理完。基础筑完凝结之后,应该覆盖砂子、稻草、麻袋或者草袋等,并通过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通常为普通混凝土一周以上;火山灰质水泥两周以上。
2.3.3一般而言在排水困难的情况下会运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基础工程的水下灌注主要包括两种:水下直接灌注、水下封底。水下封底施工之后应该在排水之后再进行基础砌筑,封底只能够起到封闭渗水的功能,其混凝土只能够作为地基而无法当作基础本身,其能够应用到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在当前的桥梁工程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之中,通常应用垂直移动导管法,需要注意的是,若封底的面积较大,应该根据从高到低、从边缘到中心的顺序应用多跟导管进行灌注。在灌注的时候应该保证标高大致相同,从而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基地的所有位置。除此之外,一举导管作用范围、障碍物状况以及封底面积等因素决定导管的数量和具体布置。导管的有效范围会受到导管内下口超压力以及混凝土坍塌度等的影响。在计算水下混凝土流动半径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搅拌机生产能力、基底障碍物情况、浇注面积、水头大小以及混凝土质量要求等,然后进行科学计算。一般而言,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在3--4m的范围之内是可以确保封底混凝土表面不出现过大的高度差,而且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就面积较大的封底混凝土而言,可以分段、分层的进行浇注。对于强度要求较低的威严封底水下混凝土,可逐次从一端到另外一端进行浇注。通常而言,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仅表面和水进行接触,别的部分的灌注状态和空气中灌注大体相同,进而确保了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和水有所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以在水排干露出之后进行凿除处理。
3.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3.1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该保证基坑内地基的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符。在基坑挖掘完成之后,应该和勘探、设计单位进行实地验槽,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可以与设计要求相符。地基的处理应该满足专项处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处理之后的地基一定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回填基坑的时候,应保证筑路与管线的填方的压实标准与规范要求相符。
3.2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去在过去筑路以及管线上进行土方回填施工之外,应该保证填方的轻型击实、压实度超过85%。填料应该与相关设计要求相符,确保填料之中不能含有那些对填筑质量造成影响的杂物。在进行基坑填筑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层回填以及分层夯实操作。对于现浇混凝土而言,其基础治理那个检验应该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
结束语:
扩大基础是把基础底板设到直接承载地基之上,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该对基坑高程、方向以及中心线进行复核,并根据地质水文资料,有效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状况,决定挖掘的坡度、施工方案、排水措施等。在水中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通常会需要预先修筑一些临时性的挡水设施。所以,其对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案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娟,杨子英.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低碳地产.2016,(16):84-85
[2]王金龙.关于市政桥梁工程中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11):157-158
关键词:市政桥梁工程;扩大基础;施工
1.桩基础与扩大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摩擦桩与端承桩,所谓的摩擦桩就是通过桩身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将结构力传递给土体,其主要被应用到那些受力较小、自重较轻的建筑之中。端承桩就是直接通过桩基将结构里传递到持力层,其主要被应用于地下一定深度下存在坚硬岩层的地址条件之下。较之于桩基扩大基础和土体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因此单位面積对土体产生的作用力较小,埋藏的深度交钱,对土层强度没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应用于岩层埋设非常深及非常浅的条件下。
2.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钢筋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浆砌块石以及浆砌片式等,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通常会在挖机完成之前好好其用料。
2.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
首先,在应用砌块之前一定要进行浇水湿润,把表面的水锈与泥土给清洗掉;其次,应该保证在污水的状态下开展砌筑施工;再次,应该避免带水作业和用混凝土赶水的灌注方法;最后,应该对基础边缘部分进行严密的隔水措施。水下部分圬工应把混凝土凝结后或水泥砂浆凝结后才可以浸水。
在进行浆砌块石砌筑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层开展,在进行第一层砌块砌筑的时候,应该先及进行基地的湿润、清洗工作,在进行砌筑。在砌筑的时候,各层都应该先砌筑外圈进行行列定位,之后再砌筑里层。外圈砌石应该和里层的砌块互相交错、连为一体。每层的砌块都应该平稳安放,而且应该保证砌块之间的砂浆饱满,粘结较为牢靠。不可以直接进行脱空或者贴靠。对于片石砌块通常应该由2到3层砌块构成一个工作层,各工作层的水平缝应该大体平衡,各工作层的竖缝应该互相错开,不可以贯通。应该选择尺寸较大、形状方正、长短相同的片石当作转角石或者进行外圈定位行列,同时还应该和里层砌块进行咬接,通常而言砌缝的宽度应该小于4cm。应该将大块的砌块放置到下层,应敲除掉砌块的突出或者尖锐的部分。在竖缝较宽的情况下,应该在砂浆之中塞上小石块进行填充。在进行块石砌体砌筑的时候,应该保证各层的石料高度大体一致,外圈定位行列以及镶面石块等应该二顺一定序列或者丁顺相间进行排列,应该保证砌缝的宽度小于3cm,上层与下层的竖缝应该适当的错开距离,此距离应该超过8cm。
2.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在对片石混凝土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在基地是干土或者非粘性土的时候,应该对基层进行湿润、夯实处理;若基面是岩石的情况下,应该进行适当的湿润处理,铺一层大约20--30mm厚的水泥砂浆,并且在砂浆凝结之前进行首层混凝土的浇注工作。在基底位岩层基础或者混凝土的时候,应该先对基地表面进行湿润与清洗工作,然后再进行浇注;若基底是土质的话,可以直接进行坐浆砌筑。在混凝土中填放的片石应该满足下列规定:
第一,应该选择没有被锻炼过的,而且没有夹层、裂缝的,高度低于15cm的,抗冻性较强的石块。
第二,应该保证石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或者25MPa。
第三,石块的埋放数量不应该超出混凝土总体体积的25%;若进行片石混凝土砌块设计的时候,石块所占的体积可以适当的增加到50%到60%。
第四,应该将石块给清清洗干净,并且在捣实的混凝土之中埋入50%以上;石块应该进行均匀分布,之间的净距离应该为10cm左右,据结构侧面以及顶面之间的净距离应该为15cm左右;就片石混凝土而言,石块的净距离可不低于4--6cm,保证石块不可以紧靠预埋体或者钢筋。
2.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3.1应该在基底验收完成之后尽快的对钢筋进行合理放置以及捆扎操作;在基坑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块,确保钢筋混凝土中保护曾的厚度,并且还应该确保台身钢筋与墩柱的预埋部分,确保其能够准确定位;对钢筋位置、间距、直径、根数等进行验收,在复核技术规范与设计文件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混凝土浇注施工。在开展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将拌好的混凝土送到现场后,若高差较小,可以直接将其倒入基坑之中;若倾斜的高度较大,为了有效避免离析问题,应该设置滑槽或者串筒,在槽内焊接上减速用钢梳,切实确保混凝土能够整体的输送到基坑之中,通过插入式进行振捣处理。
2.3.2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应该分层开展,并且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应该把上层混凝土捣实处理完。基础筑完凝结之后,应该覆盖砂子、稻草、麻袋或者草袋等,并通过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通常为普通混凝土一周以上;火山灰质水泥两周以上。
2.3.3一般而言在排水困难的情况下会运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基础工程的水下灌注主要包括两种:水下直接灌注、水下封底。水下封底施工之后应该在排水之后再进行基础砌筑,封底只能够起到封闭渗水的功能,其混凝土只能够作为地基而无法当作基础本身,其能够应用到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在当前的桥梁工程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之中,通常应用垂直移动导管法,需要注意的是,若封底的面积较大,应该根据从高到低、从边缘到中心的顺序应用多跟导管进行灌注。在灌注的时候应该保证标高大致相同,从而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基地的所有位置。除此之外,一举导管作用范围、障碍物状况以及封底面积等因素决定导管的数量和具体布置。导管的有效范围会受到导管内下口超压力以及混凝土坍塌度等的影响。在计算水下混凝土流动半径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搅拌机生产能力、基底障碍物情况、浇注面积、水头大小以及混凝土质量要求等,然后进行科学计算。一般而言,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在3--4m的范围之内是可以确保封底混凝土表面不出现过大的高度差,而且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就面积较大的封底混凝土而言,可以分段、分层的进行浇注。对于强度要求较低的威严封底水下混凝土,可逐次从一端到另外一端进行浇注。通常而言,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仅表面和水进行接触,别的部分的灌注状态和空气中灌注大体相同,进而确保了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和水有所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以在水排干露出之后进行凿除处理。
3.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3.1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该保证基坑内地基的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符。在基坑挖掘完成之后,应该和勘探、设计单位进行实地验槽,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可以与设计要求相符。地基的处理应该满足专项处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处理之后的地基一定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回填基坑的时候,应保证筑路与管线的填方的压实标准与规范要求相符。
3.2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去在过去筑路以及管线上进行土方回填施工之外,应该保证填方的轻型击实、压实度超过85%。填料应该与相关设计要求相符,确保填料之中不能含有那些对填筑质量造成影响的杂物。在进行基坑填筑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层回填以及分层夯实操作。对于现浇混凝土而言,其基础治理那个检验应该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
结束语:
扩大基础是把基础底板设到直接承载地基之上,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该对基坑高程、方向以及中心线进行复核,并根据地质水文资料,有效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状况,决定挖掘的坡度、施工方案、排水措施等。在水中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通常会需要预先修筑一些临时性的挡水设施。所以,其对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案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娟,杨子英.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低碳地产.2016,(16):84-85
[2]王金龙.关于市政桥梁工程中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11):157-158